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成长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12:27:14
毛主席的成长故事
x}R+ITynuYt@w.!(@ @YJ#B+p5Sr|ؾf`lmdf+d_oa?I|Lv>7) f AC3e:Mwh*ۦ}mjxϔ ~&A.1L&x`>,J -ک鼡ཋ=[G5m&n/l\qtA1=zf. ^{0棑Ȣ1vͧrd~eӔ!f 6n&'HMSPz{8J#وQj>H%]0<=l\Mٔ 3Co*r-o\wL|@@ϔlehqM\vto39[RV0Syd`v2P3l\\1Ȟ-30XCسn%3h;Y+Lͧ#Ĩju*HC^}Q5[#c f[Z^}7 8MJ㟰4ntHF? 7{6 wL6JH즙$|z\[S%+|elN"E?U1Eyy4dy3WofU0#7vx0W7SͰl| ?0Jm,iq3tr֦&6/7G\!dRx"afʃjہ+ǗfwOXA^dFڥt$߄#D؄CrpV̎s7tzZ>{;Ha1)s6 vɒ=V/FMQc1ohWkfr˜6%`ԾP|^0? 妙݄ r~ ~!m^`w;]o>grA1Y[[Vɞ2%k='f2٣YHZ nR_ M=lݛwryoͧ8_ =6R)Y2RLU:ONt0 ̴ט*i܎OL}S!LYGz .3n?{Zyf 1:`(/#yɢ1#h'0C[;uhM|Q=-)PaWgd9|}|zLcҧ[b }p!K|Ǟ6^ |8߃c]Jp$m>ΐ#G~=S;+18+Є`O-:ioz.'X5leT~g3t#I-[Gú.όGjl Bp àaoC3i2q[س-)8c9'\}byvE 55o v ^I3"_~/=_~XRni0Ho֔/eW}:7#J BqQ;G &Ǔ1 :!^{jS·{T?+e=EIDTZ8YMS 'Q o:5tN:"aNxy頻&, 0ൄۯVF#b1I~D'-::is=p=X'LWaڥd|L9#Dz&ը+$D6uxs6*j`$Zv0StE#27Appe/=m~X1M"YSAq גNϾ?CD{= s_KZvaMG&`A"dR'7TC"m:vg2mCo Z_JѴhk.781-F4ڙŅo: p_J9NL=Z`K:e/^hf c[dx+0|%`#ٹ]tUT_FU4AT`Suԅ݇ Sk`~e7LjyzLE['5./Ph_21Q7VVeS6`2u霐KF6ԜQ+n#6nv A:CGf43o}'a nCxY2G+z>?_|"r^inRAϫsE(,LViJw23zmϟE#T{fZ"E/ /!Sl*]HBٖrz[_D\N|O/-F`X+$go&f e`$ &W6y@W€ IϢEĆ!fl=G3?;rD?>;]ӐGm v%cm_P.<ɏ:ZFBTHD6<37Ift咷B0UtuiB\Wo ?V1>;f zlI<$HaLT:ʰZj1%#L6~&H甂,'O|>=YSI~|*o>-/]@jty`,7-BnX+{?#nVSK>(s493xo\Ϛr!W=Ձ%͂M%}ط[\uD [4(@&.BL:y/ GzTn~r,cjp7>S}MI~j͚0OA"hi-έIW$kpէ~C-:|ƛM\Mˆ@m@ŨZNexYv\ u#nC %\P.|չP5Xgku!i /?(~?;)iv?Z4ة^̘3ڻɟ95%ut>O0،n:8q`.Q,~DU_jZ ׇeΆqDŽޜ<*p<U36c#>.{ss1p~zE$Qnv!s.Ñ|$?`Nk习ց"#` #|6K¶& 6*Ɉ?/\qˀfc…Jkj3[pdj֥앖GK"> Z=CzP綱N^EyI ܭr)C.JeJ9+=&3PS*Xo{^'ȶ"keYYӴrDh ~߳8kxw^@Mɀ-wЭI̫*{*5 8J noaȟsf 0@]E(7~Hsh <sI֫~lk#9א*tʄmT'!j1C|?98~7w^FpJ\ K|BXQޖ8_]?~Z[YŒ>sӥ:b n$\-0X@/ZwA VBB,T3Q 9#/::;B1 lJ?}Q%v[`:t)<[҄GtCLsw?N_Ȗ+A UbsAi= _2 ȯè=ѲhMyZô <2dz _hLO&SYY6F&k4(hz@ Lr|}y(zY-8C:}e>&I~-n%$50}kEj븨0ڥqҧ0"ExaVE8΅ 䊪=xKo PIf1 |+*UG C)Itp->Tx^ǏT1J㾹˞m-aP-UhGL&xQHh/Q:]ȼу^Dsz[WѸ4&èKо$wӖ8U]^<!L~q֊c axST_wj KXC䑃k*Y8Ô!?