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各种各样的风格,列入哥特风啊,朋克风啊.什么什么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02:50:40
什么叫做各种各样的风格,列入哥特风啊,朋克风啊.什么什么的
x[Yo#ו+|( & zKm7Z[f jO($JEJ$JX\VS|bIݓ`EV,΢߾X"&"he_Y565(؁X=0wH4YMXq _>zN+ǿ͸nNE[Ʋ\Xv5 ՟UKgEsx/ߔk[[/h/ wV6:r$19[Ks1iUww8Y ɭ:/oHj  /bM."gcaq7Λ-{d&[*f4#-+)]X^ĊfvEP@_&pL YǨiEṾߗ-xSЛex+Y[,-Ku2%sֲE>2R+kYW"ޗ\S\~*״P4􄡯Ҋ>%%DaG@$T=?z靝Y#"ve\djՍ~wՈ$[} t~EnGD7ن4TPXvDw맢,͌L"6/v0b$nV,ɵ2f5~DT4ԗ$JF$Uy @p͊< :F`#݈涵Y0W/"4%U5[, %Fgr&wp7=XƵY84R3)C[[}S6N݃_0 98z $ ,d I!/#>D<8,=(LU՚,ly6 ;cFK@B__&{P(Y+= OCbJHVL:Y lWɰ[<Lv?` 9XWlp`"d1Zt0[9ci2׬gAԼCLj'jQz0U!z>t==ffdU(qyJNq7MB RGQjac^ǽ%b#+["YS9~l}z",yr ͸BG$g ynד/`j,@&^\M`ޯbI#HU/Co?%C Sql΂%lަMD,5!"WG$2^+l=^Kn xlesD{Opߙ {oQn B\0֗{}I}gd<%ϏB&3$r-Dطc$!>bvۊj;kMDF0GQ0c3kNEgިiX?w!{۟KuΓKԲFO`ޛbLkeD *,Eͼ8.[MJ^nwihV 6 Az?1fH)̣%E ]쮊^͹#n2CǏ%Ku/rPVaVXɵ 6Y񺱖9\"nl]f0&oHdSRAnJ?ّd#ێc $.MfAJ"0Vhܡͫm~v#nP #i˸E3 r qXC+0Rurndp*EW~DFأ7Odb79i\jOaaHd=br lSǽ#UY?ysw*I`oxW|BxUtDՁȗU z+9>17 +*4 ha/w(ȶaS?ZkqMK4d_=zh _f~ =RZIVo8Ӄm+_ify\ &\w";J@Ҧ$.-08$@n]5 fyf}ޡB>AU&v>81[f2ba<3 s+;"*L ^ܦ#Q;a;P fy̸t@^(%q\GET܏ؕ)+3yo}G`+oudEV|Y\lX`%ں7qsO}ƺ- v`EVy\Mͨ,w ؒ3񆼳82F`B(q1='{2F /*@[;iQ<22ۃo2~B̊LNI I:~zU!+*hсDԕ"U9 RDs @0iwŚkri%TͥD%B!.) rlֶv9H&9U@D(b'(a/G=گ#7Ht{BI|` \tͣ b@\1>[<;ѶAj8#d@rIp|?$0i?<z N:ʮQ舽6 >B&q1*:-A2p@#@2y5lńT2gm*[Ȕ@ima` > ߱܂̰SHRH1BM_W:[`[iG\ڡ3wfE ?${9]p\ϼ󡹩&QPkoN)y(ՠA8ؙ5r Ca.MD}zIW᜿a ^y'+F#l> '9g'~+׷7^bzо <6*|ay dXz :8Ы*1פIi$(˜[j7Ra3W*ʮ&֍~ϮZڤ EoKFe]e";UjkoCv{*g^Ka4[oq)_Kpø[*6 Ha&7& S)%]/lb!>ȏYc$)4 NOCcT>ghsE [EΊhIA|2@t>8!gDoŝM"9ܑ٢9]*&"7]e,WTbF ;7 K/XKsbr[YbRvӯΜLg*@ 5?'nv9;9:x,̜QG:"Yq81jNnJ'sEedDl ΞȺV`M.\--\l<M pHIP&ZMEcఛ&TcCŏVҹeۥT߹SIOe FE9"0a1HH\Sm(TPY&귢O06Uf4^tU5#=Pч 3UA.aVOdwsպQŚ҉4oROP*0:Ij(A`?£1\.h /({ЍU0}q)s}]a2a ԁ#nc7>jιa88N{PbЕEfL>JhD菾>ySX.g vG'xOhúl_z*6ph+>(cE얁n L,[J}WQ*ѥKtEI; Nύ 2Ǩxl,D뚙(rQ*o\QhʽoL00}֩Ѕ!H7cơ(EHfSj\9B؅.qK5L, oc 2d']sT%DƔR/=$y!Kɦd/#[0SҰD܎CL`.Z[b XɅ$lƭIiTor2I!RIIVf~a'h8vnSLu/yІqQt/@3.PL:v޳l~`0޼/weQi/\݂5T/PD|u٤# fs_&mP:0΂]㻜OOE*6EDIH>- GbǍ9>9<#ݡ*A`k Q/c4}rl^lH݀ә `7ԑKyp%K">$]{o<wnxvߜßxYC5!