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是怎么样的书,讲了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01:35:41
进化论是怎么样的书,讲了什么?
x}r[WɈk!ӎȨ JbJ̔H5%PL:]]1H3Q J(R$p<zϽHĽg{sp֪N,׽L9;L*on3{ӿ_~nݶkKJOoofNs7>{n_E.ىs.mw/Ԧ^WnѭìOz3oﵓ_ gs G{률#ht9zwSʺW9='h^E38Ҋe_;owbZ!ۧ^5d+Ѡ},0&݅Xxte6k${{k0]w9hk:Wیv+NUJ\xI3ΒmslcM㬵Ru 3tIޚ5&SOb^gW+n^1欽6rXxދ@sf*ٙgGwa]:`"6m m'Rvj/ح]w{!=AFgox{5a{n3[aqR xncm]LeY^bёWvZNL?;K;U1?8hU^8SvĮ:s/y'ONw,b睡 wu.lX3i'XSg܋Ž}q哝Yh.w2SLYEoꋓnS|4d]Y =ur% >5|ĽQѩv6Nkzs` f}vi U;Eٶ kv~Ղ5^w9jN$]!Vr[D|8щ;?G#wݺ;9:嗿ڴOS_qbmtHX˜Wg@ 9ևb wr +/ZHj J_}:Ϟڕ '!yE;*mYHA(~%EC%F)yK_E#bd9S. Х xnaC0xݹ3VXl>LYedſ+mȍO?`یac 65A9 Mm Cn$c{2=4QG`fU6uMn+ӜoɔmԞDܫUzSX}ƙ_tRkhru:u9ٚwskZ('š pמc4g7̠׺U}tUqd^ăL{a 069vk^᭱[æOc wZ wyGR0< Ջ!rR,xV홓p16;e*%%J͋M{_Rlb4^p m; څ^c%-C6nfIӭYܟ44Z%CԻ;u0}݋_uv#r`<. |(•ͺo }ۆ%dC8Ikrnٍ%;uV$~H`@:ŝ%ggsmmD҈0 ^.^X'\%<@Dc|tӭ7!g*!<:TwN 0bЖ".]YwGEl\bc.Y<7ɫ8/sma>4:;0;6M)={g} $RcၒǰXڙ{%䅳UVo|x~gVj$zM};ۗeKw-p.pu<0neՎ"FRյ+/F쩪~DhbTڣ,6HT&kF`ǨvCf7W -z.AJo@Mx2?s+:*5kڙ}yJ'xVI?ɚ^Pjk-!XCӤ8vn$ǤRa;k;XY;qDkQ":&mzm孓8ht/O:I WݴzS/n`\8hm>:RIATF c[̨Q$a GfVVUBcF']*fop m"f=UrE}KҘoD#vr{yD?*-xv dVGЇ6ah4ݩK;^9dϮ-%\\|"rzDNgL-Ay@ ֓`b n{\ F%R@~xn{I,z.| <{#?}|?2ȣǓw'&*>#@U-E)X!ֳRnM AKUgqE,@Wk!;@@5Wc(PobZ YEӡak 9U,F\[65}͹`qn;c7g 8$wN+mmΈ/Y \ LU]c[tNa|Y`yxjY,2&%f^6b֢BSX&HEC'KOўE9*R22]?Pf2N)g|#?G7'GF ,3V J ~*& 2X3Fb3NmCדw݆L❴"-[.; ;hӐ=GP_&ܚ7rkd]YS7a$aV lut}}dv[^8tNR a 3ۺ輤zbQ,%U 2᜻-uwdtɿe υ: C8L>s|nxt wlc=y#B%O5S :v뽫#V:.]ɉLU>ۉ&?ȣhoѣ [x`%vj'T9n`S,J~xO5F;$ c17KhZ"֤Xw "jܕEEՑ [MB;5aKVdln| xw{eWA B#[ef8j%$w._j S-`;ߑ\I`xpw&G<{twFVYDhG597-<9?CFFjpwFd7zG=97 Ŧw8M]h|aoE(S؛_6 @Ux iܹzLNra %pf6>Umpu9h=gfpLj$GtT*`v|?2>w\7 )S[#oN+DFñ`~>?v1ەW6/ڠx D iKYgs*hU5ei&1|mҎ[W%Ko4DOmVsv;g5?'m4'`o+n3|2h,u& jbt;ل9Ei]喊z΢<%tjNywő&`ʮ9vז~yNWHېLY>hg}yG1ܬ^2bƼ9Mo ,b# 0XÄvX0`빙XwG#ܙx|vq7O×drkYv:$ a=㟊\ȸР嫽X;g*QtFd?FBrRL3fO3(COGV5WW' nbXdkIK"e D(͋l L8R>gG|ٹm6]7GݚfaGÁGGoGx#wV>ތ cs mT@*FY+d+"⥘Ŷ :뇛B5cPӽ*qsҔňPXTߝ` lTx.K5< ~feڱ]f m3`X7>cYQ)h N7cũw1`&Z6pS>o;7(k/eyYū5 Cт%uP'+ y:'1\J\="R;QJgMUĽۏ42fz Ƿ'n޹\3'MC}ȰvRgRg5$z@ WoX錘L@YkqG7[n_]B%a2X- >R_NܟFRXjQʠSGx8tݕ61h:Kr|hLgvP71JfI pxM쓶AGůF ,&MFY$t]>觝g7e򽊤sa8}eNgWYaozÛAbn(z 08 >|8tOz09zslKiGΘ;D(YFfFsKcX`NB֤`Oha6fO5>wvD!V/H|#9]&b9bTbuQjĵN֘TMB)}tOpں_Fh.1BC^N` ?e >uoLyl<ܼ7r돑P{y FTwGu'b90$cr9CqlTLz09qkt‿[#G3y0}WFӰE!P9Wꀦ茲$$4NAXC<Σaq HǷiC`g~bkt $R):ڋI4km>J%^xM,w5}]mkڼI"`+CaTp;(4jl̩-ޢ{w}n!tkbr{-Q$WBIkƗ3wѿFݻ7:KM'jpNJ(UDN<~0R<ъK*0:GF瀲-Fq%(Ny^z.mҁljMCքJrjGW/Q7%ޛwc3X8c+q+e,N}?~lY0n$)jM4ĘP3Cɕh7A}vWsH5n-0_az3l٢,1 Y7G{c'95;3aHq#XDm{{1c\oO遧У}څBbMD7=BhM.4׺Y2<;;uwi-c4f#C__Lcҍ1YR 9J}"BgvuՋ/Er00ܝ3{j>ڀLAM q "dp,+bA_'~m+{Iv߼`ӧL6"$x A ;u+hTsNX0<@bќ; F]"6rc\"{!L:a;cf]4Tl"K.~2ZnW^|C?"35+Q,=DɁ]u9dK,}B2sB2c~:E;uNú#(puyАނph*:NLX>o6yayvc%EhZ N̬Pgv7}}=gR+4hEõuX<1$죊ەDRSש k4jiB1F2O쩾\*w[Ms͍*/!4tvLW613{~?6rr4R>b.o+A_;NFJP 䈤,@PJr:X, nȋ"3t'lQ{]4eM[ [*>ky&4(GغšrDB߹P"56S-l$Pk[WvG@zа٣AbŁ?_-5P\ R:^9N/HhOY9u[3aխcpc:l1,aN4<)"PLY3&)ZƼJ'ŊG @j㜡<X|ٴԇ]:^C{cS:Ekz ~˵[H=pMWZ0Ѕ .g٩{/=Ӗa8ژ)¢.ׇj@޽dtm;{RL3)N6T6tԣM=JYbbQJpsw{yF_؜ D-X''J n~Dת^ jqU*;IZ }uS h}a35m>{T`^W@(AaDx2L)LE;԰YK9LQn[!0#䎛K۠fapUvI U1co8ovӢ PʖwPڶFF8$A)kniru*J./=OMMv f.NpĈk'*Snzӻ$>ZVIsIW0,l-TDR4"89 Fݛ+6քF4'wp5:y=lOi9Q4j$,iP6Dh9|^Q t^(YJgFtCl)1%:^lnI>RkK\q!ܒ$?ì[67BRvNX:FV*rC3чY(tH/x(證{(Dzh܏<(;^){G1letdsw0]?'NE"SD21Z%\0z`yΪŭij&}wXކWvgT.'CTClә&qRӣvy/7IkT51~ p^V-rGjqI3;6"{lӘ+R4V|D8Aܜ_у  ;ƶvu!F lJ,꾪4QD "IrjWKNsXenDtZ8R tKJQfN=gRF.rpVZB%HI̙e2N~W)Q9!aM>.b|i(MVp&0,TK: ŝbիv9pşʹ[y8,n2t4](DĸB|~&AHT6ҟxÜ~ V@>CI_׆ x%089'kY7P^otY#Bla)Cu5A_]=rR+6;}x[Jj,=l _pYO.h5>J )g5U&‚2!=VdI zDskR|MﺤašTr?RB(U d y/En36$fW9 0[a rcy5λ95c%éOWv _ !kB'yJW|6?iË2FpXBI~aƩ' 9r}m C}BīGԫ͚6}A:70LW%)5L'Œү !F"QhLSо}YuAEUYfkIH/ܠ ( |uu.e";4@ BaPK^_u۫v츭,( .go 'v dsk rX<Ξ(_, 3 @>>s'. =iqq"ի 5zϞ~O<{wgO*Ͼ꧿w5Qo8\Mì溽0ò2?NN Ȝ\c6^rH#\"j{y)BeԮ  Pfu@θv+`M{uECOĞ7>lDR#w"zoN)"hNcApʖaT.ݒPFZ3mǒ1ŔAVgl:+n'O|,2y#\]_vR)K:w6^+hQ|CoSƉ#J.