《采桑子》 吕本中 的2个鉴赏问题~采桑子 吕本中 1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内容具体说明.2这首词所运用的比喻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请结合这首词进行鉴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03:54:47
《采桑子》 吕本中 的2个鉴赏问题~采桑子 吕本中 1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内容具体说明.2这首词所运用的比喻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请结合这首词进行鉴赏
xXr"rgvab[pL qI;B0dI$MCÿh:|A*+3+ɬ73Saᛙ Z鏮u'gj+#[^@AY+s6>SkH%Oi[Ą/hu.x&9ǝ¬Lj[Jd\J&8[4x?QEm~yi>|3{߿ǟ^Ǐ?:I Mc*"hm$w||l!_=bw'w;u- YjơQEVywUd(oQFUW]. o،bCZɏl 5/2ⶲbk:@~CdQhY1 aݠ5m{@vnGt(HteZ|6Ի哺\F\oe];Z),͌P,ǥ̘w3qM)JmPQƀC]_:M'=nC:%{H:85@oeqa5V܏g *;jS ?^ 8E˛f]d-!Q{?X[*4\+rږl& e*\k~1v_5%B(\uԶyC&F 5<1ůr5:7,j\_1;H2@d{L/|$NFYw0o)Q*$SV[ɲkiv{2N[:(,jd B v.IM%htb@4X5e5/(Dբ0-`ctwMHp2<lH 6$*H 2)aⓡ?U;}|0b N͑^+ 4Y̽Ulhc`~?^KSNӥu^54*4n0W14E5 HQ0NNmRi:swE,V}Fn]MXAj E2RO*eB}AGXw !\ O#Fa7El`"0ly҂QZ#}C'tSI[6M>۠v#09@YPa_^]mX<8:u-dڀ?@3 (#w5{_^Ϧr3%#ς8)mQ$ -Q/\M&'f֙R=w. FV! xrZ ,SQ)Uc4)3WhIk_̚_]M+T́:qTI E{6Ve}W+\n&j es_6gd:RSeLT͝ib3{ϼR{*_3%%^2Deq̫3QGnٱ0q׋W ,sab`RK_7CF @%&(j!#0z+^PY=B 004FY vyoȆrÕfƉ#HVZ!*LJt0p5|9,L%鈓\c.{_DM#twƑ)1sʰݧ SL}m.LP>]\`ThheX!2(L&iP1$S 651p\`x%{n;<ܚp+\:QF BV`Il=xrioH9}SxOeǒk%W)匀WVpHbx~5H?єI8CزR G!ASf͘X` ،z)nK}o7x+[PA9 &.!sRi&(R߱m`hyfl=bv38K ì,b<G+;a-zb I !m%(jk C3O0`x靃8~]\΀I}l`]kM>vt<=| YK.-upc*v3ש3{ EߘzJ@ϯya@IPs(1AMi80xy~PɉIK,q?ցe^C LUiR_`'d'6p=r4r{JTL;BwC}-rl6p

《采桑子》 吕本中 的2个鉴赏问题~采桑子 吕本中 1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内容具体说明.2这首词所运用的比喻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请结合这首词进行鉴赏
《采桑子》 吕本中 的2个鉴赏问题~
采桑子 吕本中
1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内容具体说明.
2这首词所运用的比喻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请结合这首词进行鉴赏

《采桑子》 吕本中 的2个鉴赏问题~采桑子 吕本中 1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内容具体说明.2这首词所运用的比喻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请结合这首词进行鉴赏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吕公著、父吕好问俱为名臣.徽宗时为大名府帅司傒官、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秦桧讽御史劾罢之,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五年,卒于上饶,年六十二,谥文清,学者称东莱先生.《宋史》有传.本中诗法出于黄庭坚.有《东莱诗集》二十卷.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一卷.
  ●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上片写他宦海浮沉,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的生活,经常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只有月亮来陪伴他.本词中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象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例如“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超妙而不可炔,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犹云’甜糖抹鼻子上,只教他舐不着‘,是为心痒之恨词.“同样这首词用水中之月作比喻,一个表达敬仰之意,一个表示不满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称为比喻的二柄.
  “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譬夫月,形圆而体明,圆若(与也)明之月,犹《墨经》言坚若白之石,不相处而相盈.
  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仅取圆之相似,不及于明,‘月眼’、‘月面’均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圆,各傍月性之一边也.“节引自(《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如例子中所讲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又可比明亮,这是比喻的多边.
  钱先生这里讲的二柄和多边,乃是指不同的作品说的.譬如说同样用月作比喻,这篇作品里是褒赞,而那篇作品里却是不满;这篇作品里比圆,而那篇作品里却比明亮.那么有没有一篇作品里用的比喻,既具二柄,又有多边呢?其实这首词就是.
  -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词人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也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
  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从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喻“待得团圆是几时”.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这词的想象跟后汉徐淑《答夫秦嘉书》的想象颇有相似之妙处.徐淑说:“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能同而不离.”徐淑虽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何能动而辄俱”,“何能同而不离”,但与本词想象一致,所以这两人也可以说千载同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