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9:36:10
为什么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本
x|Yr*ɶTNq'pi,Pj NGHHPOF\^WN t2?)O7wvh|\t Q&1iQJGÖ'v6zgĸ/;ſ]Nvɐ7Qeh eVa9y O.oqQ4g-8t930y ]ULN4Fst|=f"1y3Me ̼QEyXH.X*Z[=l+&{Ùwx#7~>/ʔI0~JcV ^ш'3"NqU|[L墂)Ȟ# /?W9n:2ٖ/zu)pP4.Qf FVvX5ނ8]Ҏ3}=df'A|iʰ$ |†potr+ rv$XH("d5Up%;;w m$}TA=go x΋gӰ= Zn9z 3y \}#6χ[Z9yxlQ|xF¸9]UXӹ@S xIIp#pEt@%R$Xm]ZaecU\Qh*$~K*PBVm?XNJ1/Ȍpm:cQhT頨!;oT1ci?'0F% 0i1ݫtMzbu%K?m&j"MSm69RJL2WOv9Qk_T݉DgoN5ҜG*`n.e@Tok5p@a ɨ"~4υ;T?AfA."?PKzuf<ꞇ( ; BLs5ѦS~`6^%C%byc>ʌ\! \~pNRt§4]+]IC=@g0PC`frܲҔVko&\f׌<'?V{%X6㸕ٿhEAq1 VAֈw驾cjY9 *Xs|0<(okΜ9_Gyr/L(37~!2{E4c|ػERnN{h9DQ| 0 *CN~>CeM+@Y⻿ʋKa{ (4(%SZ'ͪMC܊GvE%oZ vA|Cpч/ow.B_rÔAT?^ -o! |8VJ7rh@[0 寻XNCS4+ Jyh_}=2 y WK\,hlE];3^P@3]Az2}C:KCH"HlIZmghfIŨT`Rlie[7y/TC&@[#C$/F ӨdoB㩆Lp9m$(@y(m}Vi6d}Q`f& ~-8m: n^ >6Pl$݊R \[M ƋWk9iP`PלŰ͗x;>$'  h $0{> m(zB;R6 CEð}Au&%0',GA1߫KG.a%T,Z_耞IFϞXO\M]YpT [M P®c]mzXQ;٩ <6߷nЙ;\2Pq[-%P5}`8i(U?rGcYRn;A5A $_pJQ>%Qϴ0_c8G9d9C}Ûm ^;Y*߭2{5-o#|H~a:o*XP<`Z+f&@]L@׉~dLF&wMծt]`:]uF xOpjvH虜-A# ׻fe~(r &dP"\Lk "һHyb!?J#<H뢩KOOtzV68]w rSXS](uo00 EBZ IFhHӚ[I=qAF5&wT23d\W#g:$/ ƴNЉ~rXE6.yeu4:y\'"Hޕr/alR},Z] l)9Wq &MSwf{|W#b-ND|Cs/*Вc$F2xK\?ͯGoL,|Qh!d:Xd.tB0%}Ke7$S6Gy_&) M T,n>yyۥ3f =jEW}MS8W|m~ߊOMİb8]Q2xV6495sЍ($(bXTv>":>|5d$^Is* Zq~.ZL ĺJS ie"p5k 8XZ o k%ooCV9 G d 8[!ϛ0B3)?4&MtL-\!_ΒbK|N1yѮ >H{xE<+lһ j-_hVit:y236Ga5Ifɒ !2 *J gTn1jȊ͌oML:4i} m lՒE&h1v>l6H{0 8:G(: DAI/+I_U,!pK{/i;afGԫaTowbX]COB@Ž)$VލDٞa 9jO+(§o1Yʴ\:w] {_H{e8]@".nG~.UX)zaJ2ǭr-QRyb\NWrk\LƚLR~J8f8*SY̓h_B .p~Ч" ¶G<X>xFԕ R,s\w<)6#A2]YJ>qP.