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礼记学记》的现代语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8:21:14
谁有《礼记学记》的现代语翻译?
x\YrvJ p7@ 'QJHM%RRACI//mܛNbD 9ܼs?wV9-Syti~ ~s_o?`v/Vʦ>_{74}Zoò[@N~̿_(.;u+^3c_b&wJ~xA=8otL1vǴ31^J[Ψc(0]xh[i:^/qzqR)[hA.|ݹ3/igԭ,&4>JfF%A5CF^ٴ꨿+Nq+?MRKf}xWn49&jXGYю{gz\5Ne?Y;5i¦T0׭ T1H`CE b .rEՋh :i|}8tS;7k2g<1dSw0gXq/F|?al>Yo'u.}В98y~()eS<'hScxDTRڤvn [`_mfmޤ >n@tܙJ,1hGu0xw4s?Cn[h{N{IzSmr:ށO SCHUHIRZ$Rx+TVDXmr;*qcSoQ"4mogoIg3W wÓQYDŽTFg1]|.i-yքE(f @n +Sn%&%k  ڑ֊:y(e8(yJrsX_gY r^Ŋe*wk)LiJ*dy̹$Җ@%P$䑏^ q8f,|tV{/,O pZ n)qEB!d$2\y.Kr4/H p`{Ww`'<@ +,P jۡW3AJ>,Q3hIzXvN?@0v 9d=PԇP\'55XcmG99|`e(&* =Z[g3OecWx|sxolc~@aOj6(svPYYP!l&wfCo +`W-4jHO bg'(kO5:j}4*64y^̺pN0tW@nS:1mޖ ׎{{^1ƒjѭ3چ/P⻻5-n X[@ ]@D֥m5G GwJ^=+nK{DۨwSJ&}ŮeV50Ĕf%%]x/r?>whQ-+ WK5 GTCX)V.x]L+7`ZE$qLeG:#Mv 79D3nKV0{jmbMMa\ҚPצWtoT7f;%NFa1޺sS;Prtng'Ѯ3h C"6ҫv^ QGhESN=o``ƹ{ا=-f{4``&kYRcf8_&](5[J8⏏^<^&Be &U#-u].e8n{!K]2Nf9CP[f)Da bsjUqUѭ?'Yg'=u8NƓz+w(]'PTs;n`WXO(0tBj;!hc|.Qc`Ϋ62>;4i=Qtлq쌿aUzVSԗqTH9BZvXM4,zUdFg:Z_T&X7tFv z/P%'ZS_GFH ݽד(51[NGI:,sEePA,v`1K.TmT6 1ʟvozT6QC( mZqMx ]A I茏O0qV;CAo'Up< Qu>bt.q1.(8f끺 ƹ MI[  kFm & f-=w)P! ȓ!`6^e84;1oI'RKT2ta9\-R>:e_'.7Cu 26wT+ߡ=c޸ ׷{QGs4lmtmCk/_콁|wͭ3xE&rZКS`T|u>]~/tb"mEuѼxLϾQ@$ 7bXz(zX7s1ax??2<U~ eJj {MC_y}[Uj曽O^4@lis$Eϸ!>_6VCOku' UFZF29lpYC.>DG\$R.&zJh:'=hi ʕ_ X]jY]|< r[OuqVb.;WwPs~=ƧPy @WΉu%üC29N^Xc:0ЩܦXR0mAjnd􌾗[yA:6b  1t% 5Ѓ{5>KV7d oP;Meb^'cy\B0LWAtJM(G긩DНHhd()WWtQ ѫv2ݹ{XC[N_{qRTWeBg5r¿fg] (߄2׭i)}f:XwGf|C1g<ݖL\1&E㖤 p0'DOL:9_h0g r\.~Ws (rDBPm [OLrS_a}|c|e% 7ḽTH $E^̚^a0u0h4l?MEIs 9Ozdjqә̀;u\`fnL0/SRZ?;B ZH]V辁Dpc@V{)L-̧ق{:%<;Ԩ$3=x_sPʤ;TK:xEv uz` |I\)J]0+X.F&]u׃6cۂVQ6z%ޜYsLd9w/{AHPA0$Μ|JM?-=[R!VltMBu)4v.tۓ-*/d B/r;}HSRXN?:;խQ7X"րQu0>ӟYi$Ŝ0S _9E*#bfTkC } 5S$8r<ةooo ۼ3KS:IAc7EʡU/EVMဿl߮a^woaIXCY91/a8rT) Q +݌LNFJ*-ڍRprūs`O)0ڥ鷝 D7`iۙ`'+(Z]~Hdj]l}/iSXA"Zu;Vvgj2}ćb {1pY*1hSwr#H$' 69dor}`D{OĻB2 zЇVG@$@JپAH8zTaՠOQH*7){뒒gC7A-0*Ln{c7{ hdQm枓ns)KOhG=ehO cwCϕH̖2165Lx>x3M:3?Q,޷|5K>ŌMiMg S ȅ9$"|e<V\Ըc75uCj@ޟ<ԿEM;QBP, vv(I/i$7EE=j9N{-nr#rMG-6i\5)QrF5N?