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小学语文有一课《两小儿辩日》.原文如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9 14:58:11
英语翻译小学语文有一课《两小儿辩日》.原文如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
x|Yo$ו_!<@RE ?E1`[muܒ̝[2,2D0wNH.<3qs~= /jwj9SϘ n6#^}du<⣥?wG3&IdaL-ʆdͲlN{olGYq6gNXn9Ps0+m'cҝa r^$fޠ/>+nUmt.(7'nݍa^\ q`֧Rև ys?@;'홓wjBHVCȳx ~>|_\nޢFMggW |}>ǟ}4k۵i ˭=ӏATrZsaa;U/pc$Xw'W"d$CoO1vr‘ oȎ^/H=/\2i,G᫊«Q?w gDFs"4:;H#&}[~&s^B rse!uMl$Ű/)M[΁!>%egvYm^Gp,=W7K_[[x:zETkT`bZF9AݨFLjT_ p)ggJ= Vh@Ϊ9:5&zKE;=t+ a؎<$`xcxfy''{58 ұjYKúMD1kEr*&m[bm_`RJyM>sIra\dSUvb׸ޔ͂<m,{Vuc29o O@`$%x#N7 D@7F =|ј d~ؾџ%9سwp=7k%LG"SJv>*3FI#%6x>%B2؃hopv;?Ge*$cx_k3FB"\w|U،`VaBdQ88ܢa)"FU*uFAlx<, y*zAgӤ Se<Ƣn4>Q}̈́"Tr7vk[63B0޹B՗2R! SMHÂ{B0BBdw-F=j۠G֞rLdNj,zÿM}\#0}Q(nk;"NNH6w!vz2%߾T y+׻^Iۦ a8|!V"lC@WW#,.S`OAgjYD(_ `h"$RRqws k4 k4_'!hhvI5NT:*ޭI!=9L\? '+ #kU jvȫEE.& z Br՟;ą:E<:GwK+dS]1ՂtO(n[ME!g9" q{N,.ٸAHЄQDMmniËs!$CI(';>H:W`pcDZJ/m)]S{ ):U08R^M˔kS~" 9ڹf0Q2 *KԱCE DҢ&"~p :yJg^uѳ8ےQ¼);.)4 O=L4@ Trx3vF/h5#9ߵcI\kd6fy"3P.%.3qNlF-3ZhQsڠCMM(ij\fIJsHxeoK^Ԛ$ČָSӤ^jTꋦ|(!>c+dqdcvdK]ݕsw\^DMeNB'S7e7"rsoNג{" XkX`Ys a*P3djBoY8[a֘ރe56wـ}d2A6n =bŰPɫ}o4~N-]W7(hO b0OM׾5U~eS`:`i mB h4OZ O9/$@ktK+m.a{ί%:yqoC!ܑ&6]?}'Y]_G]P/V5&p@$/^3ӭ6Y6u, cN z묧6O6.XU;$-|Gvgc! |q)]S<6A^?RRVW6h)]U]KC;P4uBVԛp:ݘ'p;3)R_\Sx|CCw^sI^*ka 4bLuz Ҕ :\e{hWkL;QIi 'hEaoĹw/B7\9dy+7*NDjuZ/Q B:60fN7< á ˿`~煍_`~4 xat8@ŝH x0^oQ0ZOv^}1hq7ΜH(fl4+tKq3x-XЊiαly}D)ggʏ6"F26:bAp^*XD6y!\] ',xE͒UM=}ǴgJ{r)-T Ss3a7y^ 4tPМS71a҇  8i[L;Sf;E桦(,d`b(F@اt 'O*η-J${J7ߎR%Y7Gk }S`?ygM;;Pk/,YOMƪm$_DZ+cq$A#Ix5DLE.[AZx1E qSnVƓf13* /ii%)6)GM $T4KLDBUTnP Owy sשNSj!J. 7$!