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官职全部官职名称.尹,卜,作册,亚.贞人,巫,史.这些我知道.师也知道,不过我看说,比干是“少师” 难道还有“大师”么.其他这里没有的官职.另,每个官职都是干什么的.除了上面这些.主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4 00:59:14
商朝官职全部官职名称.尹,卜,作册,亚.贞人,巫,史.这些我知道.师也知道,不过我看说,比干是“少师” 难道还有“大师”么.其他这里没有的官职.另,每个官职都是干什么的.除了上面这些.主要
xrkv%+z;9ʎ[q-GɡC"/PYvHVIV^6I$ @C="\\1g"*Iz*F\M̙lq70ucW~oŌ?bͲi2?lf_lyͬe~&Iv3m?l&`ǛB0|wOROeilfͤMb3II11ysb緿?ռ/ƳW8GI߬SffmS7,̻SCpb'> m&3c_`bOVz614Yq?'fPN7]לϙs<^C/49s?0x+2r<+\i]"yF׃,@?&(iWs7"ײ׮ImzWhgw>hV>2 butWrW/k2o.WL0fVǯe3y.YȾlE46+/.h|'˫a ʻI;_G/h(]?v|IAS)p|82c/f,*V^zţ0.tqJI_KY&W|NIH9pa ( MOx'[ÿno&9wO_0-hs|7y/q}8 gakܭJ̋>Ma?59/*gu ⇩ȪO{eьϤu3J$ePYR"Ͼ@ ''cpzB?gZWR$ҿ?doS8ž3YYrtx5LxrA;.>}=LY;.3XIŷ.ZV4~뚁9v[ƻM4װ46OR3=m)_39z{D^ᜊ20iNHy¢Žo@ +6% fW|ߔgr{,ϧ'W5k6q~^>,,͋by=_[w{J7L2&{gU2 '|"30UR·7X=YFu찪Ps~C+I70r _Zc 8)i7kQ۬Q i2S RiGBmw@`cC#S(2\ʐ=ꦱ-D%ݜP'E)L]ԅEI<get |`+7eH7ggA9dj$yn`Lx y^oxS.v`D! x)N.},WJkU ]p\A5g *jFm[T6cIPtzj恪XS̱R29(.Is4t4>W4+U¼]ΛITR)j|3goצ o`>Ѕ oOX)S2X+4{$A|t \I ϣ{Kͼ**bЩ9Qs QSQg&-x`Ѳ&ߦA V |S\f5俋hΥ~R}nuJs$bG\d-=ׯPKbY\XCIow5O;v+Aa x9wؒeTCEOU-'[w!"Qʴ)yiSf9Χ v2ݮV;V|/[tCpEpUݠ~Xy*>Mm-{C1/6`Z=VJa */t"٣R;eBN[ tt(¶IhWyqz@]6%7ӳnIgVIЌ޶8z׸ई\`Xg,dIp|`w랖hG}tKy N 0ǎ[{Q`n4Oe ԇR=YPZ#l*.`6>0ל 11ˤC(Y/ }˭*t<:7{5A`s$;5f!̀k3w9戠@/mN18tD-Xy_) H M1| -͚|`.(V0*z,0&KVxrrl&TR$:梈<EA,ΙFY 1ȹilac}.nZx(Wug6yjf$׷VϏnR` ؽQNUH8<lj?ӻ=//@yP ;j'?`Y6!_5#"=zסcjsx[T3ج/, ҿgHq\To"VDkʌ.'1?J^x3嘺u n<\prh2ly+9Mw6 Z\IZ?-;~Koa*Q^q uIHLf;9!2P+fm"Pt+YeE{~`{*cC~GIMQ7> YZG_Z2"6J#5=FMm(p8Q~$lj#[ꇠE< LGc)*YV G딄0 \wHLD}Ǒpv$&6KpnКƇ>o$Ȟ@Z>.ªKv9\lw-;4EWn=0vRz,_% *ŽeU_Ն*$,c V7#1mYu.WGu865BZV4أ) )`(vnuYCj,zq*uR&p!AhUVdMSǕrvZЌ~:aKցl t+!K)~D!I U"^a&JIEIUI] &WPԏ|@{p[3\T?¿[>UQx^Q0,gw-:e-8@m Xr6W2V0nYUc dQ%z͑Bt7Z(ͦ%;}"me33JЍj'}Iϐv=EސNz` g+Lj"qq,T!/o`B>98;dĕcb'ghI|j;7!^^Yf۸6"iLaTF"Rtt9uRxT;$] [~Š":wTykP?9ɖ ~.`%vt1Z Sn#K29cۈ4Hs+졅 <!LۙTLz^Pò:#%Ԗ",5~wRwu HF" hFcsMVQ %8J^SuU*,5ګM%S*h6ˊu 5e)^[DVY5Xs, cBdV)9ɟ(gU *nرhWAc>%D]$X ΃^ ޫ͜>F?Jz () +0́I0sY=Ig2^ɿVf~sA+"x(/o%j.)GPv~*?`MĒ^{/b:?y}:k 4(?lo]ك.*$z ~+l*{"Qn^>5zÉi[„ٔ ]ꌾDD.ۛIZ2J6or|̋$_bo%RN'V~2'33cu{k)e2˪d.7_Rg3ܶpg9ƿ^K`}~= ,>&Ce#XkBn6-NkMingsμvu?Hq21LˬIINeG7͢m+Xlk/\1 _I]L΀t)cϯ+z|C8 vQb?lk[TKc3( z51{禘2o@yX,w==Y^Ťhjq© JnK{Unf=;GV[vn ͑)V;s_Q˙U]+mㅒL z[:cĆj辚 +#Iȟf ;;Scsb+}UO@zU[ [G.VJz\'wVv 眎ػU`VE_5Go _{Q-?`q\7lr?Ycs/[W*nfi۲@3{iIt2Lo w7*Gt#5QV D m~ː<2Tv\f AiY$$n Kr~DE h;A ٘~h*T]a}.;_g Bhzk/''B7>5P8X tNIvTzΨW9STNhM-+P$Nk|*"|5|1Vb:~#(7zMHU][4ﳛ&P 0::}>)wëRxr˻Hdk W1VռubuTGޮ,Wh:ydzh_mV~W z+[הcPmU޾nUZ[/l t`RJ!w֜|X4@=5bE0ts8<£y-nKa\'ZՄF DuSg*-3; \@ *fpՖ̂Z |qnxb|U.Ur?5Mg #d2 QQ'᏿G> ay LIY ]`V:-9nKX Lgўbyƒ cfm_M"(2D;O"ֱaH5+x^ۯ[^*vMD蠈bՓP=C]-ycT@fD} j ƶ7qbWHduUL9ӃD-1YʨcѩA`՞L¹`xY_uSp.KRtu$U4z{|R~ fk|Nt$h8oc-ɷ*P+nP0ԍvN_맻t8 qX2L)(ba*) KMO]ǍY:Wz>Ͷ+x3cɍ|j-&1Å?t%$qw(Q2, R"fMUo؎.-^oZr6T]Ȫ9$0HY=ez}bL. =`)–[)S]/2r,X4 3%)3'\*hF{~<vvdұw(:p YT 9T:OVkOQ:Zx_Eݩ%g  .MΜP8ekȓ!̙@kox6⇦`X.wdb:rCA7>Ԧ0ipF9*Jb7 eP蟺EYx%\ND[=8yw8U1\zٷu;+q1Z%zS搏J\\WI/ H@¸\LSͨݐ^΋lˢ,H;wwn` t,>HY:`=w8 h<+dw!`Y[R^L8?\&Rq zM0 V}rW?hҒL5.0<{ʌ?7:VDrB9J+{Xʊ DrD͂=PCYsp &Y/O+\CaQ)"ݢ|d85yY$l^~S(DR ,#I5nLLvpÏQw-Am+%l ؉?1D-_X,U:%)ZOk輱@v=kOg6v9 Rc7X^ 9=3+*9񍚧UXⲂcVvkwmDʩB'@:EįK\ 7F0Sk# 2BUi6N=MᢤMl{fXx# Dly w%{<_":20 %$ Nj`%]J̫IPX;} 9Sb#` S;dԪn}yEZ_nTUU6oXQM ;3BgVzI /.