ƃ㺷^Rl%*.}MM+j5tMJv+VmQ:XwͰiQdh^uo '%GŠO"ehlJMH6Gw|Nx''sA3 MWa~ncF+h$q 4{OX?&]&؛>3|$X5؍i s ,ȠYc#r3\;,uZdOE42 Ǿ*,O<*lI%7]DesS;;ԣvɃGkT7ƀP?SJPɇ^Vʼ5Loʼnt/j*M+i"S2:Cp5QEUOՋMk$zHۖ08!4c0ڔ* T'6o@U;BWO^lUM>,JO_EA=Iƛٽn#36Ƞq.]`M˨?nV?%wA88PhZAVⲟݦje ڙhA"1fHi J8eܔ)'*1}'+ILVO5Rj))GVlEn5+twAhuF/5N7rJ.| x#r ]ރHH7I9Ua4Yʨ;veCq)fpiۿ&n&\UP=Is`L0NoPX*r5 Vğޚᦺ\˓m &YZwϝ6xͣkBnRMQCM,ԼYwi%Mb6XRfέ&G1Gv}#% uuسnj].I^3D-[q:z+gOG贻#k^}?5[ gfMxFkȎ!hYHy SA>rqrccMGp@F]X WpL8SݔMr mJ}%d6A{V׻zT_JT5m/MtM}"K6 Nnl9(P&|D(9ba\O)C·,iuMߎGtC&}'LGD_ȳT4;a95xfPuCԘF]4mi}pV]6꟠w>z(;129XzNrS:O6Z(Hjr<Y.=s⨣Mj$P-pB,J /534I}Г\z+XF9D:V<%DN`e#}ʄrlk]%ۥ:7PtnCA6mrJ<(z6枮3?0 {g0dZ[00i#bv-M*kQb>}Qۛ.͏T3g Lo^0,EV7$5M?lCl!xVn Kz ZStlj"@d ʼbMS; b6?]Nn"Ws,$6Kb|-j; v7\CΈu_tVxj> } f9k _=v0Qשd vmDk'G0· cDj;'l}қ֒c'5<%BW{[CL4{^R肉.;()W~Ĉ+vĕ{١HW2EqOVK#\;(!98r>u2 xB FF_2&|7r͗(*\r*Z3T!:DOVv"Q3Z<]*8eh.Ry!X,z^9Hb.G`x9߅/ `X4cW*d&"Xf]hϣxfQD,aWա(fUd+n|X9ph1|r,b6A:r:K9hgw<3 gg1+R-?r8:, /Bϕo% xGDҕ1ZO'k -2M3@ iձҢ.W]fb5rbj(YېB֬k-]}:15%:@\[\G՟x0D^52^&S`Kb9۞RcKlɶ<m*Wg [6<[EcF[(m 8mM>RZ \+5m2o9v"ޞRSmV ŵL^g(([LHvWo $=z.ŕ4W h,;ZkBwXe9ʛ7 қsa@E|4xg {Q;&M#﹮<0n8 /@p<"5>^ GqL"G+OtD WAs8q8oŋjqqgquCV_!W}E[#[]$ה\K"80"VNn5`L2/b<Čcnsafv"@sa2 5'U#` GOQȹط<8|Jşs,,`е( =tGCC |,]\ht5SxtD:ǻ&=ttrgtouÈd.NA+C @a`]sS bк%uI8t=n@ש |]{.̃kpGWB9:q ;Dz]!kE_qAgb.ݾYru){753xWWo96Z\ A w)Vk+u?Cx肂ft} >Ejhx| ,ޚ80޺hWx|PI8yY ?raݨy4o.O筄tc"?lӻ?d&D ~;EO}ze*1\AMd2* ET0{C`>ox{͍~<̽a1^7Or@@>5"4?y[ ("c*BOSSF"|DCDfdq6 >)i9H~hf Sa3PMŁ6s2?fzhoO[HS{ l" P0)5 ԟ π [_QTI &|Hv܋h̽ @Kϫ]?`"v3W337DeuXn+S2PͼP˯ L@'Y7|G^ vri6@]۹LN~vu:d $7HZqrT[= ns]n}!s.Q t!\,6jq'fsr^ 84173bU!SʁP,]:0eիW[ltI'z@8ʀM|pp XEz *^F0)r9o&; }r;г=">ojvRW g/+0u]s.,;{e̥azfo/_ pran/2PtU\f eܷB({ lp<Ƣ B]v0 ^zɁK9y_t2~`l.ڿȝqa+ԗ rR` K&5M]$WgBЃN .C[B͂+.E\+ /Fhm|<HǿzV !ۥ$_tSJi4{[G|H9Jw)_@b

