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临习曹全碑书法包括:1.怎样叠纸 2.怎样把握整体结构和细节 3.怎样创作望书法高手予以指点,不甚感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06:05:51
怎样临习曹全碑书法包括:1.怎样叠纸 2.怎样把握整体结构和细节 3.怎样创作望书法高手予以指点,不甚感激.
x|nc˕S6Ȫ{ˍ2/0yD$5%%J)8_|qzPet=H$3İǵ8mbO_6&}o-qהҶxer}TOW??m`gvi1 ;xlq&,l\c1mfC\|q1- 6rP?'v{K?/Kk1*H~I~Iͨnf58\w/eRwm՚-gs[yKif̉f~ Ũb70OfAilX'ַ̖ث>1L؃S;VغL4ZHD{LfYnp}8?Q腳f*;ZܶLȞ9 XB%L?a ? ?8#8ɯ{#g7mxbj継Oln.7އ_lOIQugq K泩ULΧ +ѹ /ZyI2S=Lċg{AAFdL̺x2քv$d&Z< '7'3?$se=,b2whiw̼k?Q =聕1]=[4_ )2)9K7uPpyE?Bsn cbic*KbChM46yۼUSV(o>? nK}Rr}p m1tPKIq-Z ~{\B4."\p%>#UESrP3.iGk/BM 1e?]|1p؋cX ADM_ j@\R{cN.w:_W?O"aa }t6>|xSuj$)la3R(rIi=~&%-BpsJcX7(O<ߍMFܣt'*Bx1Z8b4[Y4ٌO$`5ݼNm"3r/p *΃;!xA?\W͋D\F!$x]]6O({}^\dv9$<4vωG8 0+ +TdZs4 Gt%7V(a xJ6Q*2x] u;\0[ dk;.x 50-uxM/%t|;9ɨ. twij^K7|idrx-c(SPW B?ᖰzp .ǡk[͸ Yc1_kScTM& uT B{bX!cKS} :}5&MÓۆ+$lEI7yffW_&QO^sR>!R"!;S7 {C7f6[ڮ(vAZZu p .[܁ ˍPܦޅA:).# 6pѲW Ŀ)aHږÛKzȝt5ǗG ЈE-*xd-]tq1䮧e*&Mkh5*O ]N>z`o%l3vwAwt7vW|rINbJwh['H/O%gf6w敗ϰGS:N].Ax bwcA9I*T2WAS4E]-Bt ȫ@) ̈wHHZު}aA8[n:Vݡ8UQ_5V:Gv'Y_U{ {\z?Z"BGw>l ·*?f՟׋?\[#k@oW\:7U%Ln-K_E&U=5e8V⟯BY QQ"b!J]:_ׇ8[^C9;,"WT PN\D(qlzNQBpڕPA $a&s2إ?FyvlW&y! b:wv`:-P!2dぇ>dR Y 3LʵmVme& /yaGh*,Q!X^W\(qpG5s0Sfb~&90AxI ui/-h&:Xp,Dx},vI~^ //@l,Cۢߑ0@ɗɴb HW,WsmZxfgp"R>]L)LV Cq~ cM E_6(b.N 2IdmS[mB1k%AnRygr-,y|G!iD.'[xe"2M_l=;w=jh;|fҷ' #Y+Hw`4`%>xZH*%ZQ)Jb>bw¬b20ɗ{(X1Z?;*I]'qF{QZC >gNsf5S4'A*l\V*;Ǖqkē@2'QG/ĔP3#,0ڐʊOƓb4IѿH ]JUrРu !Jۀ(o06@6#AG@R fToޓ -eJoyiSm>+M&GW*\X1nwp=ǚWYS#rMwͻTrG3y +QO(ڙ"!rUxgg׎V6s/#_|yKK#R޲0s'~t~(¡~2ܺ05`9&W nl M [‰i߸QV M ;&b9tz6Rb)r^1tJ?l_:=)4'vlp2={/QI^6DƠdd5ԃyY[3]%X$ɞ.M'Su.yw nWB". ʙ HEJKnj1hcALMj旉`vp;Saaj:x~G~3b nabuKxv>3BI0‹p\V5"8d?87`B&;v`+u`y5qi-э)%Ngl=ϽoMuأb<*kbr,o+R z1jEȘҡ@3-sVv1( ZV zYQ"4OYl I]zcL\,fzO-)Y=/]6QVaXU $i2)4P"D}hF?--P\=]ڔCJb*$*ewӺqn*᰸fPt4cpX2uc[ LNtǠ@&!"^Jfb@ܔ[&%IzYXRŮ8 RTe؉A,ڑ@/E/N_mqjاZIP_DheFGZ{+M/Ǩμf5Ȕ N7۴oxŹV_6W[l",GcJcm=.8*=$.oB>tK[h݌ hF_t^EI>]}@!