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沙 荷塘月色 雨巷 纪念刘和珍君的感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8:36:05
对于长沙 荷塘月色 雨巷 纪念刘和珍君的感想
x|n*K_GVgFcn  ̥H(dVկ~Y+(cߌfFB*322bŊȨŌe)nk_Nݶ~G쇷|2۩Y+M]|˟?pxo:[~9v: }YGP8GBGOݳ{M:AgbxLl/}y?x2n>[~Lƪ YxTwsuT.hcgp~Zad]n;^3n +43L%>p14[6y{ St8noZykȠ3Pc}o~Fs eeϭ;>cVunV+i^^i%\1vJoܾضxVUfS>:7ܘ Sp=vx0>v MgV;_\հ`'0)M8D%jq~.dpLԞ) Z%<[B =xtrt@zG4?0`fkFM6\1k876l¾yj8YV8/Ovn]t&?Re3kנ5P8F6q%u9i 9](du>BMpַ;3G8MC sNO.J>Wn>4ab>^sA:4dcF/PqnQR2;.-uH`r Yq8u*pxsUh.j@c| pؗ' q5w7,þ`. !t$ ]oIw w?t2-NJNL⍬TA !tv+R ڒ̰%͗zK5vɈ**.#bm0\ӑxO )cD#r? sc08Ԍ>s@Za0g ,soWa:~^(2rwpx>19۠}#wkRڝh0 aɽ%:1`L8 j-|i"h:#9eZf5Ƈ1Ľ2o?0w['E=w*ӦI{yp(ð(@;dE\ zɾzv^7PFP[Iz8؊ne^= ¾!@$S}Ò ylRzjyɫLu׉镕VJ6_Վi'pOv\ffI÷}59D'_#.wSIjB\SMR{ǿ&#%̅OqcxSrKksQrrǥ&hTL\\twٌ::0!j+5+x'GD?ykg{! Bb4y߇,:&a74ٹ[xR5z^^h<3|0e!t)%@k2&%QmGL^fcaلH*?H3O8[A?BR#|KA1G^O5wbBL4L%`K v/r(h:`%CZ|V%r90Uz d:fTW5IO/@ G?z hi/ (ݣmɤCo7*7M]>[X闸Kb0SJV`<öLUƋhNdr߉p/WEL 1Q&*6~3kr% I$AHȳᖼ둹2~tYJ>c)aOL6 slnؖDESZG_IM֝&ETj69Cp3 Eip:y0GM;4W'}@fZk"+wjY҃J6\͉Yi%SncROZ|pWR/0-rӼs. 6 <_\qqz$hQ7[7b%GX:( a*`s5:W\UKʾmosʜa^`W/`86 +%js6Ǟ) bχ6,4N11ZV]5Xn4>B#[;%8{cZR6˱yAxE)/xMC-H|S\C*D`V}\|5l3d-`Oh$SVJ\4^RI/1G\MjnC.YЌ3έRC+P- 3TH!9]I.6Iҿݎj=hðϠm-ITF{WeQWojHz*[qkʾ.b*_ L$rF0> {`=CjU1Vx':w& ̳ź5B~5iDĶ|MN!a's֢(trSi^t q$b%~'ёr=!︶ 8Z M_[{4:45$Srl)F -@}FcרMvK$f{.!SToUls!m=GRxG@RI&Z$DwKasy;ݤ)gh5 ECH@G&: '[`5H e0_Ld! Cv)Ȝ"QRQ)>$%[4 /'!V!aӰOF6@x+kB狶 [r PpDg,_ ̶ȼM EgLO"mBe*@:lvGiEsDVG1͠ޗ*KpIEx\ 48'x^DSb,CE -Z8tM6I*?crsᐮf֏)JX<8vXu͆ݺC35v-f[/̿)-³ȳ'eƗ%D|.Oy(OΘA 6`!+Q5va&8SXbvOT5E9ma=uWcj2G,0~bXkљx9gFP&\}ݼA\ƒƃxthO YK2?a(Nd;НYX\CEl~U [!W XC,+=rÄjY#m ٸ ErA+~ad a\[#/\_ B"nj/RG`aJ8P-)gJV x`.jD;B'Jݵj gdWsꁄH* vdBQ. Wm`~ Sf9`tz7K!q)ނ66<*--CW):7m@䲉ApkV1ʚʜ$Dg/y-> o4V0Sӽm;N(҇'blnn+{5rhGoB p)R |GnddR dժ)anY.KL +! 3` ˒VdoF΄2DM{&S2Vc16taC<ևp \/l~t`$GJzH(Jimă KmwHQ* H ðΦ -Pʈ8+sݲ/ G+C(@>;ō?Xm.g BJ=T~f $dD[6Ja&\J$Y=,'EZf DإC\.q1Wɩ!E=BR=h]"nNWSDH0>ILQ oOYDN-,R`_.r@>eJGxlVo:&'ɩ bhܼrFmUSQd^BڀMɝ#Yxn ^(Wowv  ,6wI6ǗݺHm6@<-ű.dsEqF ,ʴǫqϼ-a7[I!g0w6azҽ-Ra9ѻ}jii4sڇODlfG'.)c:4f;W~߅>/U؏ ̱l#:[sY>a->?"e$ 6Ia CrEX ZXL1-/zΜr _dcPCL>ǘAOKpj`N/հIjz&I~zf 9G̱B4^@0tH݃ˈѡ F> L89iisM "\GdV7J$F%p bsxjy@?':Q} fTD9dcKId" Kq6.a4hOv=j.FHjԻuzֱn4SH AWQDg{WڭHqy6mWb{Svd_4:F<\_y*WR/ӈPSNY\BVܔA|%ރ+*?QI4D?ըP4!J(:}-a bGZ3yyj֎_+.Xnw [ k[=S0[ D"w$FxZKǿ8 jM{.-p94 2Ns?Ac&I+/>_s^=˗_CLA7W{\>c8sDk=T$Ãt,HNX[u-Jw]>ӹB̓oe:ݹ50*ne^tbব[DZ{ҽbf)4;ZX"e${ru Zq}F^^Q+Ìbݑ=yWM}ER؏XKjIS}%@̍ 1SgnFn Ʈy:A611I:fȂ&=諞]$li#n4`ow`l4

对于长沙 荷塘月色 雨巷 纪念刘和珍君的感想
对于长沙 荷塘月色 雨巷 纪念刘和珍君的感想

对于长沙 荷塘月色 雨巷 纪念刘和珍君的感想
荷塘月色
  絮无影
  带着淡淡的愁绪走出家门,趁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见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
  这还不是最美的,一缕“微风”让这副极美的荷花图动了起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霎时,荷香如歌,似有若无,花叶颤动,流波溢彩,叶、花、形、色、味浑然一体.人也在微风中全身心地沉醉在这荷塘美景之中了.
