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的所有问题和答案荀子写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4:08:25
《劝学》的所有问题和答案荀子写的
x|n+IɒW06ߝx'oJy>jS.`c)fUlӒ1S9|\,!2Jث"^֑r\9åCoA܌v-$_uY/ d鋉{$l˃L̙L\¥mUA?}[ sɒ\(-4nS^~wnK^U50\f {hB'= Ͽ_$h5w?J.M⛿C\GpBƎ'f$T} Ҡp*U&ÑJ7`IuƃkJJfBۚLc0ߖyB\Ph2,v:r171+^cݠu J2-y $[M ?6AX %0I=Pe^W7~g2FA-]c)>yw{~X<-~*gɍ?&5&uM3{;Po*P 4mLL| g?P; .y3{\/n/L&Tx'rm ^AM=RgQUC,yx;MW Y)ɝ%S?rQ(}1qZLsˑ'tޠ^4'ꃬF@ S{AK/ho=y`%zbspk([Ik"/w&;w+-iD(ܚE(ۀG>?:d/':ndm܍%ܴ 1 ݛ1SH3( ֛=J+9!F|ǯ?;,'0F¿ص"'J/@~`P tqـf&(!0 &x:o|b:iKI5g 0ݽ56ڜPXXþ0"5x(pmaЁu]]\31+Ulzм,ng6ᵋØcL KjO>wU>r<&ޝhb?2@bӥʖݶJTj_x只*06㲲niadк0 حsdN [ ׿" g?W}pzeVRR,#,FȻ-o'b]%Tjώ7f)H=nwoO^+DxiՁPu1*%+x{RDPm1o1 c]l&zLzCUSaNS8?] {˖}i7)isNW|ǼUS_^,-ڟ`͚{zV[ 'H/QTo$~6g+lH\rܻיz nzᙒ)aF JmIf<` 3fcgzeN0-VnbB+ %I8g,7N{5Ě#.O\t,K`|l\31LShbY|0\B͜LOQ&҉鄭q%f!kp fO"\'Vbk8uὈ0߅dL)˒+!mO"R ">=I" _^hs:sR^ >q8gj'8lӶE@w]׳mbb_3gY?Z\i #pϝ|#rijeY>*K(#5hܛDi;œ650'|b`g WtֆN4M/| q0bOMq9@`ީW{B|T".b&(. ȴ Cd3|(ӿ:'q( o5A儺Q?I=z}o ~X!&tۦ} e6e̾ bٞrl#]W#gM'(fӗju=V?K)Vu$t\isDz0 ݌v Eە_^=4Cb1Tns!h[x<>r.v?W)Xu)L*0 -o Po!W9 ^Ԉ<5!1-1%x[>2ǗbNXh>q$2yL'xy[*LJ^#P8{@+w˱w !6. [ כf} Oc8d# ǭX a'+B/INXʚi]o~pkw8m  a6*c;Z- TeJ.^oE@0R!Fمdx@Xky;94Y3%@`4P'ǺgGcrn^B n5XݪZEJ/:p('K0}# /軹+}&1|t+8~J>ЦNȇ 8:lŪcd=68Oq_?%IU8uu)';)6,^4%}@s1nI.~mE]y$eiY?Q촡qD,~T܈/bLKPed눷z?؏`lvpO9Y.L>]acaw;O?dH˛Fq:b΄zTDM| z 8&9z }h{QҚ iOrc,''Cwrj 0;))458ճ!l#6ݪ7s.ZKaa,/1`=Pr!U@n.<5rS/fSE'z`5L ɥk~O@9gU&KooMz,@8fB:@{0È<)K7M6XК '&B/⑿o/U*z ҽ[SLlZki+{.L~za33?~ J'ݜM0nNFf4e / ~N$EBh{&rfhUo-/hæ mòwó,M ;SsF e&7m{n |4$rg7N)`~CTĤK *oΣ=y7`&%K4(g?U[րN>pw0<׌2U&W[^`Zpҵ֜gźੰ ?dP) ٽJdBj_vW֍+>}?&duM(Vvˮ]w"E"kEȘT Q MNs0cTV|W&')U60Ϗhݶs8 @#UO^)%fS˺vG'J5,1?y4 la ڌfǻ^/)wq#)Du/Mj,kE;e Sɣw[}t[al;۰`@9b>ۋM2,I*x.a}Ilcʄj*M(tҤ-;1@c%ǟ c)ldPC{1ZͷeYm#mش`7?9 ߦH.