-[)m21y444UcdVL(u`Ehv&Y=.9ж&zި*$:Ma8RۦCMΊOY_Fh xKRS%̦Anuk}lx4n~AHuGo ߴfl{,E%ǰ_axՃΩxZm|wW4I?M d嘺c:6CX}`i-Ro>=  $9Y*ҰJW@IpТRjt@.Uf7bfgntn)FPg,0L%niX M<&>/J[L 2!=T8ꮤ)OÈS(k>=+.g(LV;OcZ+Ze>+Z'00G堪]ir|x3I7>}oym2'Jϳ"z'Et |G@4KE>Q. M9L6І}p%eT%^AxܮObLcʺ^0}P'a\ci݈RO3EHq_שx5Q4혗[Z,U\ifg3,7N[P`n2f|E +Zb&ݨ#<㏮XL$xl/;AzSzK*s?-dlV`Ǧ v鵇Hv%<~Ǝ[,RH | /PyJT x~š4.R`lD]n`tW'!/֙pѽzQN=^Ǘ.~hN]Yk~-"zI{{H϶ jnz!:hߞ?2qY2jbY[Dē5-Q.Y7(PvQL7)6q^vnN:8D[WQ4Kv^#Q-AGb@ Kɗ,쏖,Ilq< fO,Z(Zf9e/L/ЙݱZ@{duaLi,~9 o1*Xɑ X-Z`GƢx3[;05Ec jdq3|QU'j kkqIThѢb,AW{I2ߟQ  Qb:I)j ~Y{cZMI]xN²r ~+$+0|#N?GosE 1?Y&Lj/|" /O5|!D[Qvb5,iqetM:#Q;su)%*V`.f*20ise5UOXcӚmSgǡౚpۍ\p`ݯImo&)AB$ШvifpsbS)Z><~zc>(o,043L{ķ~ehRS6sS(ncP4V}u-նwȽ:p5[_???rq0}ͼ̣m\6Mk4Wƌ-ۘE[thBfYS"gӁo0g*O3P+ ) ^AW',{\WEӄ@-YEKhdѸCa#~}߉q+h4[&) جyvuJԱoXql7Y!|Xb!BY:MDu7f[p?~C&AH630~}w`ԫ{ÂVcfw+;KCevo̶*^Zs{<3!Z򙟝zUlӎ9WI^>_yft[\H\!D #9n+" ÄA]Şg,?s~YyӇ\Aw,"cPvqO+fNjt 7QM)H.wo]&U3.Aa#k.5,KYC?եNw, Zkf1NO]R-Փ;NLErE? ˧M±m]+4uUdX; 7Ή΃%b½:;?ŷ_G2dqXy_wۼ$t{vn'e|7 7)W#Z7%:%A _ YD3j48ȹ{!69&Z(FF5h) 98 i<.F)L$,|N}m_+_S ةG^jCw#!+5Mkl]q6o`9=,YPk*sxvN6FnRmW_sd*%H+Z`~r5(5yfe-}.*X.m5WQɥ="ۯGșCdG-G16BPx kӽmV?Dݜp6垩}`̃CSTʹ"kOuGE- BD˛\ȊSG7t -2%v8, OG`9Y:4糎EمIGV73S3" Y \H|OEh8GP]BșbIS'4e~gmۭ)g ,!>bLwBև@2s֓Xf ?99 jFz_L&`'v;ECs"Rm4|HkO6;t(%"2yjN?=}2{EFy%Ɲ١!U-͝mow^m:c6_6Fe(V 5(`ˍeH8=Zr;ԣ-0@%ܪIzS%Cr5P~1mDv_%VϚAJ-h>; 1 r"%VEs{A`-6b\켰!EDI@5wӸ,6G}s3R 2|wuȚg![c)+m2S7l,Fޕ;{Ϭ/ U%u5,-L"\ L,YA[ ?rʡRuq W0tmq WzP JBOvUdb|4oѓ˻0 l(nz5 =}a_ȣO'Ќ]ҝs1*OPdD(?&Knh!,ü 0*Gd}HND ̘Υ=k" ES!NGc[+)_EmQc)0 j>!c9({8% wl}r|E23cੀp 4F&[ |,AQfǡ ni %/ ݬE߉e#T::TBF+AΉպ߰nr\:؄X $_cw IO'=P-&SHsL(~8Y#\l <ꦹr\eQOAFKNCȓnc-(*ljZ9㦜7p~hNqKW;ξ%#3әHA!_*˟x^86=p3Ghm0=q 0.snnhXEsw᪡%I?_Oa'A7f$y&œIUbd^XlM tn5 4x݋\c6?p:ƚ婢z䀇+_J7%u }Z^i\P ݋uAosމ:hLօ5BMeF\p;毐PjYl5(% eÕ;P.