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事迹要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4:33:10
牛顿事迹要多
x|ncYvcL#]f_ew.t^IIREj$jII8\@}Jz/"`m IL{\{8ǟ~eA{ؿ_||a__2ܟssxžHyn+?2f`wY1toޘޑ4cӺs$i^ʆh,G1 sLlLګurhӼ{IoV }3b{2ܰcj9 u?16M9/K[GMݟ{ p(dM 8!7TGf4f(KnF7~q9}Y.Y&{0pcv=b󻻥  'm3~q[7fZAIb U/7ǖ7^a9y\l^ 3ʻ&ޙr4g Rp{ɖۯlh9)9N9{ {rfwJ  flSnӭh\p NÃbf(M(iG53Y@44cdLB>^={g h]йbsgM% Vw1&Y@CZ}S8AR7&~_n1aGM~3W?6)EW 0AFgr֫^{}%X KA>?DB=><ӌ.N UUpWƌ34 7sL?cey. mjz]lsh7^EɀAӞ3 aSPcϩNt9}ӟ*c1PS[*/MDJugUlYޤh)pVͤ+uy%hž[?8(94W(NNUnԳ/tR6WD8LK*V-}1;^cRnkﺣtN.{FꉖfPm%qA)tfB_nt0!pf]RZMB<Խ'sua$f&ti&.0f N*[: .|v9?%rU?ܢF\@lB:&q;|9p]ǃ]?}]l&= q/ x)o_¨Aܣ֦[l}).s>H[~W )-\ȣ{A6Kߊ~_-u ;i}Wq+L$d{ ߎvWQYc%= J$24KpM;WoZwJ@;$ܓcu{a5vF7`b:ٵ 3vД,haOKsP5d\_-uP?tsʘ 0{eߝ]b "J %)uАj-l>k@K}VY dzhJ곰b.qV9L:5 E_5s$(b2v"8<%ANn=N_Eh]@ܖcS8;_sP.ثY` ?y>;/㞓E{c dVrJyqC-9q i6Ԑ PDCuY%;b 'ghdujrr 3,N Hl]jHPK=ӯX 8pCMݕ|5H8b-z~gu&`-#BaK_n`?r$ZI@6n[WTϻ:::kJuNPԻ龸9N|ucEfiZ{;ɿ>$jIc0YUЁ |mI nۢݴIVׯ>Laa_T~a~Ǘ-dOL.8OI?+) `*utrKg!|TpJ m3hh` _M)vQ*2Q*cbM6ht`zIe)hB5{tƻ+TRtRj[5+_bU[R\fZ-nt۫1YhW"W V4{r664`kpnPN%YALV%!0u?񓍥n,Bͭ$)ə~©Z N*ɱ5\%B3:>MX5Io/۳fLͽ[1\j`:m^)eT^#Ppn] 3|Zf̗x1Ԍ aF=y V@E3@nd26ZTZU fyiVҘ.'E~H [o#E.^McY <-v9F-_:wj#3b)$cC&iьmKfvF/@~k^ M6B1وk>D9ͪ0>` ᇩܣ`0 (;-3c{&ـ#%ւY'2 Dz(`(yDL 33 I@'w`6'6!n.pE7U4|S(^>N0=W $'=:37 >)lf930oKd% ]$jh)Eԁu+jAispDS 0p^.pWcd9t%ɗ<.ҺvI:vMH2_y r$X"ےB0-) ~S;bR'L;ߨG5W>:yj˳ HH!+틛dCCy&!t 2$>h71P.Ox3b/Q 3-쓆>!nє$LqnPZ̤HQ`6Q { J3̨(2gW|*La}k (UBG~=cW`(&U2ݴd>ô :6mIu0>a+&q9vrsN'@CEW *yWZrOE* :%XF(Ċ)ݓSLI\!YS`*_  8nu>:' ]l҉wxF<"q+.gYLBtqd=BB>mGg^+kXBs8,%T}P?.I{prq뫯 hU:vb#S*)Yj(ޱ !v K,t'8 ;х.]jzG)Sd[Ja,eYDR^ ܣ.ieZ[H<#B!Fu11{Mw '҄ӇM+ir9%N}.