`#&U͝@O6 @Vh! ۛR@J8A~ţzt.T'Tz׏kو UO~-|do6@i6V2.%F*;[kunG޴QA>9#O4Q.,~ՠZL7#`Y 9/:9&k!2w)Ǖu-X FP&DR}>Ըgob!ka I!?#,$ޥu[+6Q&qƄ>EBoW(:MsgLA˔嗬+[OvD$eB 1ܽb>?NSNu6d-l=axK7Qxc|Aߏ/wD~NLKVژ\7,jƧƽ]o;6Ö[ixh}/2C7ZX$iYJx+j9EZ`zt?K9Vo=1* ke\Zq>+K}[?tjV%g@&L4 *] K\גbJK"4"Lݵ`un\ (eW^]?:kחR)p]>StmI]f)7[GyhN+@X` RXTI bJ[PƠ̢3宬N3VT*xT4ohplU%&h*ړĽ0-xbb/> U-_K袵Kv,j_29  &n _ܳI[F*ɡo%ʅ|Y^N;֠qú6$YpOrs{46g<CҹajeaԞWw4Ր:hH ֒ȮJeyVzW u:h Jyho}+PZЃ+*tPa x $[/DM4h /F7<UPB~-.;)mbcNIU2IjQ5#nZjoooWQϨgД&~Ũ4J?6eƫLW $L}P7{ItϷUI몉Xg-u30ufuS1ld'%SO?Lə7-ُH*־h͘闩q2]4X:#-rю˙S Z{v!٥wX j|k Y|4`p %o7ڒ߇K6~Nsl~:FZIuF_l-nR h`0\)u U붶u"'z2'܃hS/GӹD% ۛK3~FEav91m5/&=IQt9D'4@tm+s5yJpnFwm SZMDΫP>O=#ἦ!Y۩dKjZMM_27w)`q|R.{ "L~6yA)>'wSjr1ИeZYUgh]vػ~ԑ`D8#bNa32`)驍Ts |$mTj![ew6w%;] l o,Mg6Z*b$$~) 6l\@M%YHd$jhK2Lzs^kI&)*ǥ8 nImg}?6 6M)o.ۘ ~PـaсpuBӗZMDۤeu@@6zb\92?PQjŐ\m| #xbjt=\F79[_&k3 O=*fM"r+ֹմ1 5zA͚[hEye{௙C謹:MvH'D>Qw`}?lɻ^FE݆Um`@fvm~ ٵQi⫑ݺXb=(Tp"r[p8Xbw N1^2ZM>)|TJu-flϾ&,"=$ `\ZG[;Xf~* -ˎw׷h%1[OoGhAT=PY-.RVj_^#j^@iJ}%Tޘ򁋭ˌHic#댼y]r2jzftUFӱR ʸZ~[\jyujYS*ln+Q %36u9O1N)ИY-JgVL 8G !o8,ZC̴(DoУYE0 o/F݆[3,pslQR,_;Zd2ڌ6件oӳ`h-#99[em2g߾ 6w.`S|iw F1(œeVAȭ$:1\ƸtD^ڗL(i>ɛ߶TV,43XSA?V l/gGz:~}rx'=Ys ݸ?L!Zd;̸~]YΟ$1.dXضD*< LIqDa% Dь8chuȭ5ky<Ҫc_j.z&˷Es{vw^؝痤m/ʏGܢĸHNU|,fZ;TO~zCBG"NjlUUN810If_ز\\n۰v1tޙ)SLUV]Vc-QjqaNւwiK*5tnKEisg9-SN%W]I:"|$y( 3}^X!@Nv6ϹRVЈ5[%x7.|mKrXGdR hzE:ʦ`4PB!%۸&^YmIq+qVE4=s2XTPTzQe50fje.!Aq?suhOSuR?l-&ua p:HS8yA-MkNՏ綑%ݮ[i%6pUЩaBM{9̪%kyXTekЭc({aHF֦ LҢϚQoeo'םBd[Ü9[ _a;MzmI'U7H6Z4~?KMH(S}XVuUuLtZSle /*o)Sٳ  2~ >~vXEҳr|i,MF])GDm"#iV|ؚ& Pi"xzVT"=֚!N=|l_"sfး\gY `:ޖޟxxԿ?