&(5{<ƪB^xcdc<ht?uŸ/O!c/Ka#nS6ּnU4XFLcR­:h^86'i9C~kvD4mәK3eWNc7x>r| X@NZdin/2I+5zz|Ou_ge ) xX,Lkl$C>x~G_v 63?56"|CΩ ԜM ~{Ѓྫ%OhL;, k 찠?BK!zr>%>OÞ s|z,gDr׬~wKqrΖpaY.·}F *+' Hc"sBs8փ`:U M5otlqem2Ɉ^3^xL7v6SmU+ZŽ.mM;0JƠa6w1F sov^bH]TxqtE3Fx0/#X A }Eǚr%fELYrr_a^-{SgW+xt·N~HDzqv^\G ]Rz2fDDjy䠂ONo.Z^ CM~ruo ;hG8UImq;c]?mkoy8dr0I*a+ЛOǠyilka,/QVq9sο|~X`pC* ~Ȩqq>/;W OiYecYSHTV>c2~a>0šZo-Neh ̶3н\ o gbqH:)_֜0P;RDO|Z7aq\`C%uZTpl/$I2("F%*PcVULKߝ)D0S$8q9y( CfG5װ ]tFU\9nvz>{-D??LrKT\ [<2 ^R9Uj{ ׻+pi5B)sa7Փ{kۗKكQ3Y75MOX6JLzauj&\rkB]VT1]CQ%X s6413bԓv\Xe9 L\'=gѮP>N

毛主席的成长故事
毛主席的成长故事

毛主席的成长故事
斗智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上屋场.
  韶山冲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怀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这种房屋当地称作"一担柴"式民居.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砖砌的,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稻草.毛泽东就出生在那青瓦屋里.这里叫上屋场.毛泽东的家门口有两个池塘,是夏天游泳的好地方.
  毛泽东的父亲叫毛顺生.毛顺生只读过两年书,7岁就当家理事,但继承的却是一大笔欠债,不得已去当了几年兵,回来以后在家务农.他聪明能干,善于经商,还作粮食和猪牛生意,很快就还清了债,赎回了15亩稻田,日子越过越好.
  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娘家离韶山冲只10几里地,与韶山冲只隔着一座云盘山,在湘乡县的四都唐家坨.文七妹中等身材,长得清秀,圆脸庞,宽前额,聪慧又善良,勤劳又俭朴,乐于助人,每逢灾荒之年,常接济穷人,深得乡亲们的赞誉.
  毛泽东出生以后,父母非常高兴,满月的时候做"三朝酒",专门请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毛泽东",字润之.毛泽东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就请算命先生给外孙测了八字,说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头最长寿.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毛泽东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让他作了个揖,拜这块大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舍不得外孙,毛泽东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岁.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quot;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石三伢子边说边笑咪咪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和聪明,真是少见.