*̓=06k~{2;< ~ I9ocw'6EAEٖ,Ltj(vƽIICaeQL@m/~Sf{D%l|Ya9O%qca)+bZYY4{BJؽfP ڼη kpBp&*S 5z2f˃n҅Z!x `$fUr{dgK;'i2̉ӬG"ҡJJ` 6]ӟiUD 6!YML"6mj1ކ nmHA`l" E;̏cp%E7d6l#K{wāCǩtj>b~cδ/r "c fA=)Xnu;ݚNϲ}LUSRz&t@JۥZ *{Ҝڳ[OW kIP HUF`+,-uIB s|pƦeؓ_|Ҳ%fl!z<0}Hx@ff~rȰ!]c'U|gd{7QsW*hΥiDŴXd?̬4 KIHkn03'[/³>2xa_vd7n9<f+)׳%i0t4D{ZY\^f"4>yٛյ85 ]4Dwy 4&Fɞ`+u-q̕*Oj(VL9Yh QtdPOiiaԦJ^ef~ҍ6v_tBoϱm-?mΌo޹ʙIeHFџYv{lwcUe.`_^5<#$xQPŃ)z5&FhuMp1K`!eAeu1(\4犞o"ؽ_' "k!q+A+#Mż)jaKdp\2ɕҀPv2'K_H֫J &=,?)<6AjǢYZ܀6!0T꒘8-tvYj܃Q)9Ѻo505EȰx 5ӕv~@9T1, 4G@jt΁m8\%p FjN,8>8|if m!-Qn m7&2HA'-Y Y봓ҳ:HV9S~DHM0ΚŮҋ;hzi.Y#"\JI|X|$/E9(1(HFҲں Q$Gg}4Rs›-t!W]{TuȔS"8D!= g^afF4Fj% ~6= װ)zP.T4#Ka<=a U.gDڈ措FXң5fKiqp#&y!6:f)wFl%a%m 'Ϛa< j4W+N77J;-fAcq0ˏl {̺ Q"VVc#)O];klo`_OTRNUm^GpGbY\?^6)=c$JzN |UoGLOpnKy C D[.*l݂PXC P7PѤ`uA~'cӔ{>8 n1rB(Fy++VVzJVĩʱxm1yMߒQ>dSKR 2>ޙZS}Me+q$s+~V\ղ{QiY4z8ίo8k.?>$ǽ`S-ӣ`k0SW0_KO\|k_㾮>K(OnO+bХO! jn5L >-v>Kg=|@ZqZ?H\7٬[9@j{+Z ́hVXVuoEߎ3ީX~ g(9I(jpzDSj0<$DnO=)ܚ_Y "ڤ[d^V>l|^&1lPhIFȭ Y7׻q́6كΊR\^0_sC>_i+%/-5ȦԂ%v+S"IGh+Kn^DI暏S펙MuژR$K] iGmeZؑé$v9x-ZQ~P-W~ ܊f."[`E3\-wLΰaaR_WWzT) 껸#d4 ^F1Q/vaz7Y}ձ:EF|pb`γ˛=I5pbn\kk~t^Q> 4$焲e^Q0h+xy6"\̢#|n=)|v#[ANDru7'k|r/5+d!{]oF (dDUL5l!w ҝPQ5[<+I*k0H1Y Qta )ڞ•~!moR:"Gp- 6d7Өԭ.[+r"MkjU)N,ʆҲ /s0H/?a" RvQ/*O{C866]Ky<궶"iqoZ5te<܆u?fmg}/oaSJXYD&:w5#4сk:% $ vwZ&Kdjx׎TM.?%z̻FOjw9Qtv%\$6LIJd){,ȅNVszc~DZl} žD{S4J Y-3ToZ7ڒJvVg_߾ A1YT7NM"ݢB*ǪNOt+MT}⊿A!-?s:FVO:jH—qAKbr\E1-eNM[5<~eVQ0zQ2_G6Oء)*`Dx@2}Q\Lh㽻n;fH 9#INP*BCyưP֥*&=ݸ4"%Җrdqg"[l;0LJdyni;CaQgzb+~IQ^~”;|1jBp:"| Kq:҇Qw.~->%%Ôkk^U5R]z+JDfڍpތ-?VVjeV iwuT}zч\~B;<> My;@]w "{?Pj,/YY5AE*mVkƀU1D_0Qbs!dGjDvj/j?(+I ;}O]ܿ vV1ǁH,; `~k>ߚ;TSܦ=u,14}_u]Mg륙%L"Q g|5oCmpxijńZE:JX{ ֕ l# N>,ܻ4ۺ vq|r_M#aՏ? _5/ 8OJ8wĵJX@#hvPj!nr@?k*uEMjzۃKtS5@7>/8rF~D2,jh@k< rqXƓ>vH·`Y|._7{ƘqvWքpc Tiem9D-'CQX# Goˣa|݆B%cUfr3YͧG>TjMQG52Me8jGL4kNE_6QvUãsKVȔ)B|Z/!9] 2 ]cy˜`F Yzjt;u>FO&A&>lS?,(rU]g)2MI9;

