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为什么要对晋武帝说“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2:41:24
gJa#+>Il`\6'x w+!b>Q!r{Q-o|+ՍJjh-Y* \A1|l*Rq;)-2ܸǚ. z4FE^&Hi祒33%r9Rax@4V`R|2|ղŪvd+LЀ5s6;\ϱE~`Qk q, ub:+^c7*}uI1B5"w#_j5q( w]ucȤ(g%m/3{cQ.`v\puu'3m8QQ#]wjnL[3#z8Ld:FbA V-nra!x(`2IVdD? Nn YߋR|ʑd;E`[Y*;SwpT &Gۺu ^uPXJ~2"mQRĤ"%ݺvE&\ LJ vD.9ؒ6.IJJWaKٞj2AS!N6 HJmt/dSo& 3E:g,!LV3nfJb9#GXtMގ.kflCGva>'Q]lk+T ;iGgrKŖq Q$}dceu쌼R\kE\fd|ϺޘLL?NJuk6@ڨyJNS]uw^Z( C;n+ ]+-eK7P`2Yzĺt$( f=.V2 8d8MWaazX&|ݒtu-8| Z0vpDžR$&XK]5Vt[q 'd0{+Vw{1x>cg_iI pޓ62L)>U,ԍPdYAF yk w<輀O -$>'DSy!Hb3BG QN,QG|9d)K$Hh+D# Cm`9!frxPuAH(},Ȩr_ۺp'V0M_ ZQrtW7M9C+E[8]*bP h+WgݪJԂaN/auͯYmB^&ߩH۴j9zGG=eh;AO^ׄyِ k]]70/BaP@p7aT~3@Vb?KCtyU,s[$yx SkE磍C%t&ɫlXnurh,v͡>ES^#j.XYN dqOnW<vZ]n&mx 7nb "N9kO}vduaN*L ڮB0O&Cz#-Hk*8J(E-滠qY~mrxltcqQK ÂBIX`tj1 LrFLR1nIBkb|ʪ)"~SD˘0*;CH˒Ҵ3Y4:}ebQF1qHWRI. POY8OOWCL.۱DϨ u JRdE%OM )z[X=¨gjcr~bMm{L|\y:#W=UD@Qs%y/03:LD?8,m+GN8ʫPvÐ>)Q =cԷOX qu!Gz'rP,0Z37$ 9Qd~hŶ{gBq=Ğ^BXSGiPI!Ud_\=ZPzJXPK0
李密为什么要对晋武帝说“不”
李密为什么要对晋武帝说“不”
李密为什么要对晋武帝说“不”
在专制的社会里,封建的伦理纲常往往被臣民们奉为至高无上的圭臬.即所谓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天下是一个人的天下,臣民们只是绝对服从的奴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容不得臣民一丝一毫的漠然神情.不给你阳光,那是天经地义的事;给了你阳光,你也不要随便灿烂;给了你阳光,你却不肯领情,拒绝签收,那你就是大逆不道.要是皇帝真这么想,那你离地狱之门就仅一步之遥了.但是,无论怎样的高压政治下,总有极少数不怕死的书呆子,用自己硬挺的脖颈,对搏着皇权的锋刀利刃.譬如庄子,屈原,司马迁,杜甫,韩愈,方孝儒等.晋代的李密也是其中的一员.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除洗马.即《陈情表》一文中说“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却“辞不就职”,且特获恩准.不仅如此,“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膳”.不但没杀头,连板子也没打,还给以通报表扬,且发了奖金(活人两个并补发祖母养老保险金).真是咄咄怪事,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若按常规的思维,皇上看上了一个人,那是你家祖宗八代修来的福,竟然还敢说“不”字!你是不是乐傻啦?你有几条小命陪着玩?话到如此,我们不竟要问,李密何以要对晋武帝说“不”呢?究其根由,无外乎有以下几点:其一,有一个思想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李密对新朝心存疑虑.司马氏是在对曹魏的无情杀灭中获取政权的,对异己的势力,他们从来都不会心慈手软.这还不够,他们还对那些拒不合作的酸腐文人加以杀戮.历史上的魏晋交替时期,一度成为中国封建史上最为黑暗的强权统治时期.白色恐怖,血雨腥风,暗无天日.嵇康、吕安等一批名士惨遭毒手,阮籍、向秀等噤若寒蝉,如履薄冰,而这一切,作为敌对国家的臣子李密,是不会不有所耳闻的,也不会不心存恐惧的.因此,身为蜀汉旧臣的他,就不能不考虑自己出来做官的后果.李密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文人,特殊的身世,又让他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从后来他在西晋为官的经历和个人的言行来看,他对当时朝廷的心思和自身的弱点都估摸了很透.李密给老祖母送终以后,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后外调做温县令,很讨厌手下的一名官员,就在写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结果这位手下将他的话告诉了组织部.后来,李密想到洛阳做京官,朝中无人援引,改升为汉中太守,心里老大不高兴.就在一首诗里怪话牢骚道:官中无人,不如归田.结果是“武帝急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从这些内容上看,李密实际上不是一个做大官的料,本事是有,韬晦不够.而他自身的一些弱点,他也绝对不会不了然.所以,如果贸然应允,将来官做不成不大要紧,搭上一条命就太不值得了.那么,如果不应允呢?后果可能会更严重:不买皇上的帐,找死的就肯定不是自己一个人了,那是要灭九族的.所以,细细的分析中国古代的历史,你会得出一个令人忧心的结果:有时,皇上抛给你橄榄枝,你千万别太高兴,说不定什么时候,它会变成一支毒箭,见血封喉!其次,是一个情感的问题,李密心念旧恩.大凡至孝之人,必然大忠.出身悲苦的李密,一路走来,其艰难可想而知,但在成年之后,不但能自立门户,且在蜀汉朝中为官.要是放低了标准看,李密是想得到的都得到了,不想得到的也得到不少,你想想,这蜀汉朝对他的恩情不是深似海,重如山吗?一时半会,他能忘怀吗?就是退一步说,能释怀,也不能放手得太快,否则,这外界怎么看你呢?况且李密决不是薄情寡义之人.从以上分析看,李密实际上也想为有恩于他的蜀汉朝做一种坚持,这也符合他的性格和为人.甚至,他还对晋灭蜀汉有点不服气,认为后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晋书 李密传》) 第三,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李密确实存在一个供养祖母的头等大事.在李密的人生中,祖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此言不虚.李密“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其后的岁月,体弱多病的他,与祖母相依为命,“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种养育之恩,实质是再造之恩.现而今,祖母老了,“夙婴疾病,常在床褥”.我不能丢下老人家不管.至于后文说的祖母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可能有点夸大其辞,但应该基本符合事实,不管怎么说,老祖母要人照顾.请保姆当然不成问题,但至孝的李密是不会放心的;带到洛阳吧,一来老祖母年事已高,经受不了路途劳顿;二来,故土难离,叶落归根是自然之理,人之常情,可让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到处颠沛流离,于理不顺,于情不合,于心何忍?再说,祖母当年对己的隆恩,今日不亲侍汤药,总觉得不合孝悌之道.因而,思虑再三,还是待祖母百年之后,再为朝廷尽忠.此外,可能还有诸多其它的因素,譬如:拉拉架子,以求抬高自己身价;对官场厌倦,实在不想为官等.都只是猜测,不太能站住脚,在此也不想劳神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