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仿操作要注意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7 21:00:10
氯仿操作要注意哪些?
xY[o#Gv+| 8ی4: a' xSI]H"5/(lYUO>fKym3ͪS|wN{:t\6!~~ }/1@*pg-ig"ɢhmħ#/"F;l:~S#"RѾQiK,ɣcѢ(l B#q߾woO7}8IVGXT co{No8˻;9bnn~^q3~=_~⋏!VЖ>BO]|m*D3+F(߭Ε-3B[1b"ueK_]mu"z2i,v65Y[l?qyZ5̨e5 phE|c)OT հ;ԇf8t^IG<LUR$'>#16,;7&\!Wj{|H/[G+j |0S9@SzETډxOk"[Q{R,v#c7m~fRҮ;ՌyHDfK+|P;:3 VUU5B* Mdr'2 vb#,Xoy@T*PW Vt'*f8+C/v]KRmD0L2PqU}#rFeQU.Wb;Dr IktqW3]xEgK:lQN+jvHI LP@Xvӝ;BQWDz͹"rjQ*){Iv;8[d$ E7 L2TJ-l{YۂrĥkF "!R7FJ,ǧk7D" o AxY~[\E+G!R+*V,]3 w/5$d*C QS벓Ŏy]ՠ6Ȥ6BHg$Jsޫ{];lxmcMJqrDZݐshH{5wPlEwZh[DhSN#l@ ByMl'XKbv'fn$NE+JG/5#[by@B$5ag:qNιS#dĪx I*Q dϭ]7c̮1alΙ'jKϟ~ pF~S׊2W&|P$u +BeUGQɣC1EibC&GtH'Vf4*g~U"찲Wc*́Fdi SXg(ԭߔ*~*7B= @ AVjv9A8;آh`,oqRQ{i#Gx)='_Ɠ1>i="B7IW$ %D|=nͳBL lvh͝&oyAh!5^s'; Q[ъxTn7Nߣ0T( #xe,1Ac2(xR oKڎFbkrrL?"N %&p31!)R}/ p#u僌fRi{k—T CòP=-cYnWDb$o#N4cRPU@ l)z!xtu`J} *`C"Li3||$vދ$"rT6}do qq~AEb\uԜi=7ß1"y)J~z߬͟>%6y,e$2?`SSQkD)"RmbލPFJ}#vmtՐif2S[U YCѮT!2eJ$9Y9ݍ~&-q“G 'ԛ%3a̦^j\P }YKI+)Kۮ,uV5*%'qra ³VQ u4;N G8!O`ahAG{kR@GWz3|$0n-֨&;Lq /syht60^yn[&kh( qZq7 `Rڪ}tw-kvPI-L%6v#^h+}kWMN,|X|VՅ%;ͅowXqr f ITO͖wzp~׼^sޗpdA.rCjBRn͝.<$$}(C LmjEZi$RO'z m))meӗgEgP:j9Ef&Γ5-&Z'8q _Sy7nPbFoȤgtN;3?YfeEV@-x:J)Ə=C~dQgOT3Qt!ɖHw(<3nhZ,!__"7^yaȜrL~"yb ZUM|OMX>[. _dvn3gK,z/yRnrIA"h嘱[>oo BIt0h+42Eu " ꂫeӜLۖY>5}z+b`6 u&t M}E~(@=~[Fp4Km?% CMΚE豥x&=A;; Π0ĩn(GB@1-̸[xt rtaIy pjud Ǻ'dsĄUHvh,YψY +2&9j\tP0_ ,Wch ƫu1rty]0w`)g_FeqaDgNop+_{Q53x]J\LH֋Ub*z\ K29WJ|p٭)BT84[D'0[La T^}IơVe\< gwh-#E5d|ftiOz<dV7YyY:s)2Z}3IXluw-K%OdD,߻o)k

氯仿操作要注意哪些?
氯仿操作要注意哪些?

氯仿操作要注意哪些?
三氯甲烷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1:三氯甲烷;2:氯仿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氯仿
化学品英文名称1:trichloromethane;2:chloroform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浓度       CAS No.
三氯甲烷       ≥99.0%        67-66-3
分子式:CHCl3    分子量:119.3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6.1 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铝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铝、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20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OSHA 50ppm[上限值]; ACGIH 10ppm,49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 一级≥99.0%;二级≥97.0%.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
pH:
熔点(℃):-63.5
沸点(℃):61.3
相对密度(水=1):1.5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12
饱和蒸气压(kPa):13.33(10.4℃)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263.4
临界压力(MPa):5.47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97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及麻醉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碱类、铝.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908 mg/kg(大鼠经口)
LC50:47702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其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饮用水中,但对食品及蔬菜也能造成污染.破坏敏感水生生物的呼吸系统.在水环境中很难被生物降解.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61553
UN编号:1888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卫生标准 (GB 16219-1996),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