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宴游之乐的诗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如题,是不是都是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怀?说详细一点,举一些例子,例子里要包括《滕王阁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02:37:55
登高,宴游之乐的诗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如题,是不是都是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怀?说详细一点,举一些例子,例子里要包括《滕王阁序》
x|nk˵ݯ(o .;=/!A ;/<طڢDJ$E5z6")'V cE>M pb5f3Y?=tv<^O2I=;e0;d=NZj= 'I{6Ŭ?*tGM1Cs1cOhFc6zw_hYzZ]/3]t~"DL6f3O߇vv3~%bÙ_ɨ?>9nDZ0_g:=?{y4U3w?܃L&M 4f~"W^zݙgֿίWvIxyoj=7#L~yJ/LўfnE4h^˜Y^zg^fW3ehwG^. YyduӾA{_5S\^{ᬭU5V)@CL̻`t2IboJ}q_ fzZ z<4ժ;& ץA[d–l9fbC6A:#zG#rilO$mnN eV/)ZzvbV դtۏɫ`;2ծ &^3zRIrKzS=+&z3š'8JwEW:?v}{Ȟvž7+\zk&^jO~]QilFp5nA!!&NM`3H:V^+׳;y`V+vmM6!=݅ͪLZ`~rSUwB=l;<m.zv xg'0($8pꉹؓ9U!WaWHf؁7vuЏFKVql|g &^@j=Hm}f{?ټ#3<ݛ܀@.y==㘗9) XeS`w/{&%ŧm !2^!v w̨eFni{ ]׹D#-û=3]W@w^ebOv (c1=D1"K;; ~;?񖇀pRH1=IHN# TyOIdWxl i@ xn!򅷜xEx;x8Q`*f2;_ct5ӹr gز['B{;wk5YܘKֻo b } =|/}Ex^;Ǣ04y!"@sY wcX|=Ʒ@tҋZw'D F;=oFy!~qoO塺u$L>% 2>oRoKпzXn/XtzqϽ[rF@6Q_W1^%<*N mŵ⛛='2PZ | KFZ oUD8yGsȏ2&{1W?ReO<7ĶW='g=|&1`V:"wH4]#`g+~٣ w h!z>"sIRBP.2CwDbn'T?1`7;4s(~ oq5j.g`}Ϳ+ś"iLkL7A=r$Лx*y%1;nكNBT*@P%Z,,Xu 3ZT /Ws~Dd9%2,{?2՞L!i xþ$AA'am=/.|_)H"D\~5)%S~6;+#[o/dgF#7A+-:*52B_S)#MRO1pM˶oLkH6UG@],zp4O"Y^@i#(bMK&@-"Rv/2zCZ XPAEnu(YT/9&K48sL1oSi%3:n х[Fn`D^)~`z.аaBSc9B+,5p3[&<,TE(Qk!hA7 ,S CymsvOY- ҟGؔ,t6#Axw+YDŽ0  @(NjfUO\:f qW%V!iZ=n˦3n#/e^sf>=~tF چ1x $McA-!9IYԬācXKުbbx~xDmC|x$Zlz9[~!};FPwZ<)zfM b@umzj]v2G Cd0>#ܑuɭIcdJSV,U=Ά&<'A7!.=Mzv@}/cam7^B4ˑ^Ƣ),]x(,g9qZ Be!]G콜{ݶl+zye!6BCj)Y?<)l?~J7OjHzO9#Wb;v6refGp;D@Mly$#f_Ԫ&ݕDDb*YM=PfiC:獧H>BZ9fft~8r9?ڼzQ{i u #:N-BXcVMlW j!,}Uhhʹ$pmxq[Qfx(ם"N c@1usn2!fo њh>PW'V'wk=i^g%ww0Gb&Mȩ.3nQD-H3dڑ1mp,K@ oo>~.*Fx|p>(; b.L Z'V%saSOKyKo`D4iCQNtEH6_9]Aϻ{X X[C5"BB[;T%tȁt1NG tH킧B8]~_]~.K,F÷C0qBEliڧj%Tu@3,!RؓE @$עqmKlo={qqK8dI0EHi'6G<"-GNhYvgMxɕ%&oa@wՄR6C=3-Af!b?@ @5n2ܐ^T>D2c#xn[Vat%ۀ@Aa̦% <8Ƙ;`x1¾\xWf>C4-| i)6.1a$3~y@~nbDRϘ^z?^T@!}u!F>tY2HBh?zpR25ե {"}RƊ’4h%?ϙbLO8 J !