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再创科学技术辉煌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现实,从社会组织和社会意识复兴方面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9:45:57
中国如何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再创科学技术辉煌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现实,从社会组织和社会意识复兴方面分析
中国如何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再创科学技术辉煌
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现实,从社会组织和社会意识复兴方面分析
中国如何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再创科学技术辉煌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现实,从社会组织和社会意识复兴方面分析
说到“再”创科学技术辉煌,要看我们科学技术辉煌什么时候辉煌过.追溯历史,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始于清末,发展在民国,成熟在建国之初,这段时间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科学技术最辉煌的时代.要问如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史为鉴,或许我们能从这段辉煌中找出历史的规律.
要分析如何才能再创辉煌,我们要先分析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在清末以前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教育是以八股文为主,是培养歌颂统治者和为统治者维稳的文人,虽然其间也有对勾股玄定理、圆周率的发现,也有对星象的观测,但这只是科学领域的惊鸿瞬间,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我们今天教科书绝大部分都是沿用西方理论,逻辑学、数学、几何、化学、物理、解剖学等.所以封建的科举制度是阻碍科技技术的一个原因.
再看两千年来主导中国人的价值观体系.儒家学说自从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成为中国人遵循的价值观体系.统治阶层就利用儒家学说来控制民众的思想,而儒家学说中的纲常礼教、克己复礼、君君臣臣要求人们不能挑战先贤,凡事只要“孔子曰”就是最后判定的标准,儒家学说制约了科学的向更深层次发展.这样的中庸文化导致中国在一个圈子里转了两千年,没有形成自己成体系科学.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我们没有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这样的人才,也并不奇怪.所以社会的价值观是阻碍科技发展的源头.
清末鸦片战争后,很多进步国人认识到,大清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国家,闭关锁国不会使大清进步,在曾国藩、李鸿章、魏源等一批进步人士的推动下,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先后派出四批留美学童赴美留学.但由于科举制度和传统意识的影响,最初的学童大都是私塾成绩不好的,并且有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西学不会升官发财,因此留美学童的生源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最后学成归来的学童大多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最初如詹天佑、唐绍仪这样的人才并不多,大部分人做了编译工作,但他们为科学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成为日后厚积薄发的能源.
到后来庚子学童的派出,则为中国培育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大师,比如,竺可桢、胡适、茅以升、钱学森等.在民间,人们也认识到了科举制度的穷途陌路,学习更先进的西学才有希望,很多人自费留学也大有作为,比如顾维钧、宋氏三姐妹等.
所以,打破传统科举制度,开放思想,学术交流才能使科学技术得以进步.
到了民国,彻底废除了科举制度,西方科学技术大量引入中国,成立了很多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同时破除了女人不能读书的陋习,兴办女子学堂,这期间中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早就了大批世界级的大师,比如:文学界的矛盾、巴金、老舍、钱钟书、沈从文、林语堂、徐志摩.美术界的徐悲鸿、张大千、丰子恺.自然科学界更多,华罗庚、李四光、茅以升、梁思成、钱学森等,大家熟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曾经在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就读.很多人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大展身手,为国家做出了标榜史册的贡献.
总结民国教育的成功,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自由学风.学校不受政府的影响,自由开展学术交流,自由表达学术观点.曾经蒋介石访问北大,被北大师生拒之门外,足见学校这片象牙塔的独立地位.
前段时间有记者采访耶鲁大学的校董,问:现在中国在搞教育产业化,耶鲁大学又是世界知名大学,是否有想过在中国建立耶鲁分校?校董说:学校的建筑可以一模一样地搬到中国,可学校的学风是搬不过来的.可见学校的文化氛围才是常青藤的核心.缺少了自由精神,大学乃至更个教育体系都是无源之水,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
很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培养出世界级的大师,也可能有,可能过早地夭折在牛棚里了.
综上所述,只有废除体制的因素(例如科举制度),开放思想(不能固步自封),自由学风(不受政治影响),才能使中国的科技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