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宋史、辽史、元史具体史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9:58:51
中国古代史宋史、辽史、元史具体史实
x|n#Iؕ[U!|y˗ PGR)Rm\DRBRʔiN`>;<{3A)^\`0@m9fnQWвWpzY񄷘=? [??{Yw0d_V[{GqK*NiXhN۳s蔺2wP;+95=cr/&jv=ʨfw>~п2xӖ;=rMt2 'AObCO9xr{17{y_&Qn== o4E6~' ӨۣSJ>v/Y?Z= 7ۗ/ʽX* rw`_e˻t|p'O?dvU3;?xH~I)&% N S3:*v~ɿLf7H͏q]YheOhaO&uɵ{ܴܓ=rpw3$`tw^oDVh&=X~~ͤUn/N/ɱ{|qt,xq_A,CEvY"4ꍝʑlngE;IzG9U},Cxչ D:[즓l"9*>`ZIs)Ubˋo[(3Ga0Q߾GK^nlI=uztqdIZ{|daWN߀${Tȫ\-vyJԛXp[ּ}o+ϖ*|Bly"Kd~3 siBcmpӕ@?un c}D=#o># |nL.[k}%5y;Sxb峬&y'DÈ6vA|٩Ӹqn,גti[@{ @Fܭֱ'䭴4t,v!綘MzPS,@%/TP*I-uIdm.d. ?WN"Kc˓a>i0ۃje_ ׂXs?E#JDeu`Q􍧰Q}1ᥙ6uYR IO=06dUxGg໷3?ߞr{W\esxiO΍Yc>&A"јS-.Dpv=ox.YYu;ֹ+n~,rEOxݛ.:tJ}jF|w!Ӫwm#^A<~wwrm )8`׃_ #0*FEX6R,{lzWB Պ;Uøn ^Ҟ`VQVD gaȬT=%.X F#BnLQUP5y1Ѐ{sXy<n@nCE؂C ɵg}e.vf`Q@tB4t0ыI*wxGk=ECqMU|tkUK /#|~ZNm5{Vfϗ<8r[冪QSA9/S,1&G%!Ti9(A7orb\Ϡ enYhTw_SEο{1#v} \ {ex0Ճ' rFEyl,ߺ˜/*um3nkOU` ]xWNc; *}u+BTMgojU#%EnW@h[2o;lҞN72?-j~2C3ضp|*4 XfP=X= ls; K֊e>H!n~( %~jݜr&nDy1q\?b8WxRU9Iy?N9c0taK{80rqrawxIDx7,껈Έ|bn gW=k"^k3Da$A7l5i42įܞ`;t(k }xZjR}u[3 jpaIrllNk -PG j4ҁDŽJ[S1 7:Jx3aq/3u'䅓/~B=1Wp7}t!~ƿ8쯡_lc!T=M2B4{XE~ǝAJːAPn[ri:ninlF^0hooLK  {æܲ)u%;$`&##mD?\)C\{:(>G2<&G3KcT2v RЯ5HRL4НS 09{*a~ܼ Pgq^!^tB'MV^0em緢j6m,tR$&NhK;8b.UP!bȾtU#"PyJQ>4HZ5.~p=H)ALnebZDtDIs+ޒA*ZtO zG y4ߓLqd~d*V[,s X5P'0M J‚)8P/&DpHl]:êaqf$F`L FU4^%,ˢ\NmX#zaXha9}ToD *匛fNϯɸ͇˛7;e_ەqW 0(39b1tZLx#/MQZHT`#A!14sN&7NR{jSA(Ĩ+dL9q/tnlQI1``a9Gx{}eE-qLN-QGKTo_a V-Ui}rlQXGuc$,oLB_Tu2);WAm !GCx^d&Crm9_yz+#seEfc)`zヲ%͛*6s"E 9b Bqn= bp p? 8<`  uyh(ɧɚ.\Na&M~ Wu6VO\M ܹ[# !$Q^z҇fdr&RmZO1 s!m~ȈI>a-kJ |u]?yhX`TS2Y1zC ?B,3] ܒׯLہ%8j=zspAJ X̞&JW-^ e4{M'5hAzDCj\OɄ]D]!)M;#Նl_~ }>°Gߏ$oD26췯_?+VT) 0Z2fT딲X#:-Sh?