>NH9f4=YmP$։3*)MUu%cFQwËaR:?e.:{0MUܞ@e;`YUxnvEkȨz[5)%:V||%g|8;53o'?ڬ'Sx81:=QºD_΁ik) T ^xeȩr}k' e&$ ")>~{Śf4̈q2ԸRA ؝-TiV3NKHQH:(/_[bBA%&3rj Y.Ú8CFaD4:)kQvJU@'͒^k29XMtHR0Q ]GV3.)ŠW~р{ufP1fjRqEzj$6VɁcz'a3K5)E7Fq^ÒNzNsKfX_!DZ#:xCUN-H4eQGt*2 ֒L޳*竴+v9Jy\ܞO?gֻT;@h9xs 8ltD{DLd̙&|4bߔk6 $ ~]4xC= "uV*\B>o9Dxvl,T)DU:#[%@$y6C&nn05x񳿣?>O

什么叫做各种各样的风格,列入哥特风啊,朋克风啊.什么什么的
什么叫做各种各样的风格,列入哥特风啊,朋克风啊.什么什么的

什么叫做各种各样的风格,列入哥特风啊,朋克风啊.什么什么的
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穴中挖掘出来.
【哥特文学流派】
从18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学作品,因为具有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而被归类于“哥特小说”.例如:华尔普(Walpole)的《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安·拉得克里夫(Ann 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侣》(The Monk),当然还有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科学怪人》(Frankenstein).这些作品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而小说的背景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少男少女)身陷于无以摆脱的魔性爱欲,和(通常是阳性的)施虐者展开一段以死亡为终结的际遇……在这些小说中包含的情欲/性别(sexual/gender)的关系,古怪地纠缠于神圣与魔鬼的角力;极度的情色高潮来自于破灭(也就是仪式的“完成”)的那一刻.象征父权的宗教系统与企图超越的的黑暗(阴性)力量,在某种不可明说的层面,其实隐讳而酷异地分享著“爱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当代的恐怖小说阵营中,象安妮·莱斯(Anne Rice)的作品《吸血鬼纪事》(The Vampire Chronicles)就流露出男同性恋情欲与父性机制的复杂互动.
这一时期许多哥特式小说家不断涌现,不仅哥特文学是对人类自身黑色阴暗面的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正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体.哥特小说中比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布来恩·斯托克的《德古拉伯爵》(Dracula),还有埃德加·艾伦(Edgar Allan)诗集中的描写.斯托克笔下对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较走入了对立的角度.(当代作家安妮·莱斯(Anne Rice)的《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和布莱特(Poppy Z. Brite)的《勾魂时分》(Lost 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续.)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朋克作为一种亚文化侵入了主流文化的领域.原始的朋克来自于暴力和强大的颠覆.而原名为“华沙”(Warsaw)的“快乐分裂”(Joy Division)的出现,无疑将这场充满了破坏欲望和无政府主义的朋克运动带进了后朋克(Post-Punk)时代.