{PVV>yNjMI,^oJ9? !ofR\W!A;>۰4 ќ6 Fx(mrnց9Rٌ#~Le#MYU#ި! A^"'zq턙Kњ- CuI}c0 67nn4䁌Ecdj5A3Y!OeŠ!nnEPSI!SJ(&xMimup[o4!]z吏V6Wz`aMQ ZF@n3׻( H\B b*&Q*.9QlQK <3RV JĽ=Lwг]I&3p0&ͪKIf'hJѨ_('mu)iCtAdGz;,r/?Fy^㏅ZoN@cʨPNƫzY%X6iEUk|`Q% r4_-'Gya]61#[a^/QءD`؏zX7mhM9oL1d,a@?vq˟׋+SJ} by q+n#oPE ؊ l>HbĝL+vrliU$+~y6mdA#ݖᆙބ>+эrisk:mv=L_S=ݲ@G4%܏سd<܊@(w(I_n:0S!.m{ZZv8Ye//Y;Zs]BShQŠ<v)ƴ>Ԡ#|T XBs.W6Ħu-o`ArS-!@MWGuɩ3,,o7i8m[< yDEIt{d2,rmߐY՝xcҴe7k}8/zzN !bjIkS> ~!ћfAxۧ*d6cc{=hEs|W-V07*(ok]2mKBJR&&Ѭ<#%>C_6VWLuy3vPbwF,{ ^\mVT0Q_eǐaB,:ܲv^kGw7?o#xROCAHvm^k7g;wA?zc:jA.Dkk,h3I]$ΛVR; /Wy]3⤈cZbṀ'px8Ϫne3oysNI>m9 P16= ۵/)mKʁ"<ޘdlA5MQ Q‘(u/><ḭq*@@I؛~.+Sn4/!!Uj,bH0ZOLB`C0b k$tC\@F6vG5hBJ.y+WuDŽ|*e6=g1|n5+2 ?b$;BB)u⓪h$8ZJu4OPLo(ϩ.U_2)<#m7~,md^J0 ʈ JJpp[hE;hKN&yJ<7}}XDΔ{X-*h6ip|1~..]ʬv I݂A݊ ũ޷pGkZY/-X 8cJRvl |05njրu 8 ?J2:q((֏フ-3ǭ k1~}/&(%~@IE>s>^ТjVJy֧ ,%ᘔ[sIH?HMgƦ%Z)eZ׾;cLAt$׳ݻ2~b4ࢻk hcIsb87hP,Y|=')]Dӓ32\0ܕV'I]1حjkɅaMz~KB틪=+)Ug&> Jh6+c['|dcvh)+Rs6ZgMIi0A :'uzdpǞNS!q!("K3Tn]sX5&!P&YKLozas=e >&M[clx٘yf" C`w~b+-[NUAR.rSdŬH {]TˤPM0l?J"Չ_Iqs B/vx)/L7bl{@3=.]m؆.x %#N#WĽ"{|@{.KFAj,DhR] \5Λrk" |\:O;6`fqL]].ԓ $`/8BPMVvPFbB`w>?WEoeګ)P.RNtuz`7pz}ȨֹD4֏z` #,[ଲCʖ{o<3bw;0Y+U+:/nu:6 W̽A{r*88i42S%R*McBgqxGI_P!w}8a;~c3F0c{Ձ XJo>'`|S̸%IO| d8qchƨZ5dLoGFW-=CDz]\D*H"^Zvɕ\gv/us;ڽmw0^붽 tߩe-סk+6b4 .u9z>ou˔?M{pסenđ*ԙi߼֍IU9Е{]{䕇1d܄mndx2\Ӣmy9+}dr.6Y Q\Wm):adsv ~jpϼfIV˲˛1,::nx{Wm; 1ROɦ~g7SoN1?;sXn QSyzY Vnt?lEpo#C@X宩)gR8_.ݛ&㘩t%7-,2 >?3E ? {"f=L_/uQ_"UbmgEv5MvrW, τoesX;Ӽ_9nGIF2J?tmؤ.Dy^e3m~C wF.qLBLX*ƛ ~u=FnjW^I*ΝZඛ'D^ʮ<7V Ô;r72ʘn4NP=@U,宦Sh-^΍:M靜 J1cz!AHMNV`_ڃ&Jꉣ dR+91t!7/-k6#N|Y^_e\_ zX@+T"*iG!`

登高,宴游之乐的诗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如题,是不是都是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怀?说详细一点,举一些例子,例子里要包括《滕王阁序》
登高,宴游之乐的诗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如题,是不是都是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怀?说详细一点,举一些例子,例子里要包括《滕王阁序》

登高,宴游之乐的诗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如题,是不是都是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怀?说详细一点,举一些例子,例子里要包括《滕王阁序》
一、词语解释
  词目:登高 拼音:dēng gāo
  基本解释
  [ascend a height]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寄谣卢侍御虚舟》
  详细解释
  1.