* D). ] ).r}$K9hhN|O Lx6aewQ&LCQB{-ާfn%e[У1ۂ"Z{B?cP:yG$80ҩ;~˒ꓳZ 씡wgu%p)< zd.FԘix풍6>Tj06Z .3][s+IlHب/ +O v?aT-TFޱ?x9w)IuiᖓmxC&Y{[!Hcut/IT$mXR~Lmԅȵ{qbJ> AO=ޚ4JO,s03NL@H?KR?U2읗+R #6F$_sN1{I /!sđ:=c ^ik=E+A>L`I'<%.pjCrգ4-fgt>t~tiUhأcUO̻Dݽ3ܒ;<@ .G;2.G:(eR[Dgmgoj?:W{;V=@$ [R-ʪ5"jתHYS8MQcSeaΟ-.:)oqUnKExC^†u/cY $ R!.X<}o\9oxIN"opN.tvN01H?Xӧ;[l{U`a9XĤc=j_ o!;>/|:lJ<_lLv9Y9 X4Cc^W?{ "P-E!)ج8ߨ`cz-19d:?Qv mu?̆^3^k-@ CE0i$J @4%j 1d*H,mu >zFa9w`oKydUp5etY{}tLU1%A^|)wLBͨ%[kxP`UK# %mozeZ` =4Bkc4@-Wm7F@T}u M1㢗sW]ANDK(yF,cWᦩҌv]{qۗ1Lz4p{G4 6l i۬-xRڍ0fCpqVs[\̹׃ d Ipl.%o9۬ %/"4a8v\Bl^ebƫwJ*]nZS';7[6۲'߆_p[cO]K'&Pukv29o4 $ʃO긜@ljtOwD ~hEh>),<=02!Mh[)S3_{1v9 h(r- ty/|2-X0 Z: Iդ(o%})Ȩ܉}Ah_d~s<vm"~&F ^|\HwL/T_ s3ctm tmYC7ΘqZ?6֏ӝH%Vmh+[%'}j^Pd {~ƣWh$3%P DžG\:!Y}Z"U`K IJ=~-/kV{jDt#.ֺ,Y?-e,mywIfx:,TR_ Fjެ!'I@]58%v,I|juu_׽rvZHgDY㢜tXs/ܛyQԇnj n {-+D!J-Ym..k\iqEc<zMJWㅘ5wvI_c7Y.w%#7oj=',bCHJHiQ!zԒKTӯ(7aJRX;řPCk閪r]ύvoޣN^r/P psc3NŬԓȾ(2iDHoqChezx!Axɖw7 鼋v8Ǟ9! O"-wɾ?p$ s'&Շ_#jޠne^1U=ҧ=Z-:>k`1)Wax1}̻<$( Xek#5^GuˆPDX CTM9 `uf[zXeVR'd~\hz9J6% SV=:Q]s"Fh@pt}<[r˞? ]W/n/bNvC;g2ӂwy.7 $ƛgweS;0\%Ȱ_KEz8 *jzq894-2V㆜`S7W}9rL0iOc/3qt sozcBp즒9M:XxfZN9#rm(M{Ǖm4TV=X$f'Y}~ktG,,Ry~ qL,|0Z%F4VxIޛt.a }snx+/WƵ䉠\}f{2ݱ١[;OUgd0.ϭ,ڻPouR2[]x:Րf]wklU$Wm!xZnvT?ź+a&]ԕT@a!X.;I a?{RRwbRғpe|p4?Щ~Q{r[@o@%˹z8.a1!Z].x7+`%9/+"xG†3N|N~ iԦxxb+ڪD3TY\i*qTs&ĐBgBN/~ҩ,#{ nCyyeIˊVd(M&r>x\yE݅j  aMOB:Y;:` sPƅ:ax> j'{#L$Fw.uq]cIe: ,efj/&muW!doI#DUV NԨ#EM 'CwOGfRa,U&\{3^?w[r F*xWjcr$1-5]~'m0$IOH&;(4'_H<,hn v{ʧu؜zgjνt]-3% >d#b u[Bm7Y>E.⟡Zf I|sa]d7;K{d:l>uODbc4Uu%_\|?E.Bߗ`kMW1e>`.ԂNȸMQ;P#v8H[ >!ߛ`^H9_?o2{~q

中国古代史宋史、辽史、元史具体史实
中国古代史宋史、辽史、元史具体史实

中国古代史宋史、辽史、元史具体史实
《宋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官方史书,为纪传体断代史著作.编撰开始于元朝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结束于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历时2年半.记述了从北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年)至南宋赵昺祥兴二年(1279年)共300多年的历史.[ii]《宋史》全书总共有496卷,其中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约500万字.
