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14:12:35
七夕节的历史
x}Wr+IVZwz&&Bzci iAp$ h GZ42nAwNVymPyxY[G^NLo]o-.ͬ6v'c=}fݲ`'n޶_n#{vXζ3kn~473V= oi[y[6gik>c~>v[\u0:Fkg#.V/|0Nfb~?ncpʿ}6|ldݶ;^!gVK,QbE+fŕսϘW6E>i weXIG3n&>a}7/{dG vFl?yvf8ozbJ~~1"r[rPbMު[$w3cVjq^knA$HAsU?ܭGs'zG05wCw^XJ,crH2_">n8Hh?`DL/cG٩ |o9S97ЉWF\a_ȵ vSqx!jx2`H=Hl4q6S?zjF0]W1%rb'G>g*|qNN濗]ݘ3(P~URۯyP"_gN3;|?]8y2j/LN՜ np$@:1| # B%7xdI\՘Wl|Dfhu\Qv xZiBXd\ '/;7Ȑ~bv4Iz!ᓤbh plBDifֳ٘}w"ߚzlGH1d8q*Y~߁c}j)ɛ 1res(ZFG{ͫD8G񊨏֯mUB024(|n;4&@I"CZsQuʬʫLr)\A~c([ovUV&Qޔ# fU#/0 _n FJU]EJ8zxǔ43MˉUASYH8C$O cԺ1"Ig LPR6eV(~k؟  Wo̼Fë&NM_ho@ӽحVΔTS3ˋIhZ\-qӢHԧ1,4]2A`v\|q7iƧ$6>Ƥ?^{e?)>詜Õ7Zl\YgT#8ݶcO(#;x𻐃WW&)(c Zp0dB} }A4z$A_zTF%NoՐa{:=WK1!w>\qY qjչRZ?#[džE`${SvN?u$&aõCjf0};5dƛL{y8.B~ OUFS( d+ Vd@ԍmǫ6 QRKJC@ҋ ]㢺d٥I?~LqluA[,5q:~1dL YBZR4z0ZҜ4t|oC$P^#!ewKg_K}JS%cEE`E^$~.Tpkc(VN"ѿ޸D&>Lwb O_ -} L2Ȫw:܋Pt S9i78UUԅL=Hz tKNȔUeOK㟕+:EDƬ\IN1*W2K7Xt57bl x!$@8 -hn>usx>d2Ǘ3>mޫLG4Cqrtn0A$X!Lbs f)PȘyrpf! 5& u6v8.>%sӺY~? Sрtq9FTǻER֕)WjD&j4"Fk_& gz_oˁ'mGu(U6ztxRboy|[fZb;p 9'p<PGWQ^~0(K+Ga/nd_zFl`ݚM ?Ts(l N5?pFf jt|7s҈D3mzkeKОDryJP@%DJu q nOP8s{ U\fy'4`4eQy %e>f!Q# v 8.$XKA:2 .0\os/x5G8Sn,Q4㍙IdUCHo')"k%ρ!мs#‚JCu`@bXX`>w`5ҏ$vpG{׹*}sVM܌ NBLDpJK0=7ȸ``~sx6 pŹ)pb%;c4=;S&Lk'<'O9X-N2p{B3G7rQ?BsPhleLlʒ+;Ft:ܟ加{Ul ;q\/5`c&QuF1ͨ10?O ╋J~]eؼ-(v5 lt]B@ᙈͨQJY-Ҭ,@X,ܽf a b`3 }): {ܿqin&DGm@~WXۋXGbDPa3??Gv'`FXr;K2_TxMNqUAFNV[LsJcnt!