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现象?要详细分点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10:43:30
为什么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现象?要详细分点回答
为什么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现象?
要详细分点回答
为什么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现象?要详细分点回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刚好在学这个课题,所以应该从历史背景开始讨论答案.
历史背景:
中国: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小农耕作的耕种方式还有男耕女织的生活模式.
西欧:经济方面:商品经济日益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形成.
中国:政治方面: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在走下坡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最高点在宋朝,宋末就开始没落.
西欧:政治方面:封建主依然地位高尚来统治底层人民.不要忽略了天主教会的势力,教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封建统治者.
中国:思想方面: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这四个人的思想各有特点,但总的来说,是对中国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在承认儒学积极方面的基础上,又作出了修改与发展.
李贽自称离经叛道,反对某些儒学家的伪善,反对孔子的绝对权威.
黄宗羲猛烈批判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认为皇帝是天下第一大害.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思想与“工商皆民本”,具有早期的资本主义色彩.
王夫之提出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西欧:思想方面:伏尔泰,卢梭等四大思想家都提出法治与人权.《社会契约论》中说,君主应是与人民订立契约,如果君主无法兑现,那么人民可以反对君主.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的思想家们已经开始重视人权而不是君权与神权.从古希腊罗马时代人文主义的出现到中世纪文艺复兴中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天主教会垄断了教育.只有教士可以阅读圣经并释义,平民百姓只可以听从教会的说教.所以天主教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随意释义甚至出售赎罪券来获取金钱,我们称之为“因行称义”,意思是你活着做了些什么,你死后就会根据你活着的时候的行为而受到不同的待遇.所以每个人都实行禁欲主义,有钱不花全部捐去修缮教堂.神权在西欧土地上大肆横行.从此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后“因行称义”改成了“因信称义”,只要你信奉上帝灵魂就会得到救赎.神权遭到打击,君主却对外宣扬“君权神授”,于是君权与神权演变成了人权的限制.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否定君权与神权,打击封建专制统治,提倡君主立宪制.自此,封建专制统治大受打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模式使新兴资产阶级关心他们现世所得到的利益多于死后所得到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天主教会贪得无厌得剥削国王的土地,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使大家对所有问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随便听从教会的说教.于是,在有了民众的基础时,启蒙运动就波澜壮阔了.
中国由于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农民们生产不具有积极性.他们不关心年产多少,因为生产得越多交给地主的也就越多,永远也只能留那么一点点给自己吃.所以他们不关心如何改进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自然就没有出现西欧社会那样积极地关心自己利益.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乃民本,商乃末”的思想深深禁锢了人民.所以资本主义发展极其艰难以及缓慢.加之传统儒学思想“三纲五常”对人的禁锢,新兴思想难以形成.在教育方面,人们学习的并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是四书五经.你说,这样的环境,人民大众怎么接受得了批判思想,又怎么能像西欧那样波澜壮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