  由于到了宋代封建经济有所发展,文化领域也相当繁荣,所以文人大量产生,留下了大量的书籍,其中也包括许多历史著作.而且宋代的雕版印刷术大量应用、活字印刷术也已经产生并开始应用,所以大量历史著作容易保存,与以往的情况不同.[iii]所以虽然到元朝末年才开始编撰《宋史》,但仍然有很多史料供参考,于是产生的《宋史》就是一部鸿篇巨作,成为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长的史书.
  关于《宋史》,其实早在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期就已经进行过编撰[iv],只是由于史书体例之争[v]而最终未有成书.关于体例之争,其中一派认为“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另一派认为“以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vi]关于此种争论,在史书中均有记载:杨维祯的《宋辽金三史正统辨》中即是第一种观点,而《元文类》则与第二种观点相同.到元朝末年,元顺帝决定宋、辽、金三者各为正统,分别作史.于是才编撰出了《宋史》、《辽史》以及《金史》.
  二、《宋史》作者简介
  由于《宋史》是由统治者、官方进行编撰的,所以进行编撰的人数众多.《元史》中有记载:“是月,诏修辽、金、宋三史,以中书右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中书平章政事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侍御史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vii]由此可知,编撰《宋史》的作者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领衔的作者,称都总裁官,即当时的右丞相脱脱;第二等级为总裁官,即负责《宋史》的总体编撰、统筹全局;第三等级为具体的编撰者,这一等级的人数最多.史书编撰结束之后由总裁官向皇帝进表,呈献所编之书,所以《宋史》的最后附有《进宋史表》[viii].
  都总裁官脱脱简介:
  脱脱,字大用.元顺帝朝原中书右丞相伯颜之侄,《元史》有云:“初,伯颜欲以其侄脱脱宿卫……”[ix].就学于浦江吴直方,少时有德行,曾言于其师:“使脱脱终日危坐读书,不若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耳.”[x]史籍载其伯父伯颜“自诛唐其势之后,独秉国钧,专权自恣,变乱祖宗成宪,虐害天下,渐有奸谋.帝患之.”[xi]脱脱“大义灭亲”与顺帝近臣杰班、阿鲁一起谋划瓦解了伯颜的势力,解除了顺帝的危险.后来,脱脱接替伯颜担任中书右丞相,“闰月辛酉,诏脱脱为中书右丞相”.[xii]然后脱脱尽改伯颜弊政,“开马禁,减盐额,蠲负逋,又开经筵,遴选儒臣以劝讲”,“中外翕然称为贤相”.至正三年,即公元1343年,脱脱受命领衔编撰《宋史》以及辽金二史.后脱脱为元平定农民军叛乱.因朝廷政治事件而被贬于云南,后为“哈麻矫诏遣使鸩之”[xiii],于是乃死,时在至正十五年十二月.他历任同知宣政院事、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和太师等职,是元朝末年朝廷重要人物之一.由于他只是领衔编撰《宋史》,并未实际编写,故而对其介绍从简.