~TZ%dH _?D_:MDˬaj>y+ uM$Hp)`APiuh~U(~B3%4xzPhT3GֲKF CM~nd'lJ *S?qwɵ 㒍U!qи3U9Y7W([+ބ0'ۿTN6x~Hk/7u`=,ۥ'X,Jif'}X P([8 \ͥqq&Ԣ6P˙)7-1ҹAt4r0If4j/dd?~?~m{~?GN0k!Vsl[0Iһ/^ٜboo_'`޸oaX>L V$W_oW[fS&lYK$UAB>ƿ v2,fP ̂c[n DH媜z"\XBOj:4>~] Rzh ;B4hʓ"׎9a\sѭjtͱr& CLuj95>3a6[l>wT ?)U0Y%K|~?2a +`V(۫={Ё叵^I?Omm?˭o6??1ns!`S4B׍-M4 /*eǢ*x%)9c#4jOplץbAJw,ѹuн#?Pܣ vr ?*U0ԏLO71u̎w킄ޣЅq^O9ݧSļ4To9FEOƥ߂yq#FABy0 =&rHdm, &Mf8fhLEt^VǛH|w}7oݏn6YvspS856wD?jtQN[xoBh>Wh9ftū_2 lMqkV3?HCB;.nEG_sJo`M?8 f 8n1,Hy3T Ίx@"Ȃ7];9o1SQ-:0wdxW4 XC x"[o[} 3 YM.ثK0wn=~gUOˋ:IHNUBvsVhwM|߱}if@^IbT1wZ4sb^FRǗl,t7n-rY"mp.Blo_΂pJ'c.TfצDwkc鼘y `IR\ɤ} w~ϺCs^r[:;v$a])#"WBg)!eϙ1"j4q6sޞBE. uoòcٳ{HO9B=\h"h?B"ФJ- Fp~l/aX4>DEn D=Vgf5p=,4Jm77KvmAOB݀s6J@CgTiV+,n>.}Q=ϩQT;P^~W Bf1P&h/vDi{VRc߭0և'to n,~=2SYfV%55®5\kc+jQcٚ{ݥI5+(Euw QVt\nRC)V9&"ӅdO9O8:xxS(!nUW)kgD4Z%>46bf`M=V#.ry*<ˆ1):]QϹ4Ys1 _ (/X(vkd";Eaό \н}!(;[ay&NYjO6s|N"-,:ɺsY6/ |XK-`/|1ژkVl-`+q.h&[]Ql VꅐL) lE%ZuG tӫ#g~T/Dn>M%*aKga%UWpOZ "yS'TݞAg&l)1~Yy}~^s.^1a,ؒzՈu׋tfafEoˣ͓V7yIډ hdI@D=?1=d_/*夺JԶ(F7 #kAƸjjjXnŬ,##$IԱhS‘1 .L"MISѷr4'2;L7+tƕ8j /M=^i->RAvTrX1.:6]4gȸKpL:kX:Ek痀{85E[0ɧaXtBULB/Ծ'QasbT$B-A녶(Bkvu^Ke܏SۆmYI?EY΋ 4P=mcN":q!@ewvߪ3$٥Xꑔ~v3;E~!IwIOؤSo4ʓn,fµ0?.!.pFÅie]dL"Ȼ`@GnL\:*.|Q)Wva˫4ʥ 퓰ꊳd1s~ٴ—[jng/p&ds je` Dj"yޛ_{Ev>}h߂hJ6JCz)o<QEG jJf5#79WyRӸ߆d|φq}N4'/ٔ\s8KQdK=blUW2x/LuaDF[.O$mSeTX'=Α"D#$B(I϶{X 2s&*$}Dg϶ư冎"ސg"c\ɅS&9t 7vu+? Run، UM ՙ+D&#).6l[#G*׸SK^գ+p>9*"qv t-s_JZ JW:AI^ͻ܄inGi}q| -@%Cˎ5Dmif-.d@ޫ}fڐ)dn1?[9<@"$.Q;4/x2ЦaL,$0iQ5_}N|T56&3׌N'PoC|Tfh+gaIq^Rb#8Vl"s),!؁s{Hj{;H~o[!#`8^kiU?HRԡk\4xҍ<{=bB3>c-j)7^+_LIܦVuCO}F=y?B^@ mo f[];kGa_)Nf27Ll D/CW-[[~5ȺD!UF~G< z1uP0 ߏM#ϐ< +&, Z$vU'oթJߛVR댡D"żKs>ٟyM'#wPϯfCkC/nl _]vJ * aAΤoW_]VVJ_$4Z=Rz# lylK{C%$LsQ2&鹃9Yjκ<_T0Mo}e[F;)9OgX$A o<0=%:Z9 ,R^dJq^wq3sи9)@ΙagkӜ>7%xU19xs"t@u^]=ۄ

