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岁赋其二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施八尺屏障自京师乘风雪,而齐河,长洁又用篆章一未若复吴赋,不幸之甚也白话,还有,麻烦翻译其他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14:32:34
英语翻译岁赋其二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施八尺屏障自京师乘风雪,而齐河,长洁又用篆章一未若复吴赋,不幸之甚也白话,还有,麻烦翻译其他的,
x}Ys#ɑ_횕FZ[4QZfg AI xA^d6S=2Ů閭dF+Kd{D}_{}LGn{SuJVmNiftr6S~ɠ.O̻ЪSU "QBN?QKTrƖsѽQѝ&eU1zDIƫK/ޯ9%j9^N_=eg??h]%aGnFKUT2m 卝Ot/y9"I!6U T"p샂3PwT~FfatD ASwi8~LdɹcDt@lWkPNj/TFR֏\ഓ ȮjTlc߲w'jZq O V[<%Rw5 .Tͳ:PŒ$6Z[ A:0jҺS mg4B_ 1黽CGQsSf1 K&U"Z;y 5,iScІ}{"̈́㾚N &2=F#98g䛻ɋ]oѩxT\ԇ}`| Ͼ(|d&T' pDELkDxY1"H‹eJ5zMxn֭=|ի?z{Hp[|@#ԔA]-wOZ07iBI Vi?Bu7" riWt˿/ ]xx4?/]!Lw#q#Mo,E`aQ#o'E`}|>2oby_3NĪDy8P;$I/b._؀@6Lݺ~4#X4Hm؇%]Ѷ}.aP'n>0x>i.Ԇ[Gϟr0|rI?lBs Nj"RXO%lyI$k3$xr7`x {KLB];5>žITmT6} 3&U q `疉UnD5sĖlI_dgcuȝXi,:zڌk IBjk|p3+AQQMjJ{ -1qq0kcyzyQ*` `?ں%Vǿae/ "fEk)ZdLXN#ݝ> bwmv #ZN>Mm[HvZrKgYlۑi֡cF̫2u?LLI\D qg`jy5|4_2Hڝ"zFl2HS/  ~D ͱ"&VJV)U2Ƿ dR6yYJ][9uSRM2Isv$6(Y&&$7(9NLWmyDF]mFǖ\D <>!O(f+}Gc^OPD8~[NJ #oIva¸b! h4SX,i\_6{K! ;U3Z f TљL@_3+=__QF1)PτL$-m1iMXWAZ`e`@T41DȺl0'Okɾ&nz [R; 4XY5<ϗ!&UibONfd7d)/n5 Y fea~Ft"FnFIc[?Ds-5(>)Vӷ/hv 1bk/a{Ѥv4$QƧ]m=OL=\];MZ>^҄b3[ukNDwMlv$(Z kp\  l,K}@6kMz'펯B&m18 j> y oT>}jR,$y dDrjE)̥ދN򈈤UE%lv e ;3'.$ID'".H5IO3ƈy B608t5˳NDvfrЬ4#߂DKJA68v@]8plxsJ)8aB hY?EJp*,IYݕ+aJ)"96gA}JXV1'g5#Bz ` t_4͗XӓLJީl( tGoKƷvfW[g6"8h҃(H 6]ŨM=oZ#ո!ЇCH0 ;2hpHóc6lNCͺ+z]J;zp[o;ԷPa8\=Ȯٹ:~_5>Q_]N/ }-=B~ I5UM tX%)E;j{-$0>LnQѯivUVYNn{Ppk$׼oskvhd<3Tx\zgG\gc l JkBFF00ZòKŌ|&2_DۗuGn:{c܋s79L!DVNK$_0(@^DS!g R RLA>%#?ظdϖ5}JpahMB0K?G`7gG3>syR)B7?LokxfI0|rv.Ihxj ͓K8z*U ~z20<ŹsXw$>kԳGraC#[=i:VHCsJ){\JIrn3E43ox6r/R%H~Q&P'm"4&'x&Tb9!rGQ{>6[ 㟂; A8+$S%BujRs>OWZ`RX)hU,YM΁k;h.iYlK3 7pFTLVE$?+iu4eOґcrڮO%^KgBڻ}ޅqO O@&6gG.