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麻烦告诉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3:02:59
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麻烦告诉我
x\n*K}foDzfZ}eFc 76߹Sɬa֊H{>紺5#YEU%22bH~?Z~:`z$h6F {;Vmɤ^Qg(l7M_ Ñl|h7QK<m/?2)m'4ͺ_o4o s+6MW{Y1z 9~~ # & zy5<Ǹg_ߎ|8֬_Sn ӻ] ·r 3 yLn)vdbl0"vt؝q)<7q0ӣtv8,_N>݉= γI(i׳q|'ۦy4?bl6:m`rIx6n'gNv_i4cMs3㑙~;k#^^̌wݠU㶭gw&a:aޭ&(at B(QG'׹{8{;W|HfSESrM6f2E= 0-Wo|ǞVlqVpjƥ={c\jdg4V&La]So6ڞMZ ?yhs:v!0j,|t'bVf|6id4陷}լ_@T `|gR hutLc+ V, N+>=ˎ obDIs/aUv;`na'iaj T|08Mݮ/حVjN0YsaJ_0ي2E!\̶+dc߇1@x7iy kg˿e![d9rdPo,rQ=/1 O,O, >V*lAAr**N7g 4}!%2[TMMO`IZ pvqkyꮍkcTgWc >.scF:6O\cms5K ;0QއM F妔g6c8gc ߸V drqK@V%ZizMDŽۇs* V:K.ܝTrpph0i BQJZE9kV DĐ4~ 3 3P$rIDn&zEvv$CY.J=HqoBz8Vwk]C?," tr-B5s=]_XuﺇxUJ[9S? an7?\T08Y3G_V$jp$N> b| ljqE9a6_\hdF,MN(2Veya,1v*/R#b/z)ff*2Y.P|/pn&,0[4θ-^6H}a{@?FlqkٿوVAeϪjpf3$q<`{D TfYEu)]N,:{<߃2|(U|uFUT&v7gG/psʺa_eR?l- bJ\ORlȕsgI PimHHf!= (&6](lxŰeQ4=I2 \O+. O)bU%>Y>^/pI$Q .<מQ]x싰 U ]@=c iviuI9iOcXk wf`W+٭"+\A>?.3WO1-AzהZEXmP6Tgt"9e2IQ5*OL>0'e+ 'MO#UmWpҜB#n̬uicl p{緺u[F>O&_Kb k-v}O `(Stzx |#%m+?L.FƉL/(X^^Ʀ9~Ӏ+dz~ J4PX;0 S_Xy(6lZڰݽ`ԭ{^ %9=t-Vٺ2g}_a nO"6ԓZ"eH^UE:iYIgVS/a/ٳ6Я Hr4;&Ѡ/ٛIYg[˘Fz:,%O4)93 ڧB0lnm<1g@1%fUݐ_:|r@b̏õjC\A7.nKwyFOa~T)%u$*.Zb)u!bNbtz-;V"aͼ2hUΑ<{~;v.<YMhϖvGrۅCQ匪Z/\QV, Jch-UXEjA[Tɴg=.#e -2}0a݄6E# 2Y M[1c1O&wtay䣡0AH*CF9Q!Z'wu#1(⚌ RJpa26d ;׿Hd؆K;Rq3JUajj`sk4B rI2 &׳q}P2TɆy~]cXT(ry#p0W<==7CR{[+ifM7r|SsĘZd%af0 :OefTduX-Ѥ HV.uRԑ7ݑMT{Df 7H&"2t*'8xqYE3a!A~ @ 99j%S'cGz`TE3rA"Pg 3YpޚSqku !+^w `S%m2wW!!yrY&=d<1h_H"k R)_٪#B:#~$%#i,g\uU8+"u*ZQo=4 ׇ=e+Qa!, B =5OblIoF3Cǐ1'.:r[NUQ/tX[+W#(s4j1hz7z˜|J-.D?nd:^HVGׅt(ﴦ 2*$ H,9ÑTJ9=i,%|ǪpHyqKTv:OgNOaqnfs Y 2 `8b+Q%<'#Ӱ8K5O"%|d鞫']INKVaLfԥEj%T~)&VKdʏ3-&h.}A|Ϛ h*JzzRہ9E?/EWjJSv8tuUїx")_ve> ؾnQ898. \*>HG]leK+?7 'e{poZV5 ZPHbԫEHY*])'DjSXѸ|T5e7 _"r,LA3 ?(gV*UԗF/~4M_`SHsJ FCNJr:JH=XiW~uT F>áF&=$9ܳxg߲RY#oLj*l0}|H' GG֢P.q妬߹RJm~_**KΥn=՟`U:~1Q1eJ9cG.5[koIHi7)nwFmn#:hXܤ,sL]a'ŀ@uI& 7}?*7

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麻烦告诉我
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麻烦告诉我

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麻烦告诉我
《庖丁解牛》教学参考 整体感知《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关于“养生主”,清人王先谦《庄子集解》释义为:“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主也.”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课文的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自如,发出轻快的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当庖丁进刀的时候,听到的是更为响亮的哗啦啦的声音.这些富于节奏感的声音非常美妙,和庖丁优美的动作相配合,就像奏乐,又像舞蹈,如同商汤乐舞《桑林》和尧时乐曲《经首》那样优美.第二段紧接着写到了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文惠君对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产生了好奇心,引出下文从现象描述转入本质追索,从旁人的所见所感转入庖丁的个人体验. 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接着庖丁讲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所见无非牛者”;第二个阶段是“未尝见全牛”;第三个阶段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道”境的外在表现是“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道”境的内在本质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达于“道”境的方法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最后,庖丁讲到达于“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每至于族”,他仍然会“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保持着警戒和惊惧之心,动作也是轻微而迟缓的.即使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同时还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最后一段写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领悟了养生的道理. 