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在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1:39:44
建州在哪?
xZrIv~G ;o'b&cwWP$"H n"Rظ_+ >fPEQ]Ͻy~G{U9Qk̓?üQz3+U}yGt~&q6i=S#wy`WB8޸ mOՎC*[iO3:g o͖RHW"v?D\tr|0o%Π[]릀ϤMJ"d>Wv/~,ugyk؈=mדD*^ҍNuia/*U1]znUSC_\׷7V!PrI_]l%@hlccUe/0TWN;f(S ; ]ƞ3ܠʹDLuUrG:_`BUH%} ジCҡ|T3b-J␿mq^h~_fԊ;MWl3cu#PNHxh{ϊE;7)dgGRK7Ɉ,P F0#❷[ ,k-{^zs8[ fuk棘wnWyB0 r_0 sK5o tD _9K*:*tPϭ#Eir2d2=) U4j^ [F`a1'!Z\/SW~h*z { ky\vͺS+59 ݾrrٸ?N N.}:\*w#^oSy&7+޳sqƺ-la}j>L=qJ" (A0I?T5=IG^FCTn1oFb3ԕ$m/2vTVg#=]HmJ 58q¾fL%aL`gfU5XvMQU.2\@֌G7ZP ^',|w~r^/,jTZ'-EVWɋrVSN4QiAcSv]2 xRbweǕ1q8@9{/:Gw4q%ᇢ0m v[=-$rY|5%^;7aH22Nt(8)# /៏r|$E}Uxa˗fJ#f3"b#i Kv[0P%֬L=S`W{'Pno^kjT)i>IO,?x$[yNMu2֐%t%gTD%39 s*3aM5,aکj(͕<1s;M4jXcUh{*_򣩳_G@2#Ď_yvjQѳɧVQ. QanMP1&mY i6! v.F$ eҽ60ynW?QL'֢W^V&vK}D,\,F'!m&I ֋0si>SK)46`|yЯӬ8@g+GD! {yǮ -kwgV͐ oh_;qINnu͟h|,=Áftv%30<Rq$ޫb@C4Mcu/u뒅EP~<ݭ|! X _u/Oxx #2% 5*L GaV FwAKsDd:2\kW%5qS%9bD 1S^otz}w2n$ wܦ_t1ahQp!Li&}PȔ7D ]mqkVujGN+*H:VM+m'ybIeܥ5yܦFHbb l`F &oLj<#rCﰳw"r8q,Mԕu6!k 3xMn_)7#փ?~?z>? XU5YTtXs+XU(XOL@<;LeaW|ήn#+g[X5MT%qSNɩ@}vH(Un W-zX%Fƍt@o'pr|nRP3.`@  *t:Ms=ϩʎ D 0Ȓȋ>Y4hcc[:X8BeVmݿo<{ju*&ޚw˦QHح9yd +|3HHXG3;{""TWDdb*VC-k/n΁UU rlZ+gq xs|Z靻KY5E}sRDqT(frď}07 l.ͤ[r,.2þ[Z0ov ͳ!h"9mgeFlhiyֿfuܚ,1bԤ[T(`fuNȦIH(VQ%Z8$aP c}]*Fl.騃X|+fm<3P1ʮN%ZjϣMC@J j$1Mu4/1e{k?).'F&J̏~k$*5<}#F3zӽmc/a C yg&nU'$T7yh*[vdP^Ѐ&-{9Wu&ʜT涘Јۙ[O}Eza5=yϲc9g>HE$X[vƮbY&=NXaϘ0*#46Q sqI3@<3Dߖw|]B+ Tyw܉-aɧӉL|ֻ*w,|#KQȘ^ E ; 0ȼw<"#ty2̠'2(NMA6~?̫2N;)iVY~̤߀Y- 2eƙaw8f~ | ̇syf3jlSm&ij>ߌ6f71?:rj&KC3+gY|3zK1MqZ0Cg1$r$>F!?&z&F- 4nFs4UM64icq'sL67y M|6~Wy|&Q!ޛ2L!]eyznRgz42|=ʅpl8/EL]F 1Ndq1/NjS8邜.gwY? =[{8r |%'t'gDpS˕ l9Ɵ;|9I9xO<悽g1?̝N㗲L9:<y}XtTc<:L6s8l:՞Ogd{Qg}:~5ͪ,n2c:í]g"JP&˰;gsyv~Kݜ|.eYq;{xwt _ޅ@{g wX)?a'bׯ/hRxx,

建州在哪?