(wkT fn"?ð 2 oG(oELWaE,m5גsqp$48.* k@9ka+]F a;k\[lȎؑMB\ ҁ-e,^Fd"sMBSٺ\~*4}da%5ǜ+.FMXFH?ޖnة=Ж$~X~NOuJit(TA\ې<g~j9Zm[W $íĖzFl-!}q|mXC[y}3";7ڎҵZW_ER`=ŪPԫ(i=f좮Z3 szO +dZlNdQ^t.*uCS Zfpz Upfj YPۉtX#dw!+_l\Ju+.zKaWЋv0ȦO%=;<02ܼjƇ;=yM? H1K1bIL5lP9QH I*$0璠Ik2"e/-L b R뢾 U0VrWuE)> Br_B)ӱ52.X*|:-g6`~p 4RĮMgAr(JN)2ݵPlEv #S2ݨ-7HǴj 4IћapߪQyi{tI'A(vͧuC̴|.QR rrB\Z* [WB2Ҩ]Tn ;8$}}@S9fݨAAN\juoTrUj]?׻N <: f*&v4fC ?9N T #bPD Ezwр)ACg1N-nH(Ӗ>c9 ?dvgcdO?>G)C]d;TI3C)(' yS>>\۝SO9Qwؐ^FY\3Tkvn58``%¼5t/fh학я/\|/7~65bB(ٻ巻S+Pi\W1_~GJ̈ ёXA8x^nťe!/]PyWL+zםވfb-K9 Sɢ|5Tn|^Li Q6?fNU2Iiϲu'SݮQaiSdL޹--Cg|J8s *C`tԳ:l=\"O0G>(}P:tEʩ")@*/9W~8D_P鰻j6|l1a.B ߃C+҆?usx|qDtD*s'hrTz_~|J+Ou| 9TGv??'əwNI>XR.ׁz˾ 8bsư ?EA+aCi< `ZJ_u3f t%*^u}) G7{P[v;±jdbd =T$`aULF_k|gyzBvz %L|+I@ G?ZBQ9,:J|*h lỲt[ݹrp\l2'  dqBJj4.iugDq^s1pmNH0.ty.m!GԦW|`\0wt_N 'J q)D F O%LaO_uC)Q@jAtSfB'oIDT o*99!j͢݋8N LK2T&.xv4s1:G~V_?4g iȖbzH1_t~Iɸ;s>l!OhqRZ󰓑ׁNpmnXDn1BtD|w^mUsR/DdgӠ3PѨw/882wrlXbS-耯Fgֈ:XWz=|oNK’0I -_S}>LJ5ֱ0=Ώr]tS uNԾ~3P4`D^|d"HO@?w[Dl;q6$cts@-ﮌu(fr<ȵCDׯ:DUw稹 ; )m^9"dtgqf謧:>lQ_8fU1Fe}FP@C^ a=Xeh H˂01.4そU$?ڟ Ór.6!aCqf`ߗfv]wB>3|vMA{ z11 |f~$X T6HmShZޡ3*\G{Gj[6ԟbiH\L24#3 gթ5vU r Ӌ5uWm"i@5kY;%uXfaa's;=wQXǤ#ކdx" ҔD}:#[ R[UȠJ|Y _IeM,j]$ɳwd>%U*D n5pC0!#n"G_FAWoC(w`>`ٸVˤDT )&/te6vq;Eˢ_V˕Y\nɒE"A>;[4A,76o1ƍ.NR/_+kJ7w9 _2@wqP<ނMv.xI݋-AܬҺ6,«\j$&Y.5yapy)5]ߵم(@\`8h㽹;s[s4󅧫Jz`ChEg$XC#DMXz-\͚Lnn/t3[nF +ba~ cԉOʙׁ0nt)'R`u\K[\;`3͸y%oi~x{9hۄ;[9 s/N.'z- Ϟ'2' X3.M"PV ep= va6NJHh{y Tݍ͉Qe,6L nDJ͝cXsůYU4O^K&JB/_ N̖>>M$=(rJ_Q$Ҭ%.D% kΚZ6iF-`Z:+(JUgfɿcʹ[^>,m˜N5/;XW|=I:h1|]O,,޵6x}A 4 5P+idT(d A~!o q)>4uǗ݄3*^nHX!|qFZzf ROT.b>X(W[W(S*&*<%̎u|Cx_{xu~>XӖ{l~ *PA|k!Ǽ+;,SEdMUQ^כFǯ%_[D C%Y_~_l^?DB?#S$[yٰ6Xߴ!}TaBv1Q&: X? r ݛ7d`pӬ)o9݋GN\B,NkL7SqKAϗ^Igub{=M3vI>islo`5 +T!9X⏿[׾o^÷_~W,P5/䪳&yzX