  总裁官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吕思诚和揭傒斯等的简介:
  1.
  铁木儿塔识:字九龄,国王脱脱之子.[xiv]“资禀宏伟,补国子学诸生,读书颖悟绝人”,“天性忠亮,学术正大”.历任同知都护府事、礼部尚书、平章政事、中书右丞、御史大夫等职.他对内体恤百姓,经常为人民减轻负担;对外减少国与国之间的纠纷、保持友好.为的是维护元朝本已风雨飘摇的统治.铁木儿塔识死时年仅四十六岁,史书并未详细记载其死因,只记:“一日,俄感暴疾薨”,似有另外的原因.在其本传中对他编撰《宋史》一事没有作多细致的记述,只是介绍了一句:“时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为总裁官,多所协赞云” [xv].
  2.
  贺惟一:在《元史》中的姓名为“太平”,其记载如下:“太平,字允中,初姓贺氏,名惟一,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资性开朗正大,虽在弱龄,俨然如老成人”,师从赵孟頫、吕弼.最初继承其父的官职,后来历任工部尚书、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右丞、御史大夫和左丞相等职.后来皇太子欲“内禅”,与贺惟一有隙,于是想置之于死地.最终自杀,年六十三.对于其总裁三史编撰的记载有“辽、金、宋三史久未克修,至是太平力赞其事,为总裁官,修成之” [xvi].
  3.
  张起岩:字梦臣,禹城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卒于惠宗至正十三年(1353年),年六十九岁.其先祖居于章丘,“五季避地禹城”.父亲张范为四川行省儒学副提举,母丘氏.史书记载其出生时情况:“其母丘氏有娠,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已忽不见,乃惊而诞起岩”.幼时跟随其父亲学习,后考中延佑乙卯进士,“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转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进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后又屡任监察御史、中书右司员外郎、礼部尚书,后“迁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修三朝实录,加同知经筵事”,为后来编撰《宋史》打下了基础.他熟悉“金源典故”、“宋儒道学源委”,还很有研究,史学才能流露无疑.当《宋史》编写完成之后,他辞官归家,时年六十五,四年之后去世,谥号“文穆”. 关于他编修《宋史》的有关记载有:“诏修辽、金、宋三史,复命入翰林为承旨,充总裁官,积阶至荣禄大夫” [xvii].
  4.
  欧阳玄:字原功,先祖为庐陵人,“与文忠公修同所自出”,后迁浏阳.幼时聪明好学,其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和小学诸书,八岁能诵读诗书.十四岁“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延佑二年为进士,任岳州路平江州同知,开始了仕途生涯.后来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历任祭酒、侍学讲士、翰林学士等.晚年有归隐之志,但屡次被顺帝阻止,至正十七年(1357年)十二月“卒于崇教里之寓舍” [xviii].死后赠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国,追封为楚国公,谥号“文”.欧阳玄(清朝称为“欧阳元”[xix])留下的著作丰富,《元史》记载他“修实录[xx]、《大典》、三史[xxi]”等,并有《圭斋文集》流传于世.关于他编修《宋史》的记载有“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xxii].
  5.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父亲吕允,曾任平定知州.母亲冯氏“梦一丈夫,乌巾、白襕衫、红鞓束带,趋而揖曰:‘我文昌星也.’及寤,思诚生,目有神光,见者异之”.泰定元年考中进士,“授同知辽州事”,后改为景州蓚县尹.后来被提升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乃至编修.历任中书左司员外郎、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刑部尚书、礼部尚书、集贤侍讲学士、国子祭酒、中书参知政事、御史中丞.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十七日因为疾病去世,时年六十五岁,谥号为“忠肃”. 关于其编修《宋史》的记载较少,只有一句:“……总裁辽、金、宋三史,……”[xxiii].
