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大家帮忙搜索一些由历史故事产生的成语要和初一历史学的有些联系,越全面越好(可加分)最好把事例简要写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10:52:54
麻烦大家帮忙搜索一些由历史故事产生的成语要和初一历史学的有些联系,越全面越好(可加分)最好把事例简要写出
x}r#u寔Q]e[onK,Kr8g H$I@ dSBAd~(. dgk'_m0xSsrff5][nx0׽SLҭN,ƹjz{6]{4f6&29巍 c[$?dMͻb/bT^6i>E`0lJռz-OS,٨bqx]~H~nKSRG 8&q^yny ?V'RX^9KZz)Qp5W:|f/<T̻:g6s S v"6a1-Gx7vi5?}⎫)X4_?}hRܻs! =$d`oI$L*iNR OK2&u"->>M)$sG:{bqh㵞QǤwlgotek[o,dwomc2c{,C_ ,1Cp~mQ4^̏Lm_^i.x,p"4< WCs<'7/iL0șV$Ɉ/y2'͈htaHjڻ-L禷DLQ&Hp\MgK" Zu#wwmi3K)p-$FNq UiA"MriWUaym#A&y3^CmQoW/=;6h"3Y;{s+o:]$ì,g0IWpA&A5>sC {ش(>4g*o~FpK(tGx&_}ƞxD+fxEA/[ ?;6mJѻ yN*bJYH{ǗetU֓vAV]؇xE{0lk16s|p C HՈ޴kumڵHiyk1mčt_?ܜlDuO{ (GTupS#[|w٩9CN.o|7`89@%Cݴ;` bc2Tri{x +7gps;{N !HvV9*+`;V_4I>%A19h=< lf9miぼo͞;R G5ujz1;2Mlǧ/~Oݻc #BIItٻ?_{#{{5|?_k5|???~g[ayoL7Oi": UկLgOV*A bWb/_H{K>h R療] ^OLzN UY9WC&5Y{Ugf7e[C3@Or'Qs:7`=?GnqYG`ؔl5V1*XO=/ 'c&sp華MHJoWqW Z3?0c2n{RqړIOw:~^#'$n$ED^,p kDu!4!a󢅵ՅL|p!azp)qͶy~Unt6JʃɆٕ"_] @/ƕcͯBd@Φ?']b5v|(-9F7%@Ű{,n=@3ݯ_/k?/᷿/?oo= ΛeV)O MN5g19 B.?qĔ tҜ\ u~{+~bzh{nt7Fy8 voMo?6; bk\p3[Zᇠvwo>Z +8`*}^LvTE5bs]np^?F7mHbi<]tSp>;]>3s()Q8{m[@KqJ,LLeK%Fܦ+2e4V/]W,f3 1ΝiCޙBzX2p酮v#kq٬^a33H |$ujQ-``gcwŧ!E-RC0te#;Oh$j`酹ϲ@W (.haoe${i]CV#.ݝ'peSCOnAj^߬zoh+,fs<l ߱k2Qo|T:g3^9*cJ$ƚ/&mS.FT}UNLS`ֈ  oְ5qwbG8g%!<v"~xVXd5f  OLrӟ#.ԾGqV4J_n+Y` "Iһ;<4=^%r5@[.7@_7Myfpp¦p J|׻i̇ŤXaa8{Dz6/btͦbUmok_#JD+7WYϞewʪ;^1U8c\1gka%]uYCZv޾FT-e8J=]Ơ঴M5})]uvQ)<cq!)@]aLWL>"E 5Ho,l fRCOޤA䜭qiƐq~LW:1V>?š(oo[쑔~vFZӿмcyyQ]r|NJ8 Մ^q]oɚ48BdXY;2XU`4 BBkmJM:҈ldK62$T݀>MLc0Gʤ" 'J#ԙL?:j1y;ۍ9A'鐊j̛t|S-$rD_j {+5136 +֝\#ԘH BzLFҧ=$z&_\͙=9ݔמ_< "&yK iLn;MW6_4DH'{;_g,mf8$^L e̞O3"bDb?R 1v7G m5$g~TwE$r݀@%;tŴULeo-"y}8c ov@g/LqkwZ59VR,U1Aʑ47zspeT%$7I={. Nf]kkb[S/v2`q "zϧ_vnq隄?FqlEX^TO[lAKS)ikF~8ҭlr 1]8k<ٻK>bތYg4G<ZӞSpY!)$a2"+owĆ+ BKѸ_7vy[m-w& ~Ǎ3ޥM<2i5bmV",KD1H fquCgR2[xVMWCq+S`xS(ֻ7s⊳~TR)}S%cOi灜b|!δA'* ߸AENm5#kg/iDє7h\$$wֆ9"ބI/1\א-PtSKW.wG"&qe{:%-:otrkFVdld+FO𲰴fMxK$xEq:hoF\Z&.Mxj۸ D ޤu`|#!)r1,R5gTl3wESDxv:A=x̫}i7*]!T\Uxj5rj\Ԙmei)+O@?Fc2:p-jh9ot-piXiΜl|ۙ>8$li!%Cv]u4d-GVUĊq!/' B\O7_8Ԯ~1HU~Xw0 r;R?T>ҡ!mp/IX8 t@2(R繭"!A^7L =os8T Y~HyӳuD^n X`Y!85;DTƓH9˽=9"F)ɮ fmx ;#+|;XDpR9_:HwzM/#g =w%Ǵ=de\_ '*,Nc(bn';-NE; RxDi5{ƾx)]W,5S*siA*?, -,"RuAaUJZowq [`0RE"8,iѠXFLz@6⬖9r[sΑAxS.07-"$!gyCyY rۚU;qT=HȋޥyL{ =()61 e#e!ms D/ F풍!N=,=ؿPugePND cY\ ުZνb?"d!IEpc{JVʛ mJIEgxxg^^;i*>RU$J_#ש쮍XaʕiWdꝴ.jLn:~A{v7i ,f8p$Ue>S<ە<x?C~X (7d#c=oz$JG:LBeI!^ê@~Gd!CWZoK-IfS9DdwŨ%m&,ԯ D!@w&=VM# B,y4+E@g#sP#MtFfH~ I;%3?tbU t6S6Hpz cmD7z-=e5&Fob#A/i?^<~=(ET*9 0'*}U b [" EXd],]eO5')I:<2 tX͈h WnnH Ec`l{PsXIVYM3&ny3C93)'g[3sW$̘+{8kM .M!O,JҞ* F{J6{qf*_όƪ`W'߲6o8"!}<ЩyTߔHRUr`"\cCaOY>bJغӚ;=V.„p:P0Xa:`N#brš$0HOs&n;1lt9~Rzi M|~g1RPBB֫VVTEmṭʹJMuFCgzf2NՇj;B 1Ts%1JW|rQIvt ɺ2x{R%ͣ4ts]u{, 7^y%JMjl6RHagpXn'wX51'Ó"ڸ8ޙ³%R~8ʎ@yAK,ܗӘ _bwX6 >`9H2;H(DVOHN{ ـrYSNg #a !uH[P~0 8}r u2KU'DQӉۨu 1.Q9tAQ44d'Њbʀ?0^MUM -؀c˔`%jCX7Ru%ւV-CK_i 2fqI gMD8P%1ovBϵP"47ӆ[sm 9N KY`W)Z 덄}➟R7ZzS.7ɲm:-xUQ_Id[7,s ߶ULlMwl10q Le)@װwt'l:%uMs<|E =Y{Hv'|Z+b9W?J3($|%㒪iᚈiMWOa5=}2uzp=oώY$]ۄGCƞ(q-%bOX`b _gy) .sNQՒ]qsK.K+-2Hl\ё`ZΕ*!i"Oe-g΄KW/Ա'VEV'0s8WŴ3oZ] \Q:>bWkWn("*H՛rՌܢC8F8Rw%ʽr kܿ_w^h3p) :Y c.