建州在哪?

建州在哪?
明朝洪武时,明朝欲压制北元残余势力,于是明朝在女真聚居地设立辽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迁,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
1408年(永乐六年)三月,居于忽的河、法胡河、卓儿河、海刺河等处的“女直野人头目哈刺等”朝明,明“遂并其地入建州卫”.忽的河疑为今辉发河支流富大河,海刺河疑即今松花江支流海浪河.至此,建州卫管辖的女真人分布区,西扩至今吉林市东南,东近日本海,北达穆棱河,南过图们江.明廷在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的同一年,又在居今图们江北、珲春河流域把尔逊所领的胡里改部另一支女真中置毛怜卫,作为建州卫的子卫.胡里改部虽分设两卫,但明廷常委任建州卫或毛怜卫的女真头人到对方卫分任职,因而后来史书称居建州、毛怜等地的均为建州女真.
建州卫设立后,朝鲜认为是明朝扼制其向北发展,为了抵制女真人归明,关闭庆源集市贸易,引起女真人愤怨.1406年(永乐四年)女真人“入庆源界抄掠”.结果被朝鲜军击退.数月后,阿哈出率部众西南徒至回波江(今辉发河)流域的凤州(亦作奉州、方州、坊州、房州,疑在今吉林海龙县境).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毛怜卫的居民.猛哥帖木儿所统斡朵里部人世与胡里改部为婚,两部关系密切.所以猛哥帖木儿当因在“庚寅事变”中参与“寇庆源府”,畏朝鲜卷土来攻,亦于1411年(永乐九年)率部众迁到凤州地面,住在从凤州通往开原的地方.
1412年(永乐十年),明朝将猛哥帖木儿所部从建州卫中析出,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时建州卫首领阿哈出孙李满住,于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率“一千余户到婆猪江居住”.婆猎江即今鸭绿江支流浑江.李满住等领400余户住在浑江中游之兀刺山城(今辽宁省桓仁县东北之五女山城)南麓瓮村,距鸭绿江只一日程.同时迁到婆猪江流域的,还有猛哥不花所统西毛怜卫部众.猛哥帖木儿未一同南迁,先派管下童家吾等27人率男女200余名还阿木河旧居地,“随率正军一千名,奴人、小儿共六千二百五十名”,又返回到阿木河地区.猛哥帖木儿所以能再回阿木河地区,是得到明太宗同意回“原久居去处住坐”的.
李满住等迁居婆猪江流域后,屡受朝鲜军袭击.李满住等被迫于1433年(宣德八年)率部又迁到婆猪江支流富尔江上游的“吾弥府”居住.由于朝鲜方面误以为李满住于1432年袭击朝鲜江界、阎延等地,1437年(正统二年)又欲发兵攻吾弥府.李满住闻讯,举部再西迁,于翌年到达今浑河支流苏子河畔,史称“移住灶突山东南浑河上”.(满语称灶突山为“虎拦哈达”,意为烟筒山).其遗址迄今尚存,即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境靠近烟筒山的苏子河上游之旧老城.
