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故事的梗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3:57:12
革命故事的梗概
x|r*It_]ftZu?˝ky$ľKHIHb>J_a=IЩ7f:ǀ̌sLyiOY=?U{{6K`^tLկmmfbJUg3/f6odΦWY=zG1i8IN{#o4e/?0mDq=m-~2OrӜI46Ӛ;6?O&0{`Uԃc_6fqtL[7٬Lnf&2Q˩Msẖͨ)L1w1fh an i+p fq`$$xSz6!V.&tD =e@$ꕺO~=eqOfL:[_h׻"L<ͰS|6fqegULAF4wfqIjܛr-س:Y-Eǭq͝}C?λc8x bͰl)ߛ a+k3kb,:a Plmc:a[]{@I(c\~bn'ݻ8pG<19V=jCoTh%k]g3+=h7\YildqN-dM+_P .Ḇ$8)|M${&ޭ[/L[(71Mg7uwkX݁54$^J6}0{Y`޸@`*t+ o]PN:, j3˙?O/woZC9ڬn)WUt2my3o xP'2Gۄ9Mb긕f/TKXk:[/T ~u {~$g}9Dr'~s34$C\ВU9Cvv(rKGԜtWo]bђ2W4ite{} !*{,c/,GoنF㎧̪JLA ]r#)񭻙lxQN0;o.^Nӏp\L"n sRC,K#Aӭr6g5qf]WFi*`!>]yz 9dLҟA^2Wt9YgXrbA/Yo~I0a5$vXF w^&L>;9~8gC(VIS8 sYuLf=hb*?uΔp}Rm!~vd>nme6 SKp*mlRup _iY֍ ^Cpa #Ai1$iF*4r3i__ZD+P!Kbxzu-ºmc/{dO&Qu Q^wmGm}dWRnoPuI 9yG Ifّ=.xef`K~'yk`#qhʯt o A@x!vށ r\e;fC"~a̞%¥v6 NN':2nΫUz?GHÁ@jɈD9OCO<DßwPW(|y6{i b_vlxpMzWھ7hq 2~^5|jK4CzB}V0Ǫ_-iX lkLL!E,&bR J<'>I08VynaHߓ%s⋍ޅlmz"ɏȬ>euf LO4#V@<, ˧KY `F%1~Wo5(+ 6$A^xWp!T' P!9M?0x-̮ nSrgc,:sI|ˌ$ yd;E0Pi~@r[$" (4`a} ΥLg8Jn|gzC›!>HaE(tBI"q+2; mΐ"֪9MO鰀}Eku&%ytJM@o#VjR.![[3(` MTw-u+bGr9j~2I͢ 8Q۱OTmL^LwTq4pIX8BCPurέ+ ^E~0 ]1A]"AqկܚFցp9hxտagP:c-$Re:/ڷ]`K Wl^V*{` 6"G>Μp}L'`$=&spK_b?,9,!0: p5fYIO&wfGS̒Mp J=SR&Qq#p,6wS{طNSk4Y9&>ie?^PBP.׃&r4f{=q'CG=i ,F1 BZS(.M*@R9f}eo.SpBʢ-rͩ lL!Ko9b}IO"L  \EwY[ygj1M.J&49,+/u>-ŊTKd .g~2W`@UiT Pp=f5Ѻw >뼫l^;șM3r?27Aj`/L-~NK?!NRX%+f>' ;=LQhcwD,* JQJmIƜw _ɯ,\c&Y2GLqcŶ3λmD4} և^^$!PdUCXd⴮pUDi{y#~ʤu^![iދDg^M2AB~]:qx6},&{d;]"/ט,9[PnYhg/JҒ8rHdBSH=&3l2)?':Y@26&_ݦu=z:?ϥYB`doG- NbkGo4jq_j7}ha? {*(hYSJ'S$Ј82ބg-u Lo /Mp|FoڎMQst!&p]3[ .bQ,4[3\+FulgS.75jnmpn@,֙w!@{pěH-c]1u25j:se5+"z*[0#ARo$9RLםMdK'+_I xO [I|Cֲ=3kb$iZ'U](m6S(wN1yJ^wwro; avɼދSńF }~fg.MI̐g,{舵EͰTYzdOLEv{Vc@O8F)|o!