硁硁然小人哉---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7 14:45:11
硁硁然小人哉---什么意思?
xXRXr@E-=/3S12X^/`clKDG (椮nCUD̛y">}v8X$>|؆HNOǟ󧟶GŢz6mr(4y9l+CQ[֞*QHGHVhB:4=މFB6z]3TX龕y&B0rq`Gq=3qaQɹc4HBw2kl3& ژΦS5tSH™[0=; t;+i }@+e-Z%9Êh1ƒ=o<ߖ X,GnĥG\quן@X]9⊜ b((]P>mY ݽYN^#Ի 0Ωlg[2 ␣ϳ}m'~,BӺ&:EVM} 5Jo c^nuYT_tƘi%haB ).Uaݫ+kw( w;V>9vv,7> sرx[2#ooho.rԄ k43pg0hF~"^9Äwo(kW0"Xu\sj?bA-[R Tp"#[^v" ʈvo#g>`^xw{kgY6>7Xar[:YVn )]VrnB(ţ٭!BTRJTf3D9}^.HQEKO5psԎJ1.]B 7S.0fk߬r- C:TACH$ dXg.oN)&F{CKn!1*,T/Xl$1臟;l* @F,3BE]!G\\Y)ˢ޳ZVD46EOn!9fxF9ܽ2"{(6$){: D=^1#K"-"V621B р q$Pno,;8.R@lr\=׶m,@aCP1eT^]&ȧpb^KA%zt混qrG, 0Zp!]+ZlxqA#yD(½A4-<).j~/a>[܌`CP<8qY$4/QXР?ݾMWѫ|yC8V0"jF=Z @HlxuA` wce?,xGX7C`Rt0QChr~|dT~?|!V$=*COulaQ-đ fӢ+U0ev5 Μ\NJ~ فćP(3qh0u8M rxm;8`:T2!H1: }J.ν3 <0n(t Cjl] Kw܌[9r2'ʀ[*x?E=EUÊJGwȆ"_U=LDVQ.w~[g;Ac]!N,M^콥(ASaaz]8>ZlSϗ^Iwii \z6V+k= ǃvGo菋 WOEZeP9ݯfxKF"3T\}wmiH\:C2.Ɔ#gJ\K?3Xb_ +nC1a[}[lz{й)e&ؙݛǖ`>Ҕ7nŰ(oQ3o_~3|

硁硁然小人哉---什么意思?
硁硁然小人哉---什么意思?

硁硁然小人哉---什么意思?
士的标准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注释】
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说:“做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国君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 是士了.”
子贡说:“敢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乡亲们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说:“敢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 的士吧.”
子贡又说:“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算得上呢?”
【读解】
“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与近代文化中的知 识分子相近.在商周时代,士属于贵族中的下层,到春秋时代,则 成了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孔子生活在这个时代, 他本人也是这个阶层中的一页.所以,他和他的学生们对士有过各种论述.比较著名的如《里仁》篇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如《泰伯》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这些论述,都近似于我们今天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一样, 对“士”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赋予了社会历史的重任.在本篇中, 孔子又与子贡讨论了不同层次的士的标准.
子贡与孔子讨论的第一个层次的士是参与国家大事的“入仕”的士,或者说是“用之则行”,“达则兼善天下”的士.子贡与孔子讨论的第二个层次的士是在乡赋闲,没有在朝廷做官的士,或者说是“舍之则藏”,“穷则独善其身”的士.子贡与孔子讨论的第三个层次的士是拘泥固执,不知通权达变的“硁硁然小人哉”的士,这种士是勉强可以称得上的,实际上不太够格的士.这里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品质.不少格言、 座右铭一类的书籍都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孔子的格言而加以传播推广,可孔子却明明说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硁硁然小人哉!”孟子说得更为清楚:“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孔孟的论述一反一正而现 点却一脉相承,都是反对一味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惟义所在”,一切用“义”来衡量.只要合乎“义”,也就‘唁不必信,行不必果”了.这种通权达变的思想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一方面,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孟子也说这:“君子不亮(通“谅”,即信).恶乎执?”(《孟子·告子下》) 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有操守?孔子、孟子对“信”的论述都是 很多的.但另一方面,又的确不能拘泥固执于“信”上而不知变 通.这正如孔子与叶公谈论关于“直”的问题一样.叶公认为父 亲偷羊儿子告发是“直”,孔子却认为应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这才是“直”.这是用孝、慈的礼数来变通.同样的,在“信”的 问题上也一样,应不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要用“义”来变通. 比如说你对你的敌人也讲信用,那岂不是太书呆子气了吗?
所以,我们既要讲信用,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义”的原 则来进行变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超脱出来,不做“硁硁然小人哉”的读书人,而做一个通权达变的人.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实际上也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