牛顿事迹要多
牛顿事迹
要多

牛顿事迹要多
艾萨克·牛顿是曾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他于1642年圣诞节出生在英格兰伍尔斯索蒲村,这一年正值伽利略与世长辞.和穆罕默德一样,牛顿也是一个遗腹子.童年时代的牛顿就显示出巨大的力学天赋.他有一双非常灵巧的小手.他聪明伶俐,但对功课却总是粗心大意,在学校并未引起特别的重视.十几岁时,母亲让他辍学,希望他能成为一位象样的农民.幸亏他的母亲被说服了,她相信了儿子的主要天赋不在于务农,而是另有所为.十八岁的牛顿进入剑桥大学后,迅速地掌握了当时的科学和数学知识,很快就开始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他在21到27岁期间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使随后的世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十七世纪中期是一个科学鼎盛的时期,该世纪初期望远镜的发明,使天文学的研究发生了彻底的革命.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和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都极力劝告所有欧洲的科学家,再不要依赖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而要亲自做观察和实验.培根和笛卡尔的倡导为伟大的伽俐略所实践.他用新发明的望远镜所做的天文观测给天文学带来了革命,他的力学试验建立了现在人称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其他伟大的科学家,如发现血液循环的威廉·哈维和发现行星绕日运动定律的约翰尼斯·开普勒都为科学领域提供了新的基本知识,而且纯科学成了知识分子的一种消遣,但还无法证明弗朗西斯·培根的预言:当科学被运用到技术领域时,就会使人类的全部生活方式发生革命.
虽然哥白尼和伽俐略澄清了古代科学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为人类更好地了解宇宙作出了贡献,但是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定律来把这些似乎是互不相干的发现变成可以做科学预测的统一学说.是艾萨克·牛顿提出了这种统一的学说,从而使现代科学进入了它一直所遵循的航程.
牛顿一般不愿意发表他的研究成果.早在1669年他就在他的大多数著作里对基本概念作了系统的阐述,但是他的许多学说却在很久以后才公开发表出来.他公布的第一个发现是有关光的性质的一项突破性的贡献.牛顿经过一系列认真的试验,发现普通光是彩虹所有的不同色光的混合光.他还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结果做了认真的分析,根据这两个定律,1668年他设计并真正制造出了第一台反射望远镜,如今大多数天文台都使用这类望远镜.牛顿29岁时把他的这些发现及其许多其他光学试验结果呈交给英国皇家学会.
仅就光学方面的成就或许就可以使他在本书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比起他在数学或力学方面的成就来,那就相形见绌了.他对数学的贡献主要是发明了积分,这一成就可能是他在二十三、四岁时做出的,这一发明是当代数学中最伟大的成就,它不仅仅是许多现今数学学说产生的种子,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没有这一工具现代科学在随后就不会取得进展.如果牛顿仅仅发明了积分而别无所获,也可以使他在本册中排到相当高的名次.
但是牛顿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力学方面,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伽俐略发明了第一运动定律,这一定律描述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物体运动的情形.当然在现实中所有的物体都受外力作用,力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这种情况下物体怎样运动.牛顿提出的最著名的第二运动定律,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定律可能被理所当然地视为经典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他的第二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F=ma)可表述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即速度变化率),与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除了这两个定律外,牛顿又提出了著名的第三运动定律(这定律可表述为,有作用力即外力就必然有反作用力,且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他的科学定律中最著名的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这四条定律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实际上所有的宏观力学体系都可以利用这一体系来加以研究和预测,从单摆的振动到行星绕日在其轨道上运动都用得上.牛顿不仅提出了这些力学定律,而且还利用积分这一数学工具说明了如何利用这些基本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牛顿定律可以而且已被用来解决极其广泛的科学和工程学方面的问题.牛顿在世时,他的定律的最有戏剧性的应用是在天文学领域里.他在这个领域里也处于领先地位.1687年发表了他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人们通常只称作《原理》),在该书中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并说明如何利用这些定律来准确预测行星绕日的运动.牛顿的这一壮举圆满地解决了动力天文学的主要问题,即准确预测星体和行星的位置和运动.因此牛顿常被认为是所有的天文学家之魁.
应该怎样评价牛顿在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呢?如果我们翻阅一部科学百科全书的索引,就会看到提到牛顿及其定律和发现的条目比任何其他一个科学家都要多(也许多二到三倍).况且我们还要考虑其他伟大的科学家对牛顿的评价.莱布尼兹决不是牛顿的朋友而是与他进行过唇枪齿剑之争的对手,他写道:“从有世以来,到牛顿所处的时代,他在数学领域所做的工作占了整个的绝大部分.”伟大的德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写道:“《原理》一书比任何其他天才的作品都出类拔革.”拉格朗日常说牛顿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伟大的天才.厄恩斯特·马赫在1901年写道:“自从牛顿时代以来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牛顿力学在演绎上、形式上和数学上的进展.”这也许说出了牛顿的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他发现科学是一门由孤立的事实和定律构成的杂学,它能描述一些现象,但只能预测几种现象,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统一的定律体系,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物理现象,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
由于篇幅有限,不能把牛顿所有的发明都一一包罗进来,因此他的小发明就其本身来看虽然也是重要的成就,但这里只好忽略不提了.牛顿对热力学(对热的研究)和声学(对声的研究)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提出了极其重要的物理学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他发现了数学中的二项式定理;他第一次对星体起源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现在读者虽然会认定牛顿是曾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但是仍然会提出为什么把牛顿排在如亚历山大大帝和华盛顿这样重大的政治人物以及如耶稣·基督和乔达摩·佛伦这样重大的宗教人物之前呢?我自己的观点是:尽管政治变化是重大的,但仍有理由认为在亚历山大之死前后1000年间的大多数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同样,就主要的日常活动而论,大多数人在公元前后3000年间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过去的500年中,随着现代科学的出现,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但是与1500年的人们相比,我们的吃喝穿戴有了变化,我们的娱乐活动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科学发现不仅仅使技术和经济发生了革命,而且使政治、宗教思想、艺术和哲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科学革命使人类所有的活动方式均有变化.正因为如此,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才被列入本册.牛顿不仅仅是无与伦比的科学家,而且是科学理论发展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因此在任何一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上,他名列前茅是当之无愧的.
1727年,牛顿这颗巨星陨落了,他安葬在西敏寺大教堂①,是被赐予这种荣誉的第一位科学家.
注释:①西敏寺大教堂:位于西敏寺的哥德式建筑.10世纪仟海王爱德华所建,此后曾重建多次.历代君主的加冕仪式皆在此举行,内有许多君主、政治家、军人、诗人等的墓.