英语翻译岁赋其二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施八尺屏障自京师乘风雪,而齐河,长洁又用篆章一未若复吴赋,不幸之甚也白话,还有,麻烦翻译其他的,
英语翻译
岁赋其二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施八尺屏障
自京师乘风雪,而齐河,长洁
又用篆章一
未若复吴赋,不幸之甚也
白话,还有,麻烦翻译其他的,

英语翻译岁赋其二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施八尺屏障自京师乘风雪,而齐河,长洁又用篆章一未若复吴赋,不幸之甚也白话,还有,麻烦翻译其他的,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译文: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使用.
施八尺屏障
译文: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译文: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译文: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

捕蛇者说
一. 本周教学内容:《捕蛇者说》
二. 学习目的:
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一. 简介
1. 课文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

全部展开

捕蛇者说
一. 本周教学内容:《捕蛇者说》
二. 学习目的:
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一. 简介
1. 课文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2. 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 “说”这种文体后来变为因事因理而述说,“与论无大异”,我们比喻它是“杂文”。本篇的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
3. 作者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二. 思考
1. 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 《捕蛇者说》的文体有什么特点?
3. 在课文中作者发表了什么观点?
4. 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
三. 分析本文的结构
全文共5段,可归纳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至4段;
第三部分,第5段。
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1层(“永州之野产异蛇”至“无御之者”):写了蛇的产地、外形特征和剧烈的毒性。
第2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至“杀三虫”):写蛇的医学功用。
第3层(“其始”至“永之人争奔走焉”):交代出永州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这一部分是写毒蛇之毒和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
这里,读者不禁会问,毒蛇既有剧毒,一旦咬了人,人就会丧命,为什么仅仅因为它可以顶租税,人们就甘愿冒着死亡危险,争先恐后去捕捉它呢?这就暗示出田租赋税比毒蛇更可怕这一事实。这一部分着力去写毒蛇之毒,也正是为了衬托下文所要写的田租赋税之苦。
第二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1层(第2段):交代蒋氏三代人所受的毒蛇之害。这一段开头写蒋氏三世专享捕蛇的好处,接着用则字一转,交代蒋氏三代身受捕蛇之害,说明不纳税之利是用三代人的生命换取来的。捕蛇并不是什么专利,而是送死。既然如此,那么放弃这种苦差好不好呢?
第2层(第3段):这是个过渡段,写作者出于怜悯、同情之心,想为蒋氏解除捕蛇的痛苦。通过这一段,把文章的内容由写毒蛇的毒害过渡到写赋敛的毒害上去,使文章再生波澜,由此而引出蒋氏对赋敛之毒的血泪控诉。
第3层(第4段):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是蒋氏对作者提出的“若毒之乎”这一问题的长篇答话。在这一段答话中,蒋氏把捕蛇和纳税两件事作了具体而充分的对比,控诉了苛税重赋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这一段又可分为六小层:
第⑴小层(“蒋氏大戚”至“则久已病矣”):通过蒋氏之口,说出赋税之不幸更甚于捕蛇之不幸。正因为这样,所以当蒋氏听到作者要“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时,才“大戚”,“汪然出涕”。那么交租纳税,到底不幸到什么程度呢?
第⑵小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至“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写出六十年来,乡邻们倾家荡产,颠沛流离,啼饥号寒,尸横遍野的悲惨遭遇,是文中“乡邻之生日蹙”的具体写照。
第⑶小层(“曩与吾祖居者”至“而吾以捕蛇独存”):进一步对农村人烟稀少、十室九空的悲惨状况,作了极概括的历史回顾。“而吾以捕蛇独存”一句由“而”字一转,说明捕蛇虽苦虽险,但除此之外,更无生路。
第⑷小层(“悍吏之来吾乡”至“虽鸡狗不得宁焉”):生动具体地勾画出官吏催租逼税的凶暴面目,及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⑸小层(“吾徇徇而起”至“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写捕蛇人,因冒死捕蛇而换来的暂时的安定生活。
第⑹小层(“今虽死乎此”至“又安敢毒耶”):照应第三段,回答了作者向他提出的“若毒之乎”的问题,答案是不敢以捕蛇为苦。
第三部分,点明全篇主旨。这一段可分为两层:
第1层(“余闻而愈悲”至“今以蒋氏观之,犹信”):这一层由“疑乎是”到“犹信”的转折,更增强了赋敛之毒比毒蛇更毒这一主题的表现力。
第2层(“呜呼”至“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说明了写作目的,即“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四. 生字正音记形。
啮(ni)人 腊(xī)之 挛(lun) 踠(wǎn)
瘘(lu) 疠(l) 当(dng)其租入 嗣(s)为之
几(jī)死者数(shu)矣 莅(l)事者
乡邻之生日蹙(c) 殚(dān)其地 顿踣(b)
死者相藉(ji) 曩(nǎng) 隳(huī)突 恂(xn)恂而起
其缶(fǒu) 谨食(s)之 熙(xī)熙而乐 以俟(s)夫(f)
五. 课文分析
第1段
1.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2. 文句梳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之”:的。
“异”:奇特。
“质”:本体,指蛇身。
“而”:表并列。
“章”:彩色,花纹。
“触”:接触。
“尽”:全部,都。
“以”:而,如果。
“啮”:咬。
“御”:抵御。
“之”:代蛇毒。
“者”:指办法。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然”:然而。
“而”:如果。
“腊”:晒干。
“之”:代蛇。
“以”:用。
“为”:作,制成。
“饵”:药饵。
“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
“大风”:麻疯。
“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
“瘘”:脖子肿。
“疠”:恶疮。
“去”:除去。
“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
“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其”:指所要述说的事。
“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
“聚”:收聚。
“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
“其”:指蛇。
“二”:两次。
“募”:征集,召募。
“者”:指人。
“当”:当作。
“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入”:缴纳。
“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
“焉”:于此,在这件事上。
3. 内容把握
提问一:第一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讲第一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异蛇的剧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争相冒死去捕毒蛇以顶替租赋。叙永州人捕蛇缘由,先说蛇的毒性和功用 , 后说王命以蛇代租,永州人“争奔走焉”。
提问二: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
讲作者写这些是要说明永州之民的这种遭遇乃是皇帝诏令(“王命”)给带来的。
4. 文段意思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蜷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
第2段