谁有《礼记学记》的现代语翻译?
谁有《礼记学记》的现代语翻译?

谁有《礼记学记》的现代语翻译?
呵呵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楼主进步哈
译文
《礼记·学记》白话解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易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易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易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进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学.
◎易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五百家为党),一个遂中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一国之中设有「太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古书说:蚂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成大垤.就是这个意思.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易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著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先练习《诗·小雅》及《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击鼓召集学生,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希望学生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学习;夏楚两物(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教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轻易发言,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次第)进行.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书说:凡学习做官,领导人民,先学习管理事情,要作一个读书人先学习立志.就是这个意思.(志者存心也,志气志气,志者气之导,心之引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阙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易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宋人改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句读略有不同.)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尚书·说命篇》说:恭敬谦顺,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这个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由乎!
◎易现今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如此一来,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为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易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僻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易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易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
◎易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需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易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易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作领袖.所以能作一个好老师,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古书说: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 )四代(虞夏殷周)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就是这个意思.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易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易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撞钟,轻轻敲打则响应得小声,重力敲打,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易自己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够资格作老师.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才加以解答;学生心里有疑难,没有能力表达时,老师才加以开导;老师开导了,学生仍然不明白,虽然暂时放弃指导,等待将来也是可以的.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易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君子观察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的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易古时候的学者,能够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之处,汇整成一类,譬如:鼓的声音并不相当于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演奏,没有鼓的调和就显得不和谐.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五色的配合,没有水为之调和就无法鲜明.至于学者并不等于政府的任何一种官职,然而任何一种官职,不经过学习就没有办事的能力.又如老师,他不是人伦中的任何一种亲属关系,但是任何一种亲属,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不懂得人伦之间的关系了.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易伟大的德行,不偏治一种职务;伟大的道理,不局限于一种事物;真正伟大可贵的诚信,不一定建立在山盟海誓上;恒久的四时虽不相同,却运转不停,是最准确的守时.如果能了解这四种情形,就可以立志学习伟大了.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易夏商周三代王者之祭祀河川,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河是水的源头根本,海是河流的归处,先本而后末,这叫做『务本』.

《礼记学记》
礼记·学记》白话解
礼记卷十八
『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
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
发虑...

全部展开

《礼记学记》
礼记·学记》白话解
礼记卷十八
『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
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易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
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易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
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
《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易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
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
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进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学。
◎易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五百家为党),一个遂中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
一国之中设有「太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
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
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
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
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古书说:蚂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成大垤。就是这个意思。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易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著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
先练习《诗·小雅》及《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
击鼓召集学生,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希望学生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学习;夏楚两物(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
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
教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轻易发言,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述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次第)进行。
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书说:凡学习做官,领导人民,先学习管理事情,要作一个读书人先学习立志。就是这个意思。(志者存心也,志气志气,志者气之导,心之引也。)
大 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阙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易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
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宋人改为: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句读略有不同。)学习要有方法,
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
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
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
也不会背弃道义。《尚书·说命篇》说:恭敬谦顺,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这个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
其求之也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由乎!
◎易现今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
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
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如此一来,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
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为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易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
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
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
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僻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易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
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
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
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易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
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引导而不强迫,
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
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 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
◎易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
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
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需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易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
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易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
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作领袖。
所以能作一个好老师,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古书说:
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 )四代(虞夏殷周)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就是这个意思。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
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易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
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
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
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易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
对于不善学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善于发问的人,
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
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撞钟,轻轻敲打则响应得小声,
重力敲打,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
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记 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易自己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够资格作老师。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才加以解答;
学生心里有疑难,没有能力表达时,老师才加以开导;老师开导了,学生仍然不明白,虽然暂时放弃指导,等待将来也是可以的。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易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
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君子观察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