怎样临习曹全碑书法包括:1.怎样叠纸 2.怎样把握整体结构和细节 3.怎样创作望书法高手予以指点,不甚感激.
怎样临习曹全碑书法
包括:1.怎样叠纸 2.怎样把握整体结构和细节 3.怎样创作望书法高手予以指点,不甚感激.

怎样临习曹全碑书法包括:1.怎样叠纸 2.怎样把握整体结构和细节 3.怎样创作望书法高手予以指点,不甚感激.
二、临习《曹全碑》应注意的问题
  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
  2.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比如,起收笔要慢一些,中段要快一些,然后再追疾、涩的结合.
  3.临习初期以忠实于原作的特点为主,要对原帖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认真的体会,重点放在用笔中的“藏锋虚势入纸”和“藏锋实势入纸”的比较训练上.训练时要求笔法精到,一丝不苟,认真揣摩结构,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训练要正确地把握其特征,不可马虎了事.
  4.在临摹时必须有钻探精神和攻坚毅力,先约后博,再由博返约,才可获得成功.千万不可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根基未固,却忙于创造,此乃学书之大忌.

曹全碑是中国隶书书法的名帖,把握方法要领,坚持持之以恒,完全可以练好隶书。
1、叠纸不是根本问题,叠纸的出发点是立足于把字帖上的字“搬”到临写的纸上,个人方法都不一样,这是次要环节。
2、关于如何把握整体结构和细节,历朝历代的书法前辈对临帖的要求都可以借鉴,无非形似和神似两种。
【关于临帖】临帖要“三结合”,既临帖和读帖结合,临帖和摹帖结合、临帖和背临结合。读帖是对范字的观...