ƶAB_"䈆PKWVkI{Qz M[$ԅ0GZao?ށ^3YG^c kkIkuU ((bm.}{ghb2AcX.$v䢌'7p #,$n"î%VO_G  :/udzUC`⤏MfZ?mM:*%#GO:Čh]b#ժs8DG&'\cPNBmV㖺~ }LXl0}~Dn U@(LP3>æixDxDRI4 :p,1vlx 86at7y5xOJxf m1Y&Ã\qcqˈOGyǜݾw\jd gQGnJO ^O ^O ^O ^O ^O ^O ^O ^ ^S4RhlE5cKC6_W K"$X|P9(I\`E;NjjYh!)P5,SjwbG$;Ev B lgƆ$ )PΩU>ӼvVN#.]G3CIί~)hחKHEخ3u,ѦEWZ`ݷ Rg"D.Yt +yCfNA?[s"EG'ngr2sIf,~Ot HÉ1"`5Oe~^YNK/KB+Q$vT*1%Z[@;cd®VDJRa2U\VtVfVRMI)ɾU-@>@e#5)Ǔ\P_{#Mmi&b{fWPmBR[\JS43J}ɺFmM;BRkl>rUbu/mAqͦv0SMAŤvWh0QX`\ hIRqg)!?i vd\9  >޽p˹ahUuCAOχ;`\T`D2ZʌK39.-םrޞItۺ Ƈ3:Q8 G#'HѬyK;% v_(8dI%<T>I8c;x[i 쪰$ޢ1EW;)ӊH9/= Y}3ll61~T}9((@qZClyT)xe^K NJ] 먼XEa9Yl9}٭-tqoIܹا2шMRj 9={3!6QAdRH5H]"2Zy}G 4ZZg) fM `%~ͽ*G%d_ZԏST3?|f5ʫ^Jpxg&rkD0L`cv [q>r̋Fa!YGWrVx6vjw _/.i&d;]m;e>o ơfrpbOhpHk%-3(ֳrWN_VhN&K,% '4F.$0?joq ]3o9Jhr ;*Y| z؃ *5}vtlt#[<.C[Ьj,hV_k|@HYwo3aMB[_ķqLm4uѮOy=ƅPH3ayB'>8#T^↘u5|VV3-nڐUdJG$Ř M*-B "")ZWdzitUɸ&Eޥ1)|y?wNffmmNi2N0fm̙}"6,xzKf'K7wл#7oΑYyt~dsPr~<,&Yiq.I(pk2GFo%BӶ?5GNM8Xb[ԂQ,vƊNRu/t ;BFM/5aWê=ދT; mf[JN?GGܟ`&. a i>6]⏖WhG~ZρNU@Ys :Ęn;MjTqˁRe::! (/YYj\/L)&ށ˒Wu UA<1ۻQӫN }п@;ʇ_PAl[ˏiI XQgG HFVEܫ{՞-prH:UkJMԡsՃũqiZa%K.Dлj%~U܏tO yځji7eO^R_Ւp8͞-Zg4D25Ɲ#}mnh?9t7؎Uw[N&33h_qOKKUH$ZYe9E >?;$"ͯHhbѰ}j M"㻖 ިuK5as ؖ*ۤ.ݰ<'Snc\*IoS7'1~0[7YdB9{5bN&>ʕ2˔*Gƫ]2r{wO%@)Sy#S?Q/]g?Z {!tH.;OF0ܽQb{|.G&_>IxNywd;.&-'5\CDW.;kf&K1P}j ϰrY ۖt7I1Ept:-{1$LZ*5;pfN!f:\.? <.%EGA7!o:x"(a}8)wb17߿cm5Pi]c&My>p4cOޯd^0_oxnk5QeC}wͰ5<o>xYXUo~͗?˯ ;:@̲֝\b -ʷGIaUoRg58`7!sTZnwK@onݕMS>w_[:N56O8}E%WH0~cf0d}I{bflQ8`Sf:-~3Okkw*§Um2}b5^m{=p[j5n| qg~s:,ME@/>rGL^=?O3zpѩ.Ƨ;{K4i]?aHHx f{9,hA#19ok~F : MlWCE7A]$hHqz0`RX? .H]T!Q uO%&dZɼ6y.gffډۉy?hoC5a`Y$_gGy/?gܞyğx'1~tY