庄子所讲的养生的道理是什么呢?庄子在《养生主》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以无厚入有间”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不过,《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已经远远超出了庄子当初的命意: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庄子喜欢用寓言来讲道理.在《养生主》中,庄子首先阐述了这篇文章的总纲:“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之后就用了几则寓言故事加以论证,《庖丁解牛》就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这个故事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和“臻于道境的阶段”形象化了.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自我的,但是他的说理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语言品味庄子善于通过场面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庄子通过这个场面写活了庖丁解牛的境界.他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他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一段连用了七个四字句,前四个句子写动作,后三个句子写音响,读起来也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又如:“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这几句通过神态描写把庖丁的形象勾勒出来.庖丁遇到难解之处,神情惊惧,目光集中,行为迟缓;成功解牛之后,提刀四顾,踌躇满志.庖丁先后的神态既有变化,又有对比,非常传神.文章的第一段只见境界不见人,而这几句则把庖丁的形象具体化了,使人过目不忘. 关于练习 一庖丁解牛,在庄子的笔下,竟然成为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诵读第一段,体会其节奏感,按照“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眼光欣赏庄子对解牛所作的描写.揣摩解牛时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的动作和“砉然”“然”的声音,想一想,庖丁所达到的境界,仅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吗? 设题意图 本题意在让学生通过语句的节奏体会庖丁解牛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学生揣摩庖丁解牛所达到的境界,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像,让学生体会形象中所包含的道理. 参考答案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他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一段描写极力渲染庖丁解牛的自然、和谐、优美,充满艺术气息.联系全文来看,庖丁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是因为他熟知牛的自然生理结构,达到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层次,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庖丁的境界已经不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了.正如庖丁自己所言,这已经超过了一般的技艺层面,达到“道”的境界了. 二结合课文的描写,揣摩“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是怎样一种情景.作者围绕“游刃有余”在第三段对动刀过程作了详细描写,令人相信庖丁解牛确实有“动刀甚微,然已解”的效果.找出这些描写文字,并用你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设题意图 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的形象性描写,并且通过复述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想像能力. 参考答案 描写“目无全牛”的文字为:“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目无全牛”描写的是这样一种情景: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 描写“游刃有余”的文字为:“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刃有余”描写的是庖丁的刀宽绰而有余地地在牛骨节的空隙之间自由行进的情景. 描写“踌躇满志”的文字为:“提到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踌躇满志”描写的是庖丁把难解之处成功解掉之后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描写动刀过程的文字为:“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由学生发挥想像,复述这段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三理解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义. 设题意图 本题意在帮助学生梳理“为”字的不同义项. 参考答案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动词,做,干.在这里是“解”的意思),怵然为(即“以之为”)戒,视为(“为”后省略“之”,代“见其难为”)止,行为(“为”后省略“之”,代“见其难为”)迟. 四庖丁说他“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所谓“养生之道”指什么?除了养生外,? 设题意图 本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庄子所说的“养生之道”辩证地加以认识. 