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出自那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21:32:12
天地不仁,出自那里?
xYgr=\`j,\[@$ŠDA"%& %&E`^7HIz]P:}}/rCv[y/Ot?׿᯿[͇IBv罏ͭƭd7̾ŕQFيc,KGTƁX֊lu N ܩgs%t% e]씜͟ڥ.+9 {麪E4Tם۵DvV֎iSXӲVxg0GXX_ l ugf_Igcԙ=b}x~1ԡtvr2; Du3kp]|Ak8Ɓ"؜vnV겂0 aOMSFͤs/eN`Ȼ#%d]>%ipcA˩l)oaUibI>5VE/y"?U0VܡQS)+f G] 55Q:z \qtl g-c'V5dtrڐUEQ0l?+NI8  ?N$뿥7"op`|㉸y]KǢ.?mQTe<] z 0\l̫IsMbҟLƗYGW4pH:؍ѳfx} n\\+tiji#Q lɒy5څykAD>]GsrNd8#̊dv hJAz|{8:R;Fh `57I8ՈKV  q ix=rW=sf F\`dS>s8 6h9éc(lIp-c.+]$R! Ո9e? UX¡^Ljg:oXkf:bx(m7%;u9 (՗a=ofQk`;G <{U֑ WOpc+O6m,>tBx3BJt1o?+]3 kjtr41V##1UWxS " T!L(#m~ 8"!>-6nhHp[m#$yu4AayX d18|8I 2E?=Y49(M*w%t8b1[WG<Sj Ug#*7~:+P:E8<$#(F5h9J#íS23`ӌ)=5!2,?%7paK›}deFGaVb6&$mBSsu hR:3??ҘQ&x8[v`m?a5NoՑ n)tirOIzwLT`8B|3p&ȝn ؓێ ezx5Jnr&Yx $[SJIcQpB(s_ 2;P;!Gpw͇L "FxA3HIx4 :}y:bLalQޖQQ4^ Zs*FO{C: :hъ6?AUX)i?7*tmhcb]S`e} xV2ͻ!`"ED_Hm;}Ӛnߝ:/6+CN23~јQR

天地不仁,出自那里?
天地不仁,出自那里?

天地不仁,出自那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囗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摘自:南怀瑾《老子他说》圣人与刍狗从《老子》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都以似异实同,体同用异的表达,说明道体的会同和作用的差别,由个人身心体会大道和立身处事的体同用异的层次.到了本章,又特别提出一则惊世骇俗的名言谠论,致使后世众说纷纷,各抒己见.甚至,因此确认老子为阴谋家的鼻祖,或者指老子鄙夷儒家,薄视仁义,将人文的一切道德观念,视为知识的伪装.见仁见智,各执一端.谁是异端,谁是正见,本来便是各个思想上主观的认定,也无足为怪.但老子在文言字句上,确是直截了当地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文从字顺,难道这不是尖刻讽刺的语意吗?其实,并非如此,未必尽然.
为了说明其中的道理,必须先对本文中两个名辞的内涵作个交代.一是“刍狗”,一是“仁”.“刍狗”,是草扎的狗,当然不是真的狗.说句老实话,我们的先民吃狗肉是很通常的事,直到现在,广东的同胞们还喜欢吃狗肉,并不为怪,那是先民习俗的遗风.古人所谓家有六畜以备撰食,狗便是六畜中之一.因此,上古的祭祀,用狗肉作祭品,是很普遍的事.大约到了商、周以后,在祭祀中,才渐渐免除了狗肉这项祭品.但在某些祀典中,仍然须用草扎一个象形的狗,替代杀一头真的活狗,这就是“刍狗”的来源.刍狗还未登上祭坛之前,仍是受人珍惜照顾,看得很重要.等到祭典完成,用过了的刍狗,就视同废物,任意抛弃,不值一顾了.这正如流传到现在的民俗祭神,有时简化一点,不杀活猪,便用米粉做一个猪头来拜拜,拜过以后,也就可以随便任人当副食,而不像供在祭坛上那么神圣不可侵犯了.“仁”字,在《老子》这章的本文中,当然是代表了周秦时代诸子百家所标榜的仁义的“仁”,换言之,也就是爱护人或万物的仁慈、仁爱等爱心的表相.
