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道家,的 变化历程.我们的历史上分别是哪种思想主导的?文化大革命焚书抗儒又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6:19:12
儒家和道家,的 变化历程.我们的历史上分别是哪种思想主导的?文化大革命焚书抗儒又是什么意思
xXYr"݊~h^!B ZL*<څ,UowѢ*=$_3I=BD\QHK* 28~ƌ2]{AD5M]y`wt[ru|Rm2UAV?×߾_fsUTMuzfФ[a18N?o\3vKaE޸=jBm8@\[ZB32hZɠڈKG=,[Ql2'lcf8cOfd!ljҰo³O&\S9⋒*jQT.34* |BV˸|-ɕ$B苞 G_n*2jdx[y u|Cɺ$3UA!>G !.݊4Y7<1oC /LQ!mKT=ť0=uV/zbvy ;FXګU5 Uff/\W2<9 GCzr/#6&!JVI&u*?]x;|u dб%FޟaAƙ~y6|LK`efK!77W(V2,? .⃾^ީ~ʥsO2CF{34)=k1e{/Vsdl9 ;gLϟ o&KMfrD_+(+uT@6U>ɝ ]u\ FV % _ftL'.=^s91i `R2&`FAۂ~/U6lɘ~B.񤪚%*餎I m\ߐ?LѠZ-ܻMn=DJܔAxo6'A,B4?U5U:׋cL8C3Ki{$mc]Yq`{\ E{/V}p'i^߅y{̌.Ы%N`0 h\DVgR6.\ۓuE K=3Ih,UcDL9tqVW@g@6L̋' O$_- i}+c4I9^שӝ iZwӺrHÆ.Uh#6ei89G"5NH6^YIoq )[s{toUC}|./ R|z)j)BfaH>`ʾfitiF=Qc2HvG1Yzc<Ռ&}`3Jtd[,,0D@!n#tFz?1FZppLs6w-a3tQOwr7Y}J$b2| Zq룒X|9 ei f;=Lt19BMF4 7KQp@ɾ08q zڃ Ia,ъf+];={&,aKIy;̴v  'ZɚA`qn ?56G<,N>#h'W,t{i3c^Τ^PӒ^&tD"x8tGujobjVbShG1ȤןL~) 3H /4Qa)Y0&:üZuތ@p.oY+Ϧ*CyzYɝ+]Pݚfj3GQ3>@;)O4*pڼW;s0ajs:ʫZV=7Ee´!`"&edwyNG1It2] LPT& Xkݟ QaLrXe)+ϵ+hhlv3,T2r

儒家和道家,的 变化历程.我们的历史上分别是哪种思想主导的?文化大革命焚书抗儒又是什么意思
儒家和道家,的 变化历程.我们的历史上分别是哪种思想主导的?文化大革命焚书抗儒又是什么意思

儒家和道家,的 变化历程.我们的历史上分别是哪种思想主导的?文化大革命焚书抗儒又是什么意思
儒家和道家思想都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精华.在春秋和战国时期,各国力求变法图强,所以儒家和道家思想并不是君主统治的主导思想.反而法家思想被各国君主所采用.秦国统一六国也是信奉法家思想.
  儒道思想的交锋从汉朝开始,汉初年间,国家长久战乱,生产力低下,文景二皇帝皆采用黄老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治国.所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发展,让社会平稳过度发展.萧规曹随这个成语就体现了当时的治国策略.历经文景之治后,国家生产力得到发展,国库慢慢充盈,此时无为之治已经不适合当时的治国策略了.通俗点说,你穷的时候,想干什么事情你也干不了,那索性就无所作为,慢慢挣钱过日子吧.慢慢的,你有钱了,你就会开始想法了,买个车吧,买个房子吧,旅旅游吧.没错,汉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得到发展,他憋不住了,开始“罢黜百家,为尊儒术”,穷兵黩武,征讨匈奴.儒教的思想是以礼治国,以仁治国.这种治国策略很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
  汉朝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统治者大多采用佛教,道教为治国策略,儒教的统治地位被打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也体现了这个时期的风气.另外,三大石窟大多也由此时兴起,足可见佛教在当时中国的兴旺程度.
  短暂的隋朝之后,中国迎来了伟大全胜的唐朝.唐朝是李家的天下,所以他们自然去信奉他们所为的祖先-----老子李耳.于是,道家思想又被统治者采用为治国思想.有个小花絮,别看太宗时期唐玄奘西天取经,但是当时国家是扬道抑佛的,而且唐玄奘按照现在的词语属于偷渡行为,当时国家严禁出国深造,主要是因为战乱多年,要保证人口不能流失,农业社会,人口就是生产力,都出国了谁来种地交租子啊.
  纵观唐朝时期,除了武则天治国大兴佛教之外,总体道教盛行,这里还有个小原因,唐朝的皇帝大多迷恋长生不老,喜欢修道炼丹,这个想法现在看来很幼稚,但是哪个皇帝不想千秋万代,帝业用祚啊.这样一来,道家的得道成仙思想就变的非常有市场了.
  宋初的治国策略与唐代类似.但随着二程和朱熹对理学的发展.宋代总体治国策略转变以理学为主,理学是儒学的一部分.是儒学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这种思想也一直贯穿在宋代的统治中.不过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法家的味道也曾作为统治的主导思想,每个朝代多少都会有点另类的时期啊.
  元朝.一个物理的朝代.一个华夏文明被入侵和践踏的时代.本人实在觉得,元朝的统治者是没有思想的统治,他们也不接受汉文化,他们奉行喇嘛教.胡虏无百年之运.这种无思想的统治必然不能长久.
  朱元璋的明朝赶走了蒙古人的统治.但是他极力反感儒教,反感孟子,明建国初期重典治国.颇有法家的风范.但是之后,从明成祖朱棣开始,明朝慢慢的恢复了儒学的统治地位,王阳明的心学被发扬光大,历史上,王阳明被称为是最后一个儒学大师.总体而言,明代儒家思想基本贯穿全朝,不过也无独有偶,嘉靖皇帝是个道家粉丝,天天在宫里炼丹求得长生.而张居正本人也颇有法家风范.有人评价,张居正的万历新政让明朝延续了100年.
  清承明制,这句话说的太好了,清朝从制度和文化上,基本采用了明代的模式.尽管文字狱是那么的可耻和可怕,但是清代还是以儒学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学的思想是礼仪仁义.这点我看很符合清廷的胃口.君不见影视剧里,满官对皇帝,一口一个“奴才”.而汉族士大夫都称“臣”.清廷喜欢用儒教礼仪束缚汉人的思想,以达到他们的统治目的.
  最后总结.儒家,道家,法家.都是统治阶层的工具.纵观历史,建朝初期,往往是多年战乱生产力低下,大多王朝都会采用道家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恢复生产.而到了朝代中期兴盛的时候,由于生产力恢复,国库充盈,儒教往往在这个时候介入.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大家有钱了,有粮了,自然要搞搞礼仪关系,搞搞精神文明建设.所以说,管子的话是多么的贴切啊!而当一个国家力求变革,或者遇到困难需要发愤图强改变命运时,法家思想又当仁不让的被拿来作为先锋.历史啊历史,总是去循环着她的规律.宗家,信仰,皆是统治者玩味民众的一种手段.
  以上个人拙见,希望大家互相讨论不吝赐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