为什么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本
为什么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本

为什么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本
“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 蔡礼旭老师讲述 《细讲弟子规》第一讲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提到,事实上,世界、社会、家庭的安定并不是没有办法达成,关键就在每个人的那一念心念.假如自私,就会发生冲突;假如时时可以为人着想,家庭、社会就会圆满安康.昨天也提到,一个孩子假如从小就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那他从小他的起心动念就开始培植自己的福分,所以从小就知道培福、积福.因为有这分存心,他知道读书志在圣贤,要把学的道德学问好好的去奉献这个社会.所以,他一入社会就知道替社会造福,他的福分就愈来愈大,到了老年福报现前,就可以安享晚年. 我们中国人讲五福,其中有一福叫「善终」,再白话一点,就是很好死,不会死得很痛苦,俗话讲不会不得好死.这句话好像是骂人的话,不过诸位朋友,现在这句话不算骂人.算什么?算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记得小时候,还常常听到某位长者昨天睡觉很安祥的就去了.现在这样的情况多不多?不多了.为什么以前的人他可以很安祥的离开这个世间,而现在的人死的时候可能都要急救,死的时候都可能不省人事?那都是因为他不懂得照顾身体,他不懂得培植自己的福分,福太薄了,就没有办法善终.所以人要有福分,根源还在一念善心.以前的人存心比较良善,处处为人着想,所以死得很轻松;现在的人比较自私,临终前还患得患失,很多事情还很执着,都放不下.我们要晚年享福,要懂得心存善念,要懂得时时能够放得下来,不要执着. 很多人都觉得,人的一生好像是要开始工作才会对社会有帮助,然后人老了以后,就比较没有办法尽自己的心力.所以一般都觉得,好像二十岁到六十岁这一段,才是造福社会的黄金时段,很多生涯规划都是这么谈.其实,当一个孩子从小就是接受圣贤教诲,他的人生绝对不是只有四十年的光景.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孩子从小以仁爱存心,以道德存心.我们曾经在课堂当中,有个孩子他才两岁多,第一天去上课,上完回来,他的父母问他:你今天学到什么?这个孩子马上精神抖擞说了四个字:孝顺父母.他的父母也很震惊,两岁多的孩子学得非常笃实,非常扎实. 第二次去上课的时候,刚好老师请很多的同学上来分享,这个礼拜做了哪些孝顺父母的事情.因为学问贵在力行,学了以后,回到家里要好好落实.所以很多的同学都上来讲,他帮父母端洗脚水、他削水果给父母吃.这位两岁多的小朋友,看到这些大哥哥、大姐姐都做到这些孝行,让他生起效法之心.所以诸位朋友,大人教小孩是一个方法,小孩教小孩又是另一个好方法,所谓「相观而善」,他会互相观摩.这个孩子第二节课回去,马上就拿着茶杯去端开水给他的父母喝. 诸位朋友,他两岁多就时时有这样的存心,所谓「福田心耕」,他已经在培植自己的福分.相同的,他这样的行为是修身,他也会感动他的父母.连两岁多的孩子都知道端茶给父母喝,都知道处处为父母设想,相信他的父母自己也会感觉,连孩子都这样,我自己要更积极力行孝道.所以这个孩子已经开始在齐家.这个孩子的事例,我在中国大陆已经讲遍了大江南北,甚至于还扬名海外,把他这个故事讲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因为有这个孩子真实的修身功夫,我们才能够把这些事例进而去推广,让更多的人、让天下的人都能够引以为效法. 所以,一个孩子假如从小受圣贤教育,他的生命绝对不是从二十岁才开始发光.从几岁?假如刚好这个妈妈怀孕的时候就知道给他放《弟子规》,给他听这些圣贤经典,可能这个孩子一生出来第一句话说什么?可能说「弟子规,圣人训」,那这个孩子从出生就可以弘扬圣教,他的生命可以从小就有价值.再来,从小读圣贤书的孩子,他长大造福社会,他的智慧会与日俱增,他会愈老愈值钱.走到哪里,很多的后生晚辈都要亲近他,因为只要亲近他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生的启示,减少很多无谓的摸索.所以接受圣贤教诲的人,他的生命不是六十岁结束,而是会到他老都会很有价值. 我的老师释净空教授,今年已经七十九岁了,走到世界各地都有一大堆的学生希望能得到他的教诲;不止是我们中国人希望得到他的教诲,现在世界上各个宗教、种族都非常希望能亲近这位长者,这位老师.所以他的生命绝对不是六十岁结束,他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不会结束;因为他的教诲是从真诚心中发出来,真诚心可以超越时空.