- M ZvCFOJVoZڝԓ:wھ0~E׺R/<<>*f24|E,,`5b(~$YBr4٣&W0=_dUA6:+ TMB1DHp&7K/s3?:Eݥ&Ԫ28l? =L?ڒżYjNlUۑ#ݼ%q3=vl;hO,(*k[ЋEon;lP45T'Z z/Ḣ.fexk.PWEX.x(;nmh;e@r4g1EӖyLnPNpmHM aK|nLٿ0P~7jMLkO}s0bW <-<ʶM^B.gKp)O}l%nI)V5+.Y"Dy-*`ibjNb?mI;HZlEC8NĞgBּs^4%X̡n&Nr,ө,3 :8^Y3 h GC:NAɸ?dvHڒ>U4􇻧ֳ'6R> ѷ5'y%M|+`{#TdiFW:M=TZf";RY-Ä.YdkP5My\`-~M1 WzB (=o= ĩ Sx+RV Q"4oByٝnSOT`|~ {s$_(\-NitTj0*X A+=$e] ;농ްT`NeY+^j#9"ׄW͛EQ0T%vd,d:W;3fY*-S̞@X/6x_$#dWW4RUuS>+nُY_Vm~oпb^[ %щ;lܹͲvӆsSrECNךMhիsetsEޓB¯2gg( )pv2* [=]^J[eƟlgj|C[\5$Y&bNj4쎨4pm*f`~gDª;8m+U"HVklQ/K||?˕Q+Iyڸ12s3]qu{a۵c0$\,[B'V.}XOBt[t֪ʻtz,x!h9Q}0WS.ʊ%gM{I<"l>6R+դVHxY,)V0e܏v|kCg9aa5LK?JY#Y7S*EHs!Hu\dS64{VUjݬ[eUKAwy֤WT .R"'L"cM)v y)KXC ~Ljxxۙ{qws\WZgq Z]jN+{V%y]Vөz7Yy粽\i wXFI 8J=qLk2"8a"u{ W M/gZ33!XXu#[u1MoRӪZhO4f^bG"[QρH#6Q4+[ZSuıt1hSV|\6YPiTl)T/S]J5h)a9ĦA7Zb?nΤ>-+YQyx  RMӶ%?K-_xL#$٬f.A9٧Yx&-Ф縉ڜH.\d(;TxR,Kʹ}i\{)쮣mE&v>lwAF4 IEx .K Jٮf~'4Y`N\C4+CbAq[! ƙ?;_a`q-ɠe?ي%O?6@%mZa{C~ xc  * -5dr7eq#}APYeE;s8K\D^ %[Q#k&*1'b<\s)֨:p$O_-uI!6m^2pT+Hǿ=r6_6{s4ˌ{erNDɛ a;9HmhE'MuѾzR3e%gL-чvgX$5f&C"|7 ?Kbj 3V$˱\Y_N9@X П]󵟔``h!ku[l#oP,YѤvu[[rvs{pFk^>Jq)ʲ \R7hWgrHtև,3: čz+#X$X aB#a#fm;,DNQ(. TolbNv9%A. *)C֭mP/ zo~!u/i~$#s}luuiL78n}9I'^~%nRV YY?v<ȑdžIjx+t+[su\@lr(JغR Z= qTۋ=gmgj) dK}~${'mʄ DAaD( "%&z4OVxHNt| dJL {IT/ozK݊wKT•Q61} @ :s۵(\!$6=t9cao僗QK?(oǨ]b_ip#dUhԛ"2Yhri_v*.GLF)FG`-nz̲fVE֔X^[u.}hZԻQ,ɏFwV~B4h5L"F) 6Y(]6PVjxm`s=܎”]G?PtYR-dA,B lebr JӚJMD=@ԴY|QTSL\>IDGݍ$ꀑfkjLI6 7YlW6XmyͶ+xy?Fm<X!m Bo*$zE˛V"v/ Z*4(LmyfZF0~MXLJZJIp=TuY%V >C;ٟgM)Mm!u6+fv]M$McXe i;ǧFRجB-Qq"'& [ݍW|Оu1Ӭ<.Mɡ"W\A"twtKף^d׬+4J2kԬMRݲvZjP5W2+~)\'lJ6]4.5wygMY屮 ]mφ[|E*Q繜dCyEeIF0`@d?0Is \vf /mc[Qsv=T`-PջXgI]/6WM,΂}=v9#ୄԹת<)';m[w(ѻ[,T˺W\~tCnU C oWAvdY|5d˫NfZ?^ftNTnwE7Y @Mò}qtYjkšxVȩ+g,~E!J,Sf"ʪ)ƚ5gQ )%vȶ2(xJ SQQK  H׹rILfYۓCQl"}a/o^2ang-t-[,cv~yx&h.p $UO 4,7*><8&q!FG5*TӕJF\ђw۰*fU喒U0y1>*=c-2*pu3o ȓK,V:K `>=Ӕ2Aj;#4wߨ`[i@֢8uvQ Ij ؙ&-c}R1'nt8mj>:$v]YJ$tE\i0qN>+jJsh+ TsJmQU`WbL-39xn9;hDOdufEYhlb}h )\FL0GM 8FPY! X%|!چw] RmK?rV䌼37ڨ]B[yoOً]dUVɒ˺q{Fp[tJ$K8V#n/T0֣s;Rqplv#*PNU~(bTFF7Tj :JS;NB`K؍,I |вRt9Yi>2^UveN[ S]}t g=A\M!YQ0d2!Nb~]&fQYRe/6W18$[90ȋ'}z13DUrLWl/S atY<c/o0 jfmi'Kj>wJ9w]n)$7½rRugr;}J'>U&ʅ 5(0[E:YsyG76-Ω1_uF7Ǣ,N-(W ֙uC#?&Ӑ>i K5"3&*KҦEtRbC~E fp.эNH6錊㓫V:gN)_luuI-g$:nUKWjh9!E3=(3BߴNDJ>*Q" o`D=zŇo)< OW"]3", mjwa16-C6FI`<@'BZnD'ugYg\q7G.Ac#^uw̝-M\ϽRZ78ghZ.tvȕr0XˁB/; Qȱ&N^K5^Oz ? 0z $7,HYz?G:wy?!~ӌGrLرULxrOXo yk5LJͶ|'9a]}ӣ~փ[ʏ X:39Q\'$ωh530^ma2B!z\buǫކ~];zf7#Yh%NZIdG*G"YcǏBUOI\ZSl Z$NuJbsv/ (&DbACX,R+SuCF&H;DߕSY{#1\+J%ұ7*\6<3IGf9R*L%*襬9 +JǕsbgHOӒamEK Gs%_{9Ó=6/J&_RS\-OGv-spRZ0[v ( _Tz|2zprf%_kN+Bzx m>҇eUkQ;=׎ V+_ -&p"T~ܞ]rфbÜ9_bIտVۙUFN=~!lf;뜠? >eut2]>O<%}cӣvnr#dzVkQ#mQ  jy^ EOa͇smHT_/֨E#\N6'U3ڟͺ5 J_y"j#? Op붨q'Dn15>t?cFkۓj= GAud'sLdb] h@֫]*x.6ey% 龦C|Lr$5krw9Z2)* jޮwsaH %ym۫M)5Q1/s _5x; RݎjL ʫyCO^mh7Q*?js5v_s*+5 zyzzWK}:vf~cSVpG.F%..;e5Zo(Sdy%0ΒV0Mwoh}Ӏ<VR .lŠkY+Lzaฝ菜l"GT/g]1:YECI\M|rs~)o&[c$)ͬޘ Ė//u+mH KFb/@pK$9KoD%AR?x Pg _a7hə6aqG٤w[ŦIlҪ72PzzaV-"wsyFAR V ɒq~ d{CPڢL|<{U)t#,gaw#76s)5tO!(O9VKD c+&=r-ޝ<`!~.بUYF4잾j}Z?]$!8VQɖ) Ώh$wke,*Fgy™?uO

