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该怎么能很快抓住材料的立意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7:50:35
作文,我该怎么能很快抓住材料的立意呢
x}n+Kݯ p.\ ?? pDH HIG")?#3_Z{GF&)Sݯ}!K2##cC?ej[ /] /Y ګn^KA٫U[/ɟٍO晣[?}M9ogMfΔro/r3dWvC<*g)8{NΞ/k&nUﰉצԟ;y4zad fpum\BwAr5jx칀T;jTFMޚ61 {ijHc~)ufK_=Rt|_~K a6fA;رty6byJLnTM[f&j~(`Ŕ.yp~Qc1s0ݘ'|=0z,/Vl\ƫyj[~},nݿ&tc[ͨ Ҙ{͌nWsb~p^;ou!fȎJf2I zEo R]l+ l)O;_7\"6V^mny*`9=gM/g7ױ=+X= }xwcnz&C$-uG]8ߛ͍d&u Lɶ9{e fϘw1i+{"ђ؎⸕>H-)_;ˁF=`< _U)9@'=?`$6 0:$x ^lxc*φ:ۂ11;5+=γ8W/2Ԕn(nU=Gd09Ddԩi9͇/ojϦ6$XILW?G㥁%ȡ#]/n\\ߍY~KC6zӽA"c챗5Cβpdzw+m+cA$O!+V()@Z FJ~ ]XL+pOCcՂVĊED8䅉H:XvSVBzbQ_ĭ @m¯[wxz[_U0jeJ%.J6g@ƳqͮnoGlx3H. *&c|r A-llxbnB:H&z_f*8#VT2$8wҎPnm9^fK” )hM&S*] JeCz6yNCNXM)+~l^]_v>0]JY;1TK̶\l(?htPˍ%nV!Bgy^·ܺ75wqE[^o<ӦUMc<@[ =d* l[_ﺅ?J@w2'TXA.;3Ix1Uȱ1v 5x9 Dx>=ŵ;],p`/yIrD)eT}U,lW 9[={w?(NNDI; *GLZ=Hn\ |w~<Z~;ߙڬ5#Q"c}ױ=2e)tyM2&Q7+tork??? ʧL&I !6n%s۠0N<5 yfk!}@2O&8\pXd(( [ssUƏfKIeʨZϭr[^I虍 GrFE;&` F7 C?=|oUUl#v5^bv9~Be&iaܬeVXPN@AAF YDh(tDz-^j^18ڡ('iUQ!4+duO n.D qm Ӗ~rfeuhllօq}H#GBG)WmߣU-H4Y#=?fнئ,)d/ԛMf  O_9"1wzM+r4F`zCJhX AS4 -ndц8Af5xX1'Kyg6{5+|0G#O!ټ0.]aF_#Ntq@lz9>-^ݖy6w z<~|=ҙZdaŜ.q M -5a}s2n:hnB|PmƄ 4IPyek ( LDx 9׼J[#~Mz>0sF2?s@OP(R2=k O'89zu+!J{2$R{6>U#1 00z ’п@Ri[C~f u}%. @c?% ꟁǀYj$:֬H%ų79n;7PBP5^R v-a-'~o"Y }qwMn!W;}^W? rwƥ 2$IV&v&\$>/$>xtQ7'楔P]tD&E"RT 7wЪ1čdSbl%x+[V1ϪX+6]h ;./y剄^o{븦ba}y(NH~0iL~XhUq'{־h2/*J@ݿW- O?%S4v!SM73 y;uM{SҢY_k#*Ƃ4+?\"l t^a};4b9|]q1$u%M&3ƭ/ 6Miۂ6K#d4Os:SCO*v߲ 橏V2 Nv%I-ͧf0(OrB]{.hܧKɫRD_V6khɕ~x)@;S|8V^ 3MGK5At5nJ5*Ŝ;i<:fp4A0'Ҥp  mfO<3x-''^,pQmft 2[G{DaLI 0:K? 7 { vc@6u;A?;', ~ _jvGOKVxU"aס0cƿ0bq?zaY$_gVfP9-k"D̂As: >(k3.Ή 5`^ohBЪIYFCy {XDFb}+ncE*V_e0ТT\r-,XG,>} J5{$_Ή !^y> f H"^ q:*f ʼn|Hhf Q_Qc QyFz]DBQ?x8L01[],_zi'>>V Jƅx2L/d f穎SPV8@$l)qCջQ9jU`q~ظbj؁2_m͊wsJ\픩q  /j1AԳm8'zp{m:@R􇄫7AŅ1cw"ORӠM6o&J5Upz2ІS& Ȥ7Wܨ*1ʚA 9q+@zE)p&\f(TbdX`?K|Vh.zP$l Իc筇]>ɯ}9-Ǖwp5 |ԟE? ]Z eLjcRSok\hk ؜x{ J.@%aq8 u1]7Sod7sz?"~u#xC1O|摷I~АfRu]8[87?-TAs_ 3V#2im=tti(Wf&P5+|",v4aEAHzؕ1j("&j*WM6\"H%̸Ƿ-d6(essrz罚MijcFleZy2`[6)B#tΉčiEdqv?tI8],ո8b"CvgwSǒuUjvYe!)*MwF%+vsS qe:fS ы޹l.]/tn3|Pvy`T{C|XŜr3X=6^Omo(B6KLo0F;43N=☮P.Y[ I.[Z5cb+Mn8ܣMSNp,>A¥x>?m][ʆ$Vp)q8sO{ %i<V5?$ NonOI-!ׄ0^Qh,E{CkBtň3};qeާC\d+2 4"/BLEhfJnO jn%4uI1tNFQ_v^~o԰'miIjD\Wo6&lqf{5?z19C ORqx/jzEm }C($RܴtfL8&i;evщe%ו3 ~O>W2=seHOCM$V_S0-;.