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都是啥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3:29:26
四书五经都是啥呀,
x]r#q<mh.PGz?_X8. }$6CbG>_9F䌥k9,915r9Rn7(6Ga]ݘ_~/9o4vwe)rlڭl}0g欽]$_{H"sE ao؛@p2.0?{HSؘ&s?ۼ}kp.iwIn[̊:&w`Yɏ%jKL+& RE)`{5l)=/ঊXQyC@Hus HilN&4{)p>@8z.[7V^[Gc(q]qӱZ%$T*gaj;ţL/TDV$f ?6vݱ{ΦtS9*bg^y7VmacQto?<0=RKӿ<٧1@dS/!q&Ҧyɲ?^|U1{`9ɂM ɼ0Y n{{VY1 4 в2&54?)czֺ Do\2iqȡ_roa/݇sP`ƒ9ȯmvLxPrpl` 1P$?RRWz{8zqkTp2{gp FObX/48AhFn;mJEl*age#f.y;ytFtaH47VRPrtxF[ jk<Ujp /GOaS߾æ'w+Ewr&moq3WGop s󷦳Z/;۴C!wc?_}0qOkKV?ISf3M9rCODs7xf2%ֺ]G'j%Dv 5Y%0dXx!lݱ KO .M&5Vۢ:m.Hլ焷E^D0m n_ 2 >ys ϖtBX5*^N9@K^/T"9^~/նA^tXQN:P՟7!-zҤ?]otK)t3Sf )UeI0j9UQr$(XGڇ6z*NLG݌WArd-S?č%8eP hj fpK=3,+Z=8ON2)1z6 w=3,`n<xmwsT¾[/2Øp.ԩC"8CCATǁd4z: |=d8Gy(1|G֎M n~|z9j*C'ܺ*_gC?qց1>>G Áu1c&qyi&x{0VNUG)g9së~fv#JNS`0BZ!߽Ê]Qqwᇐ^E{}>Z./"PE"m`{h3[RiC U+XSLO 4ҽs[TAZl;u6 S͟ŊnȬ舶K7Ĉ,@Ð @(T1kb wqmOǛ8^o_/fi@>? ` Ӏ!hgŴza)S4ȓa>:d"N}6.=_̳?zyfLJ:֜WOg=\m3'Sa%&KL{jV$0j17D.pQe bً"Dӽ]$qvM> C3<;o(7///qarWjOtJ5 ,`]_vx[B 1YG@~ڑ H+N~ V58zD 3 RJ`Upb2nšDyz9Ű5bRgX&'s,Y| g͒@հ~7{jLˎD608g@ڻ @($[q{נkI %wlh~^V3߅lBiqd>NMBOF'Z\=V^a 4nfdﶼQ=):rW"ִ_A)jF(vuQfw40^0!5SN>X`$mI+L (eA8mƁ:? ,+<̱" pIͤB"%g[PHKZJr@ǭtX 󟫘8^[C*O;yg%3 <&XJ`,*PC6GZX(;NDtSuX%E@gvac:̰RPdmv2+)[ FnAI ƃ^1|\G TO4 Rܦ 80Kw[)NLgԼ9]B wW R&뚍$ ( )ɆRҔ9N~f{ < jph S?SL 63L%\RD@<V0gi}YxAvsLD#V1vy+-5Zs *3M*QԗQ5.Ih-j|D +J9oDK(ZQ|YC*$znVBQ˭yA{xj 76j)V _O=G{!r*Ȉ[2.2<)ɟM.$Ԑl>7˒C.\{"mNGe2AV1۹b7 YJ %F80hI%A2Tx]I,/6諻i^t@ho]:{x'ۛQ]f ٧joxW)yuݻS'@{|}Mܧ |)3}B΀0 4bICqZz&q+fO2MEW݇ o ĮfM!+hrR}>Ru)'_@|4c9FD{Ӷ<8MħuD'%Lpdso^k'@q>a =Ĉ郝T;j@ /SDFUSU[љv-1,oQTͳb? hw3Io{!ƌ% 'BsfZHFS}fM8hkws¿t( yCSʕWcvZVs>tg^5i[4w9!2 d423MAn(:uIV*D펏Zc}2`eWbdaЦanidv9+1 {XѺXf$yx''b͹LDܔXl&_KWiIF-9pK4m $_`E*xnc/A&sl΅ $媆|lRF,X#Vf3kq5'XZ3uDNкBx7RJXp;qA+r9FT=UܙUq`鲮O`=+&i>06O^p+E}AUӦMںOuCCibIsS7S2霺<64{6OphzeYW~3ޞ#thH?gfhčX;O'Q5qya㓩Yޅ['$iXƏ FUoQW۳U@ϺY- KSR f)I&e9w㈋L*)N/5J%^Pax2¸Û \ȄACV7܇#ָKҦy*]V #6BWP%t?~f9S$nsL3Nql^(:|1T7 Ԅ <#Wo1}[Oy+^~AFdZJ)h q ܬV10䞼-5r'ܲ/ KyYtܸ0sjq׫7e)k:GEkFzF1<'AM}k{i hJ80:tI,.E!C>'׀!-RJJ>⩛ZV'8 >$f wڟנq_)s> NM]%lLl=I>@˹~t`2-eg TN@c\KѴ[5a'wx(|(06X#"&(u"!\ݏ00d}V Rʴdi ZAܣEvG+tg.85`9D.ϠE3Զ=Ѝ_GlF?f0Bi_GgLQd rANiM5PIC=:'-M4Euwguo˺wnm Ժwٻ]w;{;{nkлn]7z K >uﺏw}uxnXҵ]n]t'uw;wݝ7{q׽U븛~& rD74rAs~p`J]VAUyh$ܛ5]*[.hy[!\m90J"IZލ@YH-,}d1׼rjFԭ_ԝV3,AJ͊\BiWV)J/J3Y 5LԄhg":0p*uh Zɵ&L}-,{pՔy('xx\y dz l;;̍AetJLrVx{PhoWֹ΢ d*+>Oǀ-Z):E8m6oiG` m_ҭyEmcHm.&DOJ,<*)mg>ufza nt?ӛ;5sQ(U*4,XKl* j-߿A;;K/*-yVP8gu6 Ը( ptĿqz~o,)85ީ7ޚ~c LXM2b$lUVp uĞQ*{8 `4i ll'%GIE~1?d2N3^گvoUu9(hQ'rΠ5mlb#A|,~3QY` Ά]~S!ؒ[BH lS%NfH='M9jF$XR k9Ed K ѥ̊&GW3XsKf%wBEM4B$mQ'IaZ6((pYl:viy*.l%Az4eT ~Xf X23vfNӱY"O*4[X8O!Kⳋ =U_0m*=ًJO/.43w<n5hO2;jsJv(`L̼HpT5㔂NblanVL_"*PE`̅;&ndE% ߾0Ѡp?7 \}/ AH[Q6a He\ Yx5;uhץOCIt(* lҬl}b+mS[1;nh:&-uX G+TMHN#`zv4v4f49lShtB61jM(o ^n|%4Kf'A#OY3BC+d)M?7s lOFe7JمkĈ^ 92IgAGhCQLGq-3>Q`.;vt\lҝF)ݶ1kޕרS6(Y"gâ'#}^7˿x|I(

四书五经都是啥呀,
四书五经都是啥呀,

四书五经都是啥呀,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火,只剩下五经.
目录 [隐藏]
1 四书
1.1 《大学》
1.2 《中庸》
1.3 《论语》
1.4 《孟子》
2 五经
2.1 《诗经》
2.2 《尚书》
2.3 《礼记》
2.4 《周易》
2.5 《春秋》
3 参阅
4 外部链接
[编辑] 四书
主条目:四书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编辑] 《大学》
主条目:大学 (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编辑] 《中庸》
主条目:中庸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编辑] 《论语》
主条目: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编辑] 《孟子》
主条目:孟子 (书)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编辑] 五经