商朝官职全部官职名称.尹,卜,作册,亚.贞人,巫,史.这些我知道.师也知道,不过我看说,比干是“少师” 难道还有“大师”么.其他这里没有的官职.另,每个官职都是干什么的.除了上面这些.主要
商朝官职
全部官职名称.
尹,卜,作册,亚.贞人,巫,史.
这些我知道.师也知道,不过我看说,比干是“少师” 难道还有“大师”么.
其他这里没有的官职.
另,每个官职都是干什么的.除了上面这些.
主要想知道军事与政务一些相应的官职.
只要商朝的。

商朝官职全部官职名称.尹,卜,作册,亚.贞人,巫,史.这些我知道.师也知道,不过我看说,比干是“少师” 难道还有“大师”么.其他这里没有的官职.另,每个官职都是干什么的.除了上面这些.主要
在商朝,由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区域叫内服,内服以外的诸候统治区域称为外服.内服设有百官,称为百辟.可分为政务官、宗教官、事务官、武职官等几类.政务官有尹、冢宰等.宗教官有占、卜、多卜、亚、祝、史、作册等.占、卜是负责占卜之事的.史官为记录王事活动的官,与作册职掌相近.事务官是负责某种具体事务的官.武职官有亚、多亚、马、多马、射、戍、卫、犬、多犬等.商王和奴隶主贵族是军队的当然统帅,对于分阶段产来说,官职、爵位是世代承袭的,任职的文武没有严格区分.这里说的武职是军队中的中、下级官吏.亚是奉王命领兵征伐和追捕逃亡奴隶的官.马、多马是与虞车有关的武官.射、多射是管弓箭手的武官,其中管百人的叫百射或射百,管三人的叫三百射或射三百.犬为饲养、训练猎犬的官,或说犬是田猎中递送猎物情况的官吏.戍大约是从事戍的武官.卫是侍人保卫人员.外服包括商王亲属的受封地和被征服部落的臣服地区.候、甸、男、卫、邦伯都外服的重要统治者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

