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的意思 和格格不入出自的成语典故!要全的.= .= 要出资的内阁礼记·学记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00:16:55
格格不入的意思 和格格不入出自的成语典故!要全的.= .= 要出资的内阁礼记·学记的故事!
x[n+q?8-0h8R")Qf?Ó!kUm6st}a  ܫs6s%⻧vN=sp7Mx4[|M7+Dɠ;?5rQƛ?3 LN_&Y:}w] oE7y3:%'jFǩY\,~JpvhHlݭS6>5>[buۦR vM\';gHa0N=4OWm*;b7,^S\t f'MSP|v=qn*EF'E|2Ë1c.Fɼq{iHg28щ7)y78|B7l7 Jw2zf9UxÎcϴ[O{8߿tLOÓp8Ġ&q:U~kgoz x(fM_{sPow@܄^JCoÝP?$s2q}i÷0܂T/[[,)yxIF& V%ف7+=5Fzk: {`bt: }{'qI>5Ozf"\tF%>߾-{Btz!o(~޸M;f#7";^"BELÔ`Uƙ|)u~W)B'8&9C;c&`j*Sh0#J \toȸJ?.C~{`DxqC>3a3 #y:Y.^qLxŦzfuuMMpUn!(Mq& dL;l&vXa4o΂'c7J`u+dٛ $HRItcR-)p0HP-Uns}߫ZT[_5)Y?AUáZeh( l\uO;j;hv^dFfT-fN ])SFO2vNSÎ E1wgZ"Nl(>mf,ս mN懦T^q]3hbtp۬ yrzɓ܂\\ʵ"A:1Vˠ\ljZ l;٨O&fjFb`37EX wyR G`ӷ/_oM{,zZlQp =5ea< .7#q6pɷͬajhN + ޸[YB{-o<#;aAl ݸ[כ4Rm7ʖCNmMRjBW})70Br_(r\x{tP܏a1FtձR@N5nAO{a 6B8 v:=pJɴFM~xJI^SY(k džOmJ~Q@".w%TӔ U%N PHjEɥ3bN,0afo/[2e#}_L[poVTt1۞>rnGFG?wf\&t&;TAgRe5*v&Z#",b)S̛n􊦵{?2CZ2P,rTv5PR!X5KP Hex\,m|A \+D<<4Wu5tEnp= [.oׯ'oz_M խoZԉE]*xStwY.CFzD#`mB%X7pvocwp*x/"J!xۯ FWE<TC]fMҖin;h΁RF]5s(&[n-9> {Lݤ«|2g$S}Qcxi5"0ޤ.p`o~]2 I\9?O&+ dPEQEUXk 0Ы'ac +m;\}ä#԰l <" V qx xPqhW@ kЄɒ\ GuLf t]n%Du jǹ~vc՞G$ VN^Fpxo6#l}tgʤS)9w!'EG'Y@vݡ.!#}A^_}uFӽD\978 z|fP+%aBgxk1鐈xʥW;k%3Kex%y:R#MQ[<N"NܥH q~˚ݒ)3^˚F$gMխYt13%_Şa|'I]JG޽{c/ȥ!'# |[L5Rxg#8B:z8QL.Pa-)8G,wtwO.) NUyhqUȠE'IȊxP B4țޒ5Moyi^mL`l[=O53.Ѥ]"l6lTՀI3ŋ̀qc4jBS"xsugS]@pt=C^fb8A|=LBh]aG$ j=H/ܽÅQ!P{۴#y ˎ<Gr# +rҲ$DDnjAk`]7Fdpiٍǰ݃&ǝb{,EqP g=?,Z@ਇb(-&f _z2qPb:uNK}Zdۇ)ah5Ff>J!ZO1",233 4-r7>GS6m/shu?@ab&B'GZ(ҙ>/xk}%&+U&uG3rplOKUUZxy^ݺh`kCm|Q>&wr\Z27i+StM!2ߦc;z`=]џfżff׹+i%M3)u6a,X-bMrHq[爏``"(KpQ}fN'N`OE733r1+kwR0n~*g^./Ze'vF8'],ȧcK,kq..a3; Y~H~JI 8t@MoTIslǙAUp.2B*2; 54AC|܆EZjS"z.QqY8"7esVWBf!y[sl`|]p-m`e~q9so7ӷY߸Gu q8~gDH*ȿ1+/~`rF1ԙv|i?ok(2`s-Vp+jK8W)j~^U Ku5 p2^|N6ir>l PS?eX̬ / }Wj0]:ė ]+.{AV'ه${p2+rD0|BBދ&0={OC,@NdLnW7AviZeL6Jc{_ɰ= 4Sw*>ECe!W>aF"-n$HFoDa *(絍N![&w[/Ë 5`ҿ! TE[Fו?ud5 9#yێc'e>ty{M^|#MȘ_qx ,Ra3ba+hdl'ZQ TOŽT@u#\jlfk۫j!7,ۃ;[\ļf BM(Hu=I9&z˱Qut&&33g0?[O@ėc4w^ݡhjDP߱6f n] 'ˡ.|8(KyK/`|EWrv#oߒ  O : &ppطyK^5TQ} &\ Q!Χʎ' nlk- @\k dܵX%xMoi>j-~<_-^[p&Tmmn;Qa{}ϔ,y|P.Bٕ(eײkbKRe$R,x,A~e>f<]VZ'$U PIMVK5uQ{Z+Kn'NOI>jj= /{I^SٹknvVז%-+}*(`n;)hmf}ScxrtnNt242l @aO@B-'̨Kvh1壄&z"' ^IC=VC$` >XƹD@,wN+0^9M+RlnP2't.ά7)inTr]iJe"C/X#6$S8|d$k`41KPuD\:2q(1~1iU\o~Xִeu;t$˹pb=c~5%Qw.+9lv$:-I&nVt ޵{q NH8C+ fǖt!%5JB;ɈSmδ7W:{.'7KE,V6HoE;\>j؆4 02\X,bKO㿠y/z-hG':GgGKM2ZBs#+c^B.>Ӳ8ZhG֧uHq L8vhF2&d+`qGΡU9x t_p-c1o!dWMg.#wp \hYr1utRE`T..yB}{ `Mh\.=+1Zg" (g^wXf"Ԯb8-NNN] ^a`s1}1$IEV-N0:\j^ߖJ]nQ0V!~JO#4iG t& GDEp崴@&B\3`TI4h^ck~m?[#DLX'*b^ef9Iʡ-uRS%`Ɔ6:dݪR*ח]m~få Heho}Lx]XSe@4:6?-H-G5W.'/Y00v` $%$l 5Y_*\yOj;+A Ks7h‹+MgK0e9/L{=Qq(`Y=e#̢| ^f8&+(ԯj=/IvpG|txޏAwyo.w˂EY|41{E&q-x%…6?+?GO[2{ +?;'KRß^j eLpT%M/ۤO#?/pFc&W؃3%S1%"cs }OثS+]ʽ2 Saro [e>Hu:qOQ+==C㽜3y)SaaMlU}rS~o[.?% o}x 6rqZUZ>[*KK;7Xh6 u%F'zSZIS-U#dưsz"3{f󞞂Vq[}8pn%尓\X5\Uţhe]@aSX峱Z5l Po4Nf(뛏SI6wiM_}p˹?37۵Z .@L,V.jW1] ? ^?^ϼHBc}'рF6M~ؗ&~n?HWʜ;$W

格格不入的意思 和格格不入出自的成语典故!要全的.= .= 要出资的内阁礼记·学记的故事!
格格不入的意思 和格格不入出自的成语典故!要全的.
= .= 要出资的内阁礼记·学记的故事!

格格不入的意思 和格格不入出自的成语典故!要全的.= .= 要出资的内阁礼记·学记的故事!
格格不入 ( gé gé bù rù )
  解 释 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典故出处〗
  《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 易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
  上面的括号里是我从下面的这篇选出来的
  《礼记·学记》白话解-礼记卷十八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 大学》 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易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