  而这似乎还不够极致!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叶下的流水被密密的叶子遮住了,不能看见,而叶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却在 “静静地泻”着,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又突出了雾的轻飘朦胧.叶子和花在薄雾笼罩下,迷迷蒙蒙,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梦似幻.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飘浮,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满月而有淡淡的云雾,给人的感觉如“小睡”一般,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却是恰到好处.作者在这里无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悦.“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杨柳的倩影不是 “投”在荷叶上,作者偏偏用了一个“画”,仿佛是一位绘画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使投在荷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富有情趣.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月色清淡,黑白相间的光和影犹如和谐的旋律,荷香缕缕,水乳交融,作者如此细腻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
  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的艺术光辉.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创作道路上,只给我们留下来九十多首抒情短诗,《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雨巷》大约写于1927年夏天.最初发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上.戴望舒的挚友杜衡在1933年写道:
  说起《雨巷》,我们很不容易把叶圣陶先生底奖掖的.《雨巷》写成后差不多有年,在叶圣陶先生代理编辑的《小说月报》的时候,望舒才忽然把它投寄出去.圣陶先生一看到这首诗就有信来,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远.……圣陶先生底有力的推荐,是望舒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一直到现在.(《望舒草· 序》)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点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没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到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有论者说,《雨巷》时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和“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音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凡尼:《戴望舒诗作试论》,《文学评论》1980,4),这些诘难和论断,对于《雨巷》来说,未免国语简单和苛刻了.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对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述和自里,我们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的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吗?失去美好希望的痛苦在诗句里流动.即使是当时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着“欺骗”.人们读了《雨巷》,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回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他们一世界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在表现方法上,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的诗李金发.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就手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地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地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但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的,既确定有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到诗的余香和回味.朱自清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照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深情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大幽微精妙大去处.