全部展开

曹全碑是中国隶书书法的名帖,把握方法要领,坚持持之以恒,完全可以练好隶书。
1、叠纸不是根本问题,叠纸的出发点是立足于把字帖上的字“搬”到临写的纸上,个人方法都不一样,这是次要环节。
2、关于如何把握整体结构和细节,历朝历代的书法前辈对临帖的要求都可以借鉴,无非形似和神似两种。
【关于临帖】临帖要“三结合”,既临帖和读帖结合,临帖和摹帖结合、临帖和背临结合。读帖是对范字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读笔画,结构及章法等。临帖前要统读,对范字的特点有个初步、大体的印象。临帖过程中要边读边临,看准每个笔画的位置安排,形态特点和相应的笔法。其长短、粗细、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顿、挫、回锋,出锋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读帖是临好帖的前提,只临不读的“抄帖”式临写是写不好字的。
【关于摩帖】摹帖较容易,习惯上认为是初学阶段采用的一种方式,如临帖中适时进行摹帖,会发现手下之字和范字的差距。临帖要持之以恒,任何学习都是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临帖更是如此,只有每天坚持临帖,持之以恒,时间久了,才能学有所成。
3、所谓创作,书法作品已经融进了自己的风格才能涉猎,这必须建立在扎实功底的基础上,初学者不宜过早“创作”。
我主要是练习硬笔的,意见供你参考。

收起

先是理解这个字,懂得他的起笔落笔,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联系,比如说一字,左右对称的笔划要舒展,整体气象要秀气、柔美。 ;随后就是整体的布局,可以先写个6排,每排7、8个字,看一看整体的布局章法。建议你临碑的时候用拓本,那个写的时候会有精神,不会浮在纸上。最后,祝您成功……...

全部展开

先是理解这个字,懂得他的起笔落笔,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联系,比如说一字,左右对称的笔划要舒展,整体气象要秀气、柔美。 ;随后就是整体的布局,可以先写个6排,每排7、8个字,看一看整体的布局章法。建议你临碑的时候用拓本,那个写的时候会有精神,不会浮在纸上。最后,祝您成功……

收起

曹全碑是汉碑中的精典之一,该字体结构严紧、用笔洒脱,是临习隶书的优秀教材。由于曹全碑字体风格,建议采取横向叠纸书写方式,临习中注意碑中字体结构,特别是左右对称的笔划要舒展,整体气象要秀气、柔美。

一、《曹全碑》简介
  《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

全部展开

一、《曹全碑》简介
  《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称:“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
  二、临习《曹全碑》应注意的问题
  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
  2.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比如,起收笔要慢一些,中段要快一些,然后再追疾、涩的结合。
  3.临习初期以忠实于原作的特点为主,要对原帖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认真的体会,重点放在用笔中的“藏锋虚势入纸”和“藏锋实势入纸”的比较训练上。训练时要求笔法精到,一丝不苟,认真揣摩结构,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训练要正确地把握其特征,不可马虎了事。
  4.在临摹时必须有钻探精神和攻坚毅力,先约后博,再由博返约,才可获得成功。千万不可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根基未固,却忙于创造,此乃学书之大忌。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其次,观察字要准。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第三,运笔要稳。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图二“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图三“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
  2.大小相间。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大者如图四“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由此也可见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
  3.布白匀称。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点画回环反复者,如“幽”字内的两个“幺”,大小一样却不显板滞。类似这样的结构安排,赋予了《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
  4.收放自如。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碑》中尤显突出。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如图六“刊”字左放松,右收紧,“揖”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荆”字上放下收,“忍”字上收下放。这样收放之间,高低错落,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5.笔断意连。如图七“国”字上部左右转角处的笔画都断开来写,使充实又不迫塞,中“或”上引虚下,更显空灵。又如“禄”字的左旁,其上部的第二平横和下部的竖与撇本该是相连的,现在却脱开了,同右边相合成字,左断右连,反而相映成趣。
  6.上紧下松。《曹全碑》字势遒美俊逸,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它除了较一般汉碑扁平外,又与其重心上束,中下部伸展关系密切。如图八“夷”字,上面短画收腰,下部笔画颀长,或直立或分展。再如“李”字全字都上敛,紧密纠结在中宫偏上,由一粗弧向左下放逸而去,在疏密的强烈对比中更显节奏明快。这种上紧下松的结构是形成妍媚秀丽艺术风格的要素之一,它与质朴自然的古拙之美,都是美的化境,不可偏斥。



图一图二


图三《曹全碑》拓片(局部)



