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燕歌行》在唐代边塞诗中的地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1 01:44:55
高适的《燕歌行》在唐代边塞诗中的地位
xV[݊#8pl@j^ mhWC7<I ˸-I{?f"!U'Oֻmh]FQ}ֈ*%Gwz^ǨAoW~x_ᆼ_Z2^} n ʯq]Y?⒡u|" G+iY5hx%ZcS Z,Y?)-U \>[6,xbj 7MV_gj3r)D7(0_W,;N&՜~6]4Fq.޳^ds# ({JcJ: FgڗQ*"ʦ'*-rpi ;?QNiVP#2mqRQA!1>zvIv#3bM1 -ԛJGwO%d4MjÉp;=4l.q<\d5g7/>PЩҹ6G @>h1=&Eo>LW[1u0 g4sTqӤĆfw_N`VDMr|{+ Ev#ׇvh6,:z6A-p=fLv(?mئL6iV8-yo-@rb~AZA/{G<-// |e6ZS5Sm(@ Sb_zb&@ՙTO6g8DŽy Mv#,PձVㆶOhw:sEJ튪:95)1EH;F& }]/z=VK\vk^-!;Cq#1=qu#rhuºL. >N( urc-,M[(a|Uf&6(R" [\zb{C["eYARpܾ|GސL<;Gݠh6bY)r#e k$UVgk@ⴝF]Nf"sw#6ByqUk J}^<אdGdʫ+8,kEid+d,}DR%K{tӷ$tH;E#|_1=";FLK#tRq`)]ŸRwNqh`-%[ c# (u2ӽ!D1v0{}3$Kd4Axbǻ )o̕jpckg8NMKN`1Xq~^WRɉЉ bӉs*TYKx%IJ<dhmND$NpuײXzp;9tے ^Z Zpv N;!#ǖ75l7lwaLQu(rڃwM,'hO<ZVRToPHa@Yvx oӗg{LJ_hK

高适的《燕歌行》在唐代边塞诗中的地位
高适的《燕歌行》在唐代边塞诗中的地位

高适的《燕歌行》在唐代边塞诗中的地位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