| \8̅v"W8v٫>5}"knQi3#6ok Qί X>P:ܖwwl *Skzᵽ+Z6U1' Ѧ9]CU_ƔRGRwUW"IiQDG<Ҡ*$@?h*M iH Y9>z4sEⶥyM䄗t4pȯzBRέ`mv|do6 ,}k~7:҅3F6F~ۺ&wxf 1O+6T1vg6'l/amY6 /pt CtL4y2<&BQvgُ:ܿ`3 #EHo}&"zeqF^:w&ʠ|o` y`Eϼ aO%m\#척(5dFj4unVeo ֦ۤylٵf +[4=żBA _/=KR9/uOIo`&]= άgwBzJNôEwl\0M? J{4156;mp5cGQi3fzPQ5;0K̟A"*i{W"k4C9T/_"5;ؖxlX4Yj  [^J}>3܏YyC55|3!awmTQh4WIuΪ7i(\o53H1@&ʁ}D`xs.xdo,2=~$+NyxI?jB=͕ ]2?zcl>H!iV$Z&j {VvD%]+f^ !Ii~(XPip鼺`}mGIb [nA+3UЖI7#奸RI xA-]!!l)JN%[Dƒ\VA0PbUO@5BgEÑg7+ʮTC@ս4us TחV[B,r6cFڤaG5٫Lй)9Y8bl_1{qb]8dט.qYXT 7nv@B7}]Gylf:A@gW]qQ6gxY6Qx(ۓo)/}wr@9@㳀￱UCHkoot|pBpVtFY&xQo3UVT>ӯӚ C8һB5n@=H.vv)zH{+2ڵ=zxКY1[w?du[&wfw{C#6cJҞm.(9))ݼս[.KK Jcab /f=~0;_.~봹rTrnfQBB1:?F7LSB(xֺt7ܫjj2q}˱+EyK)ILZn;K[HmriQpO,$o,eߤ 7ylѵ%f-,e|Yͩ~#WYD6[3;3fNRԓƵ$$!$$ m/"0 :9q2gsPGU" z=bViw# ?ߎaOr> # g\ǶE :V J+ݜ}aIQ3L:UX+~}+ (Fͩ yrEPq'grx^4n_щFod ۵i[lBw(e܋-:qɿm v>9&Yg=n>λt uANw[2o"V?Wl#T$bPuݔ<\hUfNma'muZ3c Z+^NmmFѸRhΗv9\96/4uZZBny(wj6k[H+ޓ:fFXda[ڳ)4cFߞ T:fj/YB7ѐZJ_8HN3,vR坜BF(Ïߧ!V ]b l#"u 5K=/oWτ^7}\]4b ]l3'eQQ&a p 1Bh\ "1p8Gs;?u@);b tLm,=rѰ7~4>6HV{OZ9_rư3=cGyP% [YI>G .a "RP~k?L1<~tyep{/>p f"DRccXk:{(vL\2=f8y e _ \)ajfĝc$p ܓ`ͬÃ{ǭCnsoXZ5c꽽}%cǾ)t\QzY̬MIM );o$LX耎٣{!P<~ {y] r~}E(FLپͯ>'̉. f\0/g$x&WZKL~=gd'8e Z*v"mIMkaGssȎBy{*d?yg9t0$Ous$m<3BZ'T]Ll[e'̈́jx k tÞo_)Q噲kFq2 b W*JGm dG2^Gr3V\4K #ұHU4[ UQ/ bd Z@~ّo.{x]VES7}{fFwu1%Fx[ 윱e MUiӪb HvF:&0YUvQ5xuM F܋8DzsoW BBY3tv~ea!] Z"# ]d+t3@PR5O'è4at}$f3DE/Q cFF m:W/!ksY)ù`0|O-q 6?XC+9kH #L;$pu.P=7e~D&3<bA O?ֶ d>IY,3_I9N'ƣJZuW\p3}tÍhБ7TTftAĥ26G.ͅLi>CgþbZ3IG/ނPNklR^5qԐm;ja"ݷDǬԿuRC'd bh 5k,AV/KYg(X$E76:w y㬞SÝ"̘Β} β 6|=TGd;Gy/@W'hc!b(뇕 Ĵ0#)C16H_[~-b*kg.V KeQImT,>5Sa7w:*qgUïpҗO\X"/\ ɳ/k: x5ۓ]Tyl3㩢5DޤIF싹8!;΀),'d>40^n0^Di7p6,|iQt|+ؓq> 3RFJ엟~ ;{7Qx+ 3xjV?9~f7c$MM/{{RW,3,cNyR% ʜ~e fٝ#SJ=yypk-gΪ'&3঴VDrQ[}`aҶ=eϸ agfOL"} 0:b˶RN3Kp5y9ƭiUD\HC.. YiƯ^ꃝ|dͿ9GDB)yex^&/(8쳖_*bt" J 7Z2YA" ^TY|

革命故事的梗概
革命故事的梗概

革命故事的梗概
你要革命故事梗概,关键是要干吗,从别人那里找了点自己选把,不清楚你要什么样的.