&:t-KQN'we"CЗDn|%MOĒ!3^?VB7!;mR2Ҳ *#C S"n 8ڒC|aNhc/dS 0fNYϳ1> Fj\ۼc>wg|kp0(6 CrԄ U!a+&a),ҍj*&?pB}s`scO.Kf\5Aۛ}jLL^<%0SŘ"4.6 2O}D>YF.4iwrCy7Lm6^VHiNj 5ca k%(%i{?0azHLJPL]JKwZK`yWa>k/%9[˚{X3 -#.7šD:~}ˌ?gOǘ!YəsTZ]ѯӹ\P<3-9k:`X̲{ԉJk x/G̜ߊCY:KM; Qᄛd,8v{[j? 5 I;I9f rX XbcC?C&n7ʪg>u+1M~Yw:O _IoyA4cۉ^3T5b9k ȫS.2W=1/ʡsI+1 w7\z;pN'Nġ;s`*:B \7k_|)$&Y{I,w/aTXL%*du8LYQqL:5:" bt.M"lxكBS>,×K?~L"aTTes椷XE?`niݒcgtCd}eFR!=JC_W-gnbDO+GID =#tB\tSy{-\ p3y*Z݌Aj(UyRvj8<-7:1L=΋[ȦWeD.WJS6>p~VE?r.p~Ͽ ~T,,U*ݯ-fjڤ!Oxq@%kz2;|^ \rIǏEv3,WRh/N4CA8[b6tS?6X[֊ $Y 77!1e}"rܦfˉ&En)srW/#F3I39̰|H6xchJ#a5OV%U"M綹fvpbJN YtYC7xrΤ(Vwz *-dj MQ]^Xte= '|Qf$%S}@XE}1v >PP̆s^h)v.+1*fLA^Cz/Qg;`3@wo N;1\CeJ1.a[8 8;zkpJpzӕ,"\2ek 4 @hxC^Qc-cs<`1ŻCo_:kZpMsB3^ljԴHW̵fM ^k:ɼ^+Џ+J<)_)ĨXQs꜕~2ZO $~[?\{"5 GFG9=XqҦb rغNVe2`)PY ʷ0i[u"Qll`;lhYئWadmJgMqr\~x~ы'W.! }t:JFZ6 5s8lI?y5+2 0* vVTM.ǨAeRQH)ux{?f35ldO2o١h=Wt^9'5>HqgO#RFtY# egu05P=!ޓ~S7Fz6kLL+ ^?.E@PJD\.l'KĤ oDn|JZpy>+T\G\3Zs ,s䆖@zKuv/O4wy6@Nv1!@xxNUfKzD&ZqҦNɯo|!P0#|AF枀/< b ڔ&iRN:]ӵ%%1]7W[^$3bEHNaWGwzݼ-)R* C:PS޺23)i{;PxӾ.d~F!] C* œRjgHهZбxC.'5j4DzkWjNIN/;w 3RUD'sd>Ny̩*jCϙ?IJWf'}eRZ'.lL#"G鸷vq=`tY",lτQ* &igQw ^:fW[z_g&)ɼ hȗ!0*US,4X7lͭpi9h80`8̵J Sf\SK7SŠ' kf

进化论是怎么样的书,讲了什么?
进化论是怎么样的书,讲了什么?

进化论是怎么样的书,讲了什么?
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创立140余年了,在其诞生之初,是作为一种假说被提出来的.除达尔文本人从对一些植物,动物形态的观察得出的推论外,并没有什么化石证据.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书中论及化石时,标题为“不完美的地质记录”.他承认在当时的化石研究中并未有证据显示有物种间过渡类型的存在,并指出这可能是最易于检验而又具有杀伤力的反进化论的理由.他看到了进化论的先天缺陷,并希望后人能予以验证.但是时至今日,进化论已成为一个公理;一个信仰;甚至一个宗教.不能讨论,更不能批判,只能无条件接受,否则就将招致无情的围剿,甚至被贴上“伪科学”,“反科学”的标签而断送自己的研究前程.在当今任何一本生物学杂志上,已经找不到任何质疑进化论的论文了.SCOTT和COLE在八十年代初,检索了当时的4000多种学术刊物,未发现任何一篇反进化论的论文,在68种与生物起源有关的学术期刊中,也未发现任何一篇是质疑进化论的.GEORGE W. GILCHRIST在1997年调查了世界上最大的五种期刊数据索引,也未发现反进化论或非进化论的论文.进化论者自豪地宣称,进化论对神创论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似乎进化论的合理性及不言自明性又得到了一次证明.
