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朝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06:29:31
关于周朝历史
x}r*K寜,3Rutnkn~!F1IBB4Ј$cx:kʛٕVɵc}w{x:uM!i߻·aU}WS6Lbc:87iqѫnL{Q|1iL?ʛD}a fsͤ~sHf;7!34MnzFkv :[xQwdO`F]r$؝cS v>aznw`\t4%0o|aL{"+IͷM槞L$&qk>pW˚c5ӎčca)8'[S#n$} k:f Q5tI$fҝ kWؕigLa>.؋n4uέΛwLi H' :%Nh,b'&Ӛ:i`v8Rk^m^a1d L~7^ Ԫ [ԹW|c4}9\[Eɻ1 L^L2q]kaаT4Rk]íDtl-!?Q4tKޕ#3\ZY y}1 |b4]@z{(Pkz䟦< 0)$~s~c_־N{) HI>Mx#S'լQ{6)m͟IۻiTc\aՔ<@icz98]-nǟhfsd:JtpVN$u*tmn~΁O;n%ƃh۟bO]{U?s >uN% GXxJ4A5GbivˉM@رo[h Y~a28,rNRisy8OuckDteLͱP{uwO*nL*8Kq$uM$A Rs}d: R)9FӉMo獽+PĂS'^qRδvLg MMw6I˔6Lje7vrK"o;9uo(j;STq|[G(ac ;cK(gET)ņ~) )#&z+yTD5n%b^d@0x-|6C!P$cԪN^xxRsN Aa7hA*  0Zϻ[<7TT64^}шߵn<`킠5lЉx1oū$!eh; {`x6ع ä^}Xý$&q ogc5EnˋP&WA U`P 7Ys{RD;ʼ͡\%[) Wg-SZY?`2Q"( ĘVV$$lPI2=<8.Ҍ v~Ζ<kʋ?ه|2e٤mɢ RSY=yC~P! Zuw%Ct U0wz 0X`c_p~0xڇQ1WWP htZ0Z}C BudjMOH"; Saljl,".H7v/}!mB8,cPs P)(_qs,+My1 Ȯ6ʹ=m,.3@^*eۛ235()3zDP'7' u^{)lȚ2mӶPsdeh~*M- >ƧN͙E%S 1CaqFg\RvomIdlcy_wϹPByOhj`7Z\hMT_16KuOt\#ֺLƟ2;t%ZZy7i^ij-Q :E`ъS}`T7@^$Gǂ|}x3n6+Ŀvz-i|O"&u2`#kqU>U+ rmOa:_9nf 9/eI*v\+j"'CԆSO5nA2kY2>ÍR - ^01$J`q1]@ڲ|:nͭG| v#>,HݧT$@[2-~po%Hm$|h\1~wR2wnr^H=$U*HeR Bfh @Pࠪ|ߺ(Q Ē-ĨNT2z%ˀBv*"]wEKT=AĴ:9^ڸwp,PFi3p4|Mw4c 5#5`[ ڴ>;ڌjݭE'iЄm_c5l\ #?e iC NS80&c:l(L 3x'K" 2/=Pa~A`!+̤S C))[⣷F9}Aj4*$ \xQߟ8?Q驋CF1IL^ۦ3M4u! XZ|Zh+(+wY=.Ǽw .y(HUKwbo&@韞:C":>STaDre?#i~SQRhe+%zzKAt^=ZGp  1a^KWTE oJ5Igؑ_kG€%%JHu:^< V"6~KxQhw(NkEh6At{Nx`_cb %@{}Z5bbaOfkkDP1q,bSp +hN0L` ,)ECN:Gf+86WPP$sr!fv@0V+O'WLJbb$t3;4ԤH$xhJSvDYR< hWM-v#.