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是什么成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30 19:21:23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是什么成语
xU[r9 \3C<16  ch0%Jla&TQs.eE&/HCY_ؿ<er+ ڦ_nB*|BovT×Ҵ[2Mޕ鲊nEH-b!4^ŭ jDuU}5JX0ϐGbY.K|'u? "Z;sx523gA9wI-uGmdfk@!/i͇v2QP@8rZ6MN ykW%Z cFV+P!oB&]C6P7<|COP݈c*(|9=HIHOtӞwTj\ EÇUzL $Kaz0F%+<4V=r$xÓ)SsV%c'q:ȝhΕ[:fsuƨu:β;{ыDl ړC͚\W,Bd}$)^괌"! B]_ τd`{X^k3:aK!Vd1h7M{g!T"Ku[ѥo@kg=pغ{V«ٹ{P9 3V?,r @nYd*m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是什么成语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是什么成语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是什么成语
【原文】
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评析】
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译文和评论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论语》的原文.如果你善于开动脑筋勤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