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5:22:03
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x|n#Id/9; EVT@zb?O׳zl>>%ֲ97xKԛLe=9G+ӟ|w</T6vde#ʁOӺ5zvֶb}2~^{K)2AĽŽn^d888?V0匮S>>aa~r 2/;7 ănaƙ&~wߙW= \֑~ojNonS-yN+q_,La+dbQE[H'.Ğӽ'9;E?7x__}&Y4zp/ۼ=Ot>m :.S ޾'dMo *`Pn;r/rĪ߻uj9Gr|!!f[rc_]4M <;1z1ɗMs\ɭpt~r @4}cZX,o34F]A,t׶[: q_zaNH[/p?r91ϱ<&0u~NM2k[w˗y'He K*zR13j2wrOy}z6E}J5pכXݏ2iޱ4Ka?2)S> *%zuXld}eЊ)ԕ_aZG酿wsl= NUOߙ!㮟V,.)W@l Ga" %E^kIM{cpմzAvk+, Au~m.YYkScϑ|g@WP.&a0"xT1M^ogY#1Wusu}O: jO{8&9zVaO,m79S]?vCl*%3Y3"غ#Hf`f/UI:(!6$̍oo/ls2H;R߽nCۂßBXs BA)?31{".zb>Ca LbW;F*:n^27Hqv&[O&QeThMsi}7K͡^`Xea6U d Ugɒ=dfkS) *K!&Ke޼>b.r+* LN\T4/,ertrѴ gQ߯wi^D ̀6C(q9{B> i)Zq.3>9ME1tS@}IV˛6 ~qҼIrLU"0clY˼/::ƊRSKg;ocE{u/r/&1[e[Qt.`L&d x֒;H-&_ ߺ믎e7Ѯ8C".MvN,1pGɆ W+=ѯL= c=ᆾ&>u:ܭZjDBQ4B(#rՃgV6iDY#+VLA+nll |mbϛglUGǹнTs=닢 8 ǥD&4G @gMݫ.JG7g򮭗 pLhw];j'9$j{~* pƐeI{ 0Ӫx=\Ǯ^a )gذX %&S n5]|dPsӾ8ֈ[~o+o=Ip( {m^5(A ,v 0]ﬣ*>G3<DrzœM{` E. Sc I)jI2X"XhR 0]ƉY`k h2iY7k$5]"HRBw}Wh1F&+ؚh(}N|P=D/r(wg97Y5p^*=yT:Q'ŷPZV"W֊ WʂL65G^casDmJ| Lt4M|B}ɘ=Tm$ ?DA$L 2;Ưa(d_-ɤ)-7#jyS56SXO/Ru`ݖ(?l%EjI5",; _F D so~7+hSJjmDp@;$nF` +$1pۡ=,m@Oɸ:v:2vJ, DRsdKG7)/3ZI6@70Vg}J35fӦԂ~/ztF6s\L0 r@)k: F=# 7}9mv ȿwD TC.̦~)G\ r3Ig/ol6uF)l~L V津?ف32' LOzdz'ROr8_,eFވpisԃ! +rS &cg&YaYrT*/M `= g/df7 ^*vd _TUL Qi^V%#Ng->kW*3\s7OzKwM}}"P[7V &n5Idš|vQq ArB$p_E=!=zk=+~#=|LsSH\vpJ!'/]?Ѣ,9)(Bđ$]k,P󾰢B=!CH0ۗy6XpTaC 1VF_0+`Դ*u:{V* B`PՅb!a)l.b KHA%sqaQwq-a}UݒtwH^~!X0և0+ȇ]t-MΆHaB>[ > Ϥ4D zެ]11UXⶈծalZ5d]5!sGM*Һg_r!SH Sm3(#V-#=]'66jݟ߽?EtF0/[ w@Hi)~*$ϳߺ[x6.b*jrG=HqG.jǿ( 7n>h)lzY[kZ7ęiY?bX'Þ&gsQXg@N~?'