不过以上只是一种类型,历史上还有许多更好的作品,
【哥特音乐流派】
早期的后朋克对于生命的诠释往往饱含着沮丧与绝望.例如快乐分裂(Joy Division)的主音歌手伊恩·柯蒂斯(Ian Curtis)于80年的自缢身亡.那些耗损生命而成的音符,成就了快乐分裂(JoyDivision)的不朽经典,见证着整个低调文化.他那套灰暗而孤离的人生观,隐藏着阴郁的遗传因子,将整个后朋克文化尽染成深灰与暗黑.八十年代,在迂落的音乐里构筑了一个悲观的年代,至少在英伦及欧陆地下文化的层面上来说如此.在当时的独立音乐圈里,趁势涌出一大批黑暗病态、风格邪异的乐队,他们的音乐源自于无尽的压抑,以及对生命的诅咒.如教会(The Mission),所有的夏娃(All about Eve)、列伏林之地(Fields of the Nephilem)、祭仪(The Cult)等等.这些被视为绝望、邪气、颓废的乐队/乐手,从朋克那种过激的破坏意识,反方向潜逃往一个内敛而黑暗的世界——这就是那个占据了摇滚乐大半个八十年代的低调音乐时空.哥特摇滚在英国地下音乐圈的形态与演进,正犹如一派邪教降临大地时伸出巨魔的手掌.它通过难以想象、天马行空的邪异素材来悦纳听众,这就不仅包括了在音乐领域圣灵齐放的空前创造力,也包括了在视觉造型上,所给予人们的前所未有的刺激视觉体验.中性化的身份造型,浓妆艳抹的打扮,这些并非新浪漫一族的专利.哥特仿佛是新浪漫的个性相反的孪生兄弟,是华美艳丽背后黑暗病态的一面.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哥特音乐的改良风格和其他相关乐派.产生于比利时的EBM(Electronic Body Music)是一种电子化阴冷黑色的音乐.受德国Krautrock运动中Kraftwerk之类电子乐队的影响下产生的.
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谈到德国,那里可是现在哥特音乐的重镇.许多德国的乐队被惯以DARKWAVE的音乐标签.Project Pitchfork乐队是德国最早涉及到哥特音乐领域内,虽然他们的乐风有所改变,但一直算是一支流行化的组合.首张专辑《Dhyani》亦为经典,有典型的黑色音乐和评论性的歌词组成.Deine Lakaien乐队的成员有着深厚的音乐基础,他们做出了象“Love me to the end”这样的浪漫主义歌曲.作品带有着某种程度的中世纪感觉.德国很大一部分组合演唱时保持着自己的母语,例如Goethes Erben,乐队的名字也就说明了一切.他们的前三张专辑就象是三部曲,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而Lacrimosa,Tilo Wolf这些乐队通过添加金属乐的元素不断的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做出尝试.当然我们必须要知道Das Ich这个组合,他们的经典专辑是《Die Propheten》,专辑中的歌曲机构复杂歌词充满着智慧化.阴暗电子乐派代表团体Calvay Nada用德语和西班牙语交错演唱,他们最有特点的是主唱Brenal的低音,而歌词方面多涉及政治,社会之类的话题,从这方面看这支乐队在哥特音乐王国中显得与众不同.
当然许多乐队的风格是非常难以界定的,象意大利的Take Kirlian Camera,20年来乐队风格年年都有变化.而法国的情欲主义阴暗电子乐队Die FORM的音乐主题多涉及S/M(性虐待),他们每一部作品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奇.另一支来自法国的乐队Collectiond 'Arnell Andrea的钢琴声非常有特点,成为自己的独特的标志.善于创作管弦乐的In the Nursery乐队的作品非常适合作为电影中的陪乐.在北欧的瑞典,Cold Meat Industry这个厂牌通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很多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旗下的乐队风格多样,如血腥派实验乐队Brighter Death Now和Deutsch Nepal,氛围音乐组合Raisond 'Etre,新古典主义的The Protagonist,天音组合Arcana等.说到天音如果想更好的了解建议去听一听like 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Stoa这些代表乐队.