Ґ$ސCaL)_"gFdj^+Z9D{4D9N*g w ; XG l1\(4/G+.2~ xQ,3ZwZyG3rՄ9jm*ohA zIt[\-׻;OݝP?ϛU*|xgeqrƥh/ fu>T]t͗`si$P ~Aog0[6|8f\)0De_]+_ϐtchqW-̵y\~15%4`MMW]N{-I:h&,Vm6_֜a6y *-ܷ#Tø+z]#umYH0Y^\o{W?ϼtdx(M^7QHfj&wclv yqI1$zUo%e ~tOhKHC)_L.)6wSxV ^I"XEV岮i_Ô_t$\BIL9M\T&uUŝ?E2{kdm}_]h[~;dY1ȝ'†~{9RL U-֗IN͔zށdT )a:>XnOq~՟{G_5W(GJHn 祵 vD L2:h[=:Ӎ%3!L%m I;xBX3ʅM5lbeM&=²o$j$ק"ϢC)iِN=s4:Loi>|- jU I$8 ]pl&:B"&%ڻTr+^ZY#< QqoTտۼ|th9 SzwŚ*Hji~0\zsuhtn~I@]'XrG_*O8RiW|ثBrv&\M $C{I"&]ZWw7"!=RHL E:cCK1ߙ VjS%lm҉̕SpMc,|,/r chāt9/ MIVOqlc RW8\b+bU/ NzιmnIJxāqMx*w^8k4Qd0_sG6i}J?@F%J{>NAK^%;\%V/*!a…~z{Ĝ vWsZeѦߒ䛲  X:v$Ƣ1=uP(/>U_coY ;]ޏ6ͬtCcٶNOhz݋ Lً`ws6pEM#XÜ&vC㗼=7³<$ZJVMU0 fxR:[Ѐu8~X/&SddUk)R]dys<ϸնK ;b}p,`퐦jͥB)D[H"~GQ1ςg[bN^8[LeAeJGQ HϺ]xVؒ KI9&1;GŘN*Μooa@+-CtY̮byW:3Fg zKP]1)k tYX?UPz.},uk:\3~6yw.<Vv|cqۙդ7v_yuHBSIөԶ@ 9#0zJs1GԖhuvnU8IY'޸s?k1,*4S" ~vhRJc4W9&EzfU5֔NVfrQ|" ]U BXFnY*2@<0J+a 赠}͊{fK#˾e#T/ԕPCLu5_Uh]dWGv E@_xv*Oѝ_JWfG-חU׸.aSشp^lAQC@R_ss'Z\V]@WsO ܱiʹژ6,MП^X™Y640y0$^އp&VZlLG=kSGv+~᩹fU֙ZArV\#uKyd|'WM;b!7'kw`tS3z--ݶ\27|1ϳNc$wxl)!saT `n$U \MoaV)u<.APz>Ek˛~FYO7k"^S;H܁qd gE>Z kDAݐԬzg/`Ra敤S:,xZmVP7lSy1eW/DfL3Xa9Hm6S;Ee EOeپoÄ֢|z*Rc>Gy N\sf6{x'6z\bzKO[>ܵեhѥJ5 ~y 3䋒B箎Dh95es{(ǕPʊ GN:2Tf$Nm_ wX=R&V^ #C\c.i~[ ?w  acdۨXis RZh]V2L)SP[j0AHН|?phS]IOvUԙRli8TY$kB95 Ghk@U k'qq:c2h9X39I5_~ aFNeDIpvw&ewGy.XK앗 ,8L]W4cEنzUجwhsqL3e$G`DP&B)@ EM8=JPl\Dp!a Z+9ss u&vRsӂXFqaqvoYOҤ- oѳ"O27 uWOgW:8CJ3:u`-^a^v:dO@ZRz]wƬWU.jgp[ŽR_-}YX.P,&]#EeEN~:?B-,GaNYK5nb߿Ó 8=fŐh#U%\6|D F+(r6n,(Pw7,^ @5IX }Y9&QrWp (~5dG5f~Ui(bSaPD慻R4띠x@"%w&UG_v**\Qc:Oyӛ4C'1}N2 F'^ӥjŸmGyգ(,cwzkCZ`$e|ҙ+YW%/~ez`-XɇՇDam=A1 x#9T/ImkЊ9 =PƧFIDXͮtY>/>i S.U1ɐu?00ə]H w5 ZKVZTCdw>ƩZs}g\_;hc$ሤ?N&'Wx טp ݱXZU >*h>hMNdLa1tgQn8 \;dKrk$e;x{-]RX YcZC w5IxN8/M/g uF%?Ԧ |űKsye!,X&uorևY1cYv% \ /TS&ܷr͂:A|ܖ8dߋ0e # ?ߪ ݡܩAFLzJ21:*a7|Ϥ I?r q 01QЛ)Ak~X|*ӚTj$Dk9jE &T=wJi[tyh/3~q.YS *6oźִ6bB%xӚN,`߬dk‰f4r5}-jYNL`i`ѷm@ c6: WF&a!eV4?]cކTcu-b틢G!r9yq1!X1N; R߁G &OS K w^Koty},ǥ1R[O4! UYG~cLTcfJ@FDw Ov׿]="LJs/JAo̔H {]<!-J4CN _z߇K&yA_UDEb'F\'Zdi]0S|t#K9v?&=^j^ '~Xro& fC ,GÅRՠ Wy_T7¶%z.