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课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16:54:28
如何把握课堂
xXirLP t]f01s&X fXT]a^VɘvLLTUY/߾c&HǑ{i>:_6%cyӦcwvNfsquEp/03hwmޙ};hа@˖/=<lv07vffLeϵp(Wx&gwIQD*iza:xKQey4XGSpy![KxrPZ6Q' ,Q>G2Brvm *a;sΩ ftTlvwݎ L:t8NΜ˴zNG9ywQ57T~g|ąrҭ"&󚴟w^y$68\`BqRQ1/upmhZ_ /(aP9WePІ]a'ZZ gq>]ahYYŐkc?@:]0m;x7/[j#L}m̱wo ^y}{үa.tsWr;U~Y&ZĉXB>xp@P. p$Le]Ρ€ZyX pNٛgh q*ƹw8ߗY>ʻ' ĒW7pPFj[2H1 B7ڿU,lEW/P Om '@/3g:$e5+pm!u36D_Uu Q0,^/((#,`ShxBZ>148iR9c*i^ DyZFjf07c^eFWƉ<BxRn4< =,_ 4r9*ŧ{e>_UXzL>GU1i{lÚOOdxgA Dn-+"e  C'4|){ աNsOUjv/4a0DGr]?OG+UpAY()MU~:^)/x5

如何把握课堂
如何把握课堂

如何把握课堂
根据我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现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但是,有些课文,如《我不是最弱小的》,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和要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体,备课时忽视不得.《我不是最弱小的》的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难点是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让学生明白,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培养了孩子自信自强的人格.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教学思路.因为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遵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清晰,语文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管我们的备课有多充分,不管我们的讲解有多细致,但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听,那这堂课也等于是白上了,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们的学生正处花季年华,充满了对因未知而神秘的世界和未来的好奇与憧憬.天性好说好动,有锐气不服输,愿意表现自己,勇于接受挑战和与人较量.语文教学,如让学生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浮浅.现实教学中要改变与消除学生的被动心态,激发出一争高低的青春热情,教师就要设计好课堂环节,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诸如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这样说: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一样,除非有人学习,不然就没有教学.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语文教学,他们才能感情自然,自觉、主动地去理解课文,挖掘深意.
三、教师的讲授需把握分寸,注重引导
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教师若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休眠”状态;教师若引经考据,讲得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茫然”状态.因此,教师要把握个度.如:我在语文园地五的口语交际中,引导孩子说说地球上都有哪些动物,帮助他们分三类,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之后让他们自己说.有哪一个动物是你们最喜欢的呀,在引导他们,先说说样子,在说说生活习性,还可以说说你和它之间发生的趣事.这些我只是引导他们从哪方面去说,至于内容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说的非常起劲,最后把要说的话写出来,也写的非常好,就连最差的同学也能写上几句,因为那是他们自己想的,印象比较深刻.
四、注重对学困生的关注.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一节课中,会有新知识接受的慢的同学,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轻易放弃,或怕耽误时间而剥夺了他们锻炼的机会.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回答问题.关注我们的学困生,不要让他们掉队,采用优生帮差生的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