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怎样走向灭亡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7:31:42
明朝是怎样走向灭亡的?
明朝是怎样走向灭亡的?
明朝是怎样走向灭亡的?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迫害异己、镇压人民.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占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身亡,主宰中国的明朝至此灭亡.之后清兵入关,并打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在北方,原明朝残余势力大多投降清朝或与清朝合作共同对抗起义军;而在南方,忠于明朝的各种势力建立了数个流亡政权,史称“南明”,在随后的十多年间被清朝逐一消灭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迫害异己、镇压人民。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占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身亡,主宰中国的明朝至此灭亡。之后清兵入关,并打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全部展开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迫害异己、镇压人民。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占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身亡,主宰中国的明朝至此灭亡。之后清兵入关,并打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在北方,原明朝残余势力大多投降清朝或与清朝合作共同对抗起义军;而在南方,忠于明朝的各种势力建立了数个流亡政权,史称“南明”,在随后的十多年间被清朝逐一消灭。
收起
明朝兴起于农民起义,亡于农民起义,不知本身靠农民起义起家的朱元璋可曾想到。为了他的大明帝国国运长久,江山永固,这位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可谓是费尽了心思,用尽了手段:置锦衣卫特务机关;诛尽开国功臣文武;分封皇皇子孙宗亲为潘王;禁止太监读节干涉朝政;取消丞相制度;用八股文开科取士。特别是魏忠贤,直接将明朝推向了覆灭的境地。一个朝代出了四批奸宦,祸国殃民堪称历史之最。魏忠贤将明朝的贤臣良将几乎全部迫害完了...
全部展开
明朝兴起于农民起义,亡于农民起义,不知本身靠农民起义起家的朱元璋可曾想到。为了他的大明帝国国运长久,江山永固,这位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可谓是费尽了心思,用尽了手段:置锦衣卫特务机关;诛尽开国功臣文武;分封皇皇子孙宗亲为潘王;禁止太监读节干涉朝政;取消丞相制度;用八股文开科取士。特别是魏忠贤,直接将明朝推向了覆灭的境地。一个朝代出了四批奸宦,祸国殃民堪称历史之最。魏忠贤将明朝的贤臣良将几乎全部迫害完了,其凶狠残忍程度令人发指。甚至在他死后,还阴魂不散,其余党还继续为祸,直至明朝灭亡。
收起
应该是从万历开始,张居正改革后本来帝国已经有了中兴之势。 但张居正死后,万历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馀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1589年,朱翊钧不再出现,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中枢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 万历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
全部展开
应该是从万历开始,张居正改革后本来帝国已经有了中兴之势。 但张居正死后,万历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馀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1589年,朱翊钧不再出现,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中枢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 万历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三战皆捷,但明朝人力物力也遭受到巨大损失。史称“万历三大征”几乎耗尽了帝国国库。无力阻止北方女真的强大,进而导致最后的清兵入关。 《明史·神宗本纪》:“故论考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万历朝开始,随着“小冰河时期”的到来,中国北方粮产量大减,军户既要打仗,更要从事武器生产等各种劳役,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军屯收上来还没有种下去的多。为此,万历搜刮矿税、商税、瓷矿,靠这些资金保证了边军的战斗力,所以万历虽然赢得了“三大征”的赫赫武功,但不能不在历史上留下“万历苛政”的名声。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将万历皇帝的荒怠,联系到万历皇帝与文官群体在“立储之争”观念上的对抗。怠政则是万历皇帝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黄仁宇说:“他(即万历皇帝)身上的巨大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没有人可以做出确切的答复。但是追溯皇位继承问题的发生,以及一连串使皇帝感到大为不快的问题的出现,那么1587年丁亥,即万历十五年,可以作为一条界线。这一年表面上并无重大的动荡,但是对本朝的历史却有它特别重要之处。” 但若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朱翊钧的这种怠政也可以被理解为习得性失助或忧郁症的临床表现。 在《万历十五年》文末总结,“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