-NІzq]]Í$~):d[V0ۄv\ ^DJΉ3pmmb lm8 #q4rY*׈ܱIQ/ި3Tݛ~'&EPISҏHjiQdpFRoszt&LRBgL[h/|K)IJZYGc05{3ypB(0۟od /vT:Pإ0n-fUq>>P}OԌ%.L.QgAD sk^ѩڼ08抰lunӞ$ XFfSC;skuujϰ@ s1s.;qw.G.v4YH Ud&uQ<&ClηJY)k얗)ݺmT);.jW֝Ǧ2P8]o ͳ) P2EȪ+8/=f$7.wbr :*WPlپRa^}fnЛo~y']&a8NѩXLf/EbAf`Ѫg\/ůir5g#:J:,G̵EQ>cUyJSM>>aL,JViamxvQ ߝə ŝ-J{ztÍW&WliY˚PM<.)1Zشrֽ=bҜTS$PIX@u/ԅz=T^R̒*d%T@iV^"y\X0Ӿo _o++vD.тI,I􆖢CF!,ya=9?}6$;X)*qU>S%{ޞ]|ڊ(oazx$2n J'qc_St~qq~ k&[td9QҸ\7a|$h__^, |P7E:)?"Lh6k%^x="NF[y}23<OTeQr_$/:5 Zȉ7LK źKW)̒\cSEe_XY|=tQASd霧Ui{xA+NI)Jb) 'tKgT揦B>byqfme+4XKQ=!,c[f&CsFÒU|A@9j޺\ۄx/_O|f1]A~

作文,我该怎么能很快抓住材料的立意呢
作文,我该怎么能很快抓住材料的立意呢

作文,我该怎么能很快抓住材料的立意呢
亲爱的同学、朋友:
审题立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如果我们可以在看到题目之前就知道经常考的一些立意,是不是就可以更好地提前作出准备了呢.而这么多年高考作文的主旨就是一句话:“高中生的学生和生活”,具体说来可以析成五个常见立意:勇气、道、信心、创新、受气.只要了解这几个角度,就可以迅速立意.以下是我在全国巡讲中的逐字稿,不妨一看,你应该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吧.

高考作文并不像老师所说的那么困难,如果可以把握高考出题的规律,进行提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就可以在考场上实现“宿构”.这样的方法已经帮助所多同学短时间内获得高分,作为一个新东方的语文老师,我深知这个方法的作文,请你不妨一听啊.以下是我在全国高考“亮剑”巡讲里讲过的——
众所周知,在整个150分的卷面上,占60分的作文举足轻重,也是我们高中九门考题中,单题所占分值最大的一道题目.写不好作文的文科生,在政史地 的答题上一样面对着辞不达意、无辜失分的境况,而理科生又往往因为偏向理科思维而写不好作文,成为整个知识体系中的软肋,更对整体分数有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害.因此如果你现在语文只能考90来分,而有的人已经能考130多分,这将近40来分的差距你怎样补得上来,而事实上很多学生现在还考不到90分呢.
然而,面对着如此重要的题目,甚至你可以问一问你身边的孩子,你的语文老师是否告诉过他一个明确的按步走的作文学习方法?所以同学们才去大量地购买作文辅导书.当然你可以说我们老师的方法就是让我们去读辅导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学校老师不但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学习方法,反而不断的告诉我们作文是邪乎的,是很难写的,作文深不可测高不可及.这无形中更对孩子们仅存的信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很多绝望中的孩子自觉地去求助于市场上各种辅导书籍,然而那些厚重的辅导书似乎永远不是在为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当我们一次次听到老师高声朗诵其他同学的作文并对其赞不绝口时,我们黯然神伤,却迟迟没有等来老师告诉我们如何写得像他一样好.然而老师忽视了教育是一种群体行为,每一个人都有权力进步.所以很多同学英语提高了数学提高,在高考前发现作文该是多少还是多少,学生们自怨自艾,总是用读书少没天赋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但我想告诉你,你和我所教过的每一位学生一样,一定能写好!
当我们这个泱泱大国还没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时候,在秘鲁这条狭长的南美热土上,已经有一位诗人获此殊荣.他的名字叫巴勃鲁•聂鲁达.当聂鲁达在意大利一个小岛上政治避难时,有一位叫做马洛的邮差为他送信,他看到这位诗人每天都会收到如山般的信件,当他看到诗人走在街上,人们向他投来近乎疯狂的崇拜的目光,他非常向往,于是向诗人潜心学习.当巴勃鲁•聂鲁达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奖金的时候,这个邮差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诗人.既然一个邮差可以成为诗人,那我们今天有更好的方法至少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高考作文的高分获得者.
