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读后感读了这句话的感觉,8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23:19:2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读后感读了这句话的感觉,800字左右.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读后感
读了这句话的感觉,800字左右.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读后感读了这句话的感觉,800字左右.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出自:《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指在选拔人才时要考察他的品德和实际才能,不能仅凭听他的言谈就提拔他;在听取意见时,不管他的人品、地位如何,只要是正确的意见都要采纳.
http://www.yuwen888.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44
读后感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包咸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王肃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意谓不因某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弃其言.孔子这种稳重、全面的举人之术、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
《令狐荐贤》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唐宣宗教界时,令狐绹任宰相,他想唐宣宗推荐李远,因为唐宣宗听了别人的话,死活也不答应.令狐绹认定李远的真才实学,对宣宗说:“我们不能因为谁言辞动听而提拔他,也不能一句话埋没了人才啊!”唐宣宗连连点头,李远去了杭州后,果然把杭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句经典名句和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听了花言巧语就上当,更不能因为一句话埋没了人才
孔子认为,在评价和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只是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孔子最初对人是听到人家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但是后来,他从弟子宰予白天睡懒觉这件事上认识到这种看法的偏颇,于是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认为,对一个人,不仅要听他说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观其行”,也就是要考察人的实际行为.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思想的表达,所以“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但是语言不是行为,言语所表达的是一种可能性,还不一定是事实的东西.所以,光是有言不行,而且孔子尤其主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强调行为和语言的一致,同时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即花言巧语的人是没有好的品德的.他以言辞浮夸、华而不实为耻,主张在用人上既“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有的人能干但是口才不好,有的人呢,则是能说,口若悬河,但是却不能真正地做什么事.所以,决定对一个人的任用,不能只看他会不会说话,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做事.
有些用人者常常被别人的言辞迷惑而轻率地用人.历史上这样“以言举人”结果却坏了大事的例子很多,比如战国时的赵孝成王以言取人,任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四十万赵军被俘活埋.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素有知人之名,但也同样犯了以言取人的毛病,用了言过其实、不懂实战的马谡当大将,结果失了街亭,最后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明代学者王夫之评价孔子所说的“以言取人,失之宰予”,这句话是千古以来言语虽简短,却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人们常常说“人微言轻”,其实这句话就是以人废言的一个典型例证,理解“人微言轻”的含义,正是希望能够重视所有人,不使言论之道单一或者堵塞,减少因忽视一般人的见解所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