ǜ&WQx[0!J`25GC@'4ĬXTlKIEwW2ƒN`HFc 1&^N=JuTi1ȧL|Al_IBpJ?{{%q1 m#IlO6czQ3j0ԧ6U5X; 9k:yg,dd6&kl=dcL,Kbt:IMzQvC}nK>\)Ww /vt43^d"쪬.=""Ӂwz}QD|O+0:N0<5hʒ]wMM /v7uUބ*L U4=$(vS h )dP):\Tc]SJCPXA+3;Z`7Hf jcTIR?% oE;? 4b$;Բx$zODjatED+"DDFUQih,w̦3=H -o7# m>I{{#L&[8nFf'$,TPDGb>+|(>=cBnmz=8v`{c;8~WgJ.%/ڪ MC@m38L!:`&5P=`$]^U;܀mPl(#RZt;Y[pZt!/kY E?4{X E6ic!M @-tST$>$5@$VdՁ%ohW(-A%8۸I."Li?FjG-B I1,TNr1;I2`NK [w?.Yc;5=zAMa"߅dܸϘRfwMDr &Znץ bBԪޅd[A ۧ7r<-ObJ gI9$Q|:%hytO/Z#GG\ ~+LNɃm?m ƽ]=,uo6pf,r;_hBԢ|@H<hꅋNc~B$CH1W;VY &r.ׇ#N$qz9I"DJ*s&D&V*6:#[K9NkzPe em`@ݴAD9XƂ-1|cwb,"'5CCf'uI x]2@nfSp)teLAvDgrͻP'C޽: 0o1Y\պ֝1-/6{ fԄj\c^Z~"IϞu_4;$2zz~cqGCxK l z浑\SN(mY.=@YSigcah CHEE,*k”b\pUw'өDl!։i/h- g@sbM,uA"v2BEFißik PyYN#H.ˉ꼙ԟɫۙ^9{;ڋsS$ VQiԉ-V\T=y2O9Rm>UE3ͻif}חh~8Ko tЍHRK/ɑHzz*D$b/JN[X=_Q*µjsvA|ohs 8Id= ]OWD? sd/?9gG;yQbЖ*;[BA"D2Mk\nM׮~O nFwxUORWS*lFMYͳ^AF\TRjw%52gYqJ.>:,39#[ʦڻk<vYX&W^"_%-v%6x6Q|rS[#{wR kDpp㦥"ز6uLm7^M*s83N$jRbiNچf![5fB|V-m}_ ; Ӷ_ K1[+ю)h KU{ i++KѫX.?T>w٠Γ_`-0-% 0[b锴h:OLBWܣKٴrF gAjK$QT{4%v?w:ai?u%PWlnj 8w)B}SMX.C:c EZr֭|&]' 3-TQptŘbmCy_O HƵNo*+CP ǽRR-K)h)> L~r\ x+!@RL>?K)Hc^ܻ3bpb`%E䷭(t*S)&7[]KUF:-\Eia ,%t$܅@?9#bXso"=Ay/1/Nv[Ӯ7FWe쏹ƌ& *?$b+ASʃ:i2 T8B6cfRl\!˾ 3>U&nրy?4^B^zB?L'IF̈\Z,!h?u1d,ac2\+Ƈ>FC(99͸ ܷi+O묱_G$zm|׼'^c8\nU35O~ڦ4>zk.Hܴ@pDb̼UpSԪ~SCZ2G{fmWr0ft,gW^yW]O?oJ_DoWL{ȳmb(E$EeA8lm˭ᐫL@U`64kQ\ !fpGه}@PAtbWd<5] ĦARzO)&R1࿜+2AtҮ! ?cT_u[tQ2lw 0.1$%9[S0}ecLH< s EM3/zPD7ɚ&^ Ii}}e"ۼibCEb4kbgYH>kF!5*ŊTTyp,nDq{m cX {ٝ0YRpwA"A%q%+aaHӈE,9Onh+^? 