全部展开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具体详见下面网站!!!!!!!!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931021.html?fr=idrm

收起

夏商时期国家规模比较小,机构也简单,没有明确的职务分工。
在这个时期,国家的君主称为“后”或“王”。在王以下权力最大的是“史”,也称为“巫”。他们是上帝与人间的沟通者,上帝的旨意由他们传达给君主,再由君主来执行。甲骨文中很多都是进行这种行为的纪录。
夏朝的职官如羲和(主管历法)、大理(主管诉讼)等都是由巫史担任的。巫史的职务一般是世袭的。此外,王的亲属子女也经常参与国家事务的管...

全部展开

夏商时期国家规模比较小,机构也简单,没有明确的职务分工。
在这个时期,国家的君主称为“后”或“王”。在王以下权力最大的是“史”,也称为“巫”。他们是上帝与人间的沟通者,上帝的旨意由他们传达给君主,再由君主来执行。甲骨文中很多都是进行这种行为的纪录。
夏朝的职官如羲和(主管历法)、大理(主管诉讼)等都是由巫史担任的。巫史的职务一般是世袭的。此外,王的亲属子女也经常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但是大都没有明确的职务名称。
商朝开始有成型的朝廷和百官,与王一起构成完整的国家政权。商朝的官职大致以宗教官员为主。周启商制,形成了完整的官职制度。从《周礼》可知有辅佐周王进行统治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以及位于三公下的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六卿。在周朝,宗教官员的权力和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在六卿之外,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来分理庶务。
商朝和周朝都施行世卿世禄制度(又称世卿制度),就是说从王开始,诸侯以及各级官吏都是世袭的,这与西方中世纪的情形是一样的。
这一时期的国君还有一些管理家务的奴仆,称为臣、宰等。他们本来是一些奴隶,由于得到君主的宠信,有时也参与一些政事。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收起

中国人总是人人相轻,只要想轻视别人,总有相轻的理由。中国企业白领学不会相互合作。很多人都私心重、视野窄、眼光短浅。就是不会相互尊重。 在企业里面,硕士轻视本科,本科轻视大专,大专轻视中专,名校轻视非名校,干部轻视职员,职员轻视工人。学理科的轻视学文科的,学文科的轻视学理科的,市场部的轻视技术部的,技术部的轻视市场部的。说句老实话,在一个公司里面,都是出来打工的,谁比谁高多少呢?何况大家捧着的是一个...