《中庸》里面讲,「诚者,物之终始」,真诚一定可以成就事情,而且至诚如神,至诚可以感通.用真诚心做出来的言语、行为,不会因为时空而改变他的影响力.所以诸位朋友,孔老夫子死了吗?他的精神长存,垂范后代. 范仲淹死了吗?在二00二年,大陆举办了一场全球华人读经的活动,来自马来西亚,来自新加坡、香港、印尼,很多地方的华人都到了山东曲阜.其中邀请了一个特别来宾,就是范仲淹的嫡传后代,已经八百多年,他的后代都很有成就.我在演讲当中结识了两位,其中有一位我看他脸大大的,耳朵耳垂很大,我们中国人说的,一看就是富贵相.所以他的教诲,八百多年来还影响着他的后代子孙.他的这位子孙在山东曲阜的活动当中,上台唱了一首歌,他们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谱成一首曲.当他唱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信范仲淹在天之灵,他也会觉得他这一生真有价值,这一生没有白来一遭.所以,当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圣贤教诲,就知道用真诚、用爱心去经营他的人生,相信他这一生的价值会永垂不朽. 诸位朋友,当你为人父母,为人长辈,你到底要让你的孩子经营出什么样的人生格局,这个很重要!你是希望他能垂范后世?还是希望他不要饿死就好了?我们的思想观念会直接影响后代子孙.诸位朋友,做人要有志气,当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可以解决这个社会跟世界的问题,我们应该责无旁贷,要勇敢走出来.诸位朋友,勇敢走出来也不用抛头颅,也不用洒热血,只要从哪里开始?从自己的修身开始做起,很多的大事业都是从小地方一步一步做出来的.《大学》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就是说,不管他是国家领导人还是贩夫走卒,他要把国治好,要把家治好,下手处在哪?修养自己的道德、学问.当你有道德、学问,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很复杂的事,你把它抽丝剥茧,其实很简单. 我们已经了解到,有仁慈之心,念念有仁慈,人人都有仁慈,社会就能够往大同世界发展.我们进一步要再思考,一个人的仁慈之心从哪里开始培养?从哪里下手才能够长养他的仁慈之心?我们总要把第一步找出来,这第一步在哪?好,我们常常把思考一直往根本去思惟的时候,真理就出现了.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孝敬,他会去对其他的人孝敬,你相信吗?所以,《孝经》里面有一句话说到,「不爱其亲」,不爱他的父母,「而爱他人者」,而去爱护他人,这个叫「悖德」,这是违背一个人的德行,这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在课程当中,也曾经请教过一些还没有结婚的女性,我就问她们,我说:有一个男士他很积极追求你,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现在还有没有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爱情长跑?现在比较没有.他追求你三年,三年如一日,你有任何的要求,他一定尽心尽力帮你办好,而且只要有空都陪你喝咖啡,都陪你爬山、郊游.但是他从来没有跟他父母喝过咖啡,也没有去爬过山.这三年,你也觉得他对你很好,他跟你求婚.突然有一位长辈,刚好是他的邻居,他告诉你,这位男士对他的父母不孝敬.我就请问她,请问要不要嫁给他?要不要?不要!有些女士还会迟疑一下.当局者迷,假如现在还会迟疑,真正遇到的时候一定陷进去.怎么你们这么有经验? 所以我们要理解到,孝对一个人很重要,当一个人没有学到孝道,他有一个态度不能形成,他恩义、道义的人生态度没有办法形成.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养育、教育的付出.他没有长恩义,没有长道义,会长什么?很多的父母说,「我的孩子没学好,也没学坏」,有没有这档子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什么是逆水?现在的社会是个大染缸,你不赶快教他好的,他一定学坏的.我曾经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教书,一般人会认为,在偏远地方污染比较少,所以孩子比较单纯.其实不然,因为现在有一个大魔王,无远弗届,不管你住在山上,他都会跑到那里,把不正确的观念告诉你. 问:这个大魔王是谁? 答:电视! 你们怎么都认识他?对!所以我们要警觉到,你不赶快把正确的态度、观念教给孩子,他一天一点一滴都在学不对的.所以让孩子看电视,一定要选择没有污染的,要选择好的节目. 当孩子恩义、情义没有长,会长什么?会长利害.他喜欢的,他就会尽力去追求;他不喜欢的,他可能就翻脸不认人.