{g^_gpBdUemZB{Q} va XAP>} q{AlneN[e!wl * ^G2%b!WrK3j⚤H-Wµ ̬{tUh&,˝ɲ(]Ti'u8&x/qPc+ͣoIl+L<0L&Jr+"8Foau,M3_^sm!'\s~Vc2+f%і!D{QKZKӺJd<5k{AL0.E}BWʹ4}8V*_I ZZ^0b{t7:ajLTn]"EZxHO]L *,o4+]vW UY#!п}zE3ZGZ% {qzy'l]¶C?KN?!G</\?a|f/WE2z(]zEOIɇ`Wޗrai;~CT/ uӃ*7JZXYGyHVJ/􅃲|gʒ .>9.9T7Rdُ2Y[gWMu$՛h5Άh(QZ?/I'Gj?u.־@+S'[9Nنk55N 8kK+X=mGC}Z>vyvz7يŽ>f+[*Q%pE^?e>$sl/cErGkNlnei>kt!eaT*ؑBNQqPsvc'd52KiFɴivDsB+Q6(k|FӼeאh8GO,F`%VF$vw"Axe!*z1{zblf)8D`uwSѥݚ(la'' 7n%AJHƞcAJ} kx͎+ztn}DenxW#KW1NWze7" ದϔ?[v KWlǼLXgtJPrn7gs#TM5mA~ǃ3Ž8[;qz::+L{TUAuíy4NI:Odbp<5ɳE< .!}=[SO- \`)f^'CknBZGOzº{yCN5"Mr^`ϝ8vr%~=lzǝ3'EvsDxX"'csRVWFU nx*JjS} nBxZlp !x573vBu>b n&˽yݨf!IotHwWWkc@ßNP=wV ƾ~8³Z.*OF;W"k¦7?< B*2˪U}鸑`˼`;M/¡Z>ߌԋ&Y2{RLjg4sUؽLY듑fl!L_ CR2zS?.qSE'yla*0ʥewPp'Vz%˾zU3uMƸ,zF6O$@]%L-%r {y0X|kK;g

麻烦大家帮忙搜索一些由历史故事产生的成语要和初一历史学的有些联系,越全面越好(可加分)最好把事例简要写出
麻烦大家帮忙搜索一些由历史故事产生的成语
要和初一历史学的有些联系,越全面越好(可加分)
最好把事例简要写出

麻烦大家帮忙搜索一些由历史故事产生的成语要和初一历史学的有些联系,越全面越好(可加分)最好把事例简要写出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回答者:wahhltt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2-7 11:49
--------------------------------------------------------------------------------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

全部展开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收起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169914.html?fr=qrl3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 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

全部展开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 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两句话简约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企业家在经营的过程中,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了一个时期,突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 "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
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
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
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
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这三篇还不错,提供给你作为参考!
回答者:superwebb - 经理 五级 11-12 03:31
呆若木鸡
古时候人们很喜欢斗鸡的游戏,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为国王训练斗鸡,准备参加搏斗。过了十天,国王问纪渻子:鸡已经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麽底气。又过了十天,国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十天,国王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再过了十天,纪省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虽然偶尔还叫几声,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国王于是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没想到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还没有交手就都掉头逃走。
回答者:李金珂159753 - 魔法学徒 一级 11-12 12:16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8788.html?si=1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