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8月,湘赣敌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失利,欲归末归之际,大兵进犯,侵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平原地区,最后又以四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洋界,企图一举侵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听到敌人即将进攻的消息,一营营长陈毅安率一营的一、三两个连急行军回到黄洋界下的小井,召开会议,布置战斗,并进行了紧张的战斗动员.后方医院的轻伤病员纷纷要求重返前线,儿童团、少先队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也全部动员起来,赤卫队、暴动队、青年妇女也积极组织起来,准备配合红军作战.红军和地方武袋还建造了竹钉阵、铁丝网、篱笆、滚木擂石、掩体工事,在黄洋界哨口筑起五道防线.整个井冈山严阵以待,准备狠狠打击来犯之敌.
8月30日,云雾散后,湘军吴尚部和赣敌王均部共四个团开始进攻黄洋界.红军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凭借黄洋界天险,利用石块、滚木擂石、竹钉和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敌人四次冲锋.下午四时许,敌人不甘心失败,重又组织了规模更大的进攻.就在这时,红军战士把二十八团留在茨坪红四军军械处修理的一门较好的迫击炮抬上了黄洋界,安放在红军指挥阵地附近.当时,只有三发炮弹,由于受潮,前两发炮弹成了哑炮,这时,第三发炮弹出膛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在敌群中炸响了.这时,埋伏在各个山头的少先队、儿童团纷纷点燃了煤油桶里的鞭炮,在树梢上挂起红旗.一时,黄洋界上枪炮齐鸣,红旗招展.敌人原先得到情报,是红军主力不在井冈山,这时,看到这种阵势,以为我红军主力已回到井冈山,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回酃县境内去了.
事后,红军战士套用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腔填词,编了一段唱词:“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脸,二来是,红军主力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新城多侥幸,为何敢来侵占大小五井?你既来把山来进,为何在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计不定.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请到山上来谈谈革命.”在黄洋界上唱起了《空山计》.毛泽东在率领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笔,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著名的诗篇,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毛委员多谋善断
曾有位拉美国家的司令官在参观井冈山后,意味深长地称赞:“井冈山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毛泽东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他选择的这个地方,是一块藏龙卧虎之地---藏中国共产党之龙,卧工农革命军之虎.这个根据地的建立,与中国革命的胜利紧紧联在一起.”蛟龙不能困在沙滩,只有潜入大海才能翻腾波涛;猛虎,不能呆在平阳,必须依靠山林才能威震峰峦.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这“藏龙卧虎”的井冈山,经历四个多月的斗争.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实现了我党历史性的第一次伟大转折.
1928年5月,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红军力量大大加强,在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又接连打了几个胜仗,边界斗争进入全盛时期.这集中表现在:红军主力由两个团扩大到四个团;红色区域的范围,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和遂川、吉安、安福、酃县的一部分,并普遍建立了地方武装;各县、区、乡都建立了党和政府的组织,根据地成立了地方党政最高领导机关——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工农兵政府;全面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运动,农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得到了实现.
这段时期的形势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原因就在于边界党(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政策是正确的.”这些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进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毛泽东多谋善断,正确选择井冈山作为深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并非他有诸葛亮式的“观察天象”之异才和“锦囊妙计”,而是他善于从实际出发,在对井冈山的政治、经济、地理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
毛泽东认为,井冈山这个地方有许多的优势:一是有大革命以来党和群众工作的基础,二是有袁文才、王佐这批“绿林朋友”,三是有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四是这里的反动统治比较薄弱,五是有比较好的经济给养条件,六是这里的一举一动对湘赣两省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毛泽东确认井冈山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是发展革命的好地方.毛泽东同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一样,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坚贞不渝,即使是在受到高压和处分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当时说他率领部队举行秋收起义之后不去攻打长沙,把部队拉上井冈山是“在政治上犯了严重错误”,因而撤销了他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前委书记的职务,而这个决定传到井冈山时又走了样,说是开除了他的党籍,只能当师长,不得任党代表等,毛泽东仍无所畏惧.他不灰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建立农村根据地.
