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1-30回 读书笔记格式:每六回 一篇 X月X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5 10:34:42
三国演义1-30回 读书笔记格式:每六回 一篇 X月X日
x[n#G?vFG|1(-IȒJĝ@͈|/9q)aA(eFFܸ˹ވ2]Uy7|?(3Zw^lc}R/Ub׻YnA_˾'?d?G3f2k#gqxOE3:&zw[sZQUl߇#nFNx~*{9aQI^ѵ>wp|7VUbb!s5:- XS'GzTֵ+swt5ݦR G?MS:[siJOPmDӻeG %g٬WߨTީ"N彷x江1\+/nUŬ|.6U5<ݬFIGf;S5MTeTP+(;j҃J1?8in%Cx:ܙ_Z4{( uj3jbhfNb=ﴉo1܍ݹ>Sѹ.8dplthOD%:8TNCwCfp;H7^J5PK"n6phlStlR5 dWAnNċt Ĥ½̌o7üQj<ޭV~[{~mj936k`^6;U[`J+ 5/Z֟qds uWU,>RG0 L(9ݲsmsZU%+u۬6쳟+U?E[Xϡݢa|0N+T/7S@:םwSO2 #w>~}^4Jg~)c@/r{S-kJlAt75*!^jףs$Є TRjpVgrn E^׎{pSSo [DV+suWJWKHj}c&AJ"F(e^j70![?6>-qbSʥ3u 2XtLGLL=}tnvW舘dA^; :{[%3F71ǻ1O\ݾ8܊/yrיs,!NVeKֱWfAu--AATRAJ$cƭ}'Duyثt[L[Bal5 љɋeFXYP6)Ñ<9ܪ<}+/Ob+z_a) c)oRx)EC#p0.AK/8GGm%|Zt ?O =  ,". w =KrGb\B#1]2`9~ F$Ըm,;PJ>aCA%6]A$x_e]ϝ K؍9J1R >ow3 T<oQ 60hΛue|1񦺛Aɔװe>v,)!"ʱWQB`y7qEvzhppbH҉Ա|MHkG:W+3-0#zfo՝CJ.vP@N[ۡ_+!7݁SF '@väO)jpksr2;p+.|*r!Xd'H)6j/tdZtIĶ7 MƆ :ӀCKsH]cTvs WLs6{t޲YĢ-Q˺ q vK-[ZOF$I! #bJhm!H.KT*.j3ޒ QRS~#?D2:իff Uxݼ|¸T> 2zWqa*V6wS|ub PiA 7ЏUnMA` x.r\=a` W h(IEpR5 ,}ni,Q*a|c■9\f=Qgyy xT&Q^şT zvViWJFǘ&T" Vu*p r;łРw`{˾v#!GSuW KGޤ9X~ :^4p}ECWo+4 fQ h)YIP1R]FjA8KM~|RV1nVm9d zWBdAٙWo0I[f&G?T{e߁qO'Ȯ<+a]1rJ!;:-HdJI2i]v a!%M }SZyݱy9zp_^|9ta!(hjG}I>)۪`0;!zоy}pFggͳ_x7'_-@! c wGACVfYT v}5>R TSn̔tI{P |*(O6xH$TKЈ>3\ >b$h$5>P GqwH!E'ǯh %O0uV%l8p,nnPVH[j^B`EbMP=luMdjj&CmI^:5ć1J FYY#^FXr1 d| dy Dl-h֝\9ޒ,fEਿ= X JiR?@԰5ROn4q: iV@(a˰ڐ5dਮ6pD-}d1um%p~̝"W@#u[[vAvS d٥>4L+?nRe⍲5S{=Z6od C !Uyg-ۗˏ[ 0_ HDX0 Sp/>_e-cDe 8:p2dtt 0T-ʴ9\?Ryݾ˦s)%[>(xy=@%bL'.)P̷nM>^/rͿCA&d"Rq ʛ+ޠ "WP090;h#xnuGgH3vo׌<^6s7 :iHR tV ~0NotȈ̪˯=R'L,\0>YxQBbnu<#~#ـUye]ۚUa=aݶ٤c=VLc ;+7J x֟3oGV&-RCKMdFނt`wJaԚmS@ d.]S]c1.r" 65* E%9dyoi 3*Ba sD}t$ ePͽC@ҷl]l\if7 [_V5JGŵW~"Ο'EOkaQǿL :)oPqu!6-uzmYW:P{5idƶtʿ:^}@Kst̨ :NB X);շqTY|A7nC0nj^#\Ne԰iRK~ֲW`j!\l.pR g{cG;&/+aF;k"{ k""H֦pÜ湶mO%y*wBP ͱkFH6lxS{A)qIZd}Ҳh.ݨ噅vT0AL&PKLjj$8 Ip̅] ΎIu)dBۭK|l{Hmv~eD&;Nۘ)0`qUcnb~EVagۙ~4EE1@*wMh+$)U ~[(Dy6BEUa-"(N&;r& ?Ԕ|;p=7 Tp6̤ C[vD2c]5z4WjWXA&*c.k5u-\g)9=4i.Em!So̫nnL<KR4+UJOP 6uRչOA.F^ef c-ٺlٜuK^0G!OV("DԬEznJ/pPHFsSS[˩/Wꅵy5^a\L-Uy8V1 }^ÓsՐ= 3!L+nb;"65UiZ1pf[*Sdu SݿG8mBuC1I7Yz'/ѕEĘBXJŖ`/ d+UKG4 :f$m,$}-wLn# 庞YhT66"w?AUԇ^uJf?̠efukH3bGË*kV6u!7l'ß9 ;rp\ o&yh6Mȯ!C19O?~xdb'PG@K 0`TZf0D)HZ,׫jV(U:tkB&`YEwf_;S"L4 % |/uU ?3CL\ jpA0(d~@>U-F*q'P 3 9>-faFZAyba$#_Pv_|6.٪gqKXfc-;&lkqgn?{+g= k zp }~bUgh:T*(okawL׾W=B6(w=6jq+f{ȝ H?F,r.v%Y ;AtXXiĻDP֫Np=rM-Ok^x$h{%yp >\:7Ofg$Y GoA=lvފ,_y侉;7PJ @Ѿ&l)n;"M/]y9r,u&+K-aUVki4(%ez M+rܑqCga;fp޳-O{7ݫJ M  #%EUx\ \}) rE}HSIpy^EZ'7ᕂ7ⴽ2o{qe}Wca 8y=M@lm ; PRՕ٬D93 _:kLH!Rr_ Z' I[ԥg=K*booo 1|\d NV5XDP5nqϒxr͓^jPR^Hol=T_?fd- |_ھ騃}>6#v1vP̜L>UU%╧!mDY hOMPvx53|}<ѫ#ph`Rnal3%z'\ Nm(}_>Zt@{š~u*oI'M`,[7L7Z$&gJM@(|:% xjվG13pw}>⅑o;Grlw=KM;(O~GgY3xP~2P~.s@eq.HGzuIdyV76bq3auA6J8 <ڦ^ AGglYc:gF=2نd_Vn0x1;ƌLW33Q8JQ 9 w˨ߏ+˘뎨\+,d+,Stg^7 `Uh.:l6}U7ϖ*0Mt Ky|ؑ`1m]'nh;AOuQkV7[I?J {HeVljAVP1o,/6!-7I\q>~[C5fO.E^Y> VԱLn$JgЯmE@KU@7J$xˤ8:u=ǭ|f8:3ƶN5Q+<ҳ7820OA۝w'C%j87DPTW7d|xٲ#iAy^PnBEte17HJ n]?zhE'_оͧW@Pr~L\w7uޚW^0>eB_5\ݮoan<_ DU A.mIDl.cm"m>Gux{/,TFVfBiTۏo+t0