全部展开

中国人总是人人相轻,只要想轻视别人,总有相轻的理由。中国企业白领学不会相互合作。很多人都私心重、视野窄、眼光短浅。就是不会相互尊重。 在企业里面,硕士轻视本科,本科轻视大专,大专轻视中专,名校轻视非名校,干部轻视职员,职员轻视工人。学理科的轻视学文科的,学文科的轻视学理科的,市场部的轻视技术部的,技术部的轻视市场部的。说句老实话,在一个公司里面,都是出来打工的,谁比谁高多少呢?何况大家捧着的是一个饭碗。都是中国人,美国人把咱大使馆说炸就炸了,日本人就是不还钓鱼岛,连香港人都说咱们是“大圈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轻视自己的同胞?一个缺乏同情心的民族绝对不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每次看见那些吃饱了腆着肚子趾高气昂地骂服务生的人,以及我们公司那些拿着几千块RMB(折合几百美金)的伪白领,以为自己忽然中产了,整个一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傻样,就觉得这个国家没什么希望。
我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每次大考,统计总分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然后依分数排名,根据排名自己挑座位,于是坐前面的就轻视坐后面的,老师还要说“你们坐前面的不要到后面去玩啊!” ,估计中国人爱轻视别人的坏毛病就是那时候养成的。
二、缺乏团队精神
中国企业白领学不会相互合作,中国人在企业里面非常缺乏团队精神。 我最近在公司推行绩效考核,有些部门经理不爽了,因为他们一算,自己的奖金要变少,还要被公司考核,于是背后说坏话的也有,开会大吵大闹的也有,不闻不问的也有,种种姿态,不一而足。有同事问我:“不至于那么严重吧,不就是搞绩效考核吗?一个制度而已”。制度本身倒不复杂,但是损害了某些人的个人利益,于是这个事情就变得复杂了。这些经理不会说自己的奖金变少了,而会说本部门的奖金变少了,本部门的风险变大了,或者挑起部门员工对制度的敌意,来对我施加压力。所以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就变得非常复杂了。 中国人很少会把团队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其实在一个企业,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起的,公司好了大家都好,公司垮了,个人也拿不了几个月薪水。老外很崇尚个人价值,但在企业和组织里面非常遵循个体服从整体的准则,这就是对企业的正确理解。所以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其实很不职业,就是没有团队精神,把个人或者部门凌驾于整个组织之上。开会讲话都是“我们市场部”、“他们技术部”、“他们物流部”、“他们财务部”,听起来不象是一个公司的,象有仇。我记得有次一个经理为他部门员工薪酬的事情问我“你们公司……”,我当时反问了一句“我们是谁?公司是谁?”他一下子楞住了。 美国人在自家小孩读幼儿园的第一天,就从小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中国的小孩从小被教育的是强调利己,而不是强调合作。NBA那个嘉得乐饮料的广告语“我有,我可以”被国内企业大肆抄袭,于是“我选择,我喜欢”、“我运动,我快乐”之类的东西到处泛滥,其实这里面就隐含着一种很突出“自我”的思想。一个社会也好,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也好,应该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合作,就是不利己,都强调自己,漠视别人,这个企业不会进步,一有大风波大家又要倒闭失业。 缺乏团队精神,企业内耗就多了,在我们公司,有40%的工作时间是去解决内耗的,因为部门间的摩擦太多,个人间的摩擦太多。所以我就感慨,老外几万人的公司都管得好,咱们中国企业百来号人就象一盘散沙,这不是一个管理制度或者管理手段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中国人的历史就是这样的,老爱自己内部起哄,一跟外人打就完了。私心太重,就不会顾全大局,不顾全大局,就学不会妥协,不会妥协,就天天吵架,你争我斗,企业就在这样的内耗中完蛋了。
三、疑心大,不诚信
做人事经理免不了经常和人沟通,我就发现我们公司的人与人之间特别不坦诚,大家总是相互猜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知道他是这样看我的……”、“他肯定在老板面前说了我的坏话……”、“这个事情我不好说,不想惹麻烦……”,人前不说真话,人后乱说坏话。于是,企业的市场问题、生产问题变成了人际关系的问题,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 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不要信任别人,到了读中学的时候就会耍政治手腕了,刚才还在一起踢球,转身就找老师打小报告。我的初中班主任就每天轮流安排人写纪律监察报告,中国人活得不阳光,就是这样被教化出来的。 不讲诚信也是从小养成的坏毛病。我妈妈从小教育我不准撒谎,但她自己却没有做到,邻居来借油明明有说没有,答应小学毕业跟我买辆自行车结果没买,经常把公家的电池拿到自己家用……。所以中国人说谎跟玩似的,因为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都没上好这一课。进了企业,就是对同事不讲诚信,对老板不讲诚信,对客户不讲诚信。我刚做人事经理的时候,很多人跟我说,人事经理就是老板的传声筒,做这个职位只有死路一条,千万不要做啊!我做了一年,发现其实老板没什么大问题,而是他们天生的爱猜疑老板,又不当着老板的面说实话。所以自己营造一个幻象,自己又信得不得了。企业里面的人际关系矛盾都是这样造成的。 我们跟老外打交道,有问题他们会当面指出,不管多难堪,但这并不妨碍他吃饭的时候跟你谈笑风生。所以老外开会,会上可能有10种声音,但会后只有1种声音;中国人开会,会上没人说话,但会后可能有10种声音。我们老板开会结束时通常会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全体沉默。一出会议室,跑到自己办公室门一关就开始开部门小会了,靠。 无论在一个社会或是企业里面,诚信度越低,运行成本越高。中国人只信任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很难相信别人,其实是我们社会不够文明的一个表现。
四、蔑视制度