.;_a#^%GP|Umjr, [nZ#wYQ+jW)Fz ?7; 5SZ!N&i! q{&w9lMi4&ZŒՕ)w"&^4X~1CA/k{fwݎGxF9"[F3҉V8 L}S !]oI4jak𘕦= ;Ѣ=haܝ[tд&[!0NHͩ 48 vA661 \k Sr\hK̼y KȅdEc uʌXՖ2謗n{z"U!gz ]#@]n>E* liM/Mi澮u()أ rY'$-۬ t=IJTlTf ln[UD{< M,enΔ<\/Vڴ ="G%Ż0ods{Ÿ|TViƶ؍RKoIO'%O=iXz{ zmӔd= 6TdiK\UA%<#EK}sD@HTIV. S\+bJ@ɆΙQ.W/x׷>78A_hKĀXt'Qifv~؜5cbxqyfg5ɣ:0/el*R{o*sK`9RL Vg-a*lCz̬U%U\WHo-n´<^REcVG:$u ߇H  gJ{PV>C偰]v-߭|6* ] n[jg'chJIPptX }F0f^CvX|C2KgH_؛Ѧr_ס A+6vDёp#)q~ ӭl J-\тmRMAǽwOq-C7Dp1Hy3$fڼFUvGtprYCb| ,06YM&)ryzp NصHFI.-?q6á=<߆͞.IVZuj2@Ls{& ^nbhC@! w@$eLZk՛~^?c%)U*Bo<43Bb7kt‘ӘM_UK(zuNΓyoJdXLc $^axqGY-Ow#Z/ pOGQ6a\y5$q PУ ~n9]{/zFIJ?9&`bRh5u9w=1W9gBuz@@łA2*DdYHN/|xgE\,C$Vrk!8ٜ~2n }'# (0.l,"5!ʹl }ktI"eAS2R)O)Nl W?'ݗ)XN5F'xk~hrCd4qƹ( b,Vז> &Ds7hZmI^c5`rOzOz(ӈqzZWe- ) ?Bʔ(/A;' nCMeDL}!s :mFsg)0h&\"VH")lg߈3MDJx]_Pf76tXx׳Kligh aaCswx5 pp&o7͔??I!ɥ֋FB']hzkvi_Ga/][rb5c?焽l⮕zUl)ZNjfQ4wݰ~(9f7')Ϋy#IiEA.;R &O*eGr?bd[18k6*4C֨`Nl"[1Ukf4ij.͉.KbS4}w/zLk=xG Ŕt,,+A ydEQpɎĬ,~ u61Wj;8!Q)4J &pe *_)I=PKۛ9kɬִC@|kZ0IGڨ\,ϋQʮjhm=&rfSOdw*YiF) 5,Sg9˶tesU0F3W:Z'I"n0ôb\oՀB%/%V<,zYD+h84<5Rq=<z ]!'\T[֋lIAR˙9G 5t\88KcV;9\ !C k?ʑzA|EP_`UDp| C)j !]ƙN5] RrMmWAc2pWm^Ơ9>c=;vMr徫0<^yRw1i<ƶ3-SRYtJhg Wy0MŻbO3xL_$I<KeSޤHJؕ;"Lc pf6v7Hm>/7_lmgB~cz^ #r,mR6SM%)BGZȳ?nʦT{x9)2^LF}rTl6>. Ԭ6qlfk/ U8kRŠ\N"~Jy pMB@-Pguk򽑮1 3 nb1;57ܗ[ A19ԑvcp=㘒JhȚ%1 [."0ΩQt,B*oD5%Mt W[UByeո2;S)i2 /Xr{K_90kt*eaR+M"AHeP/'Qo_)JH_RFWj{۬5Q1*ا:qh1tReYuiO_c}]ɅHW Vo*qI7M-0z*} F:EbiĎ`9\QHд0iW7=+ߤ<\P[pOfK\AeʥLdmk$tm]s04bܒSl"I۝(]n"2gV߉ بvr|;V(Ӓ;3ȭ&U[2x)t !0j򴝳gHE,w*n.8!Qng 0! wM'"+e9撡co9;NۛFh^zww`G4ٯ( VM:bs sӀ:rVIkHAPz M~!D8?E_2tFӲ%q]+qPDlg\7+“up2GmͦX7AV{ 1W:l^yIfĎxTN}@r%Lį,1@-|Cn19hdbiYD;Wzݻb2vۮŝ}A t(o֕@Hsa'0'Z~K 'ih8Iz"ʸ-|}ݖ=bߴ++:7WucfZWi yF)S~$lQH.xT}O)e hJgb :~#6]xzA*Q;jzXO=Esl#|V$g3$R4UhM'!&zj|KMI }$vGHy$}+Ll&3 ǂ~gWi%67~7>!(S OS¤E}q RP`~J]DIPCCr_]z/59g9Sr侚(G\IǪN1"a&^H*6ӝv֭>aF/zyHaN<Ej8*< :jxUK卭Wm,j-43|^ұ~ Qd`|Fخeg]WC!\9{~[A{ٴIt'>S>k*.{=C@MCC=#`~xSe|S.?Z( s MI>̄U7kjTL-q,oV; 4siw^3䚍0 ]{=~1Y Lh^4~?i D

