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赋》中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4:00:33
在《赤壁赋》中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xXnZF'hiu˜f~%IB 1nOf7a~Z41vUk*o_;a눆IzüMR#Cyo+'zoR>j[Q2hl})Ve;vfvϿӟӷ/̬#Թnvmr>ʛkR[C-tB `+IROLZ -h%2 Ƿ|u1Ob5ތ?G8hp6"ZfB#'Y*j%p{*PXPӡʬ Q(y+ܝS9M(Qm(xfji&@ݽQ6+{~5AJߡ)3TZN._B8<Bfyc(s<'jjHɸK(D&)c*sܥ90Ga^qE0t?[LZ%k3P=B!{ȠY&Ic,$F;=dǸiȪQϪP)Vxzcvbzrj7GϴA%Nw!cSQ-_f6H>!1Bz[1CSV(3:/ ɖnP/bE db1! cOeyp˓N/ }i\3A pLѬhb%eP,@Шu83hzXZL5yt>ˬm13u{߇ 9lAoj= =l&bR 䈑@6>*O#0[^`1XWգY"a/ve~ZAIW&%ظ7'4~]2gJwVW=Uڅο5Zi@xWǫ-\]$~5xN0ifwTY_?H=O&

在《赤壁赋》中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在《赤壁赋》中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在《赤壁赋》中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流放黄州,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才写了千古传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前赤壁赋》以浪漫的笔调描写了月夜美景和泛舟江上饮酒吟诗的舒畅情怀,继而通过客人及其幽怨的洞箫声调,引出一番主客争辩,以探讨人生观和宇宙观.
“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 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像曹操《短歌行》中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李白在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以后,不是接着说:“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但苏轼不用此法.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笑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 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苏轼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他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 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纵观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尤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能否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