当孩子对人的态度都是利害,那利害靠不靠得住?利害是瞬息万变,今天没有什么利害,兄弟还相处得很融洽,明天假如因为父母的财产,可能明天就会翻脸.这个男士为什么在这三年来可以这么样尽心尽力为这个女士去付出?原因在哪里?有利可图!你看现在的男孩子看到漂亮的女生,都会无怨无悔替她付出,有没有?半夜这个女孩子肚子饿了,打通电话给他,他马上就跑出去帮她买些热的芝麻糊,还是热的杏仁糊给她吃,这背后的动力是利. 当你嫁给他了,三年之后也帮他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但是生孩子很辛劳,所以脸上长了几条皱纹,没有像以前这样年轻貌美.结果这位男士他出去工作,看到一个更年轻貌美的,那你从利变什么?变害,因为他又想要追求那个女孩子,我们就从利变害.害要怎么样?对,因为他只有利害、只有好恶,所以从利变害,从好就变恶.这个动作一做下去,影响家庭、影响社会,离婚率就攀升了.离婚率一攀升,直接影响的就是下一代的教育.不只是你离婚以后影响这个孩子,在相处过程当中,夫妻的冲突,这种不好的气氛都深深的烙印在谁的心里?小孩的心里.所以夫妻不和、夫妻离婚,对孩子是一辈子的伤害. 离婚率还会带动另外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犯罪率.我曾经去问过一位监狱的领导人,我请教他一个问题,他也回答到,他说进监狱里面,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是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因为家庭不健全,孩子从小没有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他人生的根基就不扎实.然后到学校、到社会遇到不好的缘分,马上连根拔起,很容易就被不好的朋友给带坏了.当社会的犯罪率愈来愈高的时候,诸位朋友,你再有钱、再有社会地位,你有没有安全感?有没有?没有.现在整个世界确确实实很少人有安全感.现在我们走在街上逛街,像我到海口去,我背我的背包都怎么背?一定要背在前面,而且要放在肚子前面,要这样子慢慢走,不然很害怕后面会怎么样?假如有人要抢你的皮包你就危险. 现在呈现社会治安的不好是个结果,诸位朋友,原因在哪?家庭没有稳定.再来,人从小没有学孝道,没有学圣贤教诲.今天婚姻不好,根源在哪?根源在从小没学孝道.我们了解到这点,就要更重视孝道的教诲跟圣贤的教诲.与其我们常常在那里抱怨社会治安不好,不如现在从自己做起,教孝.再来,看到别人的孩子也要同时教育他孝顺父母,我们要尽心尽力去推广这个重要正确的观念.孔老夫子在《孝经》有一段非常要重要的开示,叫「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从这里开始.没有从孝道入手,一个人的德行是长养不起来的,所以教育首重孝道.诸位朋友,我们把这句话念一遍,您念一遍一定跟以前念这一句感觉不一样.好,来,我们念一下,预备起,「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好,根本找到了,路就不远了,所谓君子务本,本立仁道就生了.老夫子在《论语》里面就有讲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孝」开始教起. 我们这一次的主题是「细讲《弟子规》」,而《弟子规》就是从「孝悌」扎根,所以「入则孝,出则弟」.在我们开始讲《弟子规》之前,我们要先确立一些正确的学习态度.当我们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你的学习效果就会很好,俗语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首重立志,所谓「学贵立志」.我们在海口办教师课程,第一节课我们跟所有的老师共同立了一个志向,叫「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常常在祈求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个结果,要先种什么因?要先种每个人有仁爱的思想、观念的因,而仁爱的思想、观念要透过学习、透过教育,也就是要教导圣贤的智慧.所以「开太平」是结果,「继绝学」是种因;「为往圣继绝学」才能承先启后,要承先就要先自己学好. 我们有一位老师,他教的是五年级,他有这样的使命,所以一天除了教书以外,还安排三个小时深入圣贤经典.而且每天早上他是很早就到学校去,然后自己打开《弟子规》、打开《孝经》来读诵.他的学生一进门,本来还拎着早餐准备怎么样?准备在那里慢慢的吃.看到老师已经正襟危坐在读经,小孩马上走到自己的坐位,坐下来把经书拿起来跟着念.所以诸位朋友,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以身作则.由于他的用心,所以他们班成绩还有礼貌都有很大的成长.他的校长看了以后,就问他,他说「你们班是怎么教的,怎么会教得这么好」?