'VL_cAM\B*(I tv:;-ѻ&N~E9e(0鬾~ i|R\$^݃v{փo =1p/OM%5mqw]?*]~N7[۬/=Y6N@+F‰Ⱦnm@QJ<&st27HaԤ{uL\NX.t' j<6},n3|7=VI@xNtBbr[R?U}NPҩx #aqVU.5E5GD҃(;}jd )ĺ&E^QIW@fwYh@S4\W:~ezwk0"k9WX5+U K %awN}HM^݇(6w w+J p#EqGJQ,F31i?#(Xp QZQK0 y6#$1vFδz:Cd16q/}o#g h`҂I YtmtGRN~7iĆ.e=8Kp{aV1-Բm'$]r1|}@mjɰhu1[CPc΋ ^Bf[.lCfJ'nLE,t-<:vO{(lw{ ZԌB}1&xm{M;|yF-4]$č_h|GY%3N*8}ߴz|/I[jцv*[ϘI<x'e;i:&Εp;,{T@ؘj\HsdB3 ͑ۜBDh)Y8}/Rv]EYd+Lq-Nݒ?xΫy}xXda+'iB!c!Y|hFij]֑UN+魛M3A6'lGeL YCf dyqRSY"a=[m*^~TO@ҽj{`ED薥I]7C?c󮼤ͤXxe}XxQ}oY6WO#NbxHMfL;^T]{> =HJBRsW+އbOPCjKyD>Mcx3*uiiH94|yK>3kZVe)>|͛z}m6YbRs{}ΊVtYFV}#ϾUȪididʫUȪed2j22UȪao0bɗoYy(KEĢs#a$jY5DVM"& FͰYDKmȇyH#a!2oY CBf-!ySȼ#m;ȼDVָj7, dS_ n7M"UȪGd#yEzU_Gd'W"FU_QdXP",:[uFV]#UȪkI+ʏ#g.+b;=!Fj<,s.o%Z7X¿ǀpvvݟ ;1ԃ!_w N"_&IsJ\"9oMN #`1\[tֱ_هvxن޺[?ߗ-Y7sC|n d %ݐ@ʄ3}H"]:`آ|~CQmOd6lg$55<fCNa9=?l/LBs[lk|q'tq|8N)w],j1֖]xbµ[\v?zDj[Ҕm,u3ߘC^!lPVZ5=#}`T2;Q[ZyOvUrۍЖ$TSϖ ϩZ4lZDqpKjԝ@,ff*}Ϛ*f'ral1މI-tynX"? z[P ioDa}Za!AtϯP\hGIiq!1=d|)8fUEҤ,1ON{-m)R=8uʭ_zOՑi ,įVy+d~41uJ%RN=닅V.ޓBJ˽CJyJ0J$7R0R:!Q}Vqm}(B,1Iǂ+F+hkq{P"xPX4t,&%M+˹NFZ:L_cЀ;I,)lM=FU-pC;%mM~kw= 켪zBG]<18ݖ%PٷKa)I1qgd;~VEʝhG{Ȍtp^e-u6R5`8[na5a؛E?4Ԫ}'h+Bt4SB:Xk"U66;xp.6S vXWd7.RSKWUq ClM*cJ@؟TQk.SKԋ&^5P`;} [tcM*Zpr`M4ٽ4v'l?s3 ^Z)--oxC*4H P֓"Yr65tP z5yCCWTE5_2}rFI qФDlGrZ<} f4I ^;Qo"t}cL N4p-L] f]Jq頡kjڪPP0ul SkϵnKZq)^ 􇥸 eB3+Q@ݣ"Yj _ˏU<:-{cͷ`߁%?}P}V3O.=?-/ ՗úƷ~~՗~@_p|ǟ~h_i #lswP~w@]fi|PI;//G[ZOi鰾~=Yɻ}5%~m\m _~ ̱X=.s,ts 's `7;p\/_*;d%ίW~/n]|kBP~zfoͧ o.;P~~ޮt+y>CX,w2U}~Ug.R~^+,i_˻&ȿI<ډhgar