  6.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幼时家贫,读书刻苦,与父亲学习.延佑年间,经钜夫、挚列推荐,“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xxiv].《元史》中关于其编修《宋史》的记载相对较多.原文如下:
  诏修辽、金、宋三史,傒斯与为总裁官,丞相问:“修史以何为本?”曰:“用人为本,有学问文章而不知史事者,不可与;有学问文章知史事而心术不正者,不可与.用人之道,又当以心术为本也.”且与僚属言:“欲求作史之法,须求作史之意.古人作史,虽小善必录,小恶必记.不然,何以示惩劝!”由是颜然以笔削自任,凡政事得失,人材贤否,一律以是非之公.至于物论之不齐,必反覆辨论,以求归于至当而后止.四年,《辽史》成,有旨奖谕,仍督早成金、宋二史.傒斯留宿史馆,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七日卒.
  足可见其对编撰三史的用心程度和负责态度.死后两年后追封为豫章郡 公,谥号“文安”.
  三、《宋史》史料来源
  如前所述,由于宋代尚文轻武,再加上宋代封建经济发达,文化发展比较繁荣;而且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相继应用.所以,宋代遗留的史书数量庞大,为《宋史》的编撰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然三史实皆有旧本,非至脱脱等始修也.各朝本有各朝旧史……”[xxv].《宋史》的材料来源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正史:主要包括宋代官修的史书,指针对本朝政治方面的史书,具体说来是宋朝后期的人对当时以前的宋朝历史的记载.例如王旦的《国史》[xxvi]、吕夷简的《宋三朝国史》、邓洵武的《神宗正史》、王珪的《宋两朝国史》、王孝迪的《哲宗正史》、李焘和洪迈的《宋四朝国史》、张唐英的《宋名臣传》和王偁的《东都事略》等[xxvii].
  编年史:如《宋太祖实录》、《太宗实录》、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汪伯彦的《建炎中兴日历》、李丙的《丁未集》、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孝宗要略初草》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等.
  别史:如李清臣的《平南事览》、陈傅良的《建隆编》、钱惟演的《咸平圣政录》、张商英的《神宗正典》、舒亶的《元丰圣训》、蔡幼学的《宋编年政要》等.
  故事类史书:如李宗谔的《永熙宝训》、韩绛的《治平会计录》、洪迈的《哲宗宝训》《钦宗宝训》《高宗圣政》《高宗宝训》和《孝宗宝训》、《高宗孝宗圣政编要》、《宋朝大诏令》、富弼的《契丹议盟别录》等.
  其他:传记类书籍和职官书,以及著名文人的文集等等.如曾三异的《宋新旧官制通考》、李纲等的《张忠文节谊录》、吴柔胜的《宗泽行实》等.
  四、《宋史》体例
  前已提到,《宋史》全书总共有496卷,其中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下面将具体对《宋史》的体例进行介绍.
  本纪:(47卷)记载了宋太祖、太宗、真宗等18位宋朝皇帝(包括最后的赵昺)的史实.其中《高宗本纪》9卷,《理宗本纪》5卷,《仁宗本纪》、《徽宗本纪》、《宁宗本纪》4卷,《太祖本纪》、《真宗本纪》、《神宗本纪》、《孝宗本纪》3卷,《太宗本纪》、《哲宗本纪》2卷,英宗、钦宗、光宗和度宗的本纪各自只有1卷,最后三个皇帝恭帝、端宗和赵昺的本纪合为1卷.