而在哥特音乐的文本中,我们可以细味到一些涉及宗教、性爱、死亡、绝望、基督以至匪夷所思的虚无论语句,这些都是哥特音乐不可或缺的一环,Gothic Rock,这覆盖在影像模糊、虚无飘渺的外在躯壳之下的音乐,一切都是那么神秘.哥特摇滚的风格,可说是继承自Joy Division的遗传,尤其是那种把贝司提升至主奏位置的癖好,直至今日的后哥特朝代仍无法完全摆脱.那些抑压着低沉声线或扭曲的人声,沉重如郁结般的贝司,迷幻的吉它声,充满控诉力的鼓击,偶尔发出鬼哭神号般的嘶叫,如同石磨般沉重或是狂野得分崩离析的曲式,还有一张张Rock Music苍白的面孔∶当你对生命感到茫然无助时,你会想到在它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吗?是心灵的孤立无援?是死亡阴影的笼罩?还是人世间的悲剧?Gothic Rock,是建筑于无意识的抽象表达而多于刻意性的音乐颠覆行为.如同面临一季暗晦的寒冬气候,我们被哥特文化侵占,在非人化的后工业现代社会里面,追逐着一种活着死亡的体验.同样存在着Barry的音乐先觉,除一贯本色的Rock Music在那个悲观的八十年代里,Gothic这种栖身于主流文化的阴影里的次文化,其影响力早已越过音乐的界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个哥特信徒所追求的黑色国度.度过模糊的九十年代,下个世纪今天的哥特摇滚已被解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The Sisters Of Mercy,The Mission这些昔日的哥特守护神也早已离弃了他们的信徒.但是在今日的阴暗乐派(Dark-Wave)运动中,在死亡民谣(Death Folk)、后工业噪音(Post-Industrial)、阴暗氛围音乐(Dark Ambient)以至新古典(Neo-Classical)这些形式主义的风格外壳之下,我们仍然欣喜地发现Gothic依然是这些地下文化中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遗传基因.在这场突破和冲决了情欲与性别的革命中,歌德次文化追求所谓的理想典范“阴阳同体”(hermaphrodite)成为了砸碎禁锢的美丽武器.看吧,以往被视为妖魔的异类勇敢地摆脱了苍白的天堂,绞碎天使的面孔,抵达永远无情的欲望.
在20世纪的后半期侵入非主流音乐的大花园,成为另类音乐中极为殊异的一个支脉.如果你熟悉新音乐历史脉络的话,就会知道大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一些乐队分别顶著“后酷朋克(Post Punk Cool)”、“新古典(Neo-Classical)”或者是“新嬉皮(Neo-Hippies)”的招牌,并逐渐混融成日后的哥特摇滚乐派.
不可否认,“死亡”在哥特摇滚乐的文化层面中,几乎是个关键字.当某些保守的声音或反挫势力,企图以这一点来抨击哥特摇滚乐与其次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回应:如“基督徒之死”(Christian Death)这个经营黑暗、痛苦情愫的乐队,对他们而言,死亡所演绎/延异出来的腐败、末世、毁灭等等情境,都足以让我们逼近“终极高潮”(ultimateorgasm).在一些专辑如《痛苦剧场》(Only Theater of Pain)、《天使的狂怒》(The Rage of Angels)、《铁面具》(The Iron Mask)中,“基督徒之死”悉心探索的重心就是这种近乎临界点的痉挛之美.在其中一首歌曲“死欲”(Death Wish),结尾的歌词近乎狂喜地陈述“撒旦魔王是最仁慈的野兽”,配合凄厉的音乐,不啻狠狠地嘲弄了宗教/父权体系粗暴地规范在各种事物之上的二元对立价值观.