事实真的如此吗?进化论已是绝对的真理了吗?其实不然,SCOTT和COLE的工作还发现,在1985年提交的135000篇论文中,确有18篇论文是反进化论的和非进化论的.而这18篇论文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发表.进化论并非无懈可击,而是它的维护者不允许任何针对它的挑战.这更加给人一种印象:进化论并非确立于自身学说的科学性和完美程度,而是确立于众多崇拜者的信仰.进化论并非KARL POPPER意义上的“经验科学”(EMPIRICAL SCIENCE),而是一个假说,信仰和并不完美的证据的杂合体.
事实上,我们今天科学研究所发现的东西,已经足以让人们重新考虑进化论的正确性了.但这些事实要么被回避,要么被抹杀,人们在思维定式的驱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盛行理论的卫道士,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不符合理性的科学精神的.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正视旧理论的缺陷及其面临的挑战,并勇于摆脱束缚.只有这样,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人类才能向前推动.
一、达尔文主义自身的缺陷
(一)比较解剖学
进化论者通过动物的器官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类比,定了所谓的同源器官,并由此说明在进化树中某一谱系的动物该器官在进化中发生的形态与功能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首先,同源器官的定义就非常牵强,你必须首先承认动物是进化的,才能找到同源器官.因此这绝不能算做进化论中的一个证据,而只能是一个推论.即我们只能说因为进化论正确,所以进化树中某一谱系中的动物存在同源器官,而不能说同源器官的存在证明进化的存在.现代基因学和遗传学诞生后,对生物体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在更本质的层次--基因及分子水平有了崭新的认识.形态和功能只是表相,它们是由基因决定的,相同的形态可能对映于完全不同的基因.如果认为从鸟类的翅到哺乳动物的前肢是进化的话,那么它们的基因也应表现为对映于形态相同程度的进化.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现在仍有人试图从表面现象说明问题,只能被认为是肤浅的.
(二)古生物学
1. 凌乱的化石证据
无论是进化论者还是反进化论者,都希望古生物化石能辅证自己的观点.如果说达尔文时代缺少化石记录的话,那么到今天为止,人类已收集了数以万吨记的化石,是否已证明进化论的正确了呢?事实上依然不能.CHICAGO的FIELD MUSEUM OF NATRURAL HISTORY的古生物学家RAUP本是进化论者,但后来不得不放弃自然选择学说,而支持幸运者生存说.他说该馆拥有现有已知化石物种的近五分之一,可是已经确证的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比达尔文时代还少.现有化石记录混乱不堪,人为按进化论组成的谱系漏洞百出,根本不能说明问题.进化论者们所使用的分类方法及标准又不同,因此对某一化石的断代也经常争论不休,得不到一个统一的结论.
进化论者常用的一个较为完备的进化谱系证据是脊椎动物序(VERTEBRATE SEQUENCE),包括从鱼类到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直至人的进化.从鱼类到两栖类,曾发现一种叫RHIPIDISTIAN的鱼化石,其骨骼特徵类似于两栖类,因此被认为是鱼类到两栖类的过渡类型.但当另一种叫COELACANTH的活化石发现后,这种观点被立即推翻,因为这两种动物在进化谱系中的亲缘关系是极近的,但研究表明,COELACANTH并无任何上岸的可能性.曾经轰动一时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曾被视为进化论的铁证,因为它即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徵,又具有鸟类的特徵而被视为一个著名的过渡类型.后来发现,始祖鸟所具有的爬行类特徵,如爪和牙齿,在现代鸟类中也存在,如南美洲OPISTHOCOMNSH-OATZIN 和非洲的TOURACOCORYTHAIX.也就是说这个证据并不能用于判定鸟类与爬行类的过渡类型.另外,JENSEN早在1977年《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指出,与始祖鸟同一地层出土的化石被怀疑为近似于现代鸟类动物的股骨,因此,始祖鸟即非“始祖”,也非种间类型.1991年在中国辽宁发现的年代与始祖鸟相同或更早的鸟类化石更加深了始祖鸟的地位危机.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拉玛古猿(RAMAPITHECUS)具有重要意义.它的下颌骨兼具人类与猩猩的特徵,牙床结构类似于人,不具有猩猩的门齿与犬齿,但上下颌的距离与颌骨的长度又近似于猩猩,这被视为是进化论的一个铁证.然而后来在非洲发现的一种狒狒(THEROPITHECUSGLADE)与拉玛古猿具有相同的牙齿及面骨特徵,但却被视作一种狒狒.由此可见,这个判据也是模棱两可的.
2. 寒武纪生物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
达尔文对自己理论的最终归宿评价道:“如果可以证明任何复杂的器官不能通过无数的,持续的,微小的改变形成的话,我的理论将绝对失败”.