毛泽东是个“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人.他在井冈山提出并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一条有血有肉的政治路线.这条路线的具体内容是: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准确地说,他是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为基石,创造性地开辟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从而写下了马列主义的续篇----中国篇.
1928年6月,正当边界斗争形势日益发展的时候,从湖南来了一位名叫杜修经的人,他说湘南的敌军“十分动摇”、“恐慌万状”,要代表省委,强行把红军拉往湘南去攻打郴州.毛泽东向他了解有关湘南工农群众的发动、地方武装的组织、敌军力量的布防等情况,结果是一问三不知.连这样的一些最基本的情况都没有掌握,怎能轻易出师呢?!
对这个事关重大的问题,6月底在永新县城召开的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上,毛泽东指出:“这时候把队伍调往湘南,远离根据地,有可能造成‘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危险.”会议决定不执行湖南省委的指示,继续在井冈山开展巩固扩大根据地的斗争,并写报告建议省委重新考虑.
可是,省委代表不顾会议决定,不听军委的劝阻,乘毛泽东在永新分兵发动群众之机,将驻扎在酃县的两个主力团拉往湘南,攻打郴州.结果,两个团损失一半,边界各县全被敌军占领,被杀的人数和被烧的房屋不计其数,造成边界斗争的“八月失败”.
为了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毛泽东于8月底在桂东县召开了红四军营以上干部会,检查了主观主义的危害,总结了“八月失败”的教训;指出“敌情不明”、“盛暑远征”、“脱离红色区域”、“单纯军事冒险”是导致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1929年底,毛泽东在总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以来的经验时指出: “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
毛泽东自1920年起就孜孜不倦地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来到井冈山后,反复研究一些古典军事典籍.那时候,他最珍贵的家产是两个书篓,无论是转战边界各县,或是回到根据地“老家”,都不忘带上这对“伙伴”.尽管他过的是戎马倥偬的生活,依然争分夺秒地阅读各种书报.他给警卫排的战土明确规定这样一个任务:凡打下一个地方之后,必须趁机搜集各种书籍、报纸、文件.1928年5月,红军攻打下茶陵县的高陇圩,在国民党军阀谭延闿家里缴获了许多书报,其中恰好有一本毛泽东渴望许久的《三国演义》.毛泽东见后连声赞道:“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
毛泽东遍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但始终坚持一项原则,就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现实斗争服务.他同那些信而好古,钻到故纸雄里出不来的人,同那些言必称希腊,对中国国情一点不懂的人完全不同,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准靶子放箭”.
毛泽东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胆略和气魄坚决抵制湖南省委要红军冒进湘南的决定,就是由于对湘赣两省的敌军力量作了深入的调查和比较.当时,常驻湖南的国民党军队有六个军,另外还有六个师,不仅数量多,且战斗力强.红军曾与湘敌吴尚第八军有过四次交锋,结果只伤其一小部分,敌主力毫无损失.江西敌人虽然也有三个军,而参加“会剿”井冈山的只有三个师.其中除独立师第七师师长刘士毅是江西都昌县人之外,其余全是蒋介石从云南调来的军队.毛泽东经过这一番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队,向来都是外省军队来此驻防.外来军队‘剿共’、‘剿匪’,情形不熟,又远非本省军队那样关系切身,往往不很热心.”他面对这个现实,制定和实行了“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的政策.也就是说,对湖南敌军只能防守,不宜主攻;对江西敌军可主动出击,积极推进;实践证明毛泽东的分析是正确的.1928年上半年,井冈山红军先后在遂川、宁冈、永新与江西敌军较量多次,连战皆捷,累计歼灭和击溃敌军八个团,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把江西敌军打得乱毫无还手的能力.