另一种反应,也许可以引述布莱特(Poppy Z.Brite)在吸血鬼情色小说选集《血脉深处的爱》(Love in Vein)前言中所说的话:“哥特次文化”(Gothic subculture)并不是礼赞或者爱慕死亡,只是纯粹地拒绝畏惧它.在探索死亡的过程,慢慢地和它体肤与共,逐渐与它亲近.”这段话正好解释为什么像“涅浮林之域”、“还有这些树”(And Also the Trees)、“意志”(Will)、“利姬雅”(Lycia)、“The Morendoes”等乐队,会不可自拔地沉浸于“与死去的君王交欢”的髑髅式意象(macabreimage),同时又在这般异端的情欲里浮生出细致的张力.此外,死亡不必然是生命的匮乏,顺着这些创作者的脉络、以及在许多异教神话或恶魔学发现的象征与寓言,死亡可能是贴近超自然、非人类领域的出口.
在此际90年代的中后期,哥特次文化不但在文学与音乐创作层面绽放,更影响了这个“混杂族群”(包括女性、酷儿、情欲的边陲份子)的文化生态与身份认同.在情欲与性别的革命,哥特次文化追求所谓的理想典范“阴阳同体”(hermaphrodite)虽然还值得更进一步检验,但也是有助于冲迫禁制的美丽武器让过往被视为妖魔的异类(它者)摆脱单一的天堂,品味自身的欲望与天使的尸体.
1、此乐队的音乐气氛怪诞且超现实.
2、此乐队的歌词包含哥特主题.
3、乐队成员的外表十分哥特化,一水儿黑.
4、乐队自称哥特乐队,和其他哥特乐队一起演出,并出现在哥特合辑当中.
5、来自于四大哥特唱片公司Cleopatra、Projekt、Tess、Anubis的乐队.
性格:害羞且不爱交际.
艺术倾向:艺术,特别是音乐、摄影和绘画.人文,特别是文学、历史和哲学.
着装:永远的黑色或暗色衣服.显眼的宗教饰物,但却几乎天天改变信仰,永远不戴金首饰.
音乐上:darkwave、gotht-echno、dark-alternative、ambiente之类的名词都是“哥特风格”.
再具体形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那么,若是哥特与音乐的联姻,则任意地写作了GothicRock.哥特音乐在字典中又做出了另一种解释:热烈的混合了各种乐器,秉持着悲观绝望的终极价值观,透露出启示录般神秘虚空的歌词.在1800年左右的浪漫主义运动中(ROMANTICMOVEMENT),中世纪文化逐渐极其相关事物在某些人眼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浪漫主义成为这场文化运动的中心.浪漫主义者希望跳出历史的限定,有些人希望回到中世纪时代,有些人从宗教或神秘主义中寻求理想,还有些人试图从自然中得到答案.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中哥特开始被认为和黑暗,奇异,鬼魅等相关连,浪漫主义和哥特作家象Byron,Shelley,Baudelaire还有Verlaine沉迷于对人类阴暗面的表现.哥特情绪在视觉艺术上也有明显的体现,画家象CasparDavidFriedrich对黑暗和荒凉的展现.
哥特音乐往往取材于挖掘和放大的人类感情世界,并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了这种自发的感性体验,所以当它再作用于受众(借用新闻学的概念,指接受群体)时,常会引发进一步的审美感情和思考空间.如果一种音乐引发的不只是艺术上的欣赏,同时还上升到哲学上的反思,以至影响到个人的信念和价值体系的改变,甚至到对生命本原及终极意义的质疑,那么它的控制力就无法言喻了.
正是籍由以上原因,我产生了把哥特音乐归于一种宗教的想法. 当然我的意思并非指哥特音乐的核心是宣扬宗教.事实上它并不比其它的音乐形式更具宗教性,至少大多数乐队的创作目的并不是为了传播某种宗教信仰,甚至有些极端的乐队旗帜鲜明地宣扬反宗教.我在这里所谈论的宗教不是指基督教、天主教或东正教等具体的实体,而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