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横刀向天笑"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0 16:57:56
xYn#Gfv \[z{usr5?o[L5!VOo8{TDe*/ot\]yyu㩷&?#mYb Fcb%k1Xj5"uEid$#{^㤬މĽ;{%)KZF bpfofV {XD*r:!W;!^pJ7^4F8 滑95Cd̵30[dFFY,_CXFH^~vA^YbоIAt,2œhL6,W$I1҃ɽx9ѮX{ڻׯu/դ!9D'[qǢy+9=ÈmrkIS4WO,q(7ɴ=OO`4$S弲 H{@k%-{+a!E<8]7(Be0"k_D~R5΋܉v+"ƈC^,+fDKk3nU^fcLx6t/n(ǁF*o4OիWdidQe _N'!8Ʉ0 Ȫj:u{QфScɏFhHuC>MXX [ȓ? %LO_}CDJ&2<'9V n[i{,ZH\6l4=a69j،t3EM*>K-#l6]}lv a !e"DXd|!5VbSRʯL{ۻ_b~Kd{i~2wۧ؅9B@n[ % U*P"Apgϓ9g/8 (@lϑډ -:$?u9T5KW]d2^8<0Q.52l ita V$ldn9흜1n/aS, ̳/` JVf)6*pxשy \i mOP$@\ XE2|H˃Z> IHaLE;Y<Ԡa9: L}fRV({ LE0UCe>t_6) Nn(#|kEgfCn|[ NtdR<l@O:tM:[m\dyDQTYYk'i/t40IN+38tp5Ce-~]X8%E4nbH2{B_ʚ,'4r!NJvfp?ۊM89u WO[%|,MhENg#6>!`KNZLiB`mrBWdxYK^^v]L36sţ=F *#_<"\nbpA8S)TdKrjg 2; 4rtYz빑'|e55c;.!~>17TH.!.8|:u>i7'@:yN?. /Q ?Bܼ99MIq >niC gR^p-|O>d ,IVԖU@l}5ev0@5˴Y 18D׽BǧG`ymG4Hf9!6iTݛef &eD&*ӽ'5*E#TJ "a O3bC&CR]E,s()Rwj xn063lbb 6`iZyGgVGnBH$%R Z|u5LH;b>f^=r_:Rj0̏Ye7vX뚍)_d{jT&2ׂ7B-@ R !ŸEVRɺy2âΓY @-G ].E:Xr" R$)봄C[C ]0+ 0^jv-xo2MYv;ո#G(85iS#| Or!Y<}(RN8#6gk&t!)gccYELW ɑ{ʬyX`r<*f|AɊHUD@N! SmJI-y'?8V"{?4 }p.?d4|NT;xVВCUF*+ n`; pp?sYԙJ+4F7T30LQ,X3Mn>PťDP?2X ѓh I/[^Nz^Pfgr~ 1c u>`0Tġt) mVXe/WkMPN#_0R }jq\9D+4T6鎑0ϙ 0נ@y_15`Q?DYvFagO_P3 F"ȫ\%M/|F&XQ)k\D)h`~QRpP8HV[yTGn!&MfIp{ѸS+{} l$vw*oۋK%'o;Ͻ:xNU1s>ٮȫ84Kde$1񐲉y눚Sz/}Ǘ~ş_^/_|;rw.߿w;|߿w;|߿w;|{ޯ_;űn;)[><Kyզᝰw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表明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谭嗣同的绝命诗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
望门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救护。忍死须臾待杜根-这里作者以忍死的杜根自比。杜根:东汉安帝时郎...

全部展开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
望门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救护。忍死须臾待杜根-这里作者以忍死的杜根自比。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命摔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隐身酒肆,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去留肝胆两昆仑-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去:出奔。指康、梁;留:指自己。

收起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1999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赵金九先生《“去留肝胆两昆仑”新解》一文,认为该诗“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意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的事件中“去”之康有为、梁启超与“留”之谭嗣同自己无论去留与否,其行为皆肝胆昆仑云云。本人认为赵金九先生的观点及其文中所引述的其他人的观点,都是值得进...