英语翻译小学语文有一课《两小儿辩日》.原文如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
英语翻译
小学语文有一课《两小儿辩日》.原文如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盘盂:盛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我想请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句中“其”字在这里怎么翻译?如果是代词,那么是代指“他们”,还是代指“争辩的问题”?
再请问一道题:还有一课《学弈》,原文如下: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这里“惟弈秋之为听”的“为”字是什么意思?

英语翻译小学语文有一课《两小儿辩日》.原文如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
百科上一个类似的例子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乐羊子妻》

代指“争辩的问题”

http://baike.baidu.com/view/529694.html
是,代指争辩的问题.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这则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两个小孩问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一个认为太阳早晨时比在中午时看起来大,所以太阳在早晨时离我们近。另一个认为中午太阳比在早晨时温暖,所以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说得都很有道理,连孔子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问题,不过,在今天,科学家们已完全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全部展开

这则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两个小孩问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一个认为太阳早晨时比在中午时看起来大,所以太阳在早晨时离我们近。另一个认为中午太阳比在早晨时温暖,所以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说得都很有道理,连孔子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问题,不过,在今天,科学家们已完全能解答这个问题了,一句话;日出日落时间和太阳的高度在一年内不断变化,而且随纬度不同而不同。1955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太阳与观测者距离在一日内的变化》。
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1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其中1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1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由此可见,这么复杂的问题,对于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不过古人这种善思、好问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没有思考就没有探索,我们相信不论探索有多艰难,计算有多繁杂,只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一定会揭开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计算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变化,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收起

这里的“其”是代词。
应该是指代“两小儿辩斗”之事。
“问其故”,意为问两个人争斗的原因。

是代词 不是他们 也不是问题
而是 他们争辩这件事 翻译:孔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什么,于是上前问他们为什么争辩
他们...争辩

是他们争辩的原因

他们,他俩

这里的“其”是代词 “其”相当于“他、她、它(们),”"故"才是他们争辩的原因.
“惟弈秋之为听”的“为”在此处应该翻译为"能够"的意思

原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

全部展开

原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下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读音:zhuó)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谓,说。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其:他,指后一个人。
然:这样。
【来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邹县)。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
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一斑。

【读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读课文时的基调:
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好来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故事、文学、学习、古文、哲理

参考资料:
1.人教版语文书 小学六年级上册
2.《孟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注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这则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两个小孩问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一个认为太阳早晨时比在中午时看起来大,所以太阳在早晨时离我们近。另一个认为中午太阳比在早晨时温暖,所以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说得都很有道理,连孔子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问题,不过,在今天,科学家们已完全能解答这个问题了,一句话;日出日落时间和太阳的高度在一年内不断变化,而且随纬度不同而不同。1955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太阳与观测者距离在一日内的变化》。
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1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其中1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1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由此可见,这么复杂的问题,对于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太深奥了。不过古人这种善思、好问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没有思考就没有探索,我们相信不论探索有多艰难,计算有多繁杂,只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一定会揭开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计算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变化,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查阅课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也可布置学生课前就“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无变化?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些,中午却看起来小?为什么早晨感觉凉些,中午热些”等问题自己搜集资料。
2.本文虽行文简洁,但古今字义不同仍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如在现代文中很少出现的“乎”这一语气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三步。(1)学生在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对于学生不懂的,教师可稍作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反复诵读,理解故事的内容。(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一下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些什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对于文章结尾,孔子“不能决也”,应让学生知道,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可见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教学时不要把两小儿笑话孔子作为主旨去理解。
4.初学文言文,反复诵读是最主要的方法。学习本文仍应注重指导朗读。朗读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读好句中的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的语言、对话描写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
第二自然段,两小儿针对太阳在不同时间与地球距离的远近摆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应该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
第三、四自然段两小儿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结构一致,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这样才会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解决的高潮。
第五自然段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也采用反问句式,这里应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应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应注意范读、领读。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5.课后扩展。建议安排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活动前,教师提供活动构想: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遇到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活动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参考资料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应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小孩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古人善于动脑,大胆质疑,大胆认识自然,探求真理以及孔子谦虚,谨慎诚实的态度,也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文学、古文、教学、寓言、赏析

参考资料:
1.老师的话

贡献者:
hixuu、 高楼居士、聪·魔、亡灵佐助、sun1994622、樱∮落·殇、akeparlove、贺展馗、灵翼々冰枫、 枫叶T知秋、张新宇zxy、李瑞森、绝迹的天龙、独自流浪yql、狂风白雨、HA熙HA、海燕家店、bawa0078、xinlilymm、黑々展∑堂、阳春白雪公主、cuitianyu06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121条): 查看更多评论>>
··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 详细

收起

http://bk.baidu.com/view/529694.htm
http://bk.baidu.com/view/662227.htm

这里的为的意思是 是

惟指代“他们”

1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

全部展开

1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2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收起

“其”指代他们,既两小儿(两个小孩)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全部展开

“其”指代他们,既两小儿(两个小孩)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