毛泽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是对敌我力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井冈山的具体情况,以敏锐的政治跟光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领导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1937年11月,徐肖冰那时刚参加革命,在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宣传科任摄影干事.有一天,组织上对徐肖冰说,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需要拍摄,具体情况到飞机场就知道了.徐肖冰赶到飞机场时,人还很少.等了一会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肖劲光等在延安的重要领导人都到机场来了,飞机一到,徐肖冰还没反应过来,飞机上就下来很多人.原来是苏联派专机把王明、康生从莫斯科送回延安,陈云也从新疆上了这架飞机,另外还有一些随行人员.那时徐肖冰到延安不久,很多人他并不熟悉,只好想办法让主席的镜头多一点.看到徐肖冰拿着照相机比划,主席就说:“我们一起拍个照吧.”然后他们很自然地站在一起(见《毛泽东画传》第132页,徐肖冰摄).那时徐肖冰用的是小型、老式的相机,没有自动装置,也没有广角镜.他只好离得远一些,以主席为中心拍照.因为不熟悉,这次拍照险些把站在边上的王明圈在镜头外面.刚拍完一张,突然有个外国人把徐肖冰拉到旁边,问:“你是哪里来的?”徐肖冰说:“我是后方政治科的宣传干事,是组织上通知我来拍这个照片的.”但这人半信半疑,恰好一旁有人认识徐肖冰,向他证明了徐肖冰的身分.后来,徐肖冰才知道这人叫马海德,是个大夫,和美国著名作家斯诺一起到延安的.但当时被他这么一搅,拍照的机会错过了.当徐肖冰与马海德熟悉之后,就总跟他开玩笑:“马大夫,那时我在飞机场拍照片,你怀疑我,这事是你该管的吗?”马海德自己也觉得好笑.
)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2)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部跳下山崖.
(3)林则徐,禁烟运动,壮我中华.
(4)李宗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一级英雄”王海大队长
人物小传:王海,山东人,1925年生,1945年入党,1946年入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空三师九团一大队大队长的王海带领战友们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战绩,大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他本人因击落击伤敌机9架,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前,王海和战友们平均驾驶喷气式战斗机飞行时间只有20多个小时,而他们的对手美国空军飞行员大多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多在1000小时以上.但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王海和他的战友们相信自己一定能打败强敌.1951年11月18日下午,180余架美机分头飞至我方上空进行狂轰滥炸,我机奉命起飞迎战.王海大队出动6架战机,向指定战区飞去.“跟我进攻!”发现敌机正在向清川江桥投掷炸弹后,王海发出命令.随之,编队从 6000米的高度直捣而下,瞬间就冲到了1500米处的敌机群中.敌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乱作一团,丢掉炸弹,仓促应战.见敌机采用“圆圈战术”,8 架飞机首尾相连,互相掩护,与我机兜起圈子,王海一声令下:“爬高占位!”我6架战机一起昂头,急速跃上高空.紧接着,他们又一压机头,猛冲下去.几次冲击,硬是冲破了敌机的“圆阵”.王海抓住时机,向一架敌机猛冲过去,直到距敌机500米处才开火,打得敌机翻滚着坠向地面.剩下的敌机一个个惊慌万分,四散逃窜.战斗结束后,王海和战友编着整齐的队形返回基地.这次战斗中,他们一共打掉了5架敌机.王海大队一举成名.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师从闽西进军漳州,所闻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急.元兵来势凶猛,紧迫在后,文天祥的兵马渡过下畲溪的木桥,仰望天空,说了声“天助我!”立即,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岖的对岸.
那拆掉的虽是木桥,却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虑到战后百姓过往的需要,特地为当地留下不少金银,以备复建之用.当他带兵马要经过倒岭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闻讯接应,纷纷主动把家里的门板桌面都搬来铺架临时便桥.文天祥万分感激,当场为此桥取名为“大义桥”,后人也有传说为“待御桥”.
明朝万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间,在大畲溪建起了坚固的石拱桥,并在桥头建立了壮观的碑亭,以纪念信国公文天祥举义驻师.树立的三块石碑,均有秀丽的碑文.
传说后来当地著名的文人林希严(林泰)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满怀地写了《题国公桥》一诗:
当年丞相过桥东,
战马啸啸满路风.
万古人间留壮烈.
百年溪水泣英雄.
伤心荒涧碑犹在,
放目寒山事已空.
吊古不堪回首望,
冷烟萎草夕阳红.
这首凄凉,悲壮的诗篇,表达了后人对文天祥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