当在春秋战国之际,诸侯纷争,攫掠一般平民的生命财产、子女玉帛,割地称雄,残民以逞,原属常事.因此,知识分子的读书人,奔走呼吁,号召仁义,揭示上古圣君贤相,要人如何体认天心仁爱,如何以仁心仁术来治天下,才能使天下太平.不但儒者如此,其他诸子百家,大概也都不外以仁义为宣传,以仁义为号召.无论是哪一种高明的学说,或哪一种超然的思想,用之既久,就会产生相反的弊病,变为只有空壳的口号,并无真正的实义了.例如佛说“平等”,但经过几千年来的印度,阶级悬殊,仍然极不平等.同样地,我们先民教导了几千年的仁义,但很可惜的,又能有几多人的作为,几多时的历史,真正合于仁义之道!又如耶稣,大声疾呼要“博爱”,但在西方两千年来的文化,又有哪个时代真正出现对世界人类的博爱!此正是老子叹息“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的来由.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反面的道理,便可知道老子所提出正面的哲学.天地生万物,本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生了万物是很自然的事,死杀万物,也是很自然的事.天地既不以生出万物为作好事,同时也不以死杀万物为作坏事.天地既生了长养万类的万物,同时,也生了看来似乎相反的毒杀万类的万物.生长了补药,也生长了毒药.补品不一定是补,因补可以致死.毒物也不一定是毒,以毒攻毒,可以活命.天地并不一定厚待于人类而轻薄了万物,只是人类予智自雄,自认为天地是为了人们而生长万物人,自称为万物之灵.其实,人们随时随地,都在伤害残杀万物.假如万物有灵,一定会说人是万物的最大毒害.其实,天地无心而平等生发万物,万物亦无法自主而还归于天地.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说天地并没有自己立定一个仁爱万物的主观的天心而生万物.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归于还灭.假如从天地的立场,视万物与人类平等,都是自然的,偶然的,暂时存在,终归还灭的“刍狗”而已.生而称“有”,灭而称“无”,平等齐观,何尝有分别,有偏爱呢?只是人有人心,以人心自我的私识,认为天地有好生之德,因此发出天心仁爱的赞誉.如果天地有知,岂不大笑我辈痴儿痴女的痴言痴语吗?
明白了这个原理,便可了知真正有道的圣人,心如天地,明比日月,一切的所作所为,自视为理所当为,义所当为的事,便自然而然地做了.并不一定因为我要仁爱于世人,或我要爱护于你,才肯去做.如果圣人有此存心,即有偏私,即有自我,已非大公.再进一层来讲,一个有道的圣人,生当天下大乱的时代,他真要为了救世而救人,既然有所作为,就不免保存了一面,而有所伤害到另一面了.残杀天下而为我,决不可为.而杀一以儆百,亦等于杀百以存一的同是杀心,亦义所不忍为.那么,圣人而要救世,就只有自杀以救天下吗?自杀既不能救天下,天下亦非残杀可救得了!所以佛说愿度尽众生,方自成佛.但以众生界不可尽故,吾愿亦永无穷尽.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只有祈祷说:“我为世人赎罪!”其实,罪在人心,谁也不能为谁赎罪,除非天下人能自仟罪悔过.因此,老子对于当时现世的人们,自称为圣人之徒,号召以仁义救世者,认为他们徒托空言,都无实义.甚至假借仁义为名,用以自逞一己私欲之辈,更是自欺欺人,大不应该,他希望人们真能效法天地自然而然的法则而存心用世,不必标榜高深而务求平实,才说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名言,藉以警世.但老子说归说,无奈周、秦以后的英雄帝王们,便真的以百姓为“刍狗”,达成一己的私欲.一旦身居王位之后,天下臣庶皆称誉之为“圣明天子”,或直接誉为“当今圣人”,不知“圣”从何来?“明”从何起?恐怕老子重生,也只有缄口结舌,再也不敢另加五千言,重写续本《道德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