关于周朝历史
关于周朝历史

关于周朝历史
周朝:
由周族人(古代华夏族的一支,后完全融入汉族)建立.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里.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发兵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无心战斗,前徒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其子继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他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突然病逝.从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后,继承了武王之遗志,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宅兹中国」.从这里对新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可大大缩短距离.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阳附近「相宅」.不久,洛邑(成周)与武王所建的镐京(宗周)一起,成为西周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为彻底铲除殷遗民的复国梦想,成王时还将殷顽民迁至成周.
由于周公旦在宗周摄政,鲁侯之爵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鲁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曲阜,已发现鲁城遗址;姜尚所封的齐国,在今山东临淄;召公所封的燕国在今北京房山,也已发现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乱被平息后,该地封给武王之弟康叔,为卫侯,已在河南浚县发现卫国遗址;纣的庶兄微子启未参预武庚叛乱,他作为商族的后裔被封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在卫国的西边,还有个晋国,成王攻灭唐国后,以其地封给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与曲沃交界处已发现其遗址.这些诸侯国的封地往往形成犄角之势,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在早期阶段对政治局面的稳定确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献中所说「成康之际,四十年刑错不用」,正说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周王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亳;东边到达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其范围比商朝的地域还大.周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对域内实行有效的统治.制订的刑罚,比商代更系统.常备军的人数比商代还多,在宗周驻有六师,在成周驻有八师.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周王封给诸侯土地与臣民时,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所封的诸侯国,要定期朝见周王,有保卫王室的义务.他们还要向周王纳贡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纳贡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惩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让或交换土地,渐渐将土地变为私有财产.同时,随着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私田的数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现,对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蚀和冲击的作用.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青铜作坊.青铜产品的数量更多,用途也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兴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上万件铜器上都铸刻有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最多的一件铸有499个字,不亚于当时的一篇文献.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考古学家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人工冶制的铁器,说明至少在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这一发现,表明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又掌握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到了周厉王时,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厉王横徵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国人推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
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昭王率大军征伐南蛮,遭到蛮族的强烈抵抗,周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昭王也死于汉水之中.这是西周早期周王朝遭到的一次严重失败,从此失去了对南方各国的控制能力.穆王与宣王也曾南征,均未获得重大的战果.东方的夷族也时常侵扰周境,战事不断.噩侯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惊朝野.周王派西六师、东八师前往作战,仍无力抵御.后靠同姓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胜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外患.穆王时,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想杀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做王位继承人.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他迁居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周朝存在约800年.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和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西周的兴起,发展及兴亡:
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周武王灭商朝建国,到周幽王亡国,...