  ◎ 易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 · 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 易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 · 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
  ◎ 易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五百家为党),一个遂中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一国之中设有「太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古书说:蚂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成大垤.就是这个意思.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 易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著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先练习《诗 · 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击鼓召集学生,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希望学生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学习;夏楚两物(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教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轻易发言,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 · 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次第)进行.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书说:凡学习做官,领导人民,先学习管理事情,要作一个读书人先学习立志.就是这个意思.(志者存心也,志气志气,志者气之导,心之引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 易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宋人断句改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句读略有不同.)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尚书 · 兑命篇》说:恭敬谦逊,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这个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 易现今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如此一来,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 易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 易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易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易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 易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惟其师.」此之谓乎.
  ◎ 易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作领袖.所以能作一个好老师,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古书说: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 ) 四代(虞夏殷周)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就是这个意思.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 易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 易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撞钟,轻轻敲打则响应得小声,重力敲打,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 易自己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够资格作老师.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才加以解答;学生心里有疑难,没有能力表达时,老师才加以开导;老师开导了,学生仍然不明白,虽然暂时放弃指导,等待将来也是可以的.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 易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君子观察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 易古时候的学者,能够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之处,汇整成一类,譬如:鼓的声音并不相当于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演奏,没有鼓的调和就显得不和谐.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五色的配合,没有水为之调和就无法鲜明.至于学者并不等于政府的任何一种官职,然而任何一种官职,不经过学习就没有办事的能力.又如老师,他不是人伦中的任何一种亲属关系,但是任何一种亲属,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不懂得人伦之间的关系了.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 易伟大的德行,不偏治一种职务;伟大的道理,不局限于一种事物;真正伟大可贵的诚信,不一定建立在山盟海誓上;恒久的四时虽不相同,却运转不停,是最准确的守时.如果能了解这四种情形,就可以立志学习伟大了.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 易夏商周三代王者之祭祀河川,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河是水的源头根本,海是河流的归处,先本而后末,这叫做「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