跟随猛哥帖木儿迁回阿木河居住的建州左卫人,在1433年前已有零星迁往婆猪江地区,1432年(宣德七年)猛哥帖木儿向明钦差谈及,他的“族亲在婆猪江等处”.次年,猛哥帖木儿因积极协助明钦差裴俊刷还被杨木答兀从开原引诱叛逃到牡丹江、绥芬河一带的“漫散军官”及兵丁,冲突中,杀死“野人”头目阿答兀.同年闰八月,原为安乐州(治今辽宁省开原)千户的杨木答兀,“纠合各处野人(即所谓“七姓野人”)约八百余名人马”,袭击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及长子阿古(亦作阿谷,又名权豆)等人均被害,次子童仓(董山)被俘,房屋被烧毁,弟凡察等“俱各失所”.事件发生后,朝鲜借机派兵进驻阿木河地区.凡察向明廷求救,明廷只下诏令“野人”放还童仓,却不发兵问罪.凡察在归途中往会李满住,满住力劝凡察迁来同注.童仓被放回后,与叔凡察讨论今后大计,都有南迁之意,遂于1440年(正统五年),不顾朝鲜兵的阻截,率百余户迁到婆猪江流域,与建州卫都指挥使李满往会合,住在三土河(今三统河)、婆猪江以西至冬古河(即董鄂河,今大雅儿浒河)地区.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东毛怜的部民.凡察、童仓迁到婆猪江流域后,1442年(正统七年)叔侄发生建州左卫“卫印之争”,即争夺领导权.明廷为了平息纷争,析建州左卫为左、右二卫,以童仓为猛哥帖木儿正嫡,掌左卫,凡察掌右卫.自此,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州三卫”.建州三卫中,据朝鲜史籍 1451年的记载,时建州卫有1700余户,左、右二卫合计才600余户,共计2300余户,以建州卫人户数最多.如按每户5人计算,时建州三卫共有人口还不到12000人.不过应当看到,无论是阿哈出迁出绥芬河流域,或是童仓和凡察南迁婆猪江时,史有明文,建州卫和建州左卫都有部分部民未迁走,1440年童仓等南迁时,左卫部民“留居者过半”.迁居婆猪江流域的建州女真时虽只有1万多人,但由于他们在长期迁徙中患难与共,而聚居在一地后,因来归者日益增多,遂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集团.原来人数较少的建州左卫,当猛哥帖木儿后裔清太祖努尔哈齐登上政治舞台后,建州女真8部、海西女真4部及东海女真的一部分,均先后被他统一起来.建州女真8部及其分布为:苏克素护(亦作苏护或苏浒)河部,因居地临水得名,今称苏子河;哲陈部,哲陈为满语,疆、城郭之意,因居建州女真区域西北角得名,地在今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一带;完颜(一作王甲)部,分布在今新宾满族自治县东北的浑江上游地区;浑河部,以水得名,约分布在今抚顺市东南的浑河流域地区;栋(一作董)鄂部,以水得名,居今称大雅儿浒河流域;鸭绿江部,居今鸭绿江上游地区,有人认为该部居民是明成化年间(1465—1487)从图们江流域来投的毛怜卫人;讷殷部,以水得名,地在今松花江上游地区;珠舍里部,分布在朱色冷河(今二道江)流域,地在今吉林省安图县境.前人常称前5部为满洲5部,后3部为长白山3部.表明建州女真区域,东至鸭绿江,西抵抚顺市,南有辽宁县桓仁县境,北达图们江的广大地区.

女真,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来源于唐代的黑水。五代时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东至于海。北宋末(12世纪初),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以后,部分女真人迁入中原,逐渐与汉族融合。留居东北部分,元代归合芝府水达达等路管辖。明初,被分称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部分,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在松花江流域,东海女真分布在黑龙江和库页岛等地。明廷在当地设立卫、所等各...