主条目:五经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儒家本来有六经,它们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和《春秋》.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编辑] 《诗经》
主条目:诗经
《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喜欢诗词的朋友,相信都有读过.
[编辑] 《尚书》
主条目:尚书 (经)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编辑] 《礼记》
主条目:礼记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编辑] 《周易》
主条目:易经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编辑] 《春秋》
主条目:春秋 (史书)
《左传》 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官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编辑] 参阅
六经中儒家经典
[编辑] 外部链接
“四书五经”漫谈
四书五经
四书: 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五经: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易经 | 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古代一系列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
四书
主条目:四书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大学》
主条目: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
主条目:中庸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论语》
主条目: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孟子》
主条目:孟子 (书)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五经
主条目:五经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儒家本来有六经,它们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和《春秋》.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诗经》
主条目:诗经
《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喜欢诗词的朋友,相信都有读过.
《尚书》
主条目:尚书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礼记》
主条目:礼记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周易》
主条目:周易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春秋》
主条目:春秋
《左传》 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官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四书五经另一篇详细介绍: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书. “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 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 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由于这些因素,使《四书》不仅成为 了儒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成了直到近代全国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所以,有人把《四书》与西 方的《圣经》相比,认为它是东方的“圣经”.事实上,无论就其流传的广泛,还是就其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铸造影响的深刻来看,这种比拟都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五经”指《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五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 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尚书》据说原有一百篇,秦代焚书后,汉初仅搜集到二十九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从孔子故宅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称为古文《尚书》,这十六篇不久亡佚.晋人伪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又从今文《尚书》中析出数篇,连同原有的今文《尚书》共为五十八篇,也称古文《尚书》.《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就是经过晋人手术的这种古文《尚书》.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书.《虞书》、《夏书》非虞夏时所作,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作. 《商书》是殷王朝史官所记的誓、命、训、诰,其中《汤誓》按时代说应为最早的作品,但这篇文章语言流畅,可能经过后人的润色.《盘庚》三篇古奥难读,较多地保留了原貌. 这是殷王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演讲记录,虽然语辞古奥,但盘庚讲话时充沛的感情、尖锐的谈锋,还是可以感受到的,如他说: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炪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盘庚》上) 短短的一段话,用了三个比喻,贴切、生动,具有形象性.其中“有条不紊”作为成语,至今仍被沿用.又如盘庚告诫臣下不要煽动民心反对迁都,说那样便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弄得不可收拾,比喻也很生动. 《周书》包括周初到春秋前期的文献.其中《牧誓》是武王伐纣时的誓师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