全部展开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1999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赵金九先生《“去留肝胆两昆仑”新解》一文,认为该诗“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意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的事件中“去”之康有为、梁启超与“留”之谭嗣同自己无论去留与否,其行为皆肝胆昆仑云云。本人认为赵金九先生的观点及其文中所引述的其他人的观点,都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本人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留得肝胆若昆仑”的意思。——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为什么这样解?因为本人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的作品,更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揣摩。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 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憾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诗的后两句所写,都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仑”当然不是指人,“昆仑”也没有自比自赋、自狂自傲之义。而“去留”,我认为不是有些人说的,是指一去一留或一生一死。试想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达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而这,不恰是诗人那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吗?
肢解“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语词和语义,并去寻找两个相应的对应者,这种思路我认为是背逆诗人的原意的。这首诗的重心不是事况叙说,而是心态叙说;诗的结构,也恰是句句递进,直至末句叹然收尾,荡气回肠!因而,梁启超、符逸公、赵金九以及其他人的解释,本人都不敢苟同。而所有他们的解释,我认为关键的都在于误解了“去留”一词。
另外要指出的是,“仑”和“根”韵母发音的差异(现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诗吟咏时(现代)的艺术效果,虽然其仍合格律诗的用韵要求(古代);倘若都同押“en”韵或“un”韵,那其诗意表达将更是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注释】
对该诗句的解释,赵文引述的观点有:
⑴ 梁启超认为“两昆仑”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
⑵ 符逸公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自言生也昆仑,死也昆仑;
⑶ 有人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的两个仆人 ,古人亦谓仆人为昆仑奴;
⑷ 有人认为“两昆仑”指大刀王五和拳士胡七 ,俩人都曾教过谭嗣同学习昆仑派武术;
⑸ 有人干脆认为不可解(——榛案:这应当不可能无解,谭写此句诗时一定有他的语义)。
参考资料:http://www.confucius2000.com/scholar/qlgdlkljjhj.htm

收起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1999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赵金九先生《“去留肝胆两昆仑”新解》一文,认为该诗“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意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的事件中“去”之康有为、梁启超与“留”之谭嗣同自己无论去留与否,其行为皆肝胆昆仑云云。本人认为赵金九先生的观点及其文中所引述的其他人的观点,都是值得进...

全部展开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1999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赵金九先生《“去留肝胆两昆仑”新解》一文,认为该诗“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意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的事件中“去”之康有为、梁启超与“留”之谭嗣同自己无论去留与否,其行为皆肝胆昆仑云云。本人认为赵金九先生的观点及其文中所引述的其他人的观点,都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本人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留得肝胆若昆仑”的意思。——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为什么这样解?因为本人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的作品,更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揣摩。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 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憾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诗的后两句所写,都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仑”当然不是指人,“昆仑”也没有自比自赋、自狂自傲之义。而“去留”,我认为不是有些人说的,是指一去一留或一生一死。试想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达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而这,不恰是诗人那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吗?
肢解“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语词和语义,并去寻找两个相应的对应者,这种思路我认为是背逆诗人的原意的。这首诗的重心不是事况叙说,而是心态叙说;诗的结构,也恰是句句递进,直至末句叹然收尾,荡气回肠!因而,梁启超、符逸公、赵金九以及其他人的解释,本人都不敢苟同。而所有他们的解释,我认为关键的都在于误解了“去留”一词。
另外要指出的是,“仑”和“根”韵母发音的差异(现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诗吟咏时(现代)的艺术效果,虽然其仍合格律诗的用韵要求(古代);倘若都同押“en”韵或“un”韵,那其诗意表达将更是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注释】
对该诗句的解释,赵文引述的观点有:
⑴ 梁启超认为“两昆仑”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
⑵ 符逸公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自言生也昆仑,死也昆仑;
⑶ 有人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的两个仆人 ,古人亦谓仆人为昆仑奴;
⑷ 有人认为“两昆仑”指大刀王五和拳士胡七 ,俩人都曾教过谭嗣同学习昆仑派武术;
⑸ 有人干脆认为不可解(——榛案:这应当不可能无解,谭写此句诗时一定有他的语义)。

收起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 意思~
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