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浊流宛转:顾名思义,水混浊,流向弯曲.
结成九曲连环:九在古代代表最多的意思了,表示黄河弯曲很多.
简洁答案:一个弯曲而又混浊的河流.

浊流宛转:顾名思义,水混浊,流向弯曲。
结成九曲连环:九在古代代表最多的意思了,表示黄河弯曲很多。
简洁答案:一个弯曲而又混浊的河流。

教师频道 学生频道 中学语文教师论坛 中学语文学生论坛 资源下载区

您的位置:首页>>教材与教学>>初中>>初中语文>>教师频道>>教材·教学资源>>教材·配套资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本页



6 黄河颂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古往今来,黄...

全部展开

教师频道 学生频道 中学语文教师论坛 中学语文学生论坛 资源下载区

您的位置:首页>>教材与教学>>初中>>初中语文>>教师频道>>教材·教学资源>>教材·配套资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本页



6 黄河颂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二、问题研究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练习说明
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不宜过多过早对学生施加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
二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两种美学风格——崇高与优美。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必过分在术语上纠缠,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知来把握这两类诗的特征。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教学建议
一、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4.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5.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二、我怎样写《黄河》 (冼星海)
《黄河》的创作,虽然是在一个物质条件很缺乏的延安产生,但它已经创立了现阶段新型的救亡歌曲了。
过去的救亡歌曲虽然发生很大效果和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护,但不久又为群众所唾弃。因此,“量”与“质”的不平衡,就使很多歌曲在短期间消灭或全失效用。
《黄河》的歌词虽带文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作风。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是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环境,指出“保卫黄河”的重要意义。它还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1.《黄河船夫曲》
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有两种情绪是值得注意的:开首的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他们唱“划哟冲上前”,“乌云遮满天……”,“浪花打进船,伙伴哪!睁开眼!舵手啊!拉住腕!……拼命哪!莫胆寒!”“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最后一段是比较轻快一点。在他们没有渡过黄河以前,他们充满愉快与光明。经过他们一阵大笑以后,情绪已达到安慰和安心的境地,气也可以喘一喘了。
2.《黄河颂》
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3.《黄河之水天上来》
是一首朗诵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词的内容全由三弦表达出,不是大鼓的伴奏方法,也不是普通的京调伴奏方法。欧洲有一种歌词与伴奏独立的歌曲,由曲作者沃尔夫(Wolf)的提倡而完成。但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而表达歌词的内容,又可独立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尝试。三弦的调子里,除了黄河的波浪澎湃声外,还有两个调蕴藏着:一个是《满江红》,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但只有一点,而没用全曲(这是由于曲调组织的关系)。
4.《黄河对口曲》
是用民歌形式(用山西音调)写的,最后三段二部合唱是用甲乙的主调配合起来的。三弦和二胡代表甲乙的对唱和合唱。还有,过门比较轻松而有趣。唱的人宜用动作去帮助歌曲的传达,更觉生动。
5.《黄水谣》
是齐唱的民谣式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和呻吟的表情。但与普通一般只是颓废不同,《黄水谣》里面还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6.《黄河怨》
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污辱的声音。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感情,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而这应是值得注意的。
7.《保卫黄河》
是一首轮唱曲,从两部起至四部轮唱。每一句开头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乐观地唱出。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到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唱,唱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整个是非常有力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8.《怒吼吧!黄河》
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里面有二、三、四部不同声部的组合。曲调是诚恳和雄厚,但充满热血和鼓励,是《黄河》一个最重要的主调。最后两句:“向着全中国受难的大众,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们,发出战斗的警号!”要不断地唱三、四、五次,直至听众有了同感才转到结尾。最好用军号吹奏主调,用战鼓伴奏,更可表现“黄河”的伟大。它的怒吼启发着全世界的受难大众和劳动的人们。