&gIr:@f~H`-V% T qF =((j֥JfYe,HO]o;% ᝏBzr?Q>AYew]V1[P A}I-cʙ$J)U"s&$--3hL%B¹Z1g9 ?Gɺ+T2llBg7R=OQ`:KECeDz3 _ 5d|&HJ Y>?Ttȃ&UfrӉb@ W_ qU1 )x"VLU*Pq Xq݁GI!y̐׸̂$\1(F?W&ɨWefh91'4=04zc!Z"xm:ba(ŁNk zUoO~vUb ӧMI({vDb#ۃ/Lп+?Gzk;ӸtY&q.r" 3OILkAc벽쨎h$ú;q<L4)x &yvׄ\i#Z8[ٕ8F?QbءfS2  DHΊxF `o:ſ4&2WB/ "V4BqXH fAt}c8͖udbAˣֈiiڕm:0REYZRUMKQ t@ӺAcpLwq뭶Gr-Z'&IwM)` )k.Cy6R7OLW,Hhg,%YKB+SzAB:?~Bej>LdT?azYj4ыW#\SLktI6{zc:m/5'+{~M3x9a.t~t] C:׹H1>tQ4 RB]o  O)#8 mR񞞂F:n?{;&3%G3S hFՂ+bAR+iU1Gr7M_ ʣfŪNF &TL˾M8&1 -_hrI&ERvTQ Mm.L+G{ĆxmD+hLapڤn\?d*QSfs$E[Na?3QAa5;  I(>xϰ]Ɯf>Ͽt$*@sDapn3)Y#վh-L?1ȐJVғӔC32iT$Kr+ JH_"YRxh|'Iv:kMXl]IC\SbQ?bdDSBk:ƪ[bn OJ3VM =Il7^LB_LqV$d?l$3W%y fSPJ*odIT]vƭUwj w`BwLjo}nTT_ߒzpf u(0cj*(Evn jC=T4`KvpIH?yE+۲uIһuu09aSfTI3# у@RWs{Fd)YMPA&7븽}~J[N3n@tќ1 `\yjm!;N@ <ҬblŐ4`9]R ~MLAc?,i d{P.u-t7vn9^ ЉS^mn[_RtP#8X MFb3٪5( zNz1*5b(^ +״RR>CMV%_ѮC6Ao e)𕥦QGs^l/Qŋ2WMкf;.>,PT32FW{eG9#!ZgAl&FQ[[Nѹ>DѦR G@& A_{yZ^ @R*tMFhB[.$,s+H\|ʋ.ڷ 0J4Bx'9E]w :,u蹈Ѻv׾teXMh*,2eYE"ټGٟaŃJ]F:QyavMUt^/0T{r#n`%g.oX߭ҵFe& #D0-94A:g NiODC'rzU*RQC BOiOZfhNJmEGD4츢ي~gF1 `[}ܦx0ʝ{v3:5λĻ2{nKg8q[ 3ޔ%MC=ykJFJ{!ٓR|ON" )dcDq}qOᘹB)~~ G0B- /lS,CLNԻ~Ůn\~hQRq(kv4[0TG{uKMWTNr8q\.THcH‚{Si-VQKzLً2X3rR>wB[`ؤn\ioN[#5Mm?]%#8lE?GS %6d.#m.),d䚆PRє E%rC$EIEKU\:]:~ (7pV4 VHޠ!{ÛTv8G | +mH!捆~Ih8BEnK9SsQ#Z٫:\aT8m6J87BM,9( O3֭ofIKG h.P'?Lj>)eH]=:u]u!?3F^]wmk"fd8,T9,rcEtG{ Y{NeY1Ffo %X ͹czY.?L$&tx:I?B3kF̛]cxu;xjJ2C/Zv!niDw~_AZK ۬nѤ2#m4~-jin፟%!zq7wK-a ?h: l]5HeneǚS 6lz8kRI]=ָ'Lϐ(ب6Nn;<}ìl u.Fs'MS"6Ą~Ufy&;䞃T(1X/"Ǫ,,Nh>æ۹?bzzqulc-j\so/ރ, Ow$N^shH B-\2G{DH6塐}XHp.J CG8u/|}Z y[nkm5VcrpVRZlO ۔ۦE5L 9(w'.jp2I,YzfrZӍIXɚ4>P >C&8`4䗈yG0H!