  升至高处.《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明 刘基 《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 郁达夫 《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
  2.
  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 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
  3.
  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 《邺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 参军 张望 有《七日登高》诗, 韩退之 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
  4.
  锦的别名. 晋 陆翽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邺 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 平阳 采桑之津,躬劳蚕月.”
  编辑本段二、诗词原文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编辑本段三、注释译文
  注释
  选自《杜工部集》.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秋天的重阳节.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风吹树叶声.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一生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译文
  风刮的很急,天显得格外的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编辑本段四、诗词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三峡》)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颈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味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触景生情 看着眼前的秋景,我悲从中来.想到自己万里飘泊,时常客居异乡,这一生疾病缠身,今日又独上高台.这是对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的高度概括,写尽了羁旅漂泊 多病无亲的孤独悲凉 登高》一诗是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所作.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全诗通过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诗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诗人勾画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动人图景,夔州向来以猿多著称,峡谷以风大闻名.这里的描写,决非偶然,它是融合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的.首联登上高处,感受猎猎之风,聆听空谷猿鸣.移动视线,由高处又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图画.诗一开始便有悲凉的气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画面是惨淡的,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心上的凄凉,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这两个细节,跟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看,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但诗人的思绪并不停留在这上面,接着又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的图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写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句中的“无边”、“不尽”再加上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更为重要的是,从这里我们还能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会使他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这又加重了他的乡愁,他会这样问自己:这长年飘泊的生涯何时是尽头?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甚至会使他超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怅望千秋一洒泪”(《咏怀古迹·其二》)以抒发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这两联,确实已将诗人的“艰难苦恨”包含无遗,用语之精当,气象之宏伟,在所有的登高诗篇中可谓绝唱.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上句“万里悲秋常作客”,写长年飘泊之苦;下句“百年多病独登台”写老病孤愁.这一联写到了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秋之情.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这就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了.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更见出构思的精巧. 尾联写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
  愁,白发增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本来兴意盎然地登高望远,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愁.诗人的百感交集的矛盾心情尽展无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编辑本段五、诗词句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消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消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评解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民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编辑本段六、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编辑本段八、登高由来
  古代岁时民俗.即在节日登上山岭高处.其初多与避灾除厄的迷信传说关,后乃成为游览健身活动的一种.多在人日、正月十五日或其他节日举行.至魏晋后,因费长房、桓景传说,相率于九月九日(重九)进行,遂以为俗.较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绎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第六至九日,登山饮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茱萸,传有避疫之效.《南齐书.礼志》:“宋武帝在彭城时,九日上项羽戏马台登高.”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九月九日,载酒具、茶炉、食榼,曰登高.香山诸山,高山也;法藏寺,高塔也;显灵宫、报国寺,高阁也,释不登.凭园亭,闯坊曲为娱耳.”清顾禄《清嘉录.九月.登高》:“登高,旧俗在吴山治平寺中牵羊赌彩,为摊钱之戏.今吴山顶机王殿,犹有鼓乐酬神,喧阗终日者.或借登高之名,遨游虎阜,箫鼓画船,更深乃返.”
  编辑本段九、艺术特色
  《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有人称之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主要特色有: 1、格律严谨,行文富于变化. 全诗把博大深沉的感情纳入严格的七律之中,同时又注意前后行文的变化.首联“起”写景,着重刻画眼前具象,形、色、态俱备,境界高阔,气象宏大,气氛悲凉.颔联“承”上写景,重在渲染气氛.颈联“转”,表现情感,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表.尾联以老病愁苦的形象结束.全诗起承转合,一气呵成,结构严谨.全诗四联对仗,而且句中还有对仗,非常工整. 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诗歌的情感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依的悲伤之情全都表现出来,体现出“沉郁”的特点.语言刚健遒劲,音调铿锵有力,章法曲折变化,突出“顿挫”风格.全诗节奏铿锵,句中自对,富有音乐美感.

登高,宴游之乐的诗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如题,是不是都是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怀?说详细一点,举一些例子,例子里要包括《滕王阁序》 晋平公炳烛而学和孙权劝学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杜甫的《登高》里面,第一联和第二联在写景的角度和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第五六句包含了哪些情感内容? 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在内容上的共同点 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在内容上的共同点. 《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清君权的共同点两朝君权上有什么共同点?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是3个文件内容上!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中的“他”指谁啊?写的诗篇是什么?有什么重要作用?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中的“诗篇”又是指什么?该诗篇的主题是什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中的三个事例内容上,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我国新疆与阿拉伯半岛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点? 高猛酸钾和过氧化氢在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 右溪记与小石潭记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