全部展开

周朝存在约800年.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和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西周的兴起,发展及兴亡:
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周武王灭商朝建国,到周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音「库」kuˋ」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昌」继位。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赎出,此后,在吕尚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进而征讨不驯服的诸侯和商的盟国,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而自称王,即周文王,并将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发继位, 称武王。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两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周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公元前770年, 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
周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管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子「武庚」,带领淮夷,发动叛乱。周公毅然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亲自来到洛邑王城,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并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遗民迁进「成周」,以便控制。周公还制澧作乐,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成王曾亲自讨伐东夷,使东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继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
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时,就出现了危机。当时,王道微缺,「周昭王」贵为天子,南巡汉水时,却被船夫用特制的胶船暗算,葬身于鱼腹之中。「周穆王」继位后,为了恢复周王朝的威望,新设太仆一职,作为太御众仆之长,以加强王朝的中枢管理。他制定刑律,减轻刑罚,以加强对臣民的控制,施善政于天下。他西征犬戎,南摄夷人,对边远民族的侵扰进行积极的防御,制止了掠夺。穆王又曾东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诸部的反叛,南讨「楚国」,大会诸侯于「涂山」。
「周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四代,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 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
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周厉王」,不仅不采取安抚民众、发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挥霍,连年对外征战,变本加厉地剥夺,垄断山泽之利,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议论。他就派巫师监视,杀死议论的人,使矛盾更为尖锐。三年以后,愤怒的镐京居民终于发起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音「至」zhiˋ」,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纪年。「周厉王」死后, 他的儿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 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周王朝帝系表
1.西周朝
周文王->周武王 -> 周成王 ->周康王 -> 周昭王 -> 周穆王 -> 周共王 -> 周懿王 -> 周孝王 ->周夷王 -> 周厉王 -> 周共和行政 -> 周宣王 -> 周幽王
2.东周朝
平王宜臼 -> 桓王林 -> 庄王佗 -> 厘王胡齐 -> 惠王阆 ->襄王郑 -> 顷王壬臣 -> 匡王班 -> 定王瑜 ->简王夷 -> 灵王泄心 -> 景王贵 -> 悼王猛 ->敬王□ -> 元王仁 -> 贞定王介 -> 哀王去疾 ->思王叔 -> 孝王嵬 -> 威烈王午 ->安王骄 ->烈王喜 -> 显王扁 -> 慎靓王定 -> 赧王延
功臣名将
姜尚,周公旦,召公奭
王后:褒姒(周幽王妃)
政治制度:
西周的官制,更为繁杂。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鄙。
经济文化:
西周时,锋利的青铜农具得到较普遍的使用,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垦殖和耕耘;原来的抛荒制被休耕制代替,土地利用率提高;沤治和施用绿肥,以火烧法防治病虫害,标志了田间管理的新水平。王朝中担任司稼的官员必须熟悉作物的不同品种及其适应地区,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农作物品种增加,谷类有黍、稷、粟、禾、谷、梁、麦、稻等,豆类有菽,任菽、藿等,麻类有麻、苴、苎等。王朝特设场人,专管园圃,从事蔬菜、瓜果的生产。
西周比较重要的手工业都由王室和诸侯控制,众多的百工在司空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各项手工业,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青铜铸造业。其分布地区很广,生产能力扩大,效率和水平提高,铸造工艺改进。发明了一模翻制数范和焊接的技术。陶器业已逐渐采用快轮法,产品走向规格化。原始瓷片的烧成温度已达一千二百度以上,胎质更为细腻,施以青、黄绿二色釉,矿物组成已接近瓷器。能够生产石灰石——硅石琉璃。漆器制作逐渐普遍,器表夹苎,施以红、黑两种彩绘,颜色鲜艳,花纹精美。家蚕的饲养十分普遍,纺织成为农家的一项重要副业。丝织物有斜纹提花织品和刺绣品。已经掌握池水沤麻的微生物脱胶法,以便将纤维分离出来。
西周时,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由官府垄断,设有质人之官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商贸的品种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异等。西周的货币除贝以外,已开始使用青铜。
科学发展:
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周易》虽然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他表达的确实是周代型成的天命思想。《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等等,西周萌生的阴阳思想,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易》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相传伏义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后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郑玄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旧说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收起

周王朝 (公元前1066 -前256)
西周的兴起,发展及兴亡: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武王灭商建国,到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音「库」kuˋ」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

全部展开

周王朝 (公元前1066 -前256)
西周的兴起,发展及兴亡: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武王灭商建国,到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音「库」kuˋ」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昌」继位。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赎出,此后,在吕尚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进而征讨不驯服的诸侯和商的盟国,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而自称王,即周文王,并将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发继位, 称武王。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两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公元前770年, 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
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管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子「武庚」,带领淮夷,发动叛乱。周公毅然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亲自来到洛邑王城,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并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遗民迁进「成周」,以便控制。周公还制澧作乐,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成王曾亲自讨伐东夷,使东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继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
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第四代天子「昭王」时,就出现了危机。当时,王道微缺,「周昭王」贵为天子,南巡汉水时,却被船夫用特制的胶船暗算,葬身于鱼腹之中。「周穆王」继位后,为了恢复周王朝的威望,新设太仆一职,作为太御众仆之长,以加强王朝的中枢管理。他制定刑律,减轻刑罚,以加强对臣民的控制,施善政于天下。他西征犬戎,南摄夷人,对边远民族的侵扰进行积极的防御,制止了掠夺。穆王又曾东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诸部的反叛,南讨「楚国」,大会诸侯于「涂山」。
「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四代,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 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
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周厉王」,不仅不采取安抚民众、发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挥霍,连年对外征战,变本加厉地剥夺,垄断山泽 之利,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议论。他就派巫师监视,杀死议论的人,使矛盾更为尖锐。三年以后,愤怒的镐京居民终于发起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音「至」zhiˋ」,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纪年。「周厉王」死后, 他的儿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 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周王朝帝系表

