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7 10:25:52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xWnJ~,yVH:0F0h B \OSYۦh.HaWծ}Yk?@[򖜦,^ѱïx_VV_\c6K*p(AKǰ"|Klz9i:93rV.ZrȄgJ"v",ZžKaՐK+r/Qi}l5qDUCZlx:3ѣt*S Vf--ay6V;e6EPUAQ#^Q7STЄY e/tYgizG~m‘?'sGz.wҎMF_#[v-LCXZ Ղ> <[)8Bd\ɪG.AprrVrVV ي c0ҙ;CcCvSahƻj04ωͽje햊_d){< K. boVŦ@ƐJ$F=yuʪ8q>pBw[jsAuW@-rrD\+V꟰P]ކc:I%?B[5m5 M0DRplNCѻtY/J3u~H\QCONenCfi]̥L͘b, U"9[~۵E5aM3&__%|nxbWX&o7%Q:v j? COb|G8P f8~]B,meŦO < Y{{dhCy^JLe1IJ` &ʐ-w[+ȗ{86<[bԞ%+A:c6zzX Àn#iv(D3[%7pWUՖ>vL=%y^F1NKGZz<9x`, u%*‡!RE4dwlɓ[10[z ̄9]*I~R.ȹ壬a(o%na -(ީb9[ e5da~O?3LAcx\[{ ౺XbЫIגUQ|T${+Yf?HBBXzmE4QW7+@#ξvؠ?1]S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疏广 近年来,经常见媒体披露一些贪官受到制裁的消息.我从事纪检工作多年,每当参与办理这样的案件或看到这样的消息,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联想到两千多年前古人所说的“贤而多财.则损其志”的典故.仔细一琢磨.这典故确实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汉宣帝元康三年(前六三年),太子太傅疏广对他的儿子疏受说:“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仕宦至二千石,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疏受当时任太子少傅,父子皆为亲近大臣,位高权重.父子俩商量后就上书皇帝请求告老还乡去退休养病.皇帝批准了父子俩的请求,并赏赐了许多黄金,送他们归乡养老. 回到家乡后,父子俩叫家人卖掉黄金,每天置办酒宴,请族人、故旧与其娱乐.这时有亲朋好友劝疏广用黄金为子孙后代置些产业,疏广说:“我难道老糊涂了不念及子孙吗?我家原有些旧田产,子孙勤劳耕耘,足以养家,跟普通人可以一样生活,现在若再添田产就是多余了.只会使子孙变懈怠懒惰而已.”接着又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况且富人是众人怨恨的对象,我不想增加子孙的罪过,让他们招怨.现在我与大家一起快乐乐地安度晚年不也很好吗?”一席话说得人人心悦诚服.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这是历史上一个旧官吏两千多年前的认识.也许不太符合今天某些人的观念,但个中真味,耐人寻味.这里所指的“贤”,就是有德有才、能干事;所谓“志”,就是品德志向.如今许多落马的“高官”,起初他们也可以称“贤”,为国家、为人民也办过不少好事.但是,地位一高、权力一大,也就想要“多财”了,其“志”也位移了,思想随之退化,腐败随之而生,其结果沦为阶下囚.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悲剧. 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当今有些领导干部与古人的观点也是相去甚远.有的总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子女积累财富.给他们充当“大树”,往往是捞“财”心切而东窗事发.结果不仅毁了自己,也影响了子孙.市规划局原副局长桑大弧为了满足儿子经商的需要,挪用公款400万元而受制裁,就是力证. 诚然,优越的经济条件比起贫穷的环境,从某个层面说,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但是,优越的条件也有损志益过、制约成长的负面效应.适当艰苦一些的日子有利于青年人磨炼意志、体验人生.对此,民族英雄林则徐有过精辟的分析:“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祸.”这可以堪称是对待财富的经典总结. 如何对待财富,是一个关乎价值观的问题.疏广父子的价值观不在财富而在于保特精神品格的高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惟如此,才能近则免祸,远则惠及子孙”.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大关,普通百姓的日子也在越来越好.如何让财富与德行相得益彰?这恐怕是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当今必须要拉直的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