当人事经理的第一天,老板就跟我说:你最大的任务就是把公司的管理制度化。起初还不大理解,后来明白了老板的苦心,公司的各种制度不少,就是基本上没人遵守。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设计本身有缺陷,二是员工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对制度的概念。 中国人很聪明,但不知怎么把“制度”这个东西(包括制度的设计和遵守)总是搞不好。我是学法律的,我一直认为美国今天之所以这么强大,就是立国时把管理国家的体系和制度设计好了,大家可以安心搞建设。西方人的制度设计有时候是可以用“精妙”形容的,而且对制度的执行在我们看来近乎呆板,而中国人的聪明之处则在于不管什么制度,都可以把它回避、歪曲、改造,直到这个制度等于没有。 我上任后订了一个考勤制度,规定迟到一次扣10元,第二次40元,累积三次计旷工一天(因为公司的迟到现象很严重)。结果制度出来后,我一看有的员工迟到三次了,想着旷工罚款太重,心一软,就对员工说:“到了第三次迟到就补请一个事假吧,事假总比旷工好,下次不要迟到了”(这是我率先违反制度)。结果有的员工下个月仍然迟到三次,刚开始请迟到后事假,后来请病假(因为病假扣的钱更少),后来每次迟到都请病假,到后来连请假条也没有了,打个电话就完事……我痛定思痛,反思洪水泛滥起因是自己放闸,下了一个通知:“以后迟到一律不准事后补假”。不准事后请假,迟到的员工就把请假条的时间提前一天,反正经理们不管。我那时想到了《鹿鼎记》里面康熙对韦小宝说的一句话:“鳌拜逼朕一步,朕就要退一步,朕实在是退无可退了啊!”。最后实在没辙,宣布“迟到一律不准请假”。实施的当月有个女职员迟到三次,我通知她被记旷工了,她委屈得快要哭起来:“我从小就没有旷过课,现在居然被记旷工,你可以问××经理我那天迟到是因为……”,最后一句是“公司讲不讲人性化管理?!”我坚持不为所动,心想自己就是太讲人性,所以酿成如此大错。
一个考勤制度执行都如此艰难,其它的制度就不用多说了。我上任以来推行制度化管理,其中的辛酸不足为外人道。很多员工暗地里说我是老板的监工,为了讨好老板不惜牺牲群众利益,真是比杜娥还冤。企业从40人变到200人,管理半径变大,价值观的冲突变多,没有统一的制度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可是我们的经理们凭感觉管理惯了,用制度管理别人不习惯,用制度约束自己不习惯,员工被制度管理更加不习惯,所以上下一心蔑视制度。 我妈妈最小的一个弟弟,就是我的小舅,十八九岁的时候在外面混,经常惹事生非,三年之内被警察抓了9次,平均一年三次,然后我妈妈次次都把他成功地营救出来了。只要他一出事,我妈妈就会到处找关系(我认为她在那个城市简直有一个关系宝库),比如哪个的爱人是刑警队的,哪个的姐夫是公安局的,备好礼送过去,我那个混江湖的小舅就得意洋洋地出来了。所以我很小就有这样一个概念,办什么事都要找关系,有关系犯法了也不怕。 前年我那个小舅被判了7年,出来后40岁,这辈子估计基本废掉了。我想就是他因为以前在我妈妈的包屁下,习惯性地蔑视国家法律制度。所以说,制度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五、政治敏感度太高
我在公司跟员工谈话,结尾通常会说:“今天我跟你谈话的意思只是这个事情本身,没有别的意思”,听起来有点绕口。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他们非常敏感。你说他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他会联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你问他们部门的工作量是否饱和,他会联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你问他最近有没有继续进修的打算,他会联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他可能根本不在意你跟他谈话的内容,而是花很长时间来琢磨为什么要炒他。 中国企业的内耗多,有个原因是说实话的成本太高。大家喜欢猜来猜去,相互间不信任,本来只是工作上的问题,非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所以都不说实话。比如我对一个经理说“你处理这件事情有问题”,他可能会联想到我不喜欢他这个人,有意针对他。然后他会思考我为什么不喜欢他,是不是上次请客没有叫我?最后一定会找出一个理由来,于是误解就造成了。
有个故事说,一个人去找邻居借斧头,可是他觉得邻居与他有些矛盾,不知道会不会借给他,所以边走边想,越想越气,最后跑到邻居的门口说:“你不用借斧头给我了!我才不会求你!”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特“含蓄”的人,有事爱闷在心里不直接说,自以为这是顾及别人情绪,是一种修养,其实很误事。我曾经不喜欢我的一个下属到了极点,有段时间我每天都想炒掉他,而且这个想法象条毒蛇一样越缠越紧。但我强迫自己做了两件事:第一是站在他的角度来看我有什么问题;第二是坦诚地跟他交换意见。结果两人一摊开说,就那么点事,大家还有继续合作的机会,结果我们又共事到今天。 所以我现在强迫自己说实话,说出来至少还有消除误解的机会,不说连机会都没有了。 中国人的政治敏感度太高,多半是文革那会遗留下来的,再就是东方人特有的含蓄。不是说含蓄不好,非要学老外在大街上裸奔,但是含蓄得过了头,就显得有些小气和阴暗了。其实相互不信任会活得很累,自己累,别人也累。哪里有那么多的弦外之音?就事论事就完了。
谈恋爱可以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一点,千转百回都行,办企业也这样,就会影响效率。中国人在企业里面,怕着怕那,提防心太强,往往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其实说穿了,人都很简单,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了,哪有那么可怕?都是你怕我,我怕你,相互间怕出来的。
一个企业里面的政治气味太浓,跟老板也有关系。如果老板的控制欲太强,且以支配比他学历高的职业经理人为乐,那这个企业就极有可能成为清宫戏里的朝廷,明争暗斗,不亦乐乎。中国的民营企业搞着搞着就这样了,所以搞不长。 没有一个环境是完全纯净的,发生政治行为也很正常,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政治,但要控制在一个适当的程度。政治行为太泛滥了,就会损害诚信。
六、犯“君子”错误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坏人不多,就象真正的好人不多一样。但中国人很喜欢把“好人”与“坏人”这个本身就很模糊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一个人的企业行为。公司要炒人,就会有员工说:“他人很好,公司为什么要炒掉他?”
拜托,如果只有“坏人”才能被炒,请告诉我“坏人”在哪里?
我从不认为我们公司的员工中有坏人,我只评判他是不是合格的企业人,如果他搞婚外情或者同性恋,那是他的价值观和性取向的问题,并不能以此判断他对公司的价值。如果对公司没有价值,雷锋我也不会要。
我在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中规定,每个部门每年必须有5%的员工被评为不合格,实际上我最初定的是10%,但后来所有的经理都反对,只好降低标准。即使是5%,经理们也不愿执行,他们对我说:“如果我的部门员工都合格,你一定要弄出个5%,怎么办?我只好安排员工轮流做庄了”。他们说得理直气壮,因为觉得自己是君子,对得起身边的兄弟们。
我的回答是:“GE公司的淘汰率是20%,你认为我们公司的员工都比GE的员工优秀?”
真正的错事10件中有9件是君子犯的,比如毛泽东与文革,斯大林与大萧反,小人并没有多少犯错的机会。中国人往往给“君子”一个错误的定义,然后用它来掩盖事实真相。如果一个经理在符合组织利益的前提下做“君子”,与员工讲情义,这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是违背组织利益去对员工做人情,那么这个“君子”不仅毫无价值,简直形同犯罪。