这位老师跟校长说,因为我请了数百个古圣先贤来教我的孩子. 我们中国有一套书叫《德育故事》,里面有七百多个圣哲人的故事,它分成八个单元来编排,这八个单元就是「八德」,依据「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编出来.他每天跟学生讲两三个德育故事,这些孩子看了以后懂得见贤思齐.然后又以《弟子规》为他们班的班规,学生犯错不等老师讲,自己就会知道错在哪一句.比方说在教室里面跑,结果去撞到椅子,学生会说什么?「宽转弯,勿触棱」、「事勿忙,忙多错」.当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出现,孩子会想到「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所以孩子懂得勇于认错,勇于改过,不会推诿,不会掩饰,也会想到「德有伤,贻亲羞」. 诸位朋友,当我们的下一代遇到事情都能提起《弟子规》的教诲,他这一生一定会过得很充实、很踏实,也会很有影响力.所以他们除了班上表现好,他的校长重视了以后,就邀请我们中心的老师去跟他全校的老师做两次演讲,然后我们又把《弟子规》都发送到他们学校去.所以一个人有立定志向要「为往圣继绝学」,他的影响力就会不断扩展,他自我的要求就会非常的深,他就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位老师跟我们接触了半年时间,他就开始跟着我到中国大陆去演讲,把他的经验不只在学校推展开来,还把他的经验贡献给其他地区的老师跟家长. 所以诸位朋友,「为往圣继绝学」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一念心是不是真正有发出来!我们要立志「继绝学」,当然要从自己身旁最亲的人开始,我们去做他的榜样,所以我们的立志可以先立志当孩子的好榜样.诸位朋友,你这个志真的立下去,保证你下一刻就变一个人,因为你开始讲话会很小心,「奸巧语,秽污词」讲出去了,就不是孩子的好榜样.在家庭立志当好父母,在公司立志当好的长官、好的同事,在社会当中立志当好公民.我们有个老师坐公车,刚好看到一位长者上来,他马上站起来,请这个长者坐.结果他这个动作一做完,接连有四个人让座,他看了很感动,眼泪差点就掉下来,他也印证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所以,当我们有这分志向要去改善社会风气,相信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谨慎,都会克制自己,我们的道德、学问也因为立志而不断的提升.好,这是立志. 我们在深圳面对的都是五、六岁的孩子,我们问他说,读书要做什么?你们知道他的答案是什么?他们的答案会很标准,要做圣人;他说不做圣人,读书干什么!他们六、七个同学要从外面回到他们的幼儿园去,就一路上孩子争先恐后,干什么?捡垃圾.他们一看到垃圾好像看到宝一样,觉得我可以为社会付出,大家在那里抢着捡垃圾.结果刚好路上遇到了一些下课的初中生,这个初中生手上拿着雪糕,拿着吃的东西,边吃边丢.突然看到一群小孩在捡垃圾,本来要丢的垃圾,突然在半空中停住了,没有丢下去.然后有一位初中生就对着其他的同学说:我们别丢了,这么小的孩子都在捡.他是用广东话说的,结果这六、七个孩子只有一个是广东人.回到他们的幼儿园,这位同学雄纠纠气昂昂翻译了这个大哥哥的话给其他的同学听,他说这些大哥哥因为看到我们捡垃圾,所以他们就不丢了.这位小朋友内心的感受,他会觉得原来我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这个社会,所以孩子的定位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志向就好像一个人人生的一个目标,一个终点,我们志立对了,这一生才不会白来一遭. 好,学习除了立志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叫「学贵力行」.我们学习一句经教,一定要做一句,所谓解行相应,我们的道德、学问才能够提升起来.在唐朝时候,有位高僧叫鸟窠禅师,唐朝的诗人白居易,晚年好佛学,他希望能够去亲近这样的大德,能够提升自己的学问.当他遇到鸟窠禅师,他就开始请教他,他说怎么学佛?「佛」是印度话,它本来的意思,本来的话叫「佛陀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它直接翻成一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这个在中国造字叫形声字,形是人,声是这个弗.「佛」这个字以中国的话来解释,就是觉悟的人、有智慧的人,再讲白一点,叫明白的人,明白道理的人.所以,学佛就是要去学当一个明白人. 鸟窠禅师就对白居易说,学佛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白居易听完之后哈哈大笑,他说三岁小孩都知道.诸位朋友,你三岁的时候知不知道?以前教导善恶、教导做人,在哪里教?