寒武纪生物大爆炸恰恰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大约在五亿三千万年前,在短短的几万年内,几乎现在所有生物的门同时出现在地球上.从海洋里巨大的管状蠕虫,甲壳类到较为高级的脊索动物并存.如果进化确如达尔文所言由点滴的,渐进的方式进行,那么数百万年的时间无论如何也不足以完成这一历程.虽然寒武纪之前的多细胞生物化石也有发现,但按进化论的观点,它们与寒武纪生物并无承传关系.现代达尔文主义者STEPHEN J GOULD亦无法解释,称之为“迷中之迷”(ENIGMA OF ENIGMAS),事实上寒武纪生物大爆炸是进化论不可逾越的障碍.
3. 人类的起源
在《物种起源》发表之际,达尔文曾说:“只有人类的进化,怎么都不可能用我的进化论来说明”.
的确,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人类的进化太快了.以人为例,进化论者认为,人类诞生的历程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200万年前) ----原人(代表为BETICONTUROPS 50万年前) ---- 旧人(代表为NEANDERTHALIAN 10万年前)----新人(5万年前) ---- 现代人类(5千年前).在这一过程中,人脑容量以爆炸般的速度增大.而现代人类产生后,进化又仿佛突然消失了,五千年来人的脑容量基本未变.再看脑细胞数量,现代类人猿为10亿个,而现代人类约为140亿个.单从数字上看是增大了14倍,但智力水平却发生着跳跃性的变化,这些证据强烈地暗示:这个进化树是不正确的.这些物种也许根本没有任何亲缘关系,而进化论者只是按时间顺序把它们拼凑在一起而已.
另外,六十年代以来,肯尼亚OLDUVAI峡谷和RUDOCF湖附近地区的考古发现,也给进化论提出了许多反例.1972年出土了一具类人动物的头骨化石,编号为KNM-ER-1470,简称1470号人.按其分类特徵,它类似于现代人,属于人属(HOMO GENUS),比南方古猿和直立猿人(HOMO ERECTUS)要进步得多,但它却处于290万年前.1470号人比进化论者所公认的人类始祖南方古猿早九十万年,比直立猿人早二百万年.这从根本上动摇了进化论的证据,成为古人类学中的一件悬案,至今没有一个进化论者能够归属1470号人在进化树中的位置.
(三)胚胎学
与比较解剖学类似,胚胎学从生物发育过程中形态的变化,推论出高等动物的胚胎在发育中重现其进化历程.如人类胎儿在发育之初与猪和鼠的胎儿都具有鳃裂和尾,形态也很相似,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首先,人类胎儿的“鳃裂”事实上不是鳃裂,而是快速发育的皮肤的褶皱;其次,人类胎儿的尾状结构也绝不是尾,而是神经管.在蛙胎发育过程中的尾状结构亦是神经管.再次,形态这一表象是由基因决定的.较为普遍接受的HOX基因调控理论认为,动物形态虽然丰富多彩,但在分子水平上的调控都是一致的,因此,动物胚胎发育之初形态相似,是由于HOX基因调控水平相同而已.这是近年来发育生物学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也就是说,从形态相似仍不能得出本质亦相似的结论.
二、 不可回避的化学进化
生命产生前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PREBIOLOGICAL EVOLUTION)被称为化学进化.完整意义上的进化论,不仅要回答生命产生后的生物进化过程,而且还要解决生命物质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即怎样由简单,无机的小分子进化到复杂,有机的大分子,进而产生生命体.但这个问题被进化论者们故意地回避了.
《DARWIN'S BLACK BOX》一书的作者BEHE教授,对数种有关进化分子生物学的学术期刊(包括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等权威杂志),近十年来所发表的上千篇文章的研究表明,在这方面的进行的工作是零.化学进化被回避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进化论者根本无法回答.流行的观点认为,原始地球拥有还原性大气,含有氮,氢,硫化氢等成份,不含或含少量的氧.大气放电经常发生,原始海洋中水温较高,并有频繁的地质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基于这种观点,1951年STANLEY MILLER进行了著名的“原始汤”(PREBIOTIC SOUP)实验,他在一个烧瓶中模仿原始地球的环境,用气体放电模拟雷电.实验结束后,在产物中分离到了氨基酸,这个结果轰动了科学界.但更多的问题暴露后,乐观主义渐渐消失了.我们仅举两例,说明他们的困境.
(一)化学选择性
所有生物大分子结构均表现为空间上的有序,蛋白质分子除了特定氨基酸的连接外,还能形成Alpha-螺旋(HELIX);Beta-折叠(SHEET)等二级结构;结构域(STRUCTURAL DOMAIN)等三级结构;直至形成四级结构---亚基(SUBUNIT).双链DNA分子由两条单链组成,除单个核甘酸的连接与氢键作用外,还能形成双螺旋和超螺旋(A-DNA;B-DNA;Z-DNA等),所有这些结构都与该大分子的功能紧密相联.一旦这些结构遭到破坏,该大分子就会失活,所以生物体在合成生物大分子时表现出极高的精确性.