一.作文的本质
作文到底是什么,我们发现“作文”的“作”字正好与我们今人常用的“做”字相对.单立人加一个“故事”的“故”表示的是“做具体的动作”,比如“拿木头做一个桌子”,所以我们才常常把这个字翻译成英文的make.而“作文”的“作”在《说文解字》里说“作,兴也”,表示的是抽象虚拟的意味,在内容上我们要写的东西未必是真实的,可能是进行过艺术创作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写过一本书叫《金玫瑰》,也被翻译为《金蔷薇》,这一本文学入门的必读书,地位相当于大家在《喜剧之王》里看过的周星驰特别喜欢的那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金玫瑰》中的一篇曾经说过,写作就是把生命中的尘埃收集起来,并找出其中金子的碎末,把它们铸成一支金色的玫瑰献给自己的爱人.其实这收集起来的金子在碎末就是经过艺术处理的作文素材.“作文”的“文”在古代是“文身”的意思.09年天津卷第二题A选项第一个词考的就是“文身”,是上面的“文身”还是下面的“纹身”呢,当然是不加绞丝边的,因为“作文”的“文”本来就是花纹的样子,表示装饰的意思,所以有个成语“文过饰非”指的是“装饰掩盖自己的错误”,刘勰写过一本书叫《文心雕龙》,指的是“装饰雕饰自己的文章”.所以“作”指的是在内容上要写抽象的例子,“文”指的是在语言上要修饰雕琢,“作”指的是内容,“文”指的是形式,只要把内容和形式上的东西处理好,作文的问题就解决了.
有人说大哥,能再讲具体点不?可以!于是我们再进一步说,内容包括立意和素材,形式包括结构和语言.

二.内容
先说内容.很多同学发现自己在写作文时处于一种无话可说、无情可表的状态,而学校老师在很多情况下不但没有积极的去解决这个问题,反而总是大谈特谈作文内容包罗万象,没有深厚的积累根本言之无物.而事实上,高考作文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有别于公务员考试这样对象人群众多的考试,高考只面对高中的学生们,所以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立意的核心从来没有离开过,也不可能离开一个东西,它叫做“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学习”就是受教育,“生活”就是被感动.如果我们在文章中所举的例子既有教育意义、又有感动人的因素,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可以成为万用素材、以一当十.
当然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又会把“学习”“生活”具体到这常考的五个意象,勇气、道德、爱心、信心、创新.有的同学说真的假的,让你这么一说,我还觉得高考简单了呢.不信我们来看,这是2009年15个省,对应的是本省高考作文真题题目,这边是我们总结的五个常见意象,我们稍微来过一下.2009年国家I卷讲一故事说兔子被狼逼到河边,后来下定决心学习游泳,大家就知道,可以写勇气吧,鼓起勇气改变命运、当然你也可以说它对自己的改变有信心,还可以说这是一种创新的精神.全国II卷给出了三个故事,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自己是色盲,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改革传统的洗衣技术,都可以写创新.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取自张韵涵的一首歌《隐形的翅膀》,这个“隐形的翅膀”可以具体化为勇气道德爱心信心创新都可以.07年重庆的中考作文题叫“翅膀”,比起高考来少了隐形两个字,看来高中初中作文的水平差距还真是隐形的.天津卷我说九零后,九零后的特点就是有勇气有道德有爱心有信心讲创新、三个代表五讲四美八荣八耻九九归一.山东卷“见证”,可以见证勇气,见证爱心、见证信心,见证道德,什么都可以.上海卷郑板桥的书法非隶非楷、非古非今,自成一派,当然可以写创新.湖南卷题目就四个字“踮起脚尖”,大家就知道了,踮起脚尖代表的是向以前不敢触及的高度勇敢挑战,电影《变形金刚》中译本里有句台词“人的一生能够经历几次真正的考验”,在经受这样的考验的时候,再没有什么比勇气更有价值,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别人不能经历的经历才能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得到,只有忍受了别人不能忍受的忍受才能享受别人不能享受的享受.湖南卷出题特点就是文字艺术感强,很赞,去年湖南的题目叫选的韩愈的一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可以用爱心来展开讲.湖北卷考的是人与鱼的关系,表现的是人对自然生物的关爱.江苏卷品味时尚当然这道题引起很多专家的非议,认为这个题目对于很多农村的孩子不公平,因为时尚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太过遥远,会让他们无话可说,是一种隐性的歧视和区分.专家的考虑不无道理,但出人意料的是,仍然有很多学生获得高分,因为时尚从广义上理解并非只是购买品牌,还有更多的含义.根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1236页,时尚就是当时的风尚.很多学生想,杨老师说了,考来考去就那几点,直接写现在的时尚是勇气是关爱是信心是道德是创新,是三个代表五讲四美八荣八耻,问题迎刃而解.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是刘欢毛阿敏唱过的一首歌,表现的当然是深深的爱心.四川卷熟悉,我们不熟悉别的,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勇气爱心信心道德创新.重庆我与故事,我的故事不讲别的,就讲勇气道德爱心信心创新.福建卷善良,讲的道德.广东卷常识,题目中说“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可以写创新,也可以写勇气道德信心爱心都是我们的常识.海南宁夏卷,这也是是一种什么,这也是一种勇气关爱信心道德创新.有人说原来真的会写这五个就触类旁通了啊,对,所以我们有信心让你成功.