比如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标准,但它是一条明确的线,你可以在这条线上做得更好,但你不能在线下。所以老外讲“法理情”,把法律摆在第一位,但并不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学到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没有温情……”,他们只是先把人性定为“恶”,再用法律和制度来预防;中国人讲“情理法”,先把人性定为“善”,出了事再事后惩罚,结果法律没有遵守,人情味也越来越淡薄,医院可以看着病人死,行人可以站在大街上看着歹徒杀人,
老外可以实行弹性的工作时间制,因为他们的员工主动性和自律性比咱们强,“领老板的薪水对老板负责”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就象在国外有的街道,红绿灯由司机自己按,因为遵守制度已经融入他们每个人的血脉中;要是在国内企业搞弹性工作时间,我相信90%的企业会死得很惨。中国的司机连红灯都敢闯,你叫他自己按红绿灯,他会一直按绿灯到自己不开车的那一天。
国内企业为什么很难做好绩效考核,因为中国人喜欢做烂好人,不愿对别人作负面评价,所以绩效考核搞不下去。其实在当“君子”的背后,掩藏的本质是我们的经理人缺乏自信,害怕对下属作负面评价会引起下属反击而已。
七、推卸责任
我们公司的经理总抱怨老板不授权,权力太小,无法管理员工。可是遇到真正麻烦的时候,他们会把问题往老板那一交:“你看怎么办?”
这些经理不会去想,他拿的薪水比员工多,权力比员工大,那么问题就应该到他为止,不然老板要你做经理干什么?可是他们总是把权力与责任分开,权力就是拿的钱多,管的人多,没想过其实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你有多少权力,就要负起多少责任。
在我们公司,人事和财务工作不好做,因为这两个部门代表公司行使职权,最容易被经理们“转手”责任。当你正常过问他们事务的时候,经理们会很反感,认为你触犯了他的一亩三分地,挑战了他的权力;可是一碰到员工要加薪、预算被削减这样的事情,他们就会说:“你加薪我是同意的,可是人事部不同意!”、“花这个钱我是同意的,可是财务部不同意!”。其实决定是我们跟他们一起下的,但出现题的时候他们不去与员工沟通,把责任和矛盾推卸到我们头上。 推卸责任的一个潜在心理意识是,看不见自己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训:“知天知地知彼易,知己难”,意思是人可以知道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事情,就是不可自知,说得真好。所以我们公司搞培训的时候,大家群情激昂,有如醍醐灌顶,可是一回到工作中,该犯的错继续犯。因为培训那会老师讲的问题他全分析到别人头上去了,所以出了问题自然是别人的责任。 破坏环境是中国企业最推卸责任的做法。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得到1块钱的利润,也许我们后代用100块钱的代价也不能弥补。所以老外推行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表面上是一种标准,其实就是企业对保护环境的一种承诺,是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的企业自己对社会推卸责任,怎么去要求员工对企业负起责任?
八、缺乏包容性
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取决于他的胸怀有多大。做了人事经理后,我对这句话的感受尤为深切。 我们公司有个部门经理,在公司创立初期为公司做了很大贡献,公司也一直努力想培养他。但他的心眼特别小,私心特别重,毫无包容精神,这是一个很要命的缺点。他几乎永远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任何事情,比如,他认定他的上级(总监)不如他,但年终奖比他高,令他无法容忍,所以他经常跑到老板那去说上级的坏话。我跟他说,别人能做你的上级,肯定有他的长处,即使别人有问题,你也应该与他达成谅解和共识,原因很简单:你们是为一个目标工作,而且他是你的上级。可是一直到今天,他还在固执地寻找一切机会攻击他的上级。组织行为学里面有句话说“屁股决定大脑”,就是本位主义,他的大脑就完全被他的屁股(个人立场)控制了。 我曾经跟老板开玩笑,评价他为“武功尽失,经脉全废”,意思是基本失去教育意义,无可救药。无论他的工作热情有多高,能力有多强,他不可能走到更高的管理岗位,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我甚至断定他在生活中也不会取得成功,至少有一个论据可以证明:他33岁了,至今还没有女朋友。 与自己不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是对胸怀的一个极大的考验。做大事的人的胸怀都是被反对者撑大的,就象李敖所说“男人的胸怀是被女人撑大的”一样。摩托罗拉的总裁高尔文喜欢驾船航海,万科的总裁王石喜欢登山,那都是练胸怀去了,人面对大海和高山的时候,心胸自然开阔,连心思都要透亮些。所以我总劝员工在工作之外多想想生活,多见见世面,多长长见识。老窝在办公室那点地方,做手头那点事情,怎么大气得起来?有点事就急了。 我们搞计划生育,人口是控制住了,但另一方面,独生子会从小失去考验自己包容性的机会。人要在一个环境中才能碰到矛盾,而人一生中要不断地碰到矛盾,没有包容精神,一碰到不利自己的事情就跳,怎么跟别人合作?怎么解决矛盾?所以中国人缺乏团队精神,也和包容性有关。
九、缺乏文化性
把包容性再延展开来说,就是文化性。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我这里说的是后一种。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中国人在一家国内的跨国公司工作,有一个到海外出任分公司CEO的机会,结果公司把机会给了一个他认为专业技能、学历背景都不如自己的老外。他去问老板,老板说:因为公司觉得那个老外有更高的人文修养和更开放的心态,而到一个不同的国家,面临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需要他把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糅合在一起,去实现公司的目标,这远比技能重要。 这个案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 我始终认为,中国过了“五四”运动以后就基本没有文化了,到了文革就更加把以前的文化都丢了。其实中国的儒家文化有很多好的东西,结果我们没有发扬,却被新加坡发扬了,被韩国发扬了,最坏的是被小日本发扬了。 也许中国人穷怕了,好不容易赶上改革开放,所以功利得有点过了头。我周围的很多职业经理人用各种证书、MBA学历把自己武装到牙齿,恨不得一个个都变成经济动物,谈起工作都是专家,就是不会与人相处。前几天我跟一个公司的同事聊天,他说大学毕业后6年时间里,他没有读过一本小说。 中国人喜欢形式主义,以为发扬文化就是上硬件,比如搞几个艺术节,修几座古庙,找几个和尚念念经。人民到了放长假的时候在人山人海里遛一圈,就以为自己文化了。其实文化不是这些物化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以人为载体的。穷不是不要文化的借口,因为没有文化会更穷。中国的企业做不长,做不强,技术和管理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缺乏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别人搞了一百多年市场经济和企业,那种文化传统和底蕴是一种气质,不是画个浓妆就学得会的。现在国内有些企业一进去要军训,要把企业编的文化手册倒背如流,那不是企业文化,是受迫性洗脑。