\"1H%XoOa]d,!j_ߵCn[[/:RV΍}-;Y؏Sm^dX\= |rf/S6UkjDoh d"f*佽@ Ukǃ̖-[%VAȉ *2u7L\#W4勬?8>Wa-yaKff:)ụí_DpxX7w4<%٭ ?dQ{uJDJvzҖRY7ysRz<g/Q6A %X?_%gX\g6+x\wVd}iRruxŮS3=tN.FV`;M?Y3njHp?=&(^L5vͰs1b{MӝPս z>^@"tkMCK@$8Hy Nfӌu69ba3naP$EN P@ӱfޭ]/*z*H6{ 1}ؘjYgmn6ͻNH3!LwD713z^O=u{0S:g:!Y+~[2,*EN1~,ImGv6Nkjpw9zLa3+;. zb=$AデdŽPc[ݷg?8Is9aMANs$4V{~ʅt X&iqa+5^E%9H3|Q*dq mrG)<*N_Xܫx=31_I [B+ImmuO3C(73@\Oڈ@ [*J7ЅYSf=Q= qhZe'09d_!V?%)fMɤc8A2԰- ~^(t%}t._O6akMܻ9 0KN9Qf[ܘL&laVJS>~~fDW*^U}W]1$izD5ip28}$R:ϞX€C(_./UeG6hTTg2C t|R^S%P^ I#lR% @RRB|~{+`uM=o rRf `N^6,ՠZq ,=lU@ ـկWD2@R;+Wҳ |(Ϗ~N;)NݲEUy4heC$: tySK,-ۇ{Mi@u'Ekf|¦ & {os2]S1dg0/,֌Ld 3I%I!p)hhb;W`(ƣsZ!$ .z<@]\>s,۶ F(xlr69ni-i&3SD 6r!xAln܁"o[ڍfoII 2gc6߂n=7IJ1Yx,3aC"!`iə>r7Wx4cN35C,ݰ-ۜ}Ӛ(;<G=`QڗK"899\1%"Iǰ`եd9CPL&"2jMur<脂^EǨ-~!n?ЖcڗS݈aLrXlp/^zk*&9p]j6Ғ?8󵲗o#'''4E+/F|^ۛS@lz~P%X5CJ LX=^JuKnΰ70qRǂ6ԵmKx4]Rw. Ƃ2y|dXwޙ݂\c#*ce3K\ [bϢԼ dm#>Il+ 6_m9EpM`oIH`v>vc„e疇+|Ǐ*"}3) .}=gps-9;k'!ms?EY ap̵qՒ]]x{d-7eH?@0Dxׇ.wP*+Wrّ^O76Y(;lo^fahÓl9e[o;҄Gpuy~m}o<Ԥ:ge{YQUWx ?1UfΆ[Tժ-7BUP!sP .\QIgt9OHB 5kV寏6|QSgKAzкJ?R֥*B~nMx;(7 ܊ ekl gI*6bGry90>o`ie Sću?CqPѳ{S|)QH}%EZqlH5*H sCPO{59虜0Mt`#2k~2źm-칌}6[n)SG2 [A(V`UͺUzVuj#ў`PRnS!3 7F5xmox[sI,ګYd7M͌[+pKK2*"Dͺޑ r~%әb6&pVf?E37v>[ݔsLԫ],͓;*+xSIz:j!-2Lr3mZ0ݹ9!P,ȦN8jz͡fN!=aY,? 'O/G0apFf:j/<7ğS=/%39%KX1ak e;Z5WΌQQu.ͳt7&:fm«jVKg0mYUt7aŘ=@&6JBd+It @SsJƶi?y&d0uHL:EIma:T q0݈\&?!Gs?Ʈ1Lw\h4cyI&vSw<n*!ljW(_s/iMě6@H 83G' ִaCIVa-J2p>T"~QoTSReN%, <'Ru~sMvL&n ĽG/|kN6m֞1Փ/ũxIă}?^!)NatSf85"a[cn@@lɼrAZnl7s#VGxSJDпt(qsR VRNNI#`'6e3s,O{y!Kr;4K90>5c,L' @%}p-ݪ"7 =

