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8 16:00:32
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xZnH!`jy< =/HI־ږ%ےw˒}͖m/}I~Od3T]XdfdddĉC_zAJ:)Ӛ<ܯן!?ۯ'9w`᧨DPLOYhˮ{\Dε?o'l *:]hxxܯya^_ŦmwJp O;(_ dz?wa?Dw4'es! ߻ft k:Zu49$b)a.ʗ,ٙ`d|&:Z#^jo,nFO%l^ei4|ȃsyWf36m0<Á㯎Wϟ-s# Uyѓnwk~/0[qU>Ab_G 1Zwsϟw9zg85QуWq6Y!ׂ({ltur(u|]afgS-ۗ3O Ru0rD\,!BΛAfuмy^,fJ5S-Z8h&jp<~ǃWAFwG&^1֚wk}vk Wţ8\#c2);;VZq3/^="W ¨$ 9K m4ކjMg~ߦqX kGYb-6>1k!p6 :%UVyی< hpn4BCoQKlwF; Qh hd9cNe|ֺ|ᓗͱL] ~ yu;:БNQ$[V$n 7/z{}.ndC3ՆEPɴ+!R# ,1mmG&FD;S8/icy%+ye:y'%d^ jcqWwDUM ;"- }W}&Jm vp.&sTRn΂~GXT2Epڗch@\Ɉ \V۝,iմ%"XF7~ߝ?XGO8i-l btӬl Zbݎ_WĘxK߉uS(MZm(Ox{tqZ'n,Ra6W>Q[qˇcϵ(P"3Ȱ`{Yt<3+q":Y ,lj ;>hv/ &:W-j,O /7 /O?^@D8zRba5RHV5G#E#j"ŬyYl6={嫟d&l7MF_GYd˒/\V柈Se!*{/uEz{˜1DŽ0'(. &fNb"T@a5J(e# lF'~+br)HW,łyD(s+DȌ/yz!?HW K1f֋UYoA781:`)Bu?1%SS k֙޾*L{%[2dP尹-0:=Ѯo'8Tdg&ω-8D+|g7Ae8Q(WPTkrr( >{.cdP,#s nJQ;=>^ Z4tVіA?Ƚ?UnO!g,>dO#( /*j܌13>1(rέ# §HWrk[xCmYMx syO /2HO |K-P*= y$Ejj e\I)p"],.n:F*jȦݦ,EiJ`mDm~kPb b'Ԙt8VsTa kЛfn&g)֪ `DDN^M^@U{rPB.gl]DԅHNBh 7Ĝ:.1!A/b1_U5BLG7Y>fWF /h rcy広?̽K@5xű-:DorseFƜuDҶU2$Ga^L82y.ceyaRiϪ;.my&v&t*FAI]d6&RI\QMT7Bk=@dE(=6YJ,F@$ s۠K*ɭ1BAR;QzL@ B~p8n&X4$ҥ:fȋQwkF\pǝ,mgRuzmnS #NգpB)⫾Rk) @':uPP yLX5%q)|ӣKDn%N2},Q=!㦆ڕ Uq ;^P˟aꘒ 0ޅKRfyPc$% gk*=ŨB-د韔QAy*d^1b\ɞKN}9Fo+b`EONݣ"k8'WVV$Ct@F7 (ٟ 4S;kc?fU'r'jzQ7yjT+8fSܜ:ZiD@zbbIHc7}Uo'u}T Ϻ? *W/S7}WKsvpjJ19pZczĨr[j@.s6yAw=kNXޚbdWu 3Q&bj$P.8=imJfpqO%`1 XYkV|XNqh?hw7غ=PIR)G,)OeoۏOԼN_g/5][V٘g\>tD]?l#Ɣ/Gq?8YO4;6 ЇʩiZ>|aRn<l˜P\D+rŠn2DOhnό_[[UJ ō,gR5d;󴹒3o&P>!A\⚮TUJ,C׉ڣAd,.D>-a0ﳁ6W8rSV-23#ѹ%( 4]DgCT8}9W[]%Լç>E<4˽Mu :rō&RtVӍzэuq3*Q,]\0gLa}l3wuw;&b_ƒ)#j ]yKT[OiU(D(7UXm!q~t,ʲ݃Q{/) ƒ?"(ˏkH=SC4Tp M0ID+*+vHdc"wsT^FYj(%㞻I%]Ur70rpP1X[t\_Hʓ]$sc+:vxH5MPNm30p/O(YrT)"0IIB;uG^vwq癙>p݉~D.`ki^~&%MZZ0aEMtZLXl}EBƹQ q6oDG4}o Ujx^`WtFVep ,Or7(8Q_= `v3F 4>'aK^G5|;sCԇ7Y|G(/pLݍL:~B ucB,aց(EΕvḰDNYIB̌yN"!Gu9 SDU >ݭ'n\a?mQݼ9'&`6:L"܆|-\usS')m.yL[ڗTnO;$9ye?쟪T%j>rfo+JG^~Tb&G=cDK]Ģ\ODuCeQ ~z 6{}GoهOo?i

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x0d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x0d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x0d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x0d  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须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用今天的话说,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x0d  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x0d  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西方失去机会,就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x0d  (二)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x0d  中华文明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绝不能再成为生态文明的迟到者.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x0d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x0d  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x0d  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x0d  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三)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x0d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恩格斯说:“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x0d  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完全变革的必然结果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x0d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x0d  生态文明为社会主义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平台.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两者内在的一致性使得它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x0d  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本质只能使本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不会承担全球的环境责任.生态社会主义由于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生态问题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武器.发展中国家终将在社会主义旗帜下重新团结起来向发达国家讨还生态成本.\x0d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x0d  资本主义使人们摆脱封建枷锁和宗教禁锢的同时,却带来新的剥削和压迫,这使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改良与革命两种选择.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要研究资本主义自我发展的丰富活力,都要思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全人类带来的诸多利弊.由于传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化模式的一致性,使传统社会主义不能有效应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带来的全新挑战.因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制度孰优孰劣,比的不是谁最能斗争,比的也不仅仅是生产力,还要比谁最公平公正,谁最共同富裕,谁最有道德文化,谁最能可持续发展,谁最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谁最能使社会更加和谐.\x0d  针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例如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等新型社会主义流派的探索,不仅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具体结合起来,给未来人类社会指出了新的方向.虽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单薄无力,仍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确为社会主义回应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想象空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因为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不能只研究工业文明基础上的阶级关系,还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伦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x0d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它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对此,中国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