假设第一条具有生命功能的多(月太)链出现在原始海洋中,其序列为A,B,C...(A,B,C...代表天然的人体所需的二十种氨基酸).其形成的必然条件是:
(1)A,B,C...等具有足够的浓度,这样A,B,C分子才有可能相遇而发生反应.
(2)从氨基酸形成多(月太)的反应是缩聚反应,每步反应会生成一分子水,从化学平衡的原理看,反应需要脱水剂,否则水将抑制该反应.
(3)假设A与B的结合是随机的,而结合C时是选择性的,按热力学原理,这是一个(火商)减的反应,必须得有外界能量的输入.如果以上三个条件全部成立,那么C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而被选择的呢?进化论者只能回答:绝对的随机.但在自然环境中,上述三个条件决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个随机过程缺乏先决条件.另外,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进化论者的答案是不可能被证伪的(FALSIFIABLE),而且在经验世界中是不可检验的.
BEHE教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他认为,蛋白质绝对随机,自然地产生,就如同一个人指望把热水,鸡蛋,面粉,糖和可可粉随机放在一起就能产生一个巧克力蛋糕一样荒唐.
(二)光学选择性
生物世界是一个不对称的世界,如果你注意观察过你的手,你会发现左右手在空间上无法完全重合,但左手和右手的镜像却能重合.在化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手性”(CHIRALITY),几乎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都是手性的.比如,组成人体的糖类一般是右旋的,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左旋的.而左旋的糖和右旋的氨基酸,几乎不能被人体利用.一般认为,在非手性的环境中不能产生手性化合物,而只能产生外消旋体,即等量的右旋和左旋体构成的混合物.现代不对称合成化学通常采用昂贵的手性催化剂,才能使反应按照人所期望的方向进行,得到单一的手性化合物.在MILLER的实验里,所有得到的氨基酸都是外消旋体.假如还用前文所举的例子A-B-C...序列,又是谁选择了左旋的氨基酸呢?众所周知,最简单的蛋白质是胰岛素--51(月太),那么由自然界随机地从二十种天然外消旋体中选择合成一个51(月太),得到全部由左旋氨基酸构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分子的几率有多大呢?简单的数学计算可以证明是(1/40)的51次方.而在实践中,其几率是零,根本就不可能发生.MILLER的实验带给进化论者的并不是福音,而是更加剧了其深刻的危机.
进化论发展至今,已经走入了死胡同.它认为人类由偶然中产生,进化即无目的又无方向.进化论者已变成狭隘,自负的信仰者,丧失了科学的探索精神,甚至拒绝对任何进化论体系外的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他们认为科学是研究存在和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凡是现代科学无法证实的,无法研究的,都是不真实的,进化论就是绝对的真理,他们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不愿向外迈出一步.CORNELL大学的WILLIAM PROVINE就断言,根据进化论的结论,人只是复杂的生物机器,没有任何特殊的意义.道德,信仰都不存在,也没有任何自由意志,这完全回到了十九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是人类思想的重大倒退.可悲的是,这是信奉进化论的必然结果.
从科学史上看,固步自封只能加速旧体系的崩溃.如今,人类已经步入一个新的世纪,只要人们勇于打破固有的观念与框框,新科学的曙光一定会升起在地平线上.
1. 进化论仅仅是一种理论.它既非事实,也不是科学定律.
许多人在小学时就学过,按等级划分的话,理论居於中等—它比纯粹的假说有把握,但与定律相比又略逊一筹.然而,科学家并不是以此划分这些术语的.按照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的解释,科学理论是「对自然界的某一方面所作的有充分依据的阐释,它可以包括事实、定律、推论以及经过检验的假说等.」定律是有关自然界的概括性描述,而一种理论无论得到多少证实,都不会使它变成定律.因此当科学家们谈到进化论时(或者就这个问题而言,谈到原子理论或相对论时),他们并没有表示对这一理论的真实性有任何异议.
除了进化的理论之外(所谓进化指的是遗传上的一代胜过一代的概念),人们也可能举出进化的实例来.美国科学院把「事实」定义为「已经获得反覆证明的、实际上已被大家公认为『真实』的观测结果」.化石记录和不计其数的其他证据证明了有机物是随著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进化的.虽然没有人直接看到这些变化,但间接的证据既清楚又明确,足以令人信服.
无论哪一门科学,依靠间接证据来说明问题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例如,物理学家不可能直接看到亚原子粒子,因此他们通过观测粒子在云室中留下的特有轨迹来证明粒子的存在.但物理学家并没有因为无法直接观测而使所得的结论欠缺说服力.
2. 自然选择陷入了循环论证的怪圈:适者生存,存者即为适者.