1. 原文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2. 文句梳理: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者”:表停顿。
“专”:独占,享有。
“其”:指捕蛇以抵租赋。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之”:代蒋氏。
“则”:却。
“于”:在。
“是”:这事。
“嗣”:继承,接续。
“为”:做,干。
“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几”:几乎,差点儿。
“数”:多次。
言之,貌若甚戚者。
“之”:代以上说的这些话。
“貌”:脸色。
“若”:好像。
“甚”:很。
“戚”:悲哀。
3. 内容把握。
提问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讲这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蒋氏悲哀地叙说他一家三代都干这种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悲惨遭遇。
提问二:这段首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是否还有别的意思?
讲首句不只对蒋氏作介绍,更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
4. 文段意思
有个姓蒋的,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第3段
1. 原文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2. 文句梳理: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悲”:怜悯。
“之”:代蒋氏。
“若”:你。
“毒”:怨恨。
“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将”:打算。
“告”:告诉。
“于”:及于,给。
“莅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临,统管,治理。
“更”(gēng):更换。
“役”:差事。
“复”:恢复。
“则”表连接,那么。
“何如”:如何,怎么样。
3. 内容把握
提问:这段写什么?
讲这段写作者怜悯,同情蒋氏的不幸,并告诉蒋氏打算用“更役复赋”的办法为他解除不幸。
4. 文段意思
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第4段
1. 原文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 文句梳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戚”:悲哀。
“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
“涕”:眼泪。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君”:敬称。
“将”:打算。
“生”:使动用法,使……活。
“之”:代自己,我。
“斯”:这。
“之”:的。
“未若”:不如。
“甚”:厉害。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向”:旧时,往昔。
“为”:做,干。
“病”:苦。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自”:从。
“世”:代。
“是”:这。
“乡”:行政区域单位。
“积”:累积。
“于”:到。
“岁”:年。
“生”:生活。
“日蹙”: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词用作状语;“蹙”,紧迫,减缩。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殚”:尽。
“竭”:穷尽。
“号(ho)呼而转徙”:哭喊着辗转迁徙.
“顿”:困厄。
“踣”:倒下。
“触”:接触,冒着。
“犯”:触犯。
“呼嘘”:呼吸。
“毒疠”:有毒的疫气;“疠”,疫病。
“往往”:常常。
“相藉”:互相压着;“藉”,坐卧其上。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曩”:往昔,从前。
“室”:家。
“焉”:语气词。
“非……则……”;不是……就是……。
“徙”:迁徙。
“尔”:语气助词,罢了。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写悍吏逞凶,两语是“互文”。
“悍吏”:凶暴的官吏;“悍”,蛮横。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叫嚣(xiāo)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互文,意为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叫嚣”,呼喊喧闹。“乎”:于,在。“隳突”,冲撞毁坏。
“哗”:吵嚷,喧哗。
“虽”:即使。
“宁”:安宁。
“焉”:语气词,啊。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恂恂”:心有顾虑的样子。
“其缶”:那个瓦罐。
“弛”:放松。
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谨”:谨慎小心。
“食”:饲,喂养。
“时”:按时。
“焉”:之,代蛇。
“退”:归家。
“甘”:味美。
“食”:吃。
“以”:而。
“尽吾齿”:过完我的岁月;“齿”,人的年龄。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盖”:连词,承接上文申说原因,没有实在意义。
“犯”:触犯,冒。
“二”:两次。
“熙熙”:快乐的样子。
“岂”:哪里。
“若”:像。
“旦旦”:天天。
“是”:代上句之“犯死”。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已”:已经。
“安”:怎么,哪里。
“毒”:怨恨。
3. 内容把握
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话作答)
讲本段主要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4. 文段意思
他大为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然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四处狂喊乱叫,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我心中惦记,起身看看那瓦罐,蛇还在里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临头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第5段
1. 原文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 文句梳理: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愈”:更加。
“苛政”:残酷的政令。
“猛”:凶暴。
“于”:比。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乎”:于,对。
“是”:代孔子的话。
“今”:现在。
“以”:根据。
“观”:看。
“之”:代孔子之言。
“犹”:仍然。
“信”:可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孰”:谁。
“敛”:赋税。
“之”:的。
“毒”:害。
“甚”:超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故”:因此。
“为”:为了。
“之”:代上述之事。
“说”:写此“说”。
“以”:而,表目的。
“俟”:等待。
“夫”(f):指示代词,那。
“观”:考察。
“人风”:民风,民情风尚。
“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以“人”代之。
3. 内容把握
提问:结尾这段写什么?
讲结尾段直接抒情,作者愤慨地谴责其害远远超过毒蛇剧毒,比毒蛇之害惨酷得多的重赋苛政,同时言明写此说的目的。
4. 文段意思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痛心。孔子说:“残酷的政令比猛虎还凶暴。”我曾经怀疑过这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个话仍然是可信的。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为这事写了这篇“说”,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写作特点总结】
一. 使用衬托突出重点。
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二. 使用对比表现主题。
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多角度对比,从各层面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乡邻赋敛之苦”对比“ 蒋氏捕蛇之‘乐’” ;乡邻 因赋税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的现实与蒋氏以捕蛇独存;乡邻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骇,鸡狗不宁而蒋氏只要蛇在便“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乡邻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这诸多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总结实词虚词】
实词总结