全部展开

女真,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来源于唐代的黑水。五代时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东至于海。北宋末(12世纪初),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以后,部分女真人迁入中原,逐渐与汉族融合。留居东北部分,元代归合芝府水达达等路管辖。明初,被分称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部分,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在松花江流域,东海女真分布在黑龙江和库页岛等地。明廷在当地设立卫、所等各级行政机构,管理军政事务,隶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后来,东海女真时常侵袭海西和建州。建州与海西,为了躲避东海女真的侵扰,并加强与辽东及关内的经济联系,不断向南迁移。到嘉靖年间(1522—1566),分散聚居于辽东的东北边:建州女真分布在抚顺关以东,海西女真散居于开原以北。
名称来源于其初迁到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详后),成员主要为元代胡里改、斡朵怜、托温三万户府管辖下的女真人。但建州女真的形成,不是这三个万户府的女真人的简单地联合到一块,经历了一个由分散迁徙,几经变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外部压力的驱使,最后南迁到同一新地区后才形成的。这一分散迁徙和重新集聚的过程,既反映了这支女真人从14世纪上半叶至15世纪上半叶(即明前期)住地的变迁,也说明了建州女真大联盟集团形成的历史过程。
元末明初,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县一带的胡里改(火儿阿)、斡朵怜(怜一作里,又作吾都里)两个万户府的女真人,由于受到黑龙江中下游“野人”南下侵袭和元朝残余势力的骚扰,分别在首领阿哈出,(明赐姓名李思诚,朝鲜文献作于虚出)、猛哥帖木儿(清文献作孟侍穆)等率领下,沿今牡丹江向南迁移。胡里改万户府的女真人,先移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再东行,越过今老爷岭和穆棱河,进入绥芬河流域,遂定居这一地区。绥芬河下游之双城子(今乌苏里斯克)一带为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1403年(永乐元年)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朝明,明廷以其所部置卫,袭建州故名,故命为建州卫,建州女真之名始于此。斡朵里部南徙,初与胡里改部走着同一路线,在1372年(洪武五年)以前,已进入图们江流域,几经变徙,约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大多集结到以阿木河(又作斡木河、吾音会,今朝鲜会宁)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1406年初(永乐三年十二月),因阿哈出推荐,明朝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这样,胡里改和斡朵里两部同居在建州卫管辖下。
1408年(永乐六年)三月,居于忽的河、法胡河、卓儿河、海刺河等处的“女直野人头目哈刺等”朝明,明“遂并其地入建州卫”。忽的河疑为今辉发河支流富大河,海刺河疑即今松花江支流海浪河。至此,建州卫管辖的女真人分布区,西扩至今吉林市东南,东近日本海,北达穆棱河,南过图们江。明廷在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的同一年,又在居今图们江北、珲春河流域把尔逊所领的胡里改部另一支女真中置毛怜卫,作为建州卫的子卫。胡里改部虽分设两卫,但明廷常委任建州卫或毛怜卫的女真头人到对方卫分任职,因而后来史书称居建州、毛怜等地的均为建州女真。
建州卫设立后,朝鲜认为是明朝扼制其向北发展,为了抵制女真人归明,关闭庆源集市贸易,引起女真人愤怨。1406年(永乐四年)女真人“入庆源界抄掠”。结果被朝鲜军击退。数月后,阿哈出率部众西南徒至回波江(今辉发河)流域的凤州(亦作奉州、方州、坊州、房州,疑在今吉林海龙县境)。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毛怜卫的居民。猛哥帖木儿所统斡朵里部人世与胡里改部为婚,两部关系密切。所以猛哥帖木儿当因在“庚寅事变”中参与“寇庆源府”,畏朝鲜卷土来攻,亦于1411年(永乐九年)率部众迁到凤州地面,住在从凤州通往开原的地方。