「适者生存」是一种有争论的自然选择表述方式,实际上更专业的表述方式应采用「生存和繁殖分异率」(differential rate of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这一术语.这种描述法不是给各个物种贴上适应或不适应的标签,而是描述各物种在既定条件下可能留下多少后代.将一对繁殖迅速的小嘴雀科鸣鸟和一对繁殖较慢的大嘴雀科鸣鸟放到一个食物丰富的岛上.在几代之内,繁殖迅速的鸣鸟就可能把持了大部分食物源.但如果大嘴鸣鸟更容易嗑开种子,那麼优势就可能转向这些繁殖较慢的鸣鸟一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 Peter R. Grant 在对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雀科鸣鸟所做的一项开创性研究中,观察到了野生条件下种群此消彼长的变化情况.[参看本刊 1992年 2月号上 Grant所撰的「自然选择与达尔文的鸣鸟」一文.]
关键在於,给物种的适应性下定义可以不参照其生存能力的强弱:鸟的大嘴更适合嗑开种子,不论这一特性是否在给定条件下具有增强生存能力的价值.
3. 进化是不科学的,因为既不能验证,也无法推翻.它的种种论断所涉及的物种变化都无法观察到,也永远不可能重现.
这种全盘否定进化论的说法忽视了把进化划分为至少两大类—微观进化与宏观进化—的若干重要特点.微观进化考察的是物种内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这类变化可能是新物种形成的前兆.宏观进化则研究物种这一层次以上的分类学族群是如何演变的.它的证据通常来自化石资料以及重构各种有机物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 DNA比较.
如今连大多数创世说者都承认,实验室中的试验(如对细胞、植物和果蝇所作的研究)以及实地进行的考察(如 Grant对加拉帕戈斯鸣鸟嘴部形状演变所进行的考察)都证实了微观进化的存在.自然选择及其它机制(包括染色体改变、共生和杂交等)都可以促使生物群体发生深刻的变化.
宏观进化的历史性研究所涉及的是根据化石和 DNA而不是直接观测作出的推论.但是,对於历史科学(包括天文学、地质学和考古学和进化生物学),科学家仍然可以对假说进行检验,看这些假说是否与物理证据相符,是否能对未来的科学发现作出具有检验性的预测.例如,进化意味著在人类最早的祖先(距今大约 500万年)以及解剖结构上最早的现代人类(距今约 10万年)之间,应该存在一系列其他原始人,它们身上猿的特点越来越少,而人的特点越来越多,这恰好与化石资料完全吻合.但是我们不会(也的确没有)在侏罗纪(距今约 6500万年)的地层中找到现代人类的化石.进化生物学的常规研究作出的预测比这精细得多、准确得多,而且研究人员也不断对这些预测进行检验.
创世说者也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反驳进化论.如果能够找到资料证明哪怕仅仅一种复杂的生命形式是从无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那麼我们至少在化石中看到的几种生物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化而来的.如果曾有超级智能外星人出现并创造了地球上的生命(甚至创造了特定的物种),那麼纯粹进化论的解释将遭受怀疑.但是迄今没人提出这类证据.
应该指出,把可伪证性当作界定科学的特性这一观点是哲学家 Karl Popper在 20世纪 30年代提出来的.因为他的思想准则中狭隘的解释将很多货真价实的科学研究分支排除在外,直到最近一些年来,他的思想观点才逐渐被广义化了.
4. 科学家越来越怀疑进化的真实性.
没有证据表明进化论的支持者在逐渐减少.随便翻开任何一期生物学的专业杂志,你都会找到支持并发展进化论研究或者赞同进化是一种根本的科学概念的文章.
与创世说的观点相反,严肃的科学杂志更没有否定进化的报导.上世纪 90年代中期,美国华盛顿大学的 George W. Gilchrist 调查了列入原始文献的数千种期刊,想要找到关於「神力设计」或创世说的文章.他查遍了数十万个的科学报告,也没有发现一篇关於创世说的报告.过去两年中,由东南路易斯大学的 Barbara Forrest和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的 Lawrence M. Krauss分别独立进行了同样的调查,结果也是无功而返.
创世说者则反唇相讥,声称思想封闭、顽固排外的科学界拒不接受他们的证据.然而,据《Nature》、《Science》及其他重要杂志的编辑们讲,他们几乎没有见过有关反对进化论的投稿.有些反对进化论的作者曾在严肃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但这些论文极少直接攻击进化论,也从不旗帜鲜明地举出创世说的论点.它们最多不过是指出进化论存在某些未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并没有人反对).简而言之,创世说者拿不出充足的理由使科学界能够认真地对待他们的说法.
5. 连进化生物学家彼此间都存在各种分歧,这说明进化论所依据的科学基础根本不牢靠.
进化生物学家激烈争论的焦点是各种各样的.例如,物种是如何形成的、进化的快慢、鸟类和恐龙的祖先是否有血缘关系,尼安德特人是否是不同於现代人的独立物种等各种问题.任何一门学科都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论,进化论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生物学界仍然一致接受进化论,把进化作为生物界中存在的真实事情和一项指导原则.