  毛泽东在外婆家住的时候,他的八舅开了一个家馆教孩子们读书.4岁的石三伢子跟着去当"旁听生".几个弟兄背书的时候,因为他们平时贪玩,一个个都憋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谁也背不下来.这时候,小小的石三伢子站起来,说:"八舅,让我背吧!"八舅惊奇地说:"你能背吗?""我能背下来,不信,你听!"石三伢子从容地"赵钱孙李,周武郑王…"一气背了下来,一个字不错.外婆听说这件事以后,高兴地说:"石三伢子真是聪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
  石三伢子6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干活.他常和几个小伙伴去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忘牛,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石三伢子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一伙人放牛,一伙人采野果子,割青草.然后,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做游戏,讲故事.
  一次"胜利的罢工"
  石三伢子在1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和老师,曾经离家逃学.32年以后,1936年的秋天,毛泽东在陕北一个窑洞里接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曾经有趣地把那次离家逃学称作"胜利罢工".
  这是怎么回事呢?
  石三伢子家门口有两口池塘,有一位叫邹春培的老先生在池塘的南岸开了一个私塾,私塾建的像一个祠堂,青砖灰瓦,四个屋角上都有一个高高的风火垛子,蛮气派.私塾办在了厢房的楼上,只有七、八张桌子.
  这一年是1900年,石三伢子满17岁.毛顺生把儿子从唐家坨接回家,准备送石三伢子去私塾念书.
  石三伢子到了私塾见过邹先生,就对着孔夫子的牌位磕了3个头,就算拜了师.
  邹春培老先生对孩子有名的严厉,经常打手板、打屁股、揪耳朵、罚站、罚跪.那时候的老师都信奉"不打不骂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可是,石三伢子因为聪明好学,从来没有挨过板子.
  邹老先生挺喜欢石三伢子,可是,不喜欢他的倔劲.你看别的孩子,总是大声的朗读,声音一个比一个高.可是,石三伢子念书,总是不出声,邹老先生以为他不好好学.可是,让他背书的时候,他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一天上课的时候,邹先生让石三伢子背书,按规矩,背书要站起来.可石三伢子说什么也不站起来,就要坐着背.他说:"先生坐着,我也坐着!"邹老先生拿他没办法.
  1904年夏天,石三伢子10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这一天,邹老先生要去吃生日酒,让学生们自己念书.
  七八个学生坐在屋里,念着念着不耐烦了.正是三伏天,热得不行,坐在木楼上就像在蒸笼里.有人提议到树林里捉斑鸠,还有人提议到稻田里捉泥鳅,而石三伢子提议到池塘里去洗澡,又凉快,又可以学游泳.大家听了都赞成.几个孩子脱光衣服跳进了池塘.有会水的,不一会儿就游到了池塘中间,不会水的,就在池塘边洗澡.天气很热,孩子们在水里越玩越高兴.
  就在几个孩子在池塘里玩得高兴的时候,邹老先生吃酒回来了.他看到学生们在池塘里玩水,非常生气.
  几个学生被叫到了屋里在孔夫子像前罚跪,混身水淋淋的吓得战战兢兢.石三伢子偏偏不跪,说:"洗澡是我带的头,要打就打我吧!"
  邹老先生气得火冒三丈,举起二指宽的竹篾片就要打,石三伢子一转身跑下了楼.邹老生气得混身发抖,追下了楼,学生们也跟着跑下了楼.
  邹老先生一口气跑到了毛家.毛顺生正在和雇工们一起舂米,见邹老生气呼呼地跑来,不知怎么回事.邹老先生喘着气,大声地对毛顺生嚷道:"你们家石三伢子不得了啦,我教不了了!"毛顺生历来家教很严,一听儿子在私塾不好好学,带头闹事,气得大声说道:"这还了得!"他抓起一根楠竹丫子,和邹老先生一块跑到私塾,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楠竹丫子向石三伢子抽去.石三伢子一躲,回头就跑,毛顺生哪里追得上他,急得直跺脚,骂道:"畜生!你往哪跑!看我不打死你这没王法的东西!"