1412年(永乐十年),明朝将猛哥帖木儿所部从建州卫中析出,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时建州卫首领阿哈出孙李满住,于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率“一千余户到婆猪江居住”。婆猎江即今鸭绿江支流浑江。李满住等领400余户住在浑江中游之兀刺山城(今辽宁省桓仁县东北之五女山城)南麓瓮村,距鸭绿江只一日程。同时迁到婆猪江流域的,还有猛哥不花所统西毛怜卫部众。猛哥帖木儿未一同南迁,先派管下童家吾等27人率男女200余名还阿木河旧居地,“随率正军一千名,奴人、小儿共六千二百五十名”,又返回到阿木河地区。猛哥帖木儿所以能再回阿木河地区,是得到明太宗同意回“原久居去处住坐”的。
李满住等迁居婆猪江流域后,屡受朝鲜军袭击。李满住等被迫于1433年(宣德八年)率部又迁到婆猪江支流富尔江上游的“吾弥府”居住。由于朝鲜方面误以为李满住于1432年袭击朝鲜江界、阎延等地,1437年(正统二年)又欲发兵攻吾弥府。李满住闻讯,举部再西迁,于翌年到达今浑河支流苏子河畔,史称“移住灶突山东南浑河上”。(满语称灶突山为“虎拦哈达”,意为烟筒山)。其遗址迄今尚存,即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境靠近烟筒山的苏子河上游之旧老城。
跟随猛哥帖木儿迁回阿木河居住的建州左卫人,在1433年前已有零星迁往婆猪江地区,1432年(宣德七年)猛哥帖木儿向明钦差谈及,他的“族亲在婆猪江等处”。次年,猛哥帖木儿因积极协助明钦差裴俊刷还被杨木答兀从开原引诱叛逃到牡丹江、绥芬河一带的“漫散军官”及兵丁,冲突中,杀死“野人”头目阿答兀。同年闰八月,原为安乐州(治今辽宁省开原)千户的杨木答兀,“纠合各处野人(即所谓“七姓野人”)约八百余名人马”,袭击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及长子阿古(亦作阿谷,又名权豆)等人均被害,次子童仓(董山)被俘,房屋被烧毁,弟凡察等“俱各失所”。事件发生后,朝鲜借机派兵进驻阿木河地区。凡察向明廷求救,明廷只下诏令“野人”放还童仓,却不发兵问罪。凡察在归途中往会李满住,满住力劝凡察迁来同注。童仓被放回后,与叔凡察讨论今后大计,都有南迁之意,遂于1440年(正统五年),不顾朝鲜兵的阻截,率百余户迁到婆猪江流域,与建州卫都指挥使李满往会合,住在三土河(今三统河)、婆猪江以西至冬古河(即董鄂河,今大雅儿浒河)地区。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东毛怜的部民。凡察、童仓迁到婆猪江流域后,1442年(正统七年)叔侄发生建州左卫“卫印之争”,即争夺领导权。明廷为了平息纷争,析建州左卫为左、右二卫,以童仓为猛哥帖木儿正嫡,掌左卫,凡察掌右卫。自此,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州三卫”。建州三卫中,据朝鲜史籍 1451年的记载,时建州卫有1700余户,左、右二卫合计才600余户,共计2300余户,以建州卫人户数最多。如按每户5人计算,时建州三卫共有人口还不到12000人。不过应当看到,无论是阿哈出迁出绥芬河流域,或是童仓和凡察南迁婆猪江时,史有明文,建州卫和建州左卫都有部分部民未迁走,1440年童仓等南迁时,左卫部民“留居者过半”。迁居婆猪江流域的建州女真时虽只有1万多人,但由于他们在长期迁徙中患难与共,而聚居在一地后,因来归者日益增多,遂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集团。原来人数较少的建州左卫,当猛哥帖木儿后裔清太祖努尔哈齐登上政治舞台后,建州女真8部、海西女真4部及东海女真的一部分,均先后被他统一起来。建州女真8部及其分布为:苏克素护(亦作苏护或苏浒)河部,因居地临水得名,今称苏子河;哲陈部,哲陈为满语,疆、城郭之意,因居建州女真区域西北角得名,地在今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一带;完颜(一作王甲)部,分布在今新宾满族自治县东北的浑江上游地区;浑河部,以水得名,约分布在今抚顺市东南的浑河流域地区;栋(一作董)鄂部,以水得名,居今称大雅儿浒河流域;鸭绿江部,居今鸭绿江上游地区,有人认为该部居民是明成化年间(1465—1487)从图们江流域来投的毛怜卫人;讷殷部,以水得名,地在今松花江上游地区;珠舍里部,分布在朱色冷河(今二道江)流域,地在今吉林省安图县境。前人常称前5部为满洲5部,后3部为长白山3部。表明建州女真区域,东至鸭绿江,西抵抚顺市,南有辽宁县桓仁县境,北达图们江的广大地区。
http://baike.baidu.com/view/250244.htm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