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学困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6:37:52
如何应对学困生
xXkr@%9@j+4 1oll.WgJRI3ϯǯxloȫ#uv_VM/DB>J/]Nfcwb]x}eN-ھuS&͢E}ƃ\-&{ <$z"˯j)YݱH T/TD2ЙaO*=\=ڜ^_=݉,;LQlI|2D>~]i3^ZM.N8cG&MEciEFػ„  /joS*h'Dm}K2$XfӁ[R(W0lIFE{ S^%; r[3ۻ3 /Ӱ-`[ j\EOgY(XjxrF,K91"G{NЂ@*iZ|3MK#; %,Zk:fM0">-SbpLhZ9}{ܜEy6jߪqT%  S$Qz&<~+B<ϊX}S恗RG CQ=nl n:8soN^S4~P/gc!_GZ v{|~km[&lG4/a7OFI]p%Î0U>Tj3+iCNUN"X-. =rİ>=-]hxkrn.r].wPW=IsPjXhvh߸AfN\^QSIVqOIڎ%5?@{93uL(3g>%5qa+'CC(9ݤ"Yd;arOu>ވu"Z9eCq W<J<#:8kJ`c@pAW sX'&\N86ܗ#nuQ& K|Zmy~&F /vi ;“e}Yct4+\EH;ms/H*-fUvL MX_3E6wq>fDdyMaoyO jS¾|sEv>\@{0o10樓K#͇ ymI,bɔ\ 権_YB4UDG,5P `/` qwJN[0,9ɘ =|ǯ';o/

如何应对学困生
如何应对学困生

如何应对学困生
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影响其学习的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内因是制约人的思想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制约学习的内因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或学习兴趣;外因是制约人的思想行为的外在环境因素,诸如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当内外因素对学生发生积极影响时,学习就有动力,就会自觉,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产生消极影响,且长久不能排除,就会使学生学习滑坡,成绩下降,直至厌学,形成学习困难.我们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困生成因进行深刻的分析,认为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归因.
⑴ 家庭教育有严重缺陷.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个源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有的家长严重忽视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完全忘记了“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不是过分溺爱、百般呵护,就是严加管教,大声训斥,稍有过错,便是责骂甚至体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还有的家长品行不端,父母沾有酗酒、赌博、偷盗、吸毒等恶习,或夫妻不和闹离婚,致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和应有的家庭温暖,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
⑵ 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变革,思想意识处于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必然会影响一部分学生,致使他们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许多事例还证明,一个厌学、逃学的学生背后往往有几个或一伙不三不四的小青年.这都说明了净化社会空气、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⑶ 学校教育方法不当.在教学中以至整个学校生活中,如果对学生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常常给学生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和无法忍受的刺激,导致严重的损失或后果.方法不当一般表现为教师的教育不公正,批评不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教师态度冷漠,缺乏应有的同情心;或态度粗暴,经常训斥、辱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惊慌失措,良知变得迟钝麻木,丧失了对情感、对知识的感受性.
⑷ 自身内因障碍.学困生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来自外部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外,自身内在因素出现障碍也是不可否认的.大量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落后,往往在学习动机上缺乏明确认识、学习态度马马虎虎、学习行为懒懒散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着严重缺陷.
对策与措施
对学困生进行分类,挖掘成因,就是为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教育的影响在其成长过程中始终居于主导的地位.尽管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时对孩子起着不同的作用,而学校教育则又起着主导、协调的作用.在教育对策这一研究中,我们注意把着力点放在学校教育和教师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认识.
⑴ 学校领导与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思想的学习,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学生面、教学观、质量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真正树立“为了一切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念.
⑵建立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树立“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光荣”的观念.“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对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唤醒他们沉睡的学习欲望,医治他们的心灵创伤,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并加以发扬,真正和他们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⑶ 针对学困生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和知识水平等状况,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耐心给予辅导和帮助,使他们不断产生成功和进步的体验,最后达到“脱贫”或“致富”水平.
⑷ 在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做到防患于未然,经常深入细致地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做到及时、有效预防学习分化.
⑸ 协调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尤其重视家长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育方法,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保持和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