① 动词——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 动词——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 动词——写。“故为之说”。

① 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
② 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① 征收。“岁赋其二”。
② 租赋。“孰知赋敛之毒……”

① 恶疮。“可以已……瘘、疠”。
② 疫病,疫气。“呼嘘毒疠”。

① 缴纳。“当其租入”。
② 收入。“竭其庐之入”。

①每年。“岁赋其二”。
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① 很。“貌若甚戚者”。
② 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 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① 好像。“貌若甚戚者”。
② 你。“若毒之乎?”

① 怨恨。“若毒之乎?”
② 有毒的。“呼嘘毒疠”。
③ 害。“孰知赋敛之毒……”

① 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 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① 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 s,饲。“谨食之”。

① 看。“今以蒋氏观之”。
② 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虚词总结

① 的。“永州之野产异蛇”。
② 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
③ 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① 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 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
③ 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 根据。“今以蒋氏观之”。
⑤ 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① 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 之。“时而献焉”。
③ 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① 吗。“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 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① 在。“吾祖死于是”。
② 给。“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 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 比。“苛政猛于虎也”。
虚词重点:而
黑质而白章 表前后并列关系
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前后承接关系
哀而生之乎 表前后并列关系
而乡邻之生日蹙 表前后承接关系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前对后的修饰关系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前对后的转折关系
哗然而骇者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恂恂而起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弛然而卧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示承接关系
时而献焉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退而甘食 表示承接关系
熙熙而乐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余闻而愈悲 表示承接关系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收起

不知您指的是白话文翻译还是英译。第一句白话文为: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其,有人解释为“二”的定语,但是我认为把它作代词更贴切,指蛇。“二”则应该是补语,是两次的意思)。英文可以译为:to levy it(the snake) twice each year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之”:的。
“异”:奇特。
“质”:本体,指蛇身。
“而”:表并列。
“章”:彩色,花纹。
“触”:接触。
“尽”:全部,都。
“以”:而,如果。
“啮”:咬。
“御”:抵御。
“之”:代蛇毒。
“者”:指办法。...

全部展开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之”:的。
“异”:奇特。
“质”:本体,指蛇身。
“而”:表并列。
“章”:彩色,花纹。
“触”:接触。
“尽”:全部,都。
“以”:而,如果。
“啮”:咬。
“御”:抵御。
“之”:代蛇毒。
“者”:指办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