图四图五图六


图七图八
 竖画在字中起着稳定重心、支撑骨架的作用。因此竖画要写得挺拔,以使其在字中起到承重、支柱的作用。《曹全碑》中的竖画主要有以下几种写法:
  (1)尖尾竖。《曹全碑》中的竖画多用圆笔尖收,逆锋起笔,逆势铺毫下行,使笔毫与纸摩擦,用力要均匀,收笔时笔锋渐提微尖,于空中虚势收锋,线形呈锥状。这种竖画不同于楷书中的悬针竖,它是在书写熟练后,空中回锋、虚势收笔的结果,要比悬针竖饱满,有含蓄蕴藉之意。如图一“秉”、图二“绅”等字。这种竖的具体写法是:藏锋逆入右下驻,回中后直下,在出锋前再稍向下按,然后轻起,使竖画的两头稍粗,中间略细,线条圆浑饱满。如图三“殷”、图四•叶”、图五“年”等字竖画,它们的具体写法是逆势藏锋入纸后下行,至尽处轻起,笔画形态由
粗渐细,线质丰润舒展。(2)圆尾竖。这种竖法与尖尾竖不同的是其收笔的地方。它收笔时笔锋实回,笔画末端浑圆,有点类似于垂露竖,但又不是像楷书的垂露竖的写法,它比尖尾竖更浑厚有力。如图六“平”、图七“枝”字中的竖画。
  (3)短竖,如图八“除”、图九“陆”等字中的竖。它藏头、护尼、盈中,点画粗细一致,头尾显圆,线条更为温润含蓄。具体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右驻,回中直下,注意匀速行笔,最后至收笔处收笔上回。
  (4)并列竖。当一字之中有多竖出现时,则应注意其有相向和相背的差别,以及长短参差和粗细、直斜与收笔的变化。如图十“国”字的两竖呈相向的姿态,图十一“商”字的两竖呈相背的姿势,图十二“前”字的两竖一长一短、一正一欹,于平整之中显现灵秀、生动之态,让人回味无穷。