  石三伢子知道,父亲的脾气比邹老先生还暴躁,他不敢回家.这时候,回到家里,肯定要挨一顿打,连母亲也劝不住.
  石三伢子拼命地跑,决定不回家了.
  石三伢子跑了出来,可是,到哪儿去呢?
  他想去外婆家,一想不行,父亲肯定会找到他.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他想如今皇帝废除科举,省城长沙、湘潭都有洋学堂,洋学堂里不读四书五经,不打板子,何不去看看.想着想着,就决定去湘潭,看一看洋学堂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石三伢子不停地走着,当空日头照着热得直流汗,也没有戴草帽,也没穿草鞋,光着脚板在发烫的碎石路上奔跑.两只脚烫得又疼又痒,一瘸一拐的,真不好受.
  石三伢子不声不响地走着,也不敢问路,怕人家知道他是逃学出来的.他走了三天,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只看见崇山峻岭,青翠的松树和竹林,稀稀落落的房屋.和上屋场的一样,哪里是湘潭呢?
  三天了,幸好一些好心的阿婆和大婶们给他饭吃,留他过夜.可是,什么时候能到湘潭呢?
  这一天,石三伢子又奔跑了一天,眼看天就要黑了.太阳落山了,晚霞散尽,天空出现了几颗星星,很快天边也挂上了一轮峨嵋月,远处,一只猫头鹰咕咕地叫着,他有点着急了.上哪儿去过夜呢?
  正在石三伢子着急的时候,他在拐弯的地方隐隐约约看到一个人影.他壮了壮胆子走上前去,一看是位老爷爷,推着一辆装满木柴的木轮车,车轮子陷在一个坑里.老爷爷怎么用力车子也上不来,累得直喘粗气.
  石三伢子跑过去,说:"老爷爷,我帮你推车吧!"老爷爷一看,是个孩子,说:"看你像个念书的,你有力气推车吗?""老爷爷,你喊号子吧,试试看!"
  石三伢子双手抓住木轮车前面的横梁,用劲拉着车.老爷爷喊起韶山冲的号子,终于把车拉了出来.
  老爷爷十分感谢石三伢子,笑咪咪地向他,为什么天这么晚了还赶路.石三伢子一五一十说了原由.老爷爷听了哈哈大笑,告诉他,你走了三天三夜也没走出韶山冲.这儿离你们家只有8里路,老爷爷说着一指:"你看,那不是韶峰吗?"
  石三伢子借着月光一看,前面果然是一道藏青色的波浪形山谷,那最高的山峰像一把钝刀直指天空.那不就是韶峰吗?
  石三伢子帮助老爷爷把木柴推回了家,在老爷爷家里美美睡了一宿.
  天亮了,太阳升起.老爷爷慈祥地说:"你快回家吧,你们家里到处在找你." 石三伢子说:"我不能回去,回到家里父亲会打我的!"老爷爷说:"不会的,你父亲已经托人带了话,只要你回家就不再打你,邹老先生也说,只要你发奋读书,以前的事就不再提了."
  老爷爷还耐心地劝石三伢子:"快回家吧!你才10岁年纪,翅膀还没长硬,是飞不出韶山的!"
  石三伢子回到了家里,父亲真的没再打他.父亲和邹老先生对他的态度都温和了许多.
  这就是毛泽东10岁的时候逃学的故事,他自己后来称为"一次胜利的罢工".
  不爱经书爱"杂书"
  石三伢子跟邹春培老先生读了两年半私塾,为以后学习古文打了基础,毛泽东还是非常感激邹老先生的.湖南解放后,毛泽东曾打听邹老先生的下落,可惜邹老先生已经离开人世.1952年,毛泽东曾接邹老先生的儿子邹普勋在中南海住了一个多月.毛泽东与邹普勋还记起一块洗澡的故事,两人不禁哈哈大笑.
  不爱经书爱"杂书"
  石三伢子跟邹春培老先生读了两年半私塾,为以后学习古文打了基础,毛泽东还是非常感激邹老先生的.湖南解放后,毛泽东曾打听邹老先生的下落,可惜邹老先生已经离开人世.1952年,毛泽东曾接邹老先生的儿子邹普勋在中南海住了一个多月.毛泽东与邹普勋还记起一块洗澡的故事,两人不禁哈哈大笑.