换句话说,高考作文本质上就是摆积木,积木就是我们准备好的素材,一上考场,人家让我们摆个鸡,我们就摆个鸡,摆个狗,我们就摆个狗.摆的动物就是常考意象,我也能告诉你怎么放怎么摆.而如果你上考场时连积木都没带、素材都没想好,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同学才觉得高考作文非常困难.我估计在座很多同学都读过满分作文,什么感觉,觉得这文章好像也没说什么,几句话读完,人家怎么就满分了呢,似乎自己也可以嘛.为什么人家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写出优美的文章,这其中有很多人都提前进行过背诵.这种方法古代人就在使用,并把它叫做“宿构”.也就是说,当你坐在考场的椅子上开始搜肠刮肚思考写什么东西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把底下写过数次的文段背诵上去了.那你现在想想,作为一个没几个月就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你想好自己要写什么了吗?如果这都没有的话,怎么能考试时不紧张,怎么能写不好作文呢.有的同学就对会说,对,我回去也得整几段,这就对了!通过带领你从这五个立意逐一展开去认识作文、学写作文,你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有突破.
全文可见我的博客
希望对你有帮助!

l.同步审视法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快速作文要求在一两分钟之内完成审题任务,确定文章立意,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快捷,不能磨磨蹭蹭、慢条斯理地去分析和揣摩。下面...

全部展开

l.同步审视法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快速作文要求在一两分钟之内完成审题任务,确定文章立意,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快捷,不能磨磨蹭蹭、慢条斯理地去分析和揣摩。下面介绍几种快速审题雄基本方法。
非快速作文审题时,对作文题目的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材范围、中心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分步进行分析、推敲,快速作文的审题不能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同步审视法要求对题旨、题材、中心、重点、体裁等做同步审视,也就是说,一览无余,同步完成,不再按部就班,逐条揣摩。这好比盖图章,一般人签名是一笔一画地写, 而盖图章则只要往纸上按一下就行了,很显然,盖图章比一笔一画地写要快得多。一个神枪手在向目标开火时,不象一般射手那样,第一步托枪,第二步瞄准,第三步开火。他的瞄准和扣扳机动作也几乎是同步完成的。运用同步审视法审题,也是这样。
同步审视法要求简化审题程序,采用扫描的办法,对题 目瞥一眼,立即就能决定写什么,表达什么主题。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题目,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①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②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③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
④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⑤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通过以上程序的思考和分析,然后再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情。
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七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分析到这里,审题的过程才算完成,最后的结论是: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而又有意义的事。这样的审题方法,虽然对题目把握得比较准,但是程序太繁琐,费时太多,不符合“快速”的要求。
同步审视法只要瞥一眼《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有趣的》这个题目,瞬间就能做出判断:写一件新鲜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有意义的事。为什么同步审视法能迅速对题旨做出判断呢?关键的问题是使用扫描法,简化了思维程序,省去了繁杂的分析过程。因为“身边的”、 “有趣的”、“一件”、“事”等因素,在题目中都有明显的标志,可以一览无余,不必再按部就班去思考和分析。既然是写“一件事”,体裁当然是记叙文,这个问题也无须考虑,写任何文章都要注意社会效益,因此所写的事情不但要求有趣,还必须有意义。这样,把七个思维程序简化为一个,只要抓住一个“趣”字稍加分析,就完成了审题任务。
同步审视法的另一个要领是高屋建瓴。只有居高临下,才能一览无余。有些作文题,表意层次比较复杂,如果逐条推敲,必定费时间。这时只要抓住关键的一步进行思考,其它各步也就完成了。比如写《改革之风吹进了校园》这个题目,运用同步审视法审题,看到题目,立即就能明确题旨:写学校的改革新事.把眼光集中到“改革之风”的“风”字上,稍加思考,就知道“风”即事,明确了“改革之风”就是“改革之事”,那么题目的题旨、题材、中心、体裁等问题都在瞬间解决了,所有审题应该完成的任务,都已在思考“风”的同时一览无余,同步完成。这样审题所需的时间短,而对题目也把握得准,从而达到了“快速”的要求。
2.化简因素法
对于多因素的作文题,可以使用化简因素法审题,化复杂因素为简单因素,化多因素为单一因素。这样,用极短的时间就能明确题旨,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从而达到快速审碉 的目的。
所谓作文题目的因素,就是指文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也就是审题的出发点。
比如《理想和梦想》这个题目就包括了“理想”和“梦想”两个因素。而《树木·森林·气候》这个题目就包括了“树木”、“森林”和“气候”三个因素。《生活的苦涩与甜美》(台湾省1981年大学联考作文题),这个题目包括了“生活”、“苦涩”和“甜美”三个因素。审题必须从题目的因素出发进行思考和分析,文题的因素多,思考的头绪也就多,审题的时间也必然花得多,要快速审题,对多因素的题目必须先行化简,使之成为最简因素文题。
化简因素法有两个要领,一是合并同类因素,二是去掉无效因素。现以1990年的高考作文题为例,说明在审题过程 中怎样具体运用化简因素法。
1990年高考作文题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 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根据所提拱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不少于600宇。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作文题,包含了六个因素:①母亲,②第一个小姑娘,③第二个小姑娘,④玫瑰园,⑤玫瑰花,⑥玫瑰刺。运用化简因素法来审视这道题目,第一步去掉无效因素①③,因为题目只要求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展开议论,“母亲”和“第二个小姑娘”可以去掉,不加考虑。第二步合并同类因素④⑤⑥,玫瑰刺长在玫瑰花下,玫瑰花长在玫瑰园,所以因素⑤和⑥都可以合并到④里。这样六个因素最后只剩下了两个因素,即第一个小姑娘和玫瑰园。于是审题的目光只需注意一个问题:第一个小姑娘对玫瑰园的看法是否正确?小姑娘因为看到玫瑰花下面有刺,就认为玫瑰园不是个好地方,显而易见,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这道材料作文题的题旨就在于此:告诉人们必须用全面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这就是文章的最佳立意。找到了文章的最佳立意,拟题和选材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这样,很快就完成了审题任务。很多考生的作文之所有失误,就在于没有找到文章的最佳立意,也就是说,没有过好审题关。
