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03:35:47
怎么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xZR"K~N8,qbuTPAAG. B7wU~YYM3FtwUVf֗_fV͗?~v[J&㡬eO߿|V/G?#r<$3ϭF,^n11J C(2i1Z~qadyY%dϢ$'+zBhNUђ' %3..#M-DP6i/*YiznO6,xOl^e"_M-r,v-I nxoFq1Njǹ2W S$x,%&vt[܎Dˁ{HϾ 6W02}='^ld;MO4{V*Qxwbx=Yh&h=C[ sS1h+nv6 mCBX:䟷Du%򍿖P#B t3c+`2S= rYb~ձ 1!96R4ڴ I3-M)V+Dh 6S/A.FRg䉍0,㹳Vwmȋ`_% A C96 hMLu&-?6e,H͂D%V 9> 8]5T6 hɋ dOc/eGL"W7 _+X&i=YB"q:@6ci&XěH䫨(P]w#$G"3c A)=8 m†l,M4r/:`v`fDC ` 1^(ꙈqAtŊj Qy+V ]rET iHK,f"ih@D0WM& ~)rAQ O(X DLe'&9JZPz: 8Cj*diy4*ߝ*&H[NqƛZ%9.!KI S) ypfY֯grS0\b$x2;rىqak8l?l4Jj<\ =/To9]ęNp-*(ͩ(R4 ol\QzcBYR5gLa Q?Б>X0k<;̉Jo4peѵ*ʨ%oڡnXPyo Xfr5!5(#{sX!/MMjLJn{i:kFU8Ҏ HڷZ LUz%VyPDUk!O)o~ڰ+tf;:uiE4rbmX0R:ه_\ 4ޡYTd7No=IYL_w.XHTp\歷Pjv~K h_lgBSj@Ukn/ |‹*>8miZCٞCk|c2RG)|ڶ"8ɞp5 FLw42y0{?:QXdj4Kv@ G:r:|*4(HnKVkHW86l{#J6/@ٻDKң[Y[E2'uԐ*&Lb Se+*UY~2BU*~ҹjԈWy:Pۓ;l:kF5M"}j}yv)UKJ5$_z4v 29]Lm2*!(;,SO{,)hKpB9R?&ix"b*RW?bi)&O~ IݥlH]+o|Y}ׇZ9hR*Rt}^;t@7Z}MzxW<Xt\]PP(%d=aA:&q1YcZK/TH4f)3sT}~T*\7;Jւj>uM`]H $M:꾰\#3a> m7XWCRI&-4U*dc'CY S:=ؘ4.B/KXcEm[|[sJ ׽>aiHPt^AH_WhXgrR o_yA1Ò|fW/4g6:Ve#%VySֶ<QΣ'З)>F]P T+=BVJ{8_KSҷ*Ыr/Sa{ǏLW0TG^ }6 Ww|+.Ϋ@`M oo >qw|tuwo$_ݍ` f|#ymwٹen336gԆU j$P-@_q;p$?:>

怎么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怎么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怎么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二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三是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叶老的“工具论”把语文课程定性为基础工具,认为语文是学习其他一切学科的工具,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只有学会熟练地使用语言,才能进行阅读与表达,这是其他学科学习所必备的条件.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解答数学应用题中起主要作用.尽管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对于成功地解答应用题都起作用,但阅读能力比计算能力起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学生阅读能力强,他的数学成绩也会相对地好,由此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凡是以言语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学习成绩与语言学科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
  那么,作为学习语言的语文课程,如何充分发挥其认知工具的作用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利用这些能力进行语言交流、解释和记忆.这种认知工具具有再认知的特点,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能力,才能再学习.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自学方法.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两者密不可分,又因为任何学习方法都是和思维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获取自学方法的过程.学生一旦获得了自学的方法,就能大大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2.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语文和数学都是属于工具性课程,那么,这两门课程在体现工具性的作用上有什么不同呢?数学是通过对数与形的计算来体现工具作用的;而语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体现工具作用的.语言作为载体,它所负载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意的内涵,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不仅可以获得语言的知识,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样,学生通过习作表达,不仅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抒发,个性得到彰显,人格得到培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认知上,同时也体现在表情达意上,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上.
  二、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如果说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眼于学生的认知和再认知领域,那么,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是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外在意义和价值;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却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功能呢?
  1.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受到熏陶和感染
  人类优秀的文化和文明精神,大都积淀在优秀作品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感悟,可以吸收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提升人文素养,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那种围绕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
  2.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
  首先,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来看待,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教师要学会尊重和唤醒;学生是有个性有过失的,教师要学会保护和宽容.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人文教育所独具的“感化”教育魅力.其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对文本、对生活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特体验时,要唤醒学生的童心,鼓励学生讲真话,抒真情,显露思维的“原生态”.再次,在目标价值的导向上,要以塑造完善的人格为根本宗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
  三、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广大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这是语文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上的与日俱进.那么,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1、要把“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
  那种“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实现人文性目标,后强化工具性训练”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为什么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呢?从语言的性质来看,语言既有语言形式,又有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所负载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内容是一个统一体,语言形式离开语言内容,将不复存在,语言内容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语言形式的教学与语言内容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力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着力解决“为什么而学、将会怎样去学”的问题.这四个问题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具备的要素.如果只解决前两个问题,将会使语文学习活动迷失方向,并失去学习的原动力;如果只解决后两个问题,将会使语文学习活动失去逻辑前提.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将这四个问题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工具与精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层面的协调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
  编入语文教材的文章,虽然涉及历史、地理、社会、自然等学科方面的语言内容,但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做语文教材.所应着眼的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这就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其他文科课程的教学着眼点主要是语言内容,而课文课程的教学的着眼点是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寓教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