  不爱经书爱"杂书"
  石三伢子跟邹春培老先生读了两年半私塾,为以后学习古文打了基础,毛泽东还是非常感激邹老先生的.湖南解放后,毛泽东曾打听邹老先生的下落,可惜邹老先生已经离开人世.1952年,毛泽东曾接邹老先生的儿子邹普勋在中南海住了一个多月.毛泽东与邹普勋还记起一块洗澡的故事,两人不禁哈哈大笑.
  1904年秋天,毛泽东转到关公桥私塾学了半年,老师是周少希.1906年秋天,毛泽东又到井湾里私塾,老师叫毛宇居,又叫毛泽启.
  毛宇居是毛泽东的族兄;毛宇居比毛泽东大12岁,写的一笔好字,做得一手好文章.
  这时毛泽东是13岁的翩翩少年,先后读了4年私塾;对"四书"、"五经"已经不爱读了.
  毛泽东从同窗好友那里借来一本《水浒全传》,梁山泊好汉们造反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他.上课的时候怕老师发现,毛泽东便把《水浒全传》上面放一本《论语》,当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装作认真读经书的样子,老师走开以后,他打开小说,用这种办法,他找来好几本小说看,许多同学也都仿效,班里出现了读小说风.
  时间长了,周宇居终于发现学生上课都在看小说,很是头疼,禁止吧,也不好办,把小说都没收,狠狠处罚这些学生,罚跪、罚站、打屁股.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这样做也不妥.他知道石三伢子逃学的事,如今再打他一顿,他还不闹个天翻地覆? 于是,毛宇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见.只是每天给石三伢子多点两页书,他自然没时间再多读小说.
  开始背书.毛宇居首先喊道:"毛泽东:背书!"
  石三伢子知道老师会来这一手,早有准备,站起来,挺起胸膛,滔滔不绝地一会把书背了下来.屋子里静悄悄,毛宇居也出乎意料,听得出了神.心想:到底聪明过人,过目不忘,将来要成大器.
  毛泽东虽不爱读经书,却对老师毛宇居非常敬重.全国解放后,他还与毛宇居多有来往.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家乡,用自己的稿费置办了七桌酒席宴请家乡父老,毛宇居也在被请之列.毛泽东亲自向毛宇居敬酒,毛宇居慌忙站起,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爽朗一笑,大声说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毛泽东后来从毛宇居那里回到了家,父亲毛顺生就让他在家里作田.毛顺生非常能干,已有22亩田,还兼作生意,人手不够,毛泽东回来不正好吗?
  毛泽东从小没少干农活,可是,总忘不了读书.一天劳动下来,本已很累,但每天晚上,毛泽东总是点上桐油灯看起了小说.一本《西游记》一打开,总放不下,满脑子里都是一群猴子跳来跳去.
  毛顺生发现毛泽东的屋里半夜还有灯光,就“早点睡吧!一盏桐油要好几铜板呢!”毛泽东舍不得放下小说,就用被单把窗户档上,不让灯光漏出去.
  毛泽东白天干农活,晚上看书,半耕半读,两年中读了十几本小说.他自己没钱买书,就跟亲戚朋友借着看.他非常喜欢那些爱国的有本事的人物,像李逵、鲁智深、武松、岳飞,诸葛亮、孙悟空……,特别痛恨那些奸臣,像秦桧,蔡京、高俅等人.他还发现一个问题,那些小说中,主要的角色都是王公、贵族、官吏、公子哥,为什么没有受苦的人,没有农夫工匠呢?他希望,有一天农夫工匠成为小说里的主人公,把农夫工臣们写成英雄豪杰.
  自学在定王台图书馆
  毛泽东在十岁之前,曾先后在几个私塾,还有湘乡私小学和长沙第一高级中学读书.但他觉得虽然学了不少知识,开阔了的眼界,但是,不论私塾也好,学校也好,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他.