不是到学校,在家里,家教就教了.所以确实白居易说的没错,三岁小孩都知道.鸟窠禅师回答他,八十老翁都做不得,都没做到.所以道德学问的枢纽、关键,不在你念了多少,而在你做到多少.这个态度,我们自己学跟引导孩子学圣学贤,一定要确立这个正确的态度. 我是去年三月十五到了深圳,跟当地的老师跟家长上了一堂课.隔天,当地的老师请我去跟他们幼儿园的孩子上一堂课,我就跟他们上《弟子规》.结果我一进去,我说诸位同学,我们今天来上《弟子规》.这些孩子异口同声说:老师,我们都学过了,我们都会背了.诸位朋友,学《弟子规》给了这些孩子什么?给了这些孩子觉得「那个我早就会背了,我都学会了」,给了他傲慢,而不是谦卑.所以老师一开始的引导,对孩子很重要. 我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道德的「道」,我也没有直接去跟他们反驳,我就先写一个「道」字.我说诸位小朋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唯一可以在文字当中,把人生哲学、人生智慧流露出来的文字,只有中国字.接着我就解释,这个字叫会意字,当你看到这个字,你就能够体会其中的道理.左边一个「辵」部,右边一个首先的「首」,这个字就告诉我们,真正有道德的人就是首先能够实践﹙这个「辵」就是实践﹚,首先能做到、能做出来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所以我们学《弟子规》就是要做有道德的人,诸位同学,《弟子规》哪一句话你做到了?他们本来头抬的很高,听完之后,突然在那边想,「父母呼,应勿缓」,昨天才跟妈妈顶嘴,所以马上开始反省. 我接下来就《弟子规》的经句,一句一句告诉他们如何落实在家庭生活之中.其中有一个孩子回去,当天写日记第一句话就说,「今天蔡老师来帮我们上课,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是只有拿来背」.诸位朋友,这个孩子会写在日记上,代表这个态度他的印象很深刻,这个印象很可能影响他一辈子.所以,教育有三字真言,要「慎于始」,当他一开始学习学问就重视力行,那他功夫的得力一定跟其他的人不一样.另外有个孩子学完了,回去也很认真,隔天就站在他父母的门前,等着父母出来.父母一出来,他就跟父母鞠个恭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吗?他爸爸、妈妈忽然觉得吓了一跳,赶快给幼儿园打电话,他说:昨天发生什么事了?我的孩子怎么今天会给我们问好、问安?老师才说昨天因为上到「晨则省,昏则定」.所以其实孩子好不好教?很好教,只是我们没教. 在汕头有个孩子,他才七岁,刚好汕头也有很多的老师义务的讲授《弟子规》的课.上了一两个月,他们的老师办了个活动,也跟这些家长做交流,他就安排每个孩子上去分享一下,他学了这一两个月他有什么改变.结果这个七岁的孩子上去,他第一句话就说,他说:我上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诸位朋友,这句话很有味道,「原来要孝顺」,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很生气: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连这个都不懂!他真的连这个都不懂,因为没教.所以我们要理解到,哪些道理一定要赶快教. 你看这个孩子,你马上跟他讲「晨则省,昏则定」,他隔天就去做.而这位家长懂得赶快打电话去学校,这个动作代表他很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了解到把孩子教好,很重要要亲师合作,所以这个家长是有教育敏感度.假如他觉得很奇怪,然后摸摸他的女儿说:女儿,你今天是不是发烧了,怎么这么有礼貌?假如这样做,可能会扼杀了孩子的孝心跟学习的心.所以,当你的孩子学了《弟子规》,回去帮你端洗脚水,你应该怎么样?你可不要说:不要这么麻烦,你等一下烫到怎么办?你看,他要学习的机会都被你断送掉了.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要懂得跟老师配合,要懂得成全孩子的孝心,成全孩子的德行. 有一位母亲就说了,她说我的孩子这么小,到时候他把我打翻了怎么办?我跟她说,打翻了更好.她就很纳闷,为什么打翻更好?因为他打翻了,除了你已经成全他的孝心以外,你还可以当场利用这个机会跟他说:儿子,你这分心,妈妈很感动,这么小就能尽孝,我们今天要想一下,为什么你会把水打翻,一定是你双手没有拿稳,下次怎么拿稳就不会打翻,来,我们一起把它擦乾净.你同时教他如何拿东西,同时又教他如何收拾这个情况,把事情做收尾.所以,我们当家长的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也不要有太多的不舍,因为让孩子多做,他才能多学习、多体会.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