西周朝
文王-> 武王 -> 成王 -> 康王 -> 昭王 -> 穆王 -> 共王 -> 懿王 -> 孝王 ->
夷王 -> 厉王 -> 共和行政 -> 宣王 -> 幽王
东周朝
平王宜臼 -> 桓王林 -> 庄王佗 -> 厘王胡齐 -> 惠王阆 ->襄王郑 -> 顷王壬臣 -> 匡王班 -> 定王瑜 ->简王夷 -> 灵王泄心 -> 景王贵 -> 悼王猛 ->敬王□ -> 元王仁 -> 贞定王介 -> 哀王去疾 ->思王叔 -> 孝王嵬 -> 威烈王午 ->安王骄 ->烈王喜 -> 显王扁 -> 慎靓王定 -> 赧王延


功臣名将

姜尚,周公旦,召公奭

王后:褒姒(周幽王妃)


政治制度:
西周的官制,更为繁杂。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鄙。
经济文化:
西周时,锋利的青铜农具得到较普遍的使用,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垦殖和耕耘;原来的抛荒制被休耕制代替,土地利用率提高;沤治和施用绿肥,以火烧法防治病虫害,标志了田间管理的新水平。王朝中担任司稼的官员必须熟悉作物的不同品种及其适应地区,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农作物品种增加,谷类有黍、稷、粟、禾、谷、梁、麦、稻等,豆类有菽,任菽、藿等,麻类有麻、苴、苎等。王朝特设场人,专管园圃,从事蔬菜、瓜果的生产。
西周比较重要的手工业都由王室和诸侯控制,众多的百工在司空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各项手工业,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青铜铸造业。其分布地区很广,生产能力扩大,效率和水平提高,铸造工艺改进。发明了一模翻制数范和焊接的技术。陶器业已逐渐采用快轮法,产品走向规格化。原始瓷片的烧成温度已达一千二百度以上,胎质更为细腻,施以青、黄绿二色釉,矿物组成已接近瓷器。能够生产石灰石——硅石琉璃。漆器制作逐渐普遍,器表夹苎,施以红、黑两种彩绘,颜色鲜艳,花纹精美。家蚕的饲养十分普遍,纺织成为农家的一项重要副业。丝织物有斜纹提花织品和刺绣品。已经掌握池水沤麻的微生物脱胶法,以便将纤维分离出来。
西周时,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由官府垄断,设有质人之官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商贸的品种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异等。西周的货币除贝以外,已开始使用青铜。
科学发展:
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周易》虽然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他表达的确实是周代型成的天命思想。《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等等,西周萌生的阴阳思想,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易》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相传伏义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后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郑玄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旧说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收起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2、西周朝的兴起
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