  1912年7月,毛泽东下决心退学自修.他每天都到长沙定王台湖南图书馆去借书自学.从他的住地湘乡会馆到定王台有三华里路.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毛泽东步行去定王台,早出晚归,早上第一个到,晚上最后一个走,中午出来买两块米糕充饥,坚持不断.当时,有一个管理员对毛泽东的刻苦自学非常敬佩,后来在毛泽东的影响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回忆这段情况时说,那时候,我们图书馆每天早上一开门就“欢迎”毛泽东,因为他每天必到,也来得最早,而且在外面等候多时了,每天下午关门,要"欢送"毛泽东,因为他走得最晚,不撵他,他还不走.毛泽东在后来回忆这一段生活时也说:"那时进了图书馆,就象牛闯进了菜园子,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在湖南图书馆他广泛阅读中外名著,政治的,历史的,文学艺术的,哲学,诗歌,神话,几乎什么书都读,对他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他读了许多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重要代表作,什么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严复译著的《天演论》等许许多多著作.这些书就不一一介绍了.通过自学这些书,在毛泽东思想上受到最大影响的是进化论的思想.以前的学者宣扬的是"天不变,道亦不变","今不如古"的思想,而毛泽东接受的西方思想的最大影响就 是"物竞天择","优胜劣败""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这主要的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也就是"与时俱进"的意思.
  在湖南图书馆自修时期有一件事对毛泽东的影响非常大,就是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看到一张世界大地图,这张世界大地图叫做《世界坤舆大地图》.
  毛泽东读过许多书,上过小学,中学,当过兵,但从来没有见过世界地图.他知道世界很大,10岁时离家走3天没走出韶山,但世界到底有多大?他不知道.他在湖南图书馆每天都要经过这张世界大地图,不知看了多少遍,感慨万千.过去认为湘潭很大,湖南很大,中国被称为天下,那就更大,但是从这张世界大地图上毛泽东看到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湖南就更小.湘潭在地图上都看不到,甭说韶山了.世界真的太大了.特别是,毛泽东从世界大地图联想到,世界那么大,人也多得很.那么多的人,他们都是在怎样生活呢?从他亲身经历看他周围的人,很多都生活得很苦,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在受着统治,受着压迫剥削.他认为这非常不合理,他认为应该改变.要改变就要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而这种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就要进行革命.在毛泽东的思想上,从青年的时候就树立了消灭剥削,解放大众,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他在那时候就想到,青年的责任重大,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这是非常不简单的.一幅世界大地图,使18岁的毛泽东胸襟宽阔,立下鸿鹄大志.
  当时的湖南图书馆建在定王台.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定王台是怎样一回事.
  相传西汉景帝与宠姬的侍婢生一儿子,叫刘发,刘发被封为定王,其封地远在长沙.定王刘发在长沙常思念母亲,就派人将长沙的大米远运长安,再从长安运回泥土.时间一长,运回的泥土就堆积起来,筑成一座高台.定王每天登上这个高台遥望西北方,思念自己的母亲.后人就把这个高台称为定王台.天长日久,定王台不复存在,清朝末年,这里盖了一栋两层的小洋楼,辛亥革命后在这儿办一个湖南图书馆,就是毛泽常去看书的地方.1938年,一场大火将图书馆烧毁,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修建了一个小学叫定王台小学,到了1985年,为纪念毛泽东常在这里自学,又重建了长沙市图书馆.
  坚持锻炼身体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毛主席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他主张一个人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他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担当中国和世界的重任.
  毛主席从学生时代开始就非常重视锻炼身体,一辈子坚持锻炼身体,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里主要讲几个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刻苦锻炼身体的故事:
  毛主席在12岁的时候曾经得了一场大病,开始体会到身体的重要,后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他特别重视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并且把锻炼身体与磨练意志结合起来.
  每天坚持冷水浴.
  第一师范校门口有一口水井.毛主席的老师杨昌济天天坚持在这里进行冷水浴,毛泽东也尽力仿效.每天,天刚蒙蒙亮,毛泽东就起床穿一短裤来到井旁,他一桶一桶把水吊上来,从头浇到脚冲洗全身,然后用毛巾擦干,擦了又淋,淋了再擦,直至擦得混身通红为止,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坚持. 毛泽东洗冷水浴坚持多年,解放后,他年岁大了,洗澡时还用温水,不用热水.他对人说:"一个经常注意锻炼身体的人,便不会为风雪的寒威所吓倒.我练习过冷水浴,现在年纪虽然大了,冬天也还可以不用热水洗澡,小小的寒冻也还经得住.锻炼的确是重要的事情."
