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县令等官职的由来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13:11:56
知府,县令等官职的由来是什么?
xXYrL u>e3ƀXpW0nۀaZU*=J!D/T)>~] 1Dch\sGIv|V|>{a#r||ru8 w9a50f)qtSW<~t!.h3U Q1GwPkjDzciDzY똴;ĤEap/v)St•cd|10qې!'ܔCWZ]:gm)&c mOSyQ Cԋ}? # EQz#M՚{С^;-^MGtKj:Ol-pydj ~ +ƃpgwaЏZe1BI%W'zyL˨=.:EV -!B0XyrElDyvD2jDNWx}DH{4`{X V F4/\܋M^|ԉ#o+"?.K)9(-.WVcC/gbr5µ+-~Z.ꁬ휑P (, ֕n+U WՔ󦴑'_].F^+\R:zGibFהoM=fܪuF55Y3IIAM@D1jgRWlIĖ8N\h}Q'9]yQRWEq6)Qcu&AO xuF8mtΎĽu|6A@@۩DH 5ؔ 9/1Dj$gv+LhV`A]Bg] W%؄bBWх:hdܨz PIQ4(Fp4jp†*]i\1^ŮXcF+Rj nSS»iݙIKҠ0+% }Zk!m-o>t^E}(=@/}$JXinXvORK@h֩<\k]yyy#pIS Ltã΁ T˅dk1bQL c`tqAwgI#  T{G_hlɄo7DR`1ӨH @j_e.aWV{N ]mRōY%Xx10s]vyH4[@x_ݚ.^>Ry`Mn#*hlhɭn9fK[t g4&î"RjC3k@UKHw%O<1Ar΢k½'YxHX)/RyČغFEY:dxVDs:w, dAKM,F_/gH 98ޜ&Oohh\e:JܸߥPB^2w .B/t$T}x/&vd?Th>>&x5yB|t0by;1t!#oʤ,^r= KK]*uĜLM>#'bJF8X*>smGMAvz!p>>K$j%7,ӀAyOڷ}1 L~`w2Կ9NZn+N{0Ӗ-<Ыҟ9|,:R?B=-@{XQ!uS=Bd*b61?~?

知府,县令等官职的由来是什么?
知府,县令等官职的由来是什么?

知府,县令等官职的由来是什么?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1)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 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 擢.提升官职.(4)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5)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