七夕节的历史
七夕节的历史

七夕节的历史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你要想知道更多的传说就去河北邢台爱情山——牛郎织女的发源地

七夕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

全部展开

七夕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简介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牵牛星和织女星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 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
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传说
第一则
《织女》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第二则
很早以前,山里住着户人家,老人们都死了,家里剩下了兄弟俩。老大娶了媳妇,这媳妇心眼不好,老想独霸老人留下的家业。
有一天,二小领着狗去放牛,到了地里,他拍打着牛背说:“牛哇,牛哇,我想睡会觉,你可千万不要乱跑。”老黄牛像听懂了人话,低着脑袋“哞、哞”地叫了几声,甩打着尾巴在他身边吃起草来。二小躺在草地上睡着了。
错过中午,嫂嫂提着罐子来给小叔子送饭,见二小正在睡大觉,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脚。二小醒了见是嫂嫂,慌忙爬起来,站在地上像个愣鸡。
嫂嫂把饭罐子往地上一搁,气呼呼地说:“你倒自在,撒着牛睡大觉,牛丢了我才和你算账哩!”说完,她一扭屁股走了。
二小的肚子早就饿了,捧起罐子刚要吃,身边的大黄牛一头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个稀巴烂。大黑狗见了地上的饭,张口就吃,不一会,就把地上的饭舔了个一干二净。
二小瞅着碎罐碴子害怕了,觉得回家也没好儿。他长叹一声;“唉,怎么我就这样命苦啊!”
二小的唉声刚落,大黑狗扑通一声倒在地上,鼻子口里流血,一会儿就断了气。他这才明白,嫂嫂在饭里下了毒药。
二小心想:看来不能和这个害人精在一块过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里。日头儿快落西山时,他赶着牛回了家。一进院子,扭头见哥哥打外边回来,二小心里一酸,两眼止不住地流泪。哥哥见弟弟这样伤心,不知家里出了什么事,忙问:“你为嘛这样难过?”“我把嫂嫂送的饭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饭就死了。”哥哥听了,心里明白了八九,斗又斗不过家里的女人,为了难。
二小哭着说:“哥,咱们分开过吧。”哥哥见弟弟说要分家,更做难了,一来弟弟还小,二来他外出做买卖;家里没有帮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块凑合着过吧,又怕弟弟有个三长两短。
二小见哥哥发愁,就说:“哥,家里什么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头牛。”弟兄俩在院里说分家的话,媳妇听见了,打心眼里高兴。她手扒着门框冲着丈夫说:“往后各过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哥哥眼里噙着泪花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天,二小赶着牛车走了。走来走去,越走越远。二小心想:老是这么走,走到多时是个头?干脆就住在这吧!他把牛车停下,砍了好多树枝子,就着山坡儿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黄牛在这儿落了户。
那头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经跟着二小过了一年多,这一天夜里死了。老黄牛死后,一连给二小托了三个梦,梦里对二小说:“到明天午时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后,你把我的皮子剥下来,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个闺女,那天她们到天河里去洗澡。记住,那个穿绿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妇。你千万别让她们看见你,等她们都到了水里,你抱了衣裳就往回跑,她准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会走了。”
第二天,二小见老黄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着它光啼哭。后来就把牛皮剥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坟上跪着大哭了一场。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时两脚离了地,飘飘悠悠来到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树林里等着。一会儿,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来了,她们一个个脱了衣裳,扑通扑通跳到了水里。
二小瞅准了那身绿衣裳,窜过去抓起来就跑。三仙女见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里出来就追。紧追慢追,追到二小家里。三仙女问二小为什么拿她的衣裳,二小说想让她做自己的媳妇。三仙女再三说天规不容,二小一再说人间比天上好。三仙女见二小长得好看,也动了心,就应了他。打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间,她天天在家弹花织布,人们就叫她织女。二小天天外出卖布挣钱。小俩口过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过了三五年,给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里去干活,天上响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见两个孩子啼哭,不知媳妇上了哪儿,急得团团转。一问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一指划,二小才想到织女走了。他急忙担起两个孩子,披上牛皮去赶织女。
二小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织女时,惹恼了王母娘娘:“好你二小,莫非你要追到灵霄殿上去吗?”她打头上拔下银管,在二小和织女中间一划,立刻划成了一道天河。二小没有办法过河,急得直跺脚,筐里的两个孩子直喊娘。织女和二小都哭了,啼哭也没用。二小想给织女留个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织女,织女接在了手里。织女想了想,没嘛可送,掏出织布梭照着二小扔来,织女手劲小,把织布梭扔歪了。
直到现在,天河一边的织女星怀里有扣套星,另一边的牛郎星旁有个梭子星。
第三则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有个牛家庄,庄里有个聪明、忠厚、勤劳的小孩叫灵儿。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随哥哥过日子,嫂子马氏为人狠毒,常常虐待灵儿。一年秋天,刚收割完毕,马氏就逼着灵儿去山上放牛,并对他说:“给你这九条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头牛你才能回来!”灵儿听后;无可奈何,只好赶着牛离开牛家庄。
村里人闻讯赶来,对灵儿深表同情。有的送来吃的,有的送来穿的,灵儿一一致谢,然后独自一人赶着牛向山里走去。
