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韩非子《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6:38:17
一、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韩非子《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
一、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韩非子《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2:韩非子说:“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回答:
(1)材料中的“势”“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韩非子提出了哪些主张?
(3)韩非子的主张在当时为什么倍受统治者推崇?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使民……甘其食而俗其服;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材料二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请思考: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二、问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概述这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并联系各讲内容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2).先秦诸子百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主要观点及其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一、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韩非子《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
第一题:
(1)“势”是指君主的绝对权威的崇高地位,也就是生杀予夺的权力.“制”是指统治阶级颁布的政令、法令等.
(2)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用严刑镇压人民反抗.
(3)法家是先秦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变法思想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的改革,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备受推崇韩非理论后来被秦始皇用于治国,它对于确立和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法家理论使秦一味崇尚暴力,实行严刑峻法,横征暴敛,结果导致了人民反抗,秦朝速亡,由此可见,法家的强权政治不利于统治阶级的长久统治.
第二题:
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他提倡以正治国,以无为的态度来治理天下,正即是清静之道,来治理天下国家,要求统治者要顺物之自然,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也不强迫人民去接受他们所不能接受的事.天下禁令多,老百姓就愈穷,民间凶器多,国家就会更加黑暗.老子提出这四条原则,分别从统治者与老百姓两个方面来述说,并要求统治者所做的是前提,老百姓所做的是结果,统治者做到无为、好静、无事、无欲,一般老百姓就能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要求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戒欲戒奢,不多事扰民,不是凭自己的心意来制定法令政策,也不能恣意妄为,以此来影响百姓,使他们也能远离淫佚伪巧,自然顺化而归淳朴.很简单地说,第一个是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大道无为,可以看出老子推崇小国寡民,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就是在政治上要顺其自然,政府要少干涉民众的行为,任其自然发展.
第二个,是一种辩证对立的思想,这和老子的阴阳学说是对应的,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是相辅相成的,阴中生阳,阳中生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