遗憾的是,虚伪的创世说者总是断章取义地引用科学家的话以夸大并曲解他们之间的分歧.任何一位熟悉哈佛大学古生物学家 Stephen Jay Gould著作的人都知道,Gould除了是「间断平衡模型」(punctuated equilibrium model)的创立人之一外,还是进化论最积极的捍卫者和宣传者.(间断平衡模型认为,大多数进化都是在地质史上相对短暂的时期内发生的,这样就可以解释我们在化石记录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不过,地质史上的短暂时期可能也有数百代之久.)然而,创世说者却总是不遗余力地从 Gould丰富的著作中断章取义,使人们以为 Gould曾对进化论表示过怀疑.更有甚者将间断平衡的理论歪曲理解,仿佛间断平衡会使新物种在一夜之间就脱颖而出,或者使鸟类从爬行动物的卵中产生出来.
如果读者碰到引用科学权威人士的话语对进化论提出质疑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看看这段话究竟是甚麼意思.可以肯定,所谓科学家对进化论的攻击最终被证明是凭空捏造的.
6. 如果人类从猴子演变而来的,那麼为何现在还有猴子?
这种论据司空见惯,反映出提问者对进化论不同程度的无知.第一个错误是进化论并没有告诉我们人是猴子变来的;它只是说人和猴子的祖先相同.
此论据所犯的更深层次错误与下面这种问法如出一辙:「如果小孩是成年人生的,那为什麼还有成年人?」新物种是通过从现有物种中分化出来而实现进化的;当某些生物种群与其家族的主要分支隔离开来,并得到充分的变异而使其永远成为一个与原来物种明显不同的新物种时,这种分化就产生了.作为母体的物种此后可能无限期地生存下去,当然也可能走向灭绝.
7. 进化论无法解释生命最初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的.
生命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但是生物化学家已经弄清楚原始核酸、氨基酸及构成生命的其他各种基本元素是如何形成并实现自我复制的,从而奠定了细胞生化过程的基础.天体化学分析表明,这类化合物最初可能大量地在太空中形成,然后随彗星来到地球上.这一理论或许可以解释,在地球年轻时的各种条件下,这些生命组成要素是如何出现的.
创世说者有时抓住科学家当前暂时无法解释生命的起源这一点大作文章,试图以此全盘否定进化.其实,即使地球上的生命真的通过进化以外的途径诞生的(如外星人在数十亿年前将首批细胞带到了地球上),不计其数的微观进化与宏观进化研究有力地证明了生命的进化是一个确凿的事实.
8. 数学的分析表明,像蛋白质这样复杂的东西随机产生是不可思议的,更不用说活细胞乃至人类.
机遇在进化中起著一定的作用(例如通过随机突变而使物种获得新的特性),但进化过程并不是靠运气来产生有机物、蛋白质或其他生命实体的.恰恰相反,自由选择(应为人知的主要进化机制)通过保留「有益的」(适应性)特徵并淘汰「无益的」(非适应性)特徵而实现非随机的变化.只要选择的力度保持稳定,自然选择就可以推动进化朝著一个方向前进,在出人意料的短期内产生出复杂的结构.
我们用这样的类比打个比方,将「TOBEORNOTTOBE」这 13个字母组成的序列拿来考虑.假定有 100万只猴子在键盘上胡敲乱按,每只猴子每秒钟打出一个像上述序列那样长的字母序,那麼它们需要敲击 7.88万年才可能从 2613 种长度一样的序列中敲出上面那个字母序列.然而,到了 80年代,美国格伦代尔学院的 Richard Hardison编写了一个能随机生成短语的计算机程序,此程序的特点是,如果单个字母恰好位於在短语的既定位置上,那麼该字母就在这一位置上保持下去(实际上也就是选择更接近於哈姆雷特所说的那句话的短语).该程序平均只需重复 336次,就能再次产生那句短语,所花时间不到 90秒.更令人称奇的是,该程序甚至可在 4天半的时间里就将莎士比亚的整部剧作重组一遍.
9. 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随著时间的推移,系统必定朝著越来越无序的方向发展.因此,活细胞不可能从无生命的化学物质中进化出来,而多细胞生物也不可能从原生动物进化而来.
这种说法错在误解了热力学的第二定律.如果这种说法站得住脚的话,那麼矿物晶体和雪花应该也属於不可能成形的物质,因为它们同样是从无序的组分中形成的复杂结构.
热力学第二定律实际上是说,一个封闭系统(即不与外界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系统)的总熵不会随著时间的推移递减.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常常被说成是「无序」.然而这个术语与惯用的词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更重要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允许一个系统的某部分的熵减少,只要该系统其他部分的熵有相应的增加.因此,我们的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可能会变得愈加复杂,因为太阳不断把热和光散射到地球上,而太阳内部热核反应所导致的熵增大足以抵消散射到地球的熵.简单的有机体可以通过耗用其他的生命形式以及非生命物质而朝著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
10. 突变对於进化理论来说必不可少.但是突变只能消除特性,而不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