运用化简因素法审题,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一些用联合结构的形式表达的作文题,往往是这样。比如《成功与失败》、《四化与文化》、《父与子》、《师生之间》等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懂得了这个道理,审题时就不会对已知因素逐一揣摩,只需找到两个因素的内在联系点(新 因素),审题的任务就完成了。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秉,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3.掌握重心法
有些作文题,只要准确地把握其表意重心,就能迅速明确立意,确定好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在审题思维活动中少走很多弯路,这种方法叫柞掌握重心法。
文题的表意重心就是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昨的重点。
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份。1977年高考全国各省(区)独立命题,陕西省、山东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作文题都是《难忘的一天》,江西省命的是《难忘的时刻》,广西壮族自治区命的是《难忘的日子》,西藏自治区命的是《难忘的一件事》。题目虽不同,有的是“一天”,有的是“时刻”,有的是“日子”,有的是“一件事”,其实它们的表意重心都在“难忘”二字上,所以审题时只要扣“难忘”二字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加考虑,这就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速度。
如果作文题目是独词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本质特点上,只要抓住它的本质特点进行思考就可以了,或写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比如《桥》、《路》、《蜡烛》、《黑板》、《春风》、《攀登》、《习惯》等题目都是如此,不要全面思考,只要抓住一点就行。这在快速审题时有个术语,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面思考费时太多,不符合快速审题的要求。
4.反向思维法
反向思维审题法,又叫穿透障碍法。有些作文题,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如何下手。但是如果运用反向思维法,穿透字面上的障碍,从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确写作范围和对象,瞬间就能把题审好。
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无法下手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在这种“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如果运用反向思维法审题,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实,《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作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小偷在蠢蠢欲动,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公安战土正整装待发,党政领导在筹划方略,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再如写《古老的小镇》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是写小镇的古老,其实是要写古老小镇的新生,写它的新气象,帮风貌、新变化。《一件平凡的事》,其实是要写出事情的不平常的意义,《一个平凡的人》,其实是要写他的不平凡的事迹。掌握了反向思维审题法,一见到这类题目,能迅速穿透文题表面的障碍,,把思维引向反面,很快便能审好题目。
5.满足要求法
有些作文题,具体规定了写作要求。运用满足要求法审题,顾名思义,就是按文题的要求写作,对其他无需多加考虑。快速审题要求 思维程序简化,要在极短的瞬间即明确题旨,确定写什么。满足要求法实际上是审题的捷径。
现以1985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作文题为例来说明。1985年的高考作文题是:
澄溪中学附近有一家前进化工厂。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广大师生和附近居民长期处在被污染的环境中,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工作学习受到影响。几年来,学校多次向工厂提出意见,要求妥善解决污染问题。但厂方以生产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和经费开支太庞大等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试就上述问题,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
这道给材料作文题看起来比较复杂,其实只要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审题任务,诀窍在哪里?题目要求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 《光明日报》写一封信。这封信写些什么?只要满足“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这个要求行了。很多考生的文章就写这么三段:一段反映情况,二段申述理由,三段呼吁尽快解决。评卷时,这些考生的文章都获得了较高分。所以说,运用“满足要求法”审题,无需多动脑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把题审好。
6.虚实错位法
所谓虚实错位法,具体地说,就是虚题实作法,实题虚作法,即由实写虚,由虚写实。一般说来,虚题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比较小的题目,因此,这种审题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大题小作法和小题大作法。
比如《路边小草》、《由路边小草想到的》、《路边小草赞》这类题目,从表面看,题目实实在在,范围小,可以说是典型的实题和小题。运用虚实错位法审题,瞥一眼题目就会明白,这类题目不能就事论事写 小事,必须采用实题虚作的办法,无论写散文还是写议论文(杂感),立意都应该是歌颂路边小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的精神或者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者讴歌小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写散文通过描写路边小草的形象 来表达前面所说的立意,写议论文抓住小草的特点,以前面所说的立意为出发点,直接展开议论。