当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岭就停下来歇脚,坐在树下伤心地流泪。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会有十头牛呢?正在这个时候,有位须发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现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亲切地问:“孩子,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来放牛?为什么事你这样伤心?”灵儿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讲了。老人笑着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别难过,那伏牛山里有头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养它,等牛病好后你就可以赶着牛回家了。”说完那老人就不见了。灵儿好象做梦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灵儿走呀走呀,翻过一道道的山,涉过一条条的涧,终于找到了那头病牛,它正在一块大平石上卧着。灵儿立即趴下去,连连磕了三次头,喊了声“牛大伯”。老牛睁开疲惫不堪的眼睛,一会儿又闭上了。灵儿看着老牛那没精打采的样子,心里想,可能是饿了,于是就急忙去给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喂了三天三夜,老牛终于吃饱了。突然抬起头跟他讲起话来:“好孩子,我本来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谷种子撤于人间而触犯了天规,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坏了,动弹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给我洗擦一个月我就会好的。”小灵儿听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来,饿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里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给老牛洗伤。整整一个月,老牛的伤真的好了,它跟着灵儿一道回家。
灵儿回到家里,嫂嫂见他真的赶了十头牛回来,硬说有一头是偷了别人的,还把他痛打了一顿,经乡亲们解劝才算作罢。此后,灵儿白天放牛,夜里就睡在牛的身边,庄上的人都称他是“牛郎”。那只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亲。有一次,嫂子把毒药放到菜里,老牛告诉牛郎不要吃。嫂子气起来闹着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头老牛、两辆破车和一只烂皮箱,就离开了家,在一棵桑树下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老牛从嘴里吐出个茶豆,牛郎将茶豆种在草棚门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长出了叶子,牛郎就忙搭架,过几天豆子藤都爬满了架子。老牛就说:“孩子,你夜里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谁要是连续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时我就用车拉着你上天去,把她接下凡来,与你结成婚配。”
听了老牛的嘱咐,牛郎夜里就钻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见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临走时,有一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里,只见那仙女独自来到玉池边,大着胆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望着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里便向牛郎点点头,第五天夜里端出一篮蚕,第六天夜里偷出一架织布机,第七天夜里拿着织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织女,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眉来眼去,牛郎盼着织女下凡,织女盼着牛郎快去团聚。七月七这一天,从天空飞来喜鹊,落在老牛头上,喳喳喳地叫:“织女差我来,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老牛笑着点点头,牛郎套上车,坐上去。 老牛四蹄腾空,一会儿来到了玉池,牛郎下车,和织女把织布机抬放到车上,织女挎着蚕篮上了车,牛郎也跳上车同织女坐在一起。老牛腾云驾雾,一会儿即到家。
乡亲们获悉牛郎成了家,都赶来贺喜。织女就把她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众姐妹,教大家养蚕、执丝、织绸缎。
于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贤妻,能养蚕,会抽丝,还能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都说织女的织布机是从天上带来的,织出来的绸缎做成衣,冬暖夏凉。这消息传了出去,引来了山南海北的丝绸商人,都争着前来争购南阳绸。这事轰动了白河两岸,伏牛山区的千家万户,都送自家的姑娘来学织。织女心地善良,乐于教人,不到两年,家家户户都学会了养蚕抽丝织绸缎。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织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玉妹。牛郎耕田,织女织布,日子过得很和睦。
几年后,牛郎正在犁地,晴空突然响了一阵雷,老牛望着牛郎直流泪,并对牛郎说:“孩子,我把织女拉下天,触犯了天条,看来活不成了。我死后,王母娘娘肯定不放过你们,到那时,你吃我的肉可以脱俗成仙,用我的皮做成鞋穿能腾云登上天去。”说完老牛应声倒下;牛郎哭了一阵之后,就依着老牛的吩咐做了。
正好七月七那一天,牛郎正在锄地,金哥玉妹两人哭丧着脸跑了过来,告诉牛郎说,来了个老婆子,把妈妈从织布机上拉走了。牛郎急忙回家穿着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着金哥、一手拉住玉妹,腾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替照脚下一画,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出现了,牛郎拉着金哥玉妹站在河边直哭,哭声震惊了玉帝,玉帝一看是一对孩子,怪可怜的,于是,就决定让他们一家人每逢七月七相会—次。
人们突然发现牛郎一家人不见了,感到蹊跷,夜间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看见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河那边的织女在哭,河这边的牛郎拉着金哥和玉妹也在哭。人们发现群星闪烁的天空多出一条银带,就叫它为天河。天河的一边多了一颗星,这颗星就叫织女星。一边多了三颗星,叫做牛郎星。人们想念牛郎织女,每晚总是钻到茶豆架下仰望天空。到了七月七那天晚上,突然看见满天喜鹊向着天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搭成一座鹊桥。牛郎一手拉着金哥,另一手拉着玉妹上了桥,织女也从桥那边过来了,走到鹊桥中间一家人相会了。

习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
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异俗
广东——七娘会
广州——七姐诞
嘉兴——七夕香桥会
湖南、浙江——妇女洗发、接露水

胶东——拜七姐神
中国西南——染指甲
广州——迎仙
陕西——结扎巧姑
广西——七夕储水
绍兴——南瓜棚下听悄悄话
闽南、台湾七夕节

收起

七夕节起源于元朝,兴盛于唐宋。传说牛郎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时候在鹊桥相会,每年一次。2006年七夕节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七夕节还没有什么特殊的习俗也没有什么在那天应该吃的食品。只是在七夕那天情侣大都在一起享受甜蜜的幸福...

全部展开

七夕节起源于元朝,兴盛于唐宋。传说牛郎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时候在鹊桥相会,每年一次。2006年七夕节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七夕节还没有什么特殊的习俗也没有什么在那天应该吃的食品。只是在七夕那天情侣大都在一起享受甜蜜的幸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