  戴望舒大诗歌创作,也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在《雨巷》中,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就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这显然是首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联系在一起了.他的《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想象.这种吸收和借鉴诗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唐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以为不能这么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吮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感想
  也许课本中结合戴望舒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会比较倾向于将这首诗理解为一首革命抒怀诗.可是我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哪个少女不怀春,看到这首诗我更多是想到男女之间暧昧幽怨的情感.
  戴望舒是一个文学工作者,一般能够接近并深入了解文学的人都是感性多情,心思细腻的人,戴望舒也不例外.他曾迷上同窗好友,也就是当时号称“文坛三剑客”之一的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可是施绛年却提出一个条件:戴望舒要出国留学,取得洋学位并找到体面工作后,才能与她正式结婚.建立在一系列条件基础上的感情是十分脆弱的,没有多久,他们破裂了.
  在《雨巷》中我们可以时时见到一个盛着油纸伞在雨中彳亍的丁香少女.雨巷这个地方本来就是能让人从心底深处涌起一股寂寞凄凉的地方,耳边顿时听见淅淅沥沥的一阵雨声.记得从前在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的读后感中写道:我喜爱雨声嘀嗒,享受细雨的触摸.余光中的雨也是冷的,可那是乡情无以舒展时的失落之冷,而戴望舒的冷则是有这对爱情的渴望而无以实现的冷.
  看到丁香少女我眼前又浮现了婉君的影子,这个与悲剧联系在一起的悲情女子.当然丁香少女还没有苦情到这个地步,她在雨中哀怨彷徨,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流露出太息般的眼光,朱唇微启,吐出丁香般的惆怅.我喜爱有着幽怨的美丽女子,这会赋予她们神秘而淡漠的优雅气质.
  也许丁香正在雨巷中无尽的回忆刚逝去的爱情,想念着爱人的面容和体温,鼻前萦绕的是那永远不能释怀的气味.
  爱是空城,回忆是双城的距离.我只想对所有丁香般的女子说,回忆是件十分美好的事,应该将回忆用水晶盒装好,藏在心灵一角,让它在岁月的流逝中转化成心灵最美的一颗水晶钻,但不要让它变质,不要经常打开盒子,因为那只会让你因上一段爱情的逝去而变成唠叨不已的怨妇.只有让遗失变为美好,才能在梦中与幸福相见.
  海的思念绵延不绝
  终于和天在地平线交会
  爱如果走得够远
  应该也会跟幸福相见
  承诺常常很像蝴蝶
  美丽的飞盘旋然后不见
  但我相信你给我的誓言
  就像一定会来的春天
  但我认为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誓言,只有靠自己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
  读《纪念刘和珍君》有感
  反动势力 残忍刽子手
  3月18日的惨案,刽子手的“杰作”.其残酷程度,只好名之曰兽行.但既已是兽行,似乎也不必再用人类的道理与其费口舌了,我们不忍再描述了,甚至用人类的义愤与其生气,也是多余的.但反正我们要记得,人兽是不两立的,我们终究深信,最后的胜利必属于人!