  一生喜欢游泳
  毛泽东非常喜欢游泳,可以说一辈子坚持游泳.
  韶山冲,毛泽东家门口有两个水塘,这是毛主席小时候经常游泳的地方,打水仗,游泳,曾给他无穷的乐趣.
  在第一师范上学时,学校前面就是小面很宽的湘江,更是游泳的好地方.每年5月到10月,毛泽东和几个同学几乎每天都到湘江游泳,还横渡湘江.到了冬天,许多人都不敢下水,毛泽东和几个伙伴还坚持冬泳.1918年3月,游泳家,上海《教育杂志》主编李石岑来长沙,毛泽东还专门请他到湘江水中教授游泳技术.当时,毛泽东还写过一首有关游泳的诗,可惜已经失传,只留下了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到了七十岁,毛泽东还横渡长江,真了不起.
  风浴,雨浴,日光浴,空气浴,也是毛泽东喜爱的运动.从第一师范前面过了江就是岳麓山,这是毛泽东和伙伴们进行风浴、雨浴、日光浴、空气浴的好地方.他们游过湘江,躺在烈日照射的沙滩上伸展开身子进行日光浴,遇到暴风雨,他们不去躲避,反而在大风大雨中奔跑呼叫,这叫风浴和雨浴,登上山峰,迎风高歌,这叫空气浴.
  野外露宿.毛泽东经常邀集几个同学到妙高峯君子亭和岳麓山、爱晚亭附近露宿.他们尽情的游玩,尽情地高谈阔论,夜深人静了,他们分散开在枯柴杂草中露宿. 有一天早晨,几个游人看到庙旁露宿着一个人,头脚都用报纸盖着,因为夜里蚊子多,游人吵醒了露宿的人, 收起报纸就走开了,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经常与同学结伴长途步行锻炼身体,他曾和蔡和森步行考察洞庭湖周围的农村和肖子升到湘中五县游学,步行数百里.
  毛泽东不仅自己刻苦锻炼身体,还带动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他担任学校学友会总务兼研究部长时,就组织过游泳,有百余人参加.毛泽东当时还写过一篇研究体育的文章叫《体育之研究》,对体育运动进行深入的探讨,把身体喻为"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他还提出强国必须重视体育,成才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
  全国解放后,毛主席仍然非常重视体育.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国家专门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并亲自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毛主席刻苦锻炼身体的几个小故事,同学们听了以后,也要从小好好锻炼身体,将来才能为实现小康,建设国家做贡献.
  最后,我想引用毛主席的两段谈话,说明他老人家是多么重视体育锻炼,我们要好好学习.
  毛主席在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有这样一段:
  我们也热衷于锻炼身体.在寒假里,我们徒步爬山越野,绕城涉水.如果下雨,我们就脱去衬衣,称为雨浴,烈日炎炎时,我们也脱去衬衣,称为日光浴,在春风里,我们大嚷大叫,称之为一项新运动项目"风浴".寒霜降临时,我们露宿野外,甚至在十一月份到冰冷的江中游泳.所进行的这些活动都美其名曰"锻炼身体".也许这么做有助于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日后,我在南方的转徒征程,以及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极其需要这样的一副体格.
  1951年,毛主席在接见湖南的几位教育界人士时,也谈到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他说:"我认为有志参加革命的青年,必须锻炼身体,不去锻炼身体的人,就不配谈革命.大家不是读过《红楼梦》吗?《红楼梦》中两个主角,我看都不太高明.贾宝玉是阔家公子,饮食起居都需要丫头照料,自己不肯动手;林黛玉多愁善感,最爱哭泣,只能住在大观园的潚湘馆中,吐血,闹肺病.这样的人,怎么能革命呢?你们办学校,不要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贾宝玉和林黛玉式的人. 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需要坚强的青年,身体和意志都坚强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