与实题虚作相对的是虚题实作。有些题目,从字面上看来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运用虚实错位法审题,碰到虚题,文章要写到实处。比如《追求 》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不着边际。但是把它错位到实处,就非常好写了,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 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这是写记叙文。要是写议论文呢?可以阐述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什么的道理,或者阐述现代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的道理,当然也可议论对伟大的目标的追求与日常生活琐事的关系。总之,这类虚题要写得很实在。掌握了这种虚实错位的审题方法,碰到这类题目就能立即做出决断,明确立意,不会再冥思苦想,耽搁时间,影响写作速度。
在实际作文中,虚实错位的审题方法的应用是广泛的。譬如《妈妈的笑》、《秋叶》、《春雨》、《路》、《笑》、《灯》、《向日葵》、《家乡那条小溪》、《攀登 》、《改革》、《礼品》、《目标》、《明天》、《时间》、《心愿》、《在烈士墓前》、《生活中的辩证法》、《在红旗下》、《面对茫茫宇宙的思考》、《人生》等等题目,运用虚实错位法去审视,思维方向对头, 目标明确《只需一两分钟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7.联系背景法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要求事物的本源,自然离不开事物产生的背景。分析课文要介绍时代背景,评价人物要联系历史背景。作文的审题也一样,离不开题目的背景。有些作文题,孤立起来看,很难下笔,不知道怎样立意,但是运用联系背景法审题,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能找到最佳立意。
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习惯》,看起来不着边际,不知怎样找到它的最佳立意。如果我们运用联系背景法审题,很快就能明确题旨。1988年,全国上下,从农村到城市,从机关到学校,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前所未有的改革运动。把《习惯》放到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考虑,立即就会明白,改革就是对传统的旧习惯的否定。旧习惯不管怎样顽固,最终将会被新生活所代替,改革不管遇到多大阻力,但最后一定会胜利,新旧习惯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如果从这个方面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很快就会找到文章的立意。
用联系背景法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不会走题。因为人们的各种思想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把作文题放到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用时代的观点去看问题和分析问题,当然不会出差错。一道好的考试作文题,都会和当时的形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作文题和时代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只要去认真分析一下历届的高考作文题,就会发现这个特点。比如1952年的《我投到祖国的怀抱来》,1956年的《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8年的《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1960年的《大跃进中的新事物》,1961年的《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1962年的《说不怕鬼》,1963年的《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73年的《记一个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成长的先进青年》。这些作文题都没有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各届高考作文题,亦莫不如此。而且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往往从外表文字上看,好象与时代联系不大,但实际上文题与时代精神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从1988年的《习惯》到1990年的《玫瑰与刺》,都与当前时代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为题目与背景的联系是内在的,不显露的,所以很多考生看不透,把握不到题旨,立意就不准确,这更加说明“联系背景法”在快速审题中的重要作用。
8.数学配方法
有些作文题目出的是一个比喻的喻体或是一个象征性的事物,比如《暖流》、《春风》、《红叶》、《高高的荷花箭》等题目,初看起来,审题难度较大,但我们用“数学配方法”审题,很快就能明确题旨,完成审题任务。
1991年4月12日,湖南省益阳县教研室、益阳县一中和十中、邵东县三中、邵阳市二中的领导和老师在我任教的高一147班听快速作文嘱摩课,当时由邵阳市二中的老师命了《暖流》这个作文题,让学生当堂作文。题目命出后,学生运用“数学配方法”审题仅仅两分钟,全班同学就完成了审题任务,有些同学甚至看到题目,稍一思索,不到一分钟就挥笔写起来了。所有听课者都暗暗称奇。
所谓“数学配方法”,就是借用方程的等式两边必须保持平衡的数学原理来审题立意的方法。数学上的配方程,必须保持方程两边相等,我们把配方程的方法用于审题立意,名曰“数学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审察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如果作文题出的是—个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它的本体来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惩征的事物来写。简言之,按照“数学配方法”,题目是喻体,写的是它的本体;题目是象征性事物,写的是被象征的事物。象《暖流》这个题目,“暖流”是喻体,主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或领导的慰勉,也可以是同志的帮助,还可以配上其它的本体来写。《春风》这个题目,和《暖流》基本相同。象《高高的荷花箭》这个题目,《荷花箭》是象征物,被象征物是白洋淀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很显然,文章要写的主要不是赞美荷花箭,而是要赞美白洋淀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红叶》一题的题旨,不是真的去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精神。也就是说,用数学配方法审视,《红叶》这个题目,真正要写的不是老树的红叶,而是老人的红心。树老叶红,人老心红,题目仅是象征而已,别无他意。再譬如,《绿叶赞歌》、《灯塔》、《铺路石》、《巍巍昆仑》、《松树礼赞》、《悠悠白云》等题目,初看都有一定难度,但运用“数学配方”法审视,很快就可以把握题旨。