  从整个《宋史》本纪的分布来看,北宋的本纪与南宋的本纪卷数相近,北宋9位皇帝的本纪一共23卷,而南宋9位皇帝的本纪一共24卷.但是南宋的本纪分布却不均衡,高宗本纪9卷、理宗本纪5卷、宁宗本纪4卷,三者合起来占了南宋皇帝本纪的四分之三,而最后的3个皇帝合起来只有一卷.这应该是与他们在位时间短、由于战乱而记载较少有关.
  志:(162卷)主要记载宋朝社会、国家各个主要方面的史实.主要包括:《天文志》(13卷)、《五行志》(7卷5个部分,其中第一、二部分分为上、下两卷)、《律历志》(17卷)、《地理志》(6卷)、《河渠志》(7卷)、《礼志》(28卷)、《乐志》(17卷)、《仪卫志》(6卷)、《舆服志》(6卷)、《选举志》(6卷)、《职官志》(12卷)、《食货志》(14卷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上部分分为6卷,下部分分为8卷)、《兵志》(12卷)、《刑法志》(3卷)、《艺文志》(8卷).
  通过与之前和之后的正史的相应部分的对比(见附录1),可以发现:1、天文、五行、律历、地理、礼、乐、舆服、职官、食货、刑法以及艺文等“志”在以前的多数史书中都曾出现过,到《宋史》仍然继承,并被后世沿用.只是有的名称有所变化,如“职官志”在以前的史书中多称为“百官志”,而“律历志”在之前和之后的几部正史中都称“历志”;2、“河渠志”是《宋史》首创,虽然《汉书》中有“沟洫志”,但是之后接近一千年的时间中没有被编入史书,直到《宋史》才重新被纳入“志”中,成为之后各朝编著史书的部分之一;3、仪卫、选举、兵等“志”是直接承继《新唐书》而来,甚至连名称也没有改变.
  表:(32卷)分为《宰辅年表》(5卷)和《宗室世系表》(27卷).
  列传:(255卷)
  1.
  人物列传(243卷):其中单传、附传和合传共177卷;类传共66卷,其中包括后妃、太后列传(2卷)、宗室列传(4卷)、公主列传(1卷)、循吏传(1卷)、道学传(4卷)、儒林传(8卷)、文苑传(7卷)、忠义传(10卷)、孝义传(1卷)、隐逸传(3卷)、列女传(1卷)、方技传(2卷)、外戚传(3卷)、宦者传(4卷)、佞幸传(1卷)、奸臣传(4卷)、叛臣传(3卷)、世家(6卷)、周三臣传(1卷).
  2.
  民族和外国传(12卷):外国传(8卷)、蛮夷传(4卷).
  《宋史》的列传中,比较特殊的是类传中出现了之前之后史书所没有的新内容——道学传、周三臣传和世家.这应该与当时的社会相关,宋代崇尚理学,[xxviii]因而在《宋史》中立传以记载宋朝道学(包括理学)方面的代表人物,如周敦颐、程颢、程颐以及朱熹等;此外还有周三臣传,记载韩通、李筠和李重进的史实;而世家以前是独立于“传”之外的,在《宋史》中则放入“传”之中,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十国的皇帝诸王以及重要人物的传记.(见附录2) 在民族和外国的传记上,《宋史》分得比较清楚,各自立传,分为“外国传”和“蛮夷传”.在人物列传中,《宋史》将重大事件的一系列人物写在一起,如童贯和方腊的列传是放在一起的.[xxix]
  五、关于《宋史》的注释、研究
  由于《宋史》材料比较丰富,所以编撰《宋史》时要花费更多的功夫去选取、整理这些材料.但是编撰《宋史》是在元朝末年,当时已经不允许编史之人有太多的时间去编撰史书,况且当时编书之人除了几个之外普遍的史学功底也都不是很高,所以,《宋史》虽然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长的史书,但同时也是错误最多的史书之一,“在二十四史中有繁芜杂乱之称”[xxx].因此,从古至今对《宋史》进行注释或者纠错研究的人比较多.