三国演义1-30回 读书笔记格式:每六回 一篇 X月X日
三国演义1-30回 读书笔记
格式:每六回 一篇
X月X日

三国演义1-30回 读书笔记格式:每六回 一篇 X月X日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三国志》
纪传体史书.西晋陈寿撰写.刘宋裴松之注.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受学于同郡史学家谯周,治《尚书》、《春秋》三传,精于《史记》、《汉书》,仕蜀汉为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入晋,张华爱其才,举孝廉,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晋书·陈寿传》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传世著作有《三国志》65卷、《益部耆旧传》14卷(原10篇,《说郛》录存1卷).此外有《古国志》50篇、《释讳》、《广国论》等,又辑《诸葛亮集》24篇,均佚. 《三国志》分《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三国时期60年间的历史.最初三书单行,至北宋始合刻为一,并改称《三国志》.后世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陈寿撰《三国志》之前,魏国已有官修的王沈《魏书》和私撰的鱼豢《魏略》两种史书,吴国也有官修的韦昭《吴书》,为陈寿撰史提供了便利条件.唯蜀汉可据的文献不多,但寿本蜀人,留心蜀事,熟悉蜀汉掌故,终亦裒辑成书,完成了这部“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的三国史.自此书一出,其他三国诸史尽废. 《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有“纪”而吴、蜀无“纪”,这是因为此书写成于西晋,晋受魏禅,所以奉魏为正统.不过陈寿并未因此就对各方人物任意抑扬褒贬,他还是力图从历史事实出发,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断.比如书中评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评刘备是“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评孙权是“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 《三国志》文章简略,因而总的来看,不如《史记》那样气势磅礴、精美生动,也不如《汉书》行文严谨细密、周备明晰,不过有一部分传文,也还颇见精采,如《诸葛亮传》,选取主人公一生的几个关键事件——隆中对、赤壁之战、六出祁山,加以重点叙述,基本上写出了诸葛亮忠诚款至、鞠躬尽瘁的风范和品格.又如《张昭传》、《周瑜传》、《张辽传》等都以简约的文笔写出了人物的个性,颇有动人之处. 陈寿撰《三国志》毕竟还受到史料不足的限制.如全书无表、志,就是文献不足的缘故.魏国文士丁仪、丁□无传,建安七子徐□、刘桢等五人仅附书于王粲传后,寥寥数语,三国名医张仲景无传.因此,正如裴松之所说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东晋以后,旧史料陆续发现,至刘宋文帝时,裴松之奉命为之作注.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览坟籍,立身简素,曾任国子博士、中书侍郎、永嘉太守等职.著有《三国志注》、《晋纪》等. 裴松之注《三国志》,“上搜旧闻,傍摭遗逸”(《上〈三国志注〉表》),“兼采众书,补注其阙”(刘知几《史通·正史》),意在增补事实,考订是非.《四库全书总目》称“综其大致,约有六端: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裴注博引群书达200多种,分量超过原书三倍,后世或讥其“繁芜”,但它的长处,在于网罗繁富,凡六朝文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崖略,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 《三国志》及注所记录的历史故事,1000多年来在民间广泛地传播着,对后世文学艺术都有深远的影响.唐李商隐《骄儿》诗,描写儿童模仿张飞、邓艾的形象作游戏;北宋说话人以“说三分”(讲三国故事)为重要内容;元代出现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如《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到明朝初年,罗贯中又进一步加以艺术创造,完成了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以《三国志》为依据,在史实的基础上又加虚构.此外取材于三国故事的绘画、雕塑等也屡见不鲜. 《三国志》以中华书局标点本最为通行.清王仁俊有《三国志佚文》一卷,收入《经籍佚文》丛书.近人卢弼有《三国志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