图一图二图三



图四图五图六



图七图八图九



图十图十一图十二
《曹全碑》的笔法变化丰富多样,近代姚华先生以为“其用笔多圆劲如篆势,所以虽瘦而腴,且如锥画石,此中锋之最显著也。转折兼用,而折兼有先提而后按者,有迤而下行者,有略断而续行者相参。皆因势而宽严为之,至纯用转笔者,殆极罕见,故能遒丽独出也。又,结体有与寻常相反而见美者,如‘月’字左撇势促,而又直竖行而下,行若悬针,偏旁亦往用之,舒敛皆与常相忤,而势能相救,由此可悟其变”。这就要求临习者仔细体会笔法的变化,即或起笔形态,或收笔形态,或长短、粗细,或走向中的一种在变,也可能几种都在变。笔画组合而能变化,表现在笔画上,显得多姿多态;而在书写的人,则说明已掌握了多种不同的用笔方法,才能写出千姿百态的笔画。能有意识地写出千姿百态的笔画是我们临习的目的之一。否则,如果笔画写不准,则无法进入结构临习,就无法把笔势在笔下表现出来。
  1.点的写法。点是笔画的基础,其他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在隶书中,点又是其他笔画的短缩。《曹全碑》的点多变化,笔笔劲健而不含糊。其用笔是逆入平出,略露锋,然后提笔收出。人们认为此碑中的点是字之眉目,全藉它们以显顾盼精神,故其点虽属平画,但均有向背,随字异形。此碑中的点画主要有以下几种:(1)竖点。竖向的点,宛如竖画的头部,实际上它就是竖画的短缩。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向右下稍驻,再提回中直下。如图一“乾’字的竖点。
  (2)垂点。该点是上尖下圆,势态由上而下,收笔处形似垂露,故称垂点。写法是向上轻微逆入,然后下驻,笔腹着纸后向右上边行边提,挑起轻收。如图二“寺”字的点。
  (3)撇点。其形态与平撇类似,故称撇点。实际上它也是平撇的短缩。其写法是逆锋起笔,向右下稍驻,向左下行,兼行兼提笔出锋,注意出锋不宜太直率,宜含蓄。如图三“从”字左上的撇点。
  (4)捺点。其形似捺画的短缩,故称为捺点。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向右下行,至将尽处轻驻再右上轻提,边提边收。如图四“分”字的捺点。
  (5)挑点。该点画是向右上挑起,故称挑点。其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向右下一驻即起,回中后向右上兼行兼提,轻挑后缓缓收起。如图五“北字左边的下点。
  (6)横点。该点画形似短横。其写法是轻轻一驻入纸,即向右平行,至收束处又轻驻。书写该点时宜求精巧。如图六“商”字的上点。
  (7)曲头点。该点画形似横折的短缩,写法是先藏锋起笔写短横,至折处稍驻,接着向下行笔。如图七“郎”字左部的上点。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图五图六图七
 挑画是从左下向右上挑起的笔画,用力由重而轻,力贯始终。在隶书中挑画较短,起笔向左下逆入,略顿,随即转锋向右上行.缓行缓提,行笔不宜快,收笔敛锋提起,要有险劲之势。如图一“政”字的挑画。应注意的是,挑画形态单一,其变化主要在粗细、弧直、平斜之中,但要有短箭上弩、千钧待发之姿。
  折画是两种笔画交接的拐角,是两种笔画的组合。它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横折。如图二“石”字的横折笔画,是横与竖的拼接,分两笔完成。先藏锋逆入写横画,再向右缓行,至转折处笔画另起,藏锋逆入,向下写竖,最后缓缓提锋收笔。写这类折画时手腕翻转要活,衔接宜自然,写竖画时抬笔不能过高,以免出现“耸肩”的败笔。再有一种横折是在折处不重新起笔,而是提笔顺势向上再向下行笔。这种折画的横画上弧,竖画或外弧或内弧,自然而有生态。如图三“竟”字的横折。
  (2)椭圆折。这种折必须注意在由横画折向竖画时,采用转法,转折处圆匀不留折痕,一笔而成。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其实在转弯处仍有微小的提按调锋动作,如图四“朐”字的第二笔折画。对此,临习时千万要仔细分析、观察。
  (3)竖折。如图五“世”字的竖折,是由竖画和横画组成的折画。具体写法是,先藏锋起笔写竖画,至转折处略提锋换向,笔锋稍驻再问右行,在转折处要写得方峻利落。这种折画在此碑中的穿插运用,使《曹全碑》在秀丽之中增添了几分遒劲。
  (4)横折撇。这是横画与撇画组合而成的,如图六“反”字的横折撇。具体写法是,先藏锋逆入写横画,至换向处稍驻,然后向左下写撇。但在写图七“服”字的这一笔画时应注意是先驻落笔后向左挑行,离纸重入换向,顺势横入再换向左下送去。写此折回时务求点画轻盈灵动。
  (5)横折折撇,如图八“乃”字的横折折撇。先藏锋逆入起笔后即作上弧缓行,至换向处右下驻,顺势左下行,再换向,硬转后作有弧,再圆转向左下缓缓写出,注意要写得厚重圆润,不能轻滑。在作此画时须留意方圆变化,行笔缓缓送去。
  (6)撇捺折。它是由撇画与反捺组成的折画,如图九“女”字撇捺折。具体写法是,先起笔写斜撇,但不出锋收笔,在撇尾调转方向,向右下写反捺。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