参考答案所谓“养生之道”是指,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在险恶的现实环境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小心谨慎,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庖丁解牛之道给人的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是: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五试着创作一篇能以生动的形象给人以某种启示的短小寓言. 设题意图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寓言借形象说理,于生动的形象中寓人情事理的特点.参考答案(略) 有关资料 一、参考译文 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所触及的地方,肩所倚着的地方,脚所踩到的地方,膝盖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进刀时(发出巨大的)的声响,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文惠君说:“啊!好极了!(你的)技艺怎么达到这种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道:“我所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我最初宰牛的时候,(眼睛)所看到的没有不是整头牛的;三年以后,(就)不曾看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是以精神去接触(牛)而不用眼睛去看,(我的)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我)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从没有碰撞过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筋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现在我的刀(已经用过)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数千头了,而刀刃好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锋利).牛的骨节之间有缝隙,而刀刃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对于游进的刀刃来说一定是有很大余地的!因此,十九年了,我的刀刃还像刚磨出来的.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它难以下手,就谨慎地为之戒备,目光为之专注,动作为之迟缓.刀子微微一动,(牛已经)哗啦啦解体了,好像泥土一样卸落在地上.(这时我)提刀而立,为之张望四方,为之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二、“庖丁解牛”杂感(冯好杰) 《庖丁解牛》是《庄子》一书中的至妙之文,其影响之大,连不弄《庄子》的人也耳熟能详,津津乐道.《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篇,是以事喻理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搞清《养生主》讲的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若明乎此,也可算是不太辜负先贤辛苦著书的用心了.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之三,主旨是探究养生之要的,总论就两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一句,“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为一句.第一句是庄子名言,大喊两个累(殆),慨叹人生苦短,内省诸心,看穿了,也就不必痴迷和贪得.既然不能苦生,当然就不免碰到养生的问题.怎么养呢?庄子的妙诀却稀松平常:既不可太要强(为善无近名),也不可太混蛋(为恶无近刑),顺乎天理自然(缘督以为经),保身、全生、养亲(心)、尽年,全有了. 庄周是哲人,也是诗人.描述庖丁解牛,细致,传神,活灵活现,神乎其技,且神乎其文.且说其技,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批隙导款,动刀甚微,砉然已解,善刀而藏之.一气呵成,赏心悦目,那动作之妙已臻于化境,竟惹得文惠君称善不迭,顿悟养生之道.看来此肉食者非但不鄙,其天机还颇不浅哩. 解牛之技果通于养生之道乎?曰通.庄子描写解牛妙技达到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绝妙地步,其实是对“道”的一种具体而形象的表述.所谓“道”的境界,即浑融无间、无可无不可.庄子寓言说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阐发其哲学核心──“道”.借庖丁解牛暗示养生若像解牛一样顺乎天理自然,就能保全天性的自由,维护生命的完整,臻于“道”的高妙境界. 用刀十九年,解牛数千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没有丝毫损伤,这能不让人有所思吗?养生者,保养生命之谓也.把自己搞得困惫不堪,甚或面目全非,还算是养生吗?非也,那是残生.若能像庖丁用刀一样对待性命,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且于生无损,岂不大妙哉?这里,庖丁之技隐含着两个要点: (一)庖丁能顺着自然的纹理去解剖筋骨盘结的牛,喻指人世虽然复杂、凶险,只要顺乎其理以行事,勿强行,勿妄为,自然触处皆通. (二)庖丁解牛,虽然游刃有余,但每当解牛之时,总是小心翼翼.解完牛,虽然踌躇满志,但不得意忘形,锋芒毕露,而是善刀而藏之.心理上的警觉和行为上的收敛也是“养生”之道. 依理,谨行,藏锋,三足鼎立,可谓庖丁绝技给我们的有益启示,而且此策坐而可言,起而能行,很有实用价值哩. (节选自《文史知识》2002年第4期)三、明察规律,游刃有余──《庖丁解牛》析(吴功正) 庄子的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共52篇,现存32篇.前人把它们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类.一般认为,内七篇是庄子所作,其余是他的门人或后学所作. 庄子的世界观比较复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但是,庄子著作中有着对统治阶级当权者的揭露和讽刺,思想内容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散文中是独树一帜的,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想像丰富,比喻奇特,讽刺辛辣,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叫做“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汉文学史纲要》). 