  下劣无耻的暴徒,血债定当血还.
  铁胆勇毅 巾帼英雄
  刘和珍,我十分佩服她,因为她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我敬佩她,因为她嫉恶如仇,“却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我欣赏她的善良,“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泣下”.刘和珍,虽是一名师范学生,可是她浑身散发着一种爱国的光辉.她用自己的身躯,诠释着一种伟大的精神.
  枪弹刀棍无所惧,誓为中华奉我魂.
  以笔代刀 直插敌人心脏
  鲁迅,一位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伟大文人.面对爱国青年的不幸罹难,作者出离愤怒,但仍有话要说;面对反动政府“光明正大”的屠杀,作者发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呼声;面对反动文人对爱国女子的污蔑,作者痛斥了他们的恶行;面对庸人的默无声息,他发出了呼吁——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伟大的中华民族,该觉醒了!他抨击反动政府吃人的内幕,唤醒庸人的灵魂,给爱国学生以热情洋溢的赞颂并指出其问题所在.这种伟大的民族使命感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不能淡漠前辈的心血,中华民族仍需我们来创造.
  一代文人革命者,冷对黑暗心如焚.
  读《纪念刘和珍君》有感
  鲁迅的文章果然耐人寻味,读了几篇竟鲜有真正能懂得其意的文章,而这篇也只是略懂而已,所以见解难免有些幼稚与浅显.
  文章是从鲁迅独自徘徊在为遇害的刘和珍君与杨德群开追悼会写起的,然后自然而然的回忆起刘和珍毅然
  订了全年《莽原》的事.文章开头的几段,便让我感受到一种灰暗的色调,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重的悲伤与苦痛,还有一种失望.四十多青年的鲜血,文人的阴险论调无一不让鲁迅感受到一种“非人间”的苦痛,所以他才会想“以我的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多么无奈啊,我甚至能听的到他在写下这段文字时所发出的叹息声.
  刘和珍是他的学生,她的那些壮举着实让鲁迅感到应该“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鲁迅第一次见到她的名字是在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时.
  第二次则是在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这次才把姓名与实体联合起来.这两次的情景可以窥见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然而在见到她本人后,这名女生却出乎了作者的意料,没有桀骜,而是人如其名,温和可亲,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也许这抹微笑是当时黑暗世界中的一缕阳光,是黎明前的一丝曙光.这种反差更加突出以后刘和珍之死的悲剧性效果与鲁迅所处的那个社会的悲哀.
  当刘和珍被冠以暴徒的罪名被残忍射死后,鲁迅愤怒了,悲哀了,甚至有些绝望了,他感慨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显然那时的中华民族是后者.读到这,我仿佛感受到当时社会浓黑的未来,血色的悲哀.当好不容易有希望时,又被扼杀,这样“沉默”的民族怎能“爆发”?勇士们淋漓的鲜血,惨淡的境况,抹去不了社会的污浊,有人反抗,自然有人镇压.然而更悲哀的是,在那些卫队把枪对准那三个勇敢的女学生后,两条生命的消逝却仍然唤醒不了人们麻木的神经,而仅仅提供了人们饭后的谈资.
  正如鲁迅所说“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使用大量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是的,中国前行的历史,不正是浸透无数战士献血吗?从血红到绯红,再由绯红到微红,“纵使时间的流逝”,“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中国女子从来都是勇毅的,古有妇好为夫率兵,今有刘和珍、刘胡兰这样的女壮士,巾帼英雄们“干练坚决,百折不挠的气概展现无遗,这时少数女子的觉醒是否意味着中华民族的觉醒?
  刘和珍中枪倒地时的震撼与悲壮我仿佛看得见,那片绯红中的美丽微笑我也看得见,看得见.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读到这,我心中热血全部沸腾了,也许鲁迅文章的魅力就在此吧,能深深唤醒心底久藏着的热血与感动,与他的文字一起回到那个时代,同愤同怒,同悲同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