前面说过,数学配方法适合于审视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但是汉语的表意作用是复杂的,很多词语都具有双重意义,作文题目也一样。譬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 》这个题目,可以指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指思想、品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这个题目,可以指人情往来方面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指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导自己的金玉良言。对于这一类题目,可以当作实在性题目写;也可以视为比喻性题目写,无论从哪个方面立意;都可 能写出好文章,因为题目的本身就具有两重性。不过一般说来,把这类题目当作比喻性题目,运用数学配方法审视,有助开拓自己的思路,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把文章写得深刻。
9.添加因素法
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化难为易,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
譬如《哭笑不得》这个题目,初看审题难度很大,“哭”不能,“笑”不得,左右为难,写什么好呢?一时找不到突破口,确实难以把握题旨。如果我们在原题目的基础上,加上“人”或“事”的新因素,使原题目成为《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这样,题目要求写什么就一目了然了。再譬如《心事》这个题目,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如果运用添加因素法审视,在原题前面加上“我”、“老师”、“奶奶”、“校长”、“班主任”等新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事》、《老师的心事》、《奶奶的心事》、《校长的心事》或《班主任的心事》等等,题目的意思就显得非常明白了。
要注意的是,使用添加因素法审题,所添加的因素必缉和原题目的已知因素保持同一性,不能异化。只有人才会有“心事",因此按照同一性的原则,给《心事》这个题目添加的因素,都只能是人。当然,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身分的人都可以,但不能异化为物和事或其他动物。同样,“哭笑不得”是人的尴尬行为或事情的难堪结局,所以在给《哭笑不得》这个题目添加因素时,只能添“人”或“事”。添加因素法也叫“因素还原法”,既是因素还原,自然要与原题目的因素保持同一性。
10.文字改造法
有些题目,命题者为增加题目的新奇性或文学色彩,故意转弯抹角,甚至故弄玄虚,以增加审题难度。碰到这类题目,不必慌神,只要对原题的文字稍加改造,就可以化神奇为平易,很快明白题旨,完成审题任务。
有一次外地的老师来我任教的高一147班听快速作文观摩课,由听课老师当堂命题。当时两个县三个学校的老师商量,命了《这是真的吗》这个题目。命题者确实动了一番脑筋,题目能给人一种新奇感,也有一定的迷惑性,初看不知印何下笔,但只要对原题的文字稍加改造,使题目变成《这件事是真的》或《这件事不是真的》,该写什么不是就很明白了吗?原题使用反问(也可以理解为设问)的形式造成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通过文字改造,把原题目变为陈述句,化艰难为平易,题旨一目了然。
用文字改造法审题,要注意的问题是改造后的题目一定要真实于原题的题旨,否则就会偏离题意。譬如《 啊,资口水》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就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原题的“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叹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资江水》、《资江水真美》或《我爱资江水》,但不能改造为《讨厌的资江王》一类消极性题目,因为原题中的“啊”是不表消极的。另外,文字改造法只是在对题目进行审视过程中的一种主观思维活动,通过这种创造性思维快速完成审题任务,在实际写作过程中,题目是不能改动的。
借题发挥法
与就事论事相反的审题立意方法便是借题发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审视感想式的作文题,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一类题目,运用借题发挥法审视,能很快把握题旨,明确 文章的立论方向。
就事论事不能借题发挥,借题发挥则不能就事论事;譬如《从鲁迅弃医从文谈起》,就是感想式的议论文题目,题 旨不在于评论鲁迅弃医从文的对与不对,而在于议论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和教育。
当然,在行文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对鲁迅弃医从文这种选择本身的评价问题,但这不是这个题目的写作目的,这个题目的写作目的主要是阐述自己的的感想和体会。可以谈一个人应当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可以谈应该怎样实现理想,怎样确定志愿,甚至还可以谈怎样 对待学文与学理的问题。另外象《从“墙内开花墙外红”说开去》、《有感于人生是一场交易》、《从阿Q头上的癞疮疤想到的》、《看<渴望>有感》、《“胡服骑射”给人的启迪》《说<拿来主义>》、《读报有感》、《有感于社会见闻二三事》、《从一则广告谈起》和《旧闻新感》等题目,运用“借题发挥法”审视,都能很快掌握立论的方向,加快审题速度。
运用借题发挥法审题,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借题”,二是“发挥”。借题之精髓、内涵,发己之见解、观点。而且所发之观点与所借之题目要一脉相承,一线相通。也就是说,阐述的观点(即为文章的立意)确实是从题目中引发出来的。一般说来,写这类作文题,所阐发的观点其实就是题目中所蕴含的深意的表露。掌握这两个要点,审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收起

作文,我该怎么能很快抓住材料的立意呢 一道作文题目 材料是:苏轼的题西林壁 .要求根据故事立意.该怎么立意? 以“半”为话题写作文,该怎么立意?有什么好的材料? 话题作文,怎样才能不偏题?我写话题作文老是偏题 ,老师说要注意有评论性的话 ,可是材料里如果没有评论性的句子又该怎么提炼出中心立意呢 求高手教我提炼话题作文的中心立意 求作文题目及该材料的立意 求这篇作文材料的立意 这是一篇漫画作文,请问该怎么立意呢? 怎么提高写文章的立意我们语文老师说我写作文基本上都好,就说我文章立意不深,立意这个词对我很抽象,我也不知道怎么去提高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什么办法能让我的写作立意更深呢?会不会 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很不幸运,每次材料作文审题(只要是说自选角度立意)我都能很成功的离题,请教下高手如何作文审题能不离题,不要求新颖立意,只要拿到平均分就好 材料作文,立意、题目怎么写? 材料作文怎么立意才够出彩 初中说明文作文 我的卧室 该怎么开头?急要立意啊 求该材料作文立意材料:应该在自己和别人之间设置的:不是通道,也不是墙,而是一扇门.我觉得是说人与人关系的问题,但是怎么写,论点可以是什么?求参考 作文题目:我执着地守候你的审题立意急求!作文题目是“我执着地守候你”该怎么审题立意啊? 怎么提高议论文水平?我现在上高一.看到材料或话题时脑袋里总是空空的,不是道怎么立意,写的时候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很着急,怎么办呢? 求这个材料作文的立意 无心插柳柳成荫.为材料的作文立意 这个作文该怎么写怎么立意 大概 材料徐志摩说他在少年时代疯狂的喜欢带我走三个字,成年后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他走,他说学会了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