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7 21:48:34
如何理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xWYr_]@!>Ca_7b.Hb#D,Aэ.ReU\/ ǎ@ؕչ2'Zrf2"rTȰg6rkwh8ߜ?͇/>i,fL~JU?z|2wCQnGߝ*&ϡv8YZ8e]N΄/0i̗0ޒ#K)$t rP&<rD5/]G+ZU=ΰ9㒵ҳK:DNMmڼPԣ0O7FoY5+*C8BgO7f-Ln2mzM68"ꍀv#w}W6cz\\#a}àl2<&b[:E^`5@:.!Up`%#ΩL:a>4&J^ u5%r;? AE0F_w֭nff"tZrٍ ۔~ 6fL0i) sX2@&gnZK iF(+weNZOCʮ[ b^@. Fi$HMi)k_=J{:P㎺M[gm6*7lmz[zَiphz~?W (UQz/m]JRi7_ VV)8uE Zd,Ʊ^{R[`7Pro&%(_LIK!Eu?RʵbW"J= *98t;CZWMKqrVu>J;ƾ Uq.n5Z2qwTs'UjQ_3j2I5: OH!:eQ|CnNJsh̃tFw!H~_?%n˨1+x=#<VO{p)]5G\MWJ%b&+PW[7^JF2ytdUL̉xyS[ > <ƻ҃T.Q @bϪafLϣ}*')EPEɠYeSSc Xj相=?=LI]q6oLd>;a8S[#+X/jY0jQeVh7D[{cC* 5 OEwذBƹWKZmsʪHDŽ0X gTX{=z(|)b| )"3^5+oh+q\Фu~_h,m=4Ιxe *lO~:ѕc4ĸ= ?8gNN0):b8 `"xEw9%nFءTma>Z9cn˔Xqo? t9? ;Gޏ1 unń5X9r#( ^%s ~^1U:eExa?㱞Qy?֟Ao혊nl殰U &{~ttLcp89b-ӳ KyvZJ\V]8g٥qʍҹoG3?.p ٺɚM!7ߵ KƈI8EWb&cCnT-xm706Sa<Uv&_2WA3UXellݜ&h<|[uܘ;(=)n3!yoC܈kf1lj@}?>l 4z

如何理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如何理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如何理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此语出自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前后文如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余英时语或可做一注脚:
“中国很多史学家都梦想写通史,那是因为历史传统的关系,通史在中国文化上的意义不同,我们理想的通史是司马迁式的,所谓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不得了的大综合.或者像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但《通鉴》已不算“通”,只能从三家分晋开始;还必须有七八个专家给他专门做研究,他自己写成最后稿本,现在还保存一本司马光通鉴稿,看看别的专家的东西,他来改写贯通.但他的问题不像现在的通史,那是给皇帝看的:怎么治,怎么乱,治乱的原因在哪里?有很清楚的目标.从历史上得到一些统治的教训,怎么样治理这个国家,是一个镜子.我们现在是给谁写呢?写通史就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从文化观点,有的从平民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想知道平民怎么想的,可是平民根本没有资料,农民每天耕田,晚上回家吃饭,有什么东西可以作资料呢?他的感想不可能写出来,有人代他写出来也不能作为代表.今天写通史的情况不一样了,通史是教科书,“成一家之言”就不是通了,只是一个人的看法.写通史希望销路好,就不能成一家之言,是集众家之言,所以观念变了.在这种情形下,写通史要靠综合能力和叙事本领,与司马迁和司马光完全不同了.……我是学历史的,基本上讲的就是“通古今之变”的问题.古今怎么变化,那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构想.在古今之变中,就有具体的如何“通”的问题.我不写通史,往往集中精神研究每一个时代的特殊问题.但“通”的观念永远在我心里.我愿意借这个机会说明,中国古代“通史”的观念和现代教科书式的通史,不是一回事.传统的观念预设着一种全能的超越观点,好像上帝一样,可以看到全史的整体,所以在“通古今之变”上面还要加上“究天人之际”.史学家是人,人一定在地上某一个时空交叉点上,就会受我的时空交叉点的经验所限制,不可能看到想象中上帝的眼光.哪一个史学家不是在时空交叉点上活着呢?离开时间和空间,能够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