本文首先描绘庖丁解牛的情景.作者写了庖丁解牛的动作:“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手、肩、足、膝四个部位的动作,组成了一幅完整的解牛图.记叙这四个动作,突出了庖丁手脚利索,活画出这位厨师的姿态. 以上是描绘庖丁动作的快,下面是表现他动作的美.“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就是说屠刀伸进皮肉里,发出的声音,没有不合上拍子的,跟跳《桑林》舞一样美妙,跟《咸池》乐一样动听.这些都是比附手法.经过比附,形成了夸张,文意也较上一层有了递进,庖丁的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于节奏,具有美感.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文惠君的赞叹,连用两个语气词,是对庖丁绝技的高度赞赏.“技盖至此乎?”本领怎么会这么高明呢?这句发问,开拓了文路,引起了庖丁的议论. 庖丁谈到他解牛的经历、经验和感受.“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一开始宰牛的时候,在眼中把牛看成是一头整牛.“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三年之后,就不把牛看成是一头整牛了.对牛的生理结构已经烂熟于心,因而,它给予庖丁的感受就是可以自由拆卸的零件了.从对整头牛的感受发展到对零碎牛的感受,实际上反映了庖丁技术的精进. 接着,庖丁具体地谈到他在解牛时的感受.“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庖丁解牛已达到很高妙的地步,他不是凭五官的感觉来感触牛,而是凭自己的感受来感受牛.在这里,五官的作用已经达到熟透而升华的境地,精神的作用可以说是入乎其妙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庖丁作了自我解释:“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这就是说,要按照事物(即牛)本来的情况,依据天生的结构,分开自然的缝隙,通过那自然的空档. 接着,庖丁又说了如何利用空隙,以保存自己.“良庖岁更刀”,每年都得换一把刀,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是在那里切削.“族庖月更刀”,每月就得换一把刀,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砍缺了刀口.庖丁用“良庖”和“族庖”来反衬、说明自己技法的高超.“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他说,他的这把屠刀,用了有十九年,宰杀的牛有几千头,但是,刀刃如新.那么,为什么这位庖丁能使屠刀十九年仍如开始时那样锋利呢?这是因为他能在牛身上寻找空隙.庖丁善于发现空隙、寻找空隙、利用空隙,而刀锋并没有空隙那么厚,这样,就“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刃有余,在其间大可回旋了.“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对上文作出了总结,揭示了十九年屠牛数千而锋刃如初的根本原因. 上面庖丁谈的是解牛的一般经验,侧重于寻找空隙.下面庖丁谈的是解牛的特殊经验,着眼于精神专注.“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庖丁不是没有遇到困难,有时也会碰到难题.作者这样写,倒反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说明庖丁不是神,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遇到困难,而又善于克服困难的好厨师.作者这样写道:“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活画出庖丁的神情举止.“怵然为戒”,显示出他的高度警惕.“视为止”,目不斜视,视线固定.“行为迟”,行动迟缓,见出细心谨慎.“动刀甚微”,轻轻地下刀.由于这样细心地对待难题,那么,关键也就顷刻解开.“如土委地”,一个比喻,表现了克服困难所带来的成果──牛上的“关键”像坍塌的泥土一样落在地上.接着,是描写克服困难以后的欣喜情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提着刀站在那里,四下里张望,那股劲儿真是活灵活现,得意洋洋,然后把刀擦擦干净收藏起来. 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反映了庄子思想的复杂性.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我们想从这样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庄子论述的原意.庄子的《庖丁解牛》选自内篇《养生主》.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之主”,也就是养精神的意思.那么,如何养精神呢?就是要像“庖丁解牛”一样,善于寻找空隙,集中精神注意,“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避开矛盾,像保护刀刃一样保护自己.这种避开矛盾、保存自己的人生哲学,来源于庄子的哲学观和世界观. 二是庄子的这则寓言所提供的客观意义.这则寓言是庄子用以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这段材料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 解牛,要掌握牛的内部结构;处理事情,要掌握事物的本来规律.掌握了规律,“依乎天理”,就能适应这种规律,进而妥善地把事情办好. 庖丁解牛之所以动作那么快,动作那么美,是因为他实践得多.实践之初,见“全牛”;实践之后,“未尝见全牛”.多方实践后,十九年屠刀锋利如初,游刃有余地驾驭了事物.这些观点,不是庄子固有的,而是我们从这则寓言材料里引申出来的.这一点,应予注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庄子》“大抵率寓言也”.这则“庖丁解牛”的寓言在艺术表现上也是有成就的.前面描写充分,后文论述合理.一开始用十六字:“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写出了解牛时的动人姿态,继之又写出了合舞合乐的美妙.有了这一切,文惠君的赞叹才有依据.有文惠君的赞叹,才会有庖丁的议论.这样,文意的承接转合,就显得异常自然. 概括描述和集中刻画相结合.庖丁介绍解牛的经验时,对三年前后的感受,十九年用刀的情况,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而在概述中又有集中的刻画.如集中刻画了庖丁解决难题的情景,尤其是难题解决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其得意之情状,跃然于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