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内圣外王”如何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4:36:44
儒家的“内圣外王”如何解释?
xVRH)H%l? .r|`cvbH $dX#KKjz$=lD[>}t6^? &Igۣ]ziNꕯ;cVzb7;wiOwݴ覡Øf vF:LZczho*XA-5GEgVh~~vNѣJ*ti8/EWXM:)&-cu%ȻZQ=-]cn>-ʴKKwI3v^*'aҊˣϙe dkA@lI 9Pqn19Ye'@mF=JxtC$q#`~ }ʌZn3aʹo8 /VH7f)8E,xAbAHSz"hrVt6D>̶.u*wb#СF՜>`?0==-iR>t!.CAi9fB/ 4g*Bv\< }T77}eFP6uc[nFX4Y}.B|\Z*o5L>멤3+!'[ NQpۊ_$IUy+i4B5Qj3ˡtL(Y{^i%.8Ƞx{ B=Ƴ_sX

儒家的“内圣外王”如何解释?
儒家的“内圣外王”如何解释?

儒家的“内圣外王”如何解释?
在“内圣”方面,孔子主张,“为仁由己”.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仁人,关键在于自己.正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2]在“外王”方面,儒家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3]在孔子的思想中,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的不断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才能达到内圣,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安邦治国,达到外王的目的.同样,内圣之有达到外王的目的才有意义,外王实现了,内圣才最终完成.比如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自己立身,通达了,也不要忘记使别人也能立身,通达.也就是说,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他人的需要,两者都满足了,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也才能真正做到“内圣外王之道”.立己,达己是基础,立人,达人是归宿.
孔子“内圣外王”政治思想中,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儒家无不讲道德,也无不谈政治,认为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实到政治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没有道德作指导的政治,乃是霸道和暴政,这样的政治是不得人心的,也是难以长久的.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要求政治家首先出自道德家,统治者只有先致力于圣人之道,成为“仁人”,才可能成为天下爱戴的“圣主”.怎样才能成为道德家呢?按照孔子的言论,要做到“仁”与“礼”,达到内圣,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在孔子思想中,政治和道德教化是不分的.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以下层百姓为对象,以利乐为主要工具,辅以刑政,试图达到“名人伦”的目的,来稳定民心,稳固统治.
道德与政治的统一,也就是由“内圣”到“外王”.这里,“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修己”自然能“治人”,“治人”必先“修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