收起

商是没有明确的官职的是依靠属地的划分来管理的!

商朝的国家政体是以商王为核心的家族制度,辅之以其他联盟部族、臣服部族首领等。这个政体的中坚分子是商王的亲族。在这个时期,国家事务与商王的私人事务是难以严格区分的。商朝的官僚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所谓的内廷官和外廷官,而这些官员都是中央官员(当然,处理商王私人领地事务的宰也可以视为地方官员)。商朝施行分封制度,地方由诸侯统治,诸侯内部的官吏设置等,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记录。
商王的内廷...

全部展开

商朝的国家政体是以商王为核心的家族制度,辅之以其他联盟部族、臣服部族首领等。这个政体的中坚分子是商王的亲族。在这个时期,国家事务与商王的私人事务是难以严格区分的。商朝的官僚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所谓的内廷官和外廷官,而这些官员都是中央官员(当然,处理商王私人领地事务的宰也可以视为地方官员)。商朝施行分封制度,地方由诸侯统治,诸侯内部的官吏设置等,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记录。
商王的内廷官,主要有宰、臣两类。这些官员主要处理商王的私人事务,包括其私人领地、以及王官内部的管理等。宰的地位非常高,特定的情况下作为商王的代表直接处理政务。《史记·殷本纪》记载,殷高宗武丁,「三年不言,政事决於冢宰」。臣的种类很多,有负责农耕的、有负责内廷供奉的、有负责祭祀的、有负责警卫的、也有管理商王私人军队的。臣的级别也很不相同,有些是商王的亲族、有些是来自臣服的部族、甚至有些属于奴隶的身份。不过,作为臣的奴隶很多成为显赫的大臣,如商汤时的伊尹,武丁时的傅说,都从奴隶晋升为宰相。
外廷官即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其中最著名的是伊尹。伊尹,姓伊名挚,尹是官名。伊挚曾「为有莘氏媵臣(陪嫁的奴隶)」,得到商汤的赏识,「汤举任以国政」。《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死后,继承王位的外丙、仲壬相继死去。伊尹立汤的嫡长孙太甲为王。太甲即位后,违背商汤所立的法度,暴虐无道,于是伊尹把他放逐于桐(河南虞城东北),由伊尹代王施政。三年以后,太甲认识了自己的过错并有所悔改,伊尹才把他迎接回来并「授之政」。伊尹的儿子伊陟,也身居高官,「帝太戊立伊陟为相」。
卜、作册都是宗教官员,相当於罗马时代的祭司,但是地位远不如罗马祭司来得高。其中卜作为大祭司,权力比较大,作册的职务与后世的史相当,是负责记录的官吏。亚服是武官,统帅军队,有亚,多亚,大亚之分,但是具体职务与等级区别不详。商朝的武官还有射(统帅弓箭手)、犬(负责商王的田猎)、戍(要地驻屯军长官)等其他称号。
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侯、伯是较大的诸侯,男、甸较小或较远。与后世不同的是,商朝保留了前代母系社会的一些特点,女性也可以被封为诸侯并统帅军队。甲骨文中就有「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说在辛巳这一天卜问,以命令妇好这个人统帅一万多人的军队去讨伐某某地方。这里的妇好,就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夏商时期
夏商时期国家规模比较小,机构也简单,没有明确的职务分工。
在这个时期,国家的君主称为“后”或“王”。在王以下权力最大的是“史”,也称为“巫”。他们是上帝与人间的沟通者,上帝的旨意由他们传达给君主,再由君主来执行。甲骨文中很多都是进行这种行为的纪录。
夏朝的职官如羲和(主管历法)、大理(主管诉讼)等都是由巫史担任的。巫史的职务一般是世袭的。此外,王的亲属子女也经常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但是大都没有明确的职务名称。
商朝开始有成型的朝廷和百官,与王一起构成完整的国家政权。商朝的官职大致以宗教官员为主。周启商制,形成了完整的官职制度。从《周礼》可知有辅佐周王进行统治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以及位于三公下的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六卿。在周朝,宗教官员的权力和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在六卿之外,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来分理庶务。
商朝和周朝都施行世卿世禄制度(又称世卿制度),就是说从王开始,诸侯以及各级官吏都是世袭的,这与西方中世纪的情形是一样的。
这一时期的国君还有一些管理家务的奴仆,称为臣、宰等。他们本来是一些奴隶,由于得到君主的宠信,有时也参与一些政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