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与生活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17:00:13
菊花与生活的关系
xZYR+I]K>ӪR>Жֽ hA @B{Y{ -9~@_EQ/w<˯Ղ-SX$oЎev߿xJMqݜi;)ײu#9ʌ6XN$m(o//F!սUeFlmYd?9òiVXqAٛj&~h[8XW%g{Xm)…VVu$D<(nߚ7!1 d_i_ݝْ4Hm1I!mF!QK^^0SݻS6ֹO?~ާPίc ~nF76-.܃ō ˜:1-%F&ug6cm2{jwYwt{ID?@b]y$etSƋ2ڒ==}4nzB>,ZU^|fg%+\TtW}Evv+;] 5?$#\Q>0utRVC¡Μʠ7~˗(TU~raNCe64Ȩ؆|ۘu?eںه r)?ҭM"+uI|ȕE{G]-Ĺ>=\  }[sH1`GwxOY;xZ7zTaD`ć!_^4$L_3ycOZ7z|Sb)!aT]kK;M32LE=]['sqݵޥJ;} kAL` :RZv o?7DK1#0n?Ļ>ަ -C,ñHo+zes6ُO4V 7׷ ]hAMe1bz8qA|л4bTo}۹'_/'L V7.ylO0\qӄ^-#[{v_0B8EO$+oNe.R -PŽywzxHQeМv qei K B(-)6(0j{1]yBokΚi= BsBd,UzG*D鴾w80Gŋ/PYF)7V zѤI${YC)j[_B`t)8L!:S*Ey VU0cС8[3WF՛.s0l7t+0:\٭ ֽ#8rEBoI wp29oV~ݧJ?,":ⲃFtk.P#[:aÐZ#i1x7#hOr pO:ԟJF ^еq ,' } c?wϦ;q=9:EՏJ> ,pp^{v(Z!@|}qg\_l1FYvHh͖aMs\R dN$cpՁH(9ZCBRA xj5VB%g|S{qn#:f\rnmT~" J%ne%BgUBŔ:J/^=;GH끿ΡB_2y =)_`0G ȁD4 طŎ^q$jfgHo<4@cnDA Ht) n ssսR{2t&ۉ=LZ&!2l_[hlb[zgEYf- )N6d 0)]JTKa0J{I"la^.7rR"_j)A)b5{

菊花与生活的关系
菊花与生活的关系

菊花与生活的关系
题记:
  有人说,菊花与生活的关系可以用下面首诗来诠释,看完之后我不禁菊花一紧,看来生活与菊花果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2]杀:凋谢.
  [3]香阵:阵阵香气.
  [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译文]
  只等呵,直等到秋高气爽,人们迎来了重阳佳节,菊花(我的种族)啊,要盛开怒放,看百花凋谢,消散了芬芳.菊(我种族)的香气向云天直冲,弥漫在整个长安城中.秋菊(我的种族)在这里栽遍;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一队队黄金铠甲的战士,都是京城胜利的英雄)!
  [讲解]: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唐末诗人林宽有诗云:“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此话不假.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这样一个马上打天下,笔下写壮志的“解诗”英雄.他的两首咏菊诗作脍炙人口,千古流传,骨子里蕴含一种改天换地、再造乾坤的豪情壮志,是典型的借菊抒情,托菊言志的“造反诗”.下面稍作剖析.
  第一首《题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傲寒,战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尽管开不逢时,缺蜂少蝶,颇有几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艳不减分毫,铮铮傲骨不少分寸.也许百花逢春是大鸣大放,浓香竞发,蜂飞蝶舞,满眼春光,可是菊花却高昂头颅,笑傲风霜,清香劲发,冷艳逼人,表现出一股坚如磐石,硬如钢铁的不屈精神.实际上这是隐喻农民起义军意志坚定,作风顽强,信念不倒,具有一种挑战权贵,敢做敢为的战斗精神.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浪漫幻想,颇能见出诗人的豪情壮志.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共享春光.这种激情想象集中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诗中的菊花,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寒而放的顽强生命力,又为他们的环境命运鸣抱不平,立志要战天斗地,改变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让他们翻身解放,共享美好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报与桃花一处开”还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桃花可以沐浴春光,吐艳争辉,菊花却独立寒秋,蕊寒香冷,这实在是上天极大的不公平.另外,“他年我若为青帝”尽管是一种假设,一种想象,一种幻想,可是却表现出诗人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甘心当牛做马,发誓要当家作主,主宰自我的豪情;实际上也是农发起义领袖要推翻旧政权,为大众谋幸福的理想写照.当然其间也可看出诗人一往无前,抗争到底,乃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战斗精神.全诗出语豪壮,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第二首是《菊花》,又题《不第后赋菊》,大概是黄巢科举落第后的泄愤之作.全诗这样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痛快杀敌,喜迎胜利的激情.首句“待”字力重千钧,意味深长,诗人热烈等待的是一个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特殊日子,而且这个日子的到来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一样指日可待,并非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次句“杀”字,极富暗示性,容易使人生发联想.诗人将“我花”之含苞怒放与“百花”之凋零破败并置对比,显示人民力量战胜统治王朝的辉煌前景.“杀”字提醒我们,“我花”(人民力量)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百花”(统治集团)弃甲曳兵,落荒而逃.这场新旧力量的较量“杀”得敌人丧魂落魄,一败涂地,极大地助长了“我花”穷追猛打,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诗歌三、四两句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京都长安,菊花满地,金光闪闪;浓香四溢,直冲云天;花团锦簇,彩绣辉煌.这简直就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诗人这样写,一改菊花幽独淡雅的高士风采,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战天斗地的动态美.用“冲”字写香气,有迎寒而上、香远溢清之韵致;用“阵”字写香气,有浓香阵阵,浸透长安之氛围;用黄金盔甲喻菊花,有色香兼备,神韵活现的风姿.而且,这些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农民起义军攻志略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实际上,诗人也正是借开满京城,占尽秋光的菊花来渲染起义军大获全胜,笑逐颜开的喜悦.全诗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
  两首咏菊诗,尽管写作切入的角度及表现手法各有侧重,但充盈诗中的豪情壮志和意气风神却是相同的.黄巢要造反,要推翻旧政权,要做命运的大英雄,时代的弄潮儿,他没有直抒胸臆,直诉心声,而是通过写菊状花来传情言志,这种言此意彼,含蓄蕴藉的笔法的确是这两首诗歌被推为上乘之作的主要原因.当然,黄巢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胸襟气度和政治抱负,注定与一般封建文人不一样,这也是他笔下的菊花如此生机勃发,富于斗争精神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