图六图七图八图九
《曹全碑》中的钩画,各有其独特的形态。有的钩画类似撇画,有的钩画近似捺画,有的钩画宛如点,有的则省略其钩头,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具体的钩画主要有以下几种:
  (1)竖钩,如图一“扶”字左部的竖钩。具体写法是,藏锋逆入直下,过半后渐向左送,至将尽处上引,回锋收束。
  (2)撇钩。隶书的钩总的来看,其钩形向左,类似于隶书中撇的写法,如图二“宁”字的撇钩。其写法是,起笔藏锋写竖,转弯处提笔,稍顿后折锋略方,笔锋向左铺毫,逆势向下稍弧,收笔方切,宜写得粗壮结实。
  (3)横钩。其写法是,先写横画,至末端提笔离纸,顺势向上回锋入纸,转锋略向左下行,最后提锋收笔,形微尖。《曹全碑》中这一钩画的写法一般分为两笔完成,但宜写得形断意连,如图三“宗”。“室”等字。
  (4)捺钩。楷书中的戈钩、竖弯钩、背抛钩、心钩等在隶书中向右弯,形状、用笔形同捺挑,故也叫捺钩。如图四“民”字,长钩开张,统领全字。其写法是,逆锋向上稍驻入纸后向右下行,过半后渐按,至下三分之一处重卧后平拖,露锋送出。“完”字的竖弯钩,起笔方折,行笔兼行兼提,至换向处笔已离纸,再轻驻轻入,向右下渐按,至收笔处渐重,平拖右上出锋,使之意态悠远。再如“风”字的背抛钩。其横画略弧,至尽头渐提,转折稍顿,随即斜向下行,行笔至中稍提,再转向右下铺毫,由按渐提,收笔含蓄。
  总之,隶书中的钩画有两类,即左向钩和右向钩。左向钩尽管有长短变化,尚有钩的意味。而右向钩则形似捺画,两者常混淆,不易辨识。在《曹全碑》中,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右向钩在运笔的过程中还有明显的变化:要么在笔画中部略有凹陷,宛如一叶扁舟;要么中部较平直或微上拱,有一波三折之态,这样,就变成了楷书中的捺画或心钩等笔画。


图一 图三


图二图四
《曹全碑》中撇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撇画如直撇、斜撇等皆为隶书的经典之笔。副笔摘画一般不作大的发挥变化。同时一字中若有多撇组织在一起时,则其主次变化不太明显,其倾斜方向、角度大致也相近,有一种秩序感。具体写法如下所示:
  (1)斜撇。这种撇画已初具楷书撇的雏形,但在汉碑隶书中应用不多,如图一“功”字的撇画。其书写方法是,逆锋起笔稍驻,回中后顺势向左下行,宜用侧笔中锋,笔尖靠左,笔身右倾,行笔宜慢,取涩势,渐提收笔,力送锋尖,可避免瘦弱轻浮之感。
  (2)直撇。如图二“易”字首撇。其具体书写方法是,一驻入纸后左下斜送,至尽处一驻即起。临习此画时注意起收笔宜缓,而行笔宜疾,务求敏捷挺劲,如迟疑犹豫则易失之弱。
  (3)钩形撇。其写法是藏锋逆入,稍驻后向左下行笔,至尽处笔锋稍挫,扭锋向上,其收笔可出锋、可回锋,钩或大或大小。这种撇画在行笔中间往往笔锋要作一定提按及笔向改变,因此形态有一波三折的起伏感,且劲健有力,如春风摆杨柳,似出水芙蓉花。此画不能写得太畅,畅则乏力,如图三“开”、“右”等字的钩形撇。
  (4)短平撇。其写法是藏锋逆入后稍驻,中锋向左缓行缓提,最后朝左露锋平出,撇尾尖圆,笔力内含,如图四“重”字首撇。
  (5)竖向撇。如图五“咸”字的第二撇,它在形态、方向上已没有撇的原形,状如短竖。其起笔与其他撇相似,只是行笔时应注意竖直匀速下行,收笔可出锋亦可回锋。
  (6)方尾撇。如图六“德”、“收”等字的方尾摘。这种撇画是隶书点画中较明显的特征,其收笔处呈方形。这种撇在该碑中应用较多,也较难写,故在临写时应多体会。具体写法是,逆锋起笔后向左下徐按徐行,至中段左送,收束处上提右驻呈方形。



图一图二图三



图四图五图六

收起

这些问题不是主要的问题,我觉得,主要还是读帖,再与同时期的汉碑比较,如张迁,礼器,乙瑛等,若是有一定的了解后,用3元一刀的毛边联系就行,叠纸叠不叠无所谓,有时反而影响自己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