《黄河》的做法,在中国是第一次尝试。希望爱护中国新音乐运动的群众给我一个指导,使我得了鼓励,更努力去创作。
(摘自《冼星海全集》)
三、《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北美来电话约稿,以《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为题,要我为《华语快报》撰文,以配合中国伟大作曲家冼星海的这部艺术作品在香港“黄河音乐节”隆重上演。围绕这个题目,我早写过回忆录,要说的都说过了。而盛意难却,虽是限题限时作文,也该再试试看。我要借此机会,热烈祝贺“黄河音乐节”取得丰硕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请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借此表示谢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星海在上海结识的时候,他已经大发宏愿,要通过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胜利的确信。他把这一宏愿灌注到他正在写作的《民族交响乐》中。抗战爆发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热情奔放的时代,作家艺术家更处于热情奔放的潮头。他写了很多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爱国歌曲,更希望通过声乐艺术的长篇巨著以表现自己的宏愿。这说明《黄河大合唱》的诞生,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蕴蓄已久的内在要求。
回想起来,作曲家反映时代要求的宏愿,也正是中国作家艺术家共同的心愿,我也并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敌演剧第三队的同志们一起,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游击根据地活动。中国雄奇的山川,游击健儿们英勇的身姿,时刻强烈地感动着我,我在心头酝酿着一个篇幅较大的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治病写诗时,接受星海和演剧三队同志们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现在可以补充的是,当时有两个印象,强烈地直接激发了胸中蕴蓄的诗情。一个是渡过黄河险滩时船夫们驾驶方舟(确确实实是方舟)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这已经在《黄河船夫曲》中有所表现和发挥了。当时,同舟共济的邬析零同志记录下来的船夫号子,曾经是星海作曲时的重要参考。再一个是行经山西吉县以北的壶口(虎口)看黄河激流堕入悬崖深渊形成尼亚加拉大瀑布式的壮美图景。这是著名的“黄河冒烟”“陆地行舟”(船过此处要在陆上绕行一段)的地方。我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我把当时的印象如实地写进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大合唱第三首)中,我说“如实地写”,因为确实“从十里路外”,可“仰望它的浓烟上升”,它确实“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这里描述的历史上西北人民无尽的苦难,当时“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穿插在敌人后面”的奇异场面,也都是真实的。《黄河大合唱》八首歌曲的这个第三首,被写成一首朗诵歌曲,这在词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尝试。星海写道:“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能表达歌词的内容,而又可独立自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的尝试。”(《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我以为应当这样尝试发挥艺术的效果。
全国解放后,《黄河大合唱》在首都多次正式演出,都忽略了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我对此表示遗憾。朗诵歌曲表演时难度较大。他们怕处理不好,影响了整个演出的效果。1939年4月在延安首次两场演出,是由我带病朗诵的,当时伴奏条件也比较简朴。后来在延安演出,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业余演出,都是八首歌曲一气呵成的完整演唱,并未因第三首难于处理砸了锅。现在的专业团体的高水平演唱,各方面的条件比过去强得多。我希望艺术家们克服困难,希望听到大合唱全曲的完整演出。
我现在还记得,1939年2月的一个晚上,延安交际处一个宽大窑洞里,抗战演剧第三队30位同志共度愉快的农历除夕。我应邀从二十里铺的医院赶来参加这个晚会。星海同志也应邀参加了。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我站起来作了几句说明,然后很带感情地一气朗诵了全部四百多行的《黄河》歌词。同志们以期待的眼光聚精会神地谛听着。掌声刚落,星海同志霍地站起来,把歌词抓在手里,说:“我有把握写好它!”接着是更热烈的掌声,杂以欢呼,祝贺这诗与音乐的心灵的契合。
《黄河大合唱》主要是音乐艺术的成就。歌词为实现作曲家的宏愿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痛惜天才的作曲家过早地离去!要是他活到今天——当然是80高龄了,听到他的歌声至今还在大河上下、天南海北鼓舞着炎黄子孙团结奋起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那该多好啊!要是他还活着,在他正常延续的后40年中间,他该写出多少不朽的时代乐章啊!想到这里,越发感到我们损失之大!越发激励年轻一代的有志之士,急起直追,弥补我们的重大损失,并且以超越前人的新创造,为新中国增添新的光彩!
(原载1985年8月28日纽约《华语快报》)
四、《黄河》本事(光未然)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原载《黄河大合唱》,1939年8月重庆生活书店出版)

收起

写出了黄河俯视的景象

浊流宛转:顾名思义,水混浊,流向弯曲。
结成九曲连环:九在古代代表最多的意思了,表示黄河弯曲很多。
简洁答案:一个弯曲而又混浊的河流。

浊流宛转:顾名思义,水混浊,流向弯曲。
结成九曲连环:九在古代代表最多的意思了,表示黄河弯曲很多。
简洁答案:一个弯曲而又混浊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