全部展开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2、西周朝的兴起
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周武王灭商朝建国,到周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巨大而很深远的影响。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音「库」kuˋ」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赎出,此后,在吕尚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进而征讨不驯服的诸侯和商的盟国,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而自称王,即周文王,并将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姬发继位, 称周武王。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两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周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公元前770年, 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
周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管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子「武庚」,带领淮夷,发动叛乱。周公毅然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亲自来到洛邑王城,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并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遗民迁进「成周」,以便控制。周公还制礼作乐,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成王曾亲自讨伐东夷,使东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继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
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时,就出现了危机。当时,王道微缺,「周昭王」贵为天子,南巡汉水时,却被船夫用特制的胶船暗算,葬身于鱼腹之中。「周穆王」继位后,为了恢复周王朝的威望,新设太仆一职,作为太御众仆之长,以加强王朝的中枢管理。他制定刑律,减轻刑罚,以加强对臣民的控制,施善政于天下。他西征犬戎,南摄夷人,对边远民族的侵扰进行积极的防御,制止了掠夺。穆王又曾东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诸部的反叛,南讨「楚国」,大会诸侯于「涂山」。
「周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四代,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 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
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周厉王」,不仅不采取安抚民众、发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挥霍,连年对外征战,变本加厉地剥夺,垄断山泽之利,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议论。他就派巫师监视,杀死议论的人,使矛盾更为尖锐。三年以后,愤怒的镐京居民终于发起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音「至」zhiˋ」,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纪年。「周厉王」死后, 他的儿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 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3、西周王系
西周朝:(公元前1106年—公元前770年)
周文王 :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周武王 :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
周成王 :在位30年,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周康王 :在位25年,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周昭王 :在位19年,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周穆王 在位55年,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周共王 :在位23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周懿王 :在位8年,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周孝王 :在位6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周夷王 :在位8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周厉王 :在位37年,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后被国人放逐。
周召共和 :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周宣王 :在位46年 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周幽王 :在位11年,(前781-前771)。
4、东周朝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第二年(前770年),周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之段历史时期,史称之为“春秋时期”,自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则被称为“战国时期”。
1、东周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 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末年,长江下游和钱塘江流域的吴国和越国,也参加了争霸战争。 起初,吴国打败了越国,强迫越国臣服。 越王勾践天天舔尝苦胆,立志报仇。 他注意增加生产,训练士兵,积聚力量。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终于重新强盛起来,最后灭掉了吴国。 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 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铁斧等。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 铁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那时,也开始用牛耕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起来。 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私田,逐渐采取了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
2、东周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5、东周王系
东周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
周平王:(姬臼),在位51年,(公元前770—公元前719年)。
周桓王:(姬林),在位23年,(公元前719—公元前696年)。
周庄王:(姬佗),在位15年,(公元前696—公元前681年)。
周厘王:(姬胡),在位5年,(公元前681—公元前676年)。
周惠王:(姬阆),在位25年,(公元前676—公元前651年)。
周襄王:(姬郑),在位33年,(公元前651—公元前618年)。
周顷王:(姬壬臣),在位6年,(公元前618—公元前612年)。
周匡王:(姬班),在位6年,(公元前612—公元前606年)。
周定王:(姬瑜),在位21年,(公元前606—公元前585年)。
周简王:(姬夷),在位14年,(公元前585—公元前571年)。
周灵王:(姬泄心),在位27年,(公元前571—公元前544年)。
周景王:(姬贵),在位25年,(公元前544—公元前520年)。
周悼王:(姬猛),在位1年,(公元前520—公元前519年)。
周敬王:(姬匄),在位44年,(公元前519—公元前475年)。
周元王:(姬仁),在位7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68年)。
周贞定王:(姬介),在位28年,(公元前468—公元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1年)。
周思王:(姬叔),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0年)。
周考王:(姬嵬),在位15年,(公元前440—公元前425年)。
周威烈王:(姬午),在位24年,(公元前425—公元前401年)。
周安王:(姬骄),在位26年,(公元前401—公元前375年)。
周烈王:(姬喜),在位7年,(公元前375—公元前368年)。
周显王:(姬扁),在位48年,(公元前368—公元前320年)。
周慎靓王:(姬定),在位6年,(公元前320—公元前314年)。
周赧王:(姬延),在位59年,(公元前314—公元前256年)。

收起

好详细啊,但不太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