  对《宋史》进行研究的著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对全书的研究:
  有清末张元济的《宋史校勘记》、叶渭清的《元椠宋史校记》,今人顾吉辰的《宋史考证》、《比事质疑》、聂崇岐的《宋史丛考》、段玉明的《正误数例》等.
  对《宋史》某一部分的研究:
  古代:成蓉镜的《宋史地理志校勘记》、倪灿的《宋史艺文志补》、钱大昕的《宋中兴学士年表》、卢文弨的《宋史艺文志补》《宋史孝宗纪补脱》、朱文藻的《宋史艺文志》、丁谦的《宋史外国传地理考证》、赵晓荣:《宋史宰相表》、万斯同的《宋大臣年表》、王国维的《宋史忠义传王禀补传》.
  近现代:邓广铭的《宋史职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龚延明的《宋史职官志补正》《补正》、高纪春的《考证》《抉疑》《校勘拾遗》、聂崇岐的《校宋史本纪札记》《宋史地理志考异》、王智勇的《系年辨误》、陈乐素的《宋史艺文志考证》、《补正》、何忠礼的《补正》、吴廷燮的《宋史方镇年表》《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梁太济和包伟民的《补正》、罗福苌(撰)罗福颐(补)的《宋史夏国传集注》、徐规的《补正》、曾小华的《补正》、顾吉辰的《校记举例》和舒仁辉的《补正》《北宋九朝本纪考证》等.[xxxi]
  此外,除了对《宋史》进行研究之外,从古至今也有学者对《宋史》进行改编和补编.如明代柯维骐的《宋史新编》、明代钱士升的《南宋书》、明代王惟俭的《宋史记》、明代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代陈黄中的《宋史稿》和清代邵晋涵的《南都事略》等.[xxxii]
  六、《宋史》的版本
  《宋史》的版本主要有元代的“至正本”、明代的“成化本”、“南监本”和“北监本”、清代的“武英殿本”和“浙江书局本”,近现代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和中华书局的“标点校勘本其中百衲本是用元代“至正本”和明代“成化本”配补影印而成,又同武英殿本作了比较,修补和改正了某些错字[xxxiii].而中华书局标点校勘本是现在使用较多的版本,它是在百衲本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目前较好的版本,但也有一些标点错误、漏校等问题.[xxxiv]
  七、总结
  《宋史》是了解两宋时期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其优点是叙事详尽,原始材料丰富、多国史[xxxv].虽然它的编著显得仓促而略显混乱和繁芜,且错误、疏漏问题以及记事的书法问题、排次失当问题也比较多[xxxvi].但是经过明清以至现代的学者注释、纠错以及补著,《宋史》已经变得比较完善和整齐.所以,《宋史》成为学者研究宋朝历史的必备工具书.我想,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宋史》依然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依然会给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历史信息.
  1、〔清〕赵翼撰/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494页.
  [ii] 吴树平:《简介》,中华书局,1979年,第43页.
  [iii] 柴德赓:《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125页.
  [iv] 《宋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99年简体本,出版说明第1页.又见〔清〕赵翼撰/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494页.
  [v] 元朝将《宋史》和《辽史》、《金史》同时编撰,于是对于如何安排三者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vi] 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题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第142页.
  [vii] 《元史》卷四十一,《顺帝纪四》.
  [viii] 《进宋史表》并不是由脱脱呈献,而是由阿鲁图所献,《元史》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十六·阿鲁图传》中有记载:“时诏修辽、金、宋三史,阿鲁图为总裁.五年,三史成.十月,阿鲁图等既以其书进,……今者进呈,万机之暇,乞以备乙览.”因为在编修三史期间,原中书右丞脱脱辞职,由阿鲁图接替中书右丞之位,也接替了他总裁三史编修的任务.同卷有言:“至正四年,脱脱辞相位,顺帝问谁可代脱脱为相者,脱脱以阿鲁图荐.五月,诏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