&`G).a۵&`cJ+S0_w )ܤ,nusm20÷<%Pl}WOj%@37C?tmg3X]-(6#3¾'Qە )͑-\ 6Ӥg+ػ_{b;]ˬfmGݺ=J{ o}%#wm4ӃҨyZ9Q)j3˓-ִZVM[*{'a ~N5%Q_ i1[7EpZntݡ9 %d;ĘRJL{oGBBi.Fd;ukW2,^i\ 4Xڱ8$o>ewkIJaN(œ˒iށooKt>Zup[u¾*q My v>.1gq sڷk̩J,bb#0A$mM~dnp b-1!lؗd$hbNZ&,\q\Fj6~0x{ pi714 $sZy#UBj kie/"}VzUbs7W@LZdI%DT~}~ q%7}! ,w-*&0D;asQ`uj1ޤd}Ĥ,'MM1N|g=)@UhSlބLx{(5bN˄Z2 k/SimZ SjN=bZK(#3&V ȴ.S,"}k![nf]@{ђGibmDDqgW2R=&>k?W9Y0O+~dN #RF-f{Di`߇"4'A4+)|lO5!ypjˍ_-x@uvb$0axORy fzOͅ/4Ok#!g)~kHԔLQYdM?<͖M@pn9DD͕j8/s|g5oXlof^B~PASW!8yfbU@rJfV]CcBݔxʯdc+"k5 v {e5QUD6Gp}|EԄxꁨh3w1uP$s@O".z*6C`ybO##zѻ<KF74Ӗ ,/[WT+@=oPYgiV"ey{؀~v"n. ҈sM|HU.$I>%y0^2-Ϡ_AsMn9י7I;6N#_vi/E 9ќ \6T1`pȷ  1WAO0^:.uaxo'mnTtȤrk+)%)n<)ꍙ$RLzn4烟XT^xCf_S#< 9I|QLDkf?(bd)g^kv,c'x :#n̈-zc_Gâ5H^ e־ǃZV| F< 0x_qIP}{kv VeWUC7m!I0ǟQ7^MS/`V#~$&pFпI/W%5&&R.lAMO J%CM_Et&Ĭmx߱⽸baPTA`LbHhQ6gd\lSdS85+S&z(Ej9%/L}Dbvo>ib!ԺpZ^FmQi9 ckWO4BSbbߏU%<2YVhJ;ɼ{JŢ=?U%X3 }7yc`Bba?\MVaA2k;" Ljegxagz& yXg1 lar\_'Zv&7S`ϣ[,I`.lNsG*) zE K=Dr~} 7r?_+29f\="ڤ/E#!kf5v5 #gAKZα6^tl NyFs/wt1|vjzebꡒ:! Q ;+8SKϫGF]h V?>>d ƖGpKiC3O)x-ԅ7+ f:<&K.38tᖳG3&w[?F4m.GP ccJNK0[Pg\_?SuX#@ ~ |u$;3 ✳ݢ1 ٺS+.-]povE+{B㴝iA 6 Tۡp_Ռ]YF6kSK dlدq-AMv$o95 S &78I%kdLA9>b|Z7rNt)NfJe3=\i==\p4'Ho p̾l@lKJiW8HOo`ћS Bs%sYBv9q7 %=@aLBa`5iħ7b7eЮ3.j_XG ,dF ^Rs&O{[Jט}Z4KK*gܱ/%>|ksާamR;"X?eaCz6p(n:aIe:[=CAXv}\n$.O%>qM #vͥjhpQjK|ٟ'BV

《劝学》的所有问题和答案荀子写的
《劝学》的所有问题和答案
荀子写的

《劝学》的所有问题和答案荀子写的
文章理解性填空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说:()继承了孔子前一句“劝学”的观点,又发展了后一句的观点;而唐人韩愈在《师说》中干脆否定了孔子“生而知之”的观点,他说:(),()?
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
“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

全部展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 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薰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