人物
艾萨克·牛顿,英国著名科学家。
(详见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爵士,FRS(Sir Isaac Newton,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31日)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

全部展开

人物
艾萨克·牛顿,英国著名科学家。
(详见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爵士,FRS(Sir Isaac Newton,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31日)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从而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1.html?wtp=tt

收起

牛顿
一、生平简介 牛顿(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牛顿诞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镇乌尔斯索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12岁进入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 牛顿于1661年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665...

全部展开

牛顿
一、生平简介 牛顿(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牛顿诞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镇乌尔斯索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12岁进入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 牛顿于1661年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665~1666年伦敦大疫。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回故乡乌尔斯索普。
1667年牛顿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被选为正院侣。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
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
牛顿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1705年受封为爵士。
牛顿晚年患有膀胱结石、风湿等多种疾病,于1727年3月30日深夜在伦敦去世,葬在威斯特教堂,终年84岁。人们为了纪念牛顿,特地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简称“牛”。
二、科学成就
牛顿一生对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遍及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
1.牛顿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从而光成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2£? 对于光学,牛顿致力于光的颜色和光的本性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3£? 牛顿在数学方面,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工作,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
4£? 在天文学方面,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且用它初步观察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牛顿在17世纪70年代设计的望远镜。它一般被称为反射望远镜,效果远优于伽利略所设计的著名的折射望远镜。
三、趣闻轶事
1£?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
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
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
由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用的是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表述方式,它是一个严密的、完美的体系,书中没有叙述苹果落地的故事,致使许多人对苹果落地一说持保留意见。
实际上,牛顿的亲戚和朋友多次证实苹果落地的故事。法国文学家、科学家伏尔泰曾追忆过,他在牛顿去世前一年,即1726年去英国时,听牛顿的继姊妹说过,一天,牛顿躺在苹果树下,忽然看到一个苹果落地,引起了他的思考。牛顿灵机一动,脑中突然形成一种观点:苹果落地和行星绕日会不会由同一宇宙规律所支配的?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晚年的一位密友斯多克雷也明确提到,在1726年4月的一天,和牛顿共进午餐后,一起来到牛顿家后园,并在苹果树下饮茶。在谈话中“他(指牛顿)告诉我正是在过去同样情况下,注意引力的思想出现在他的脑海里,那是在一棵苹果树下偶然发生的,当时他处于沉思冥想之中。”
还有牛顿晚年的另一位密友潘伯顿在有关追忆牛顿的著作中,也谈及因苹果落地而引起验证引力平方反比关系的故事。
牛顿在晚年再次讲述当时苹果的故事,那是离苹果落地时已经是60年过去了,为什么一个老人对此事记忆那么深刻,我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万有引力定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辉煌的成果,当事人对触发灵感的事件当然是深深的激动和怀念的;其次是与胡克的争执也留下深深的记忆,牛顿就从一个侧面澄清事实真相,应该认为苹果落地一说的事实是成立的。
2.科学研究的痴情
牛顿对于科学研究专心到痴情的地步。据说有一次牛顿煮鸡蛋,他一边看书一边干活,糊里糊涂地把一块怀表扔进了锅里,等水煮开后,揭盖一看,才知道错把怀表当鸡蛋煮了。还有一次,一位来访的客人请他估价一具棱镜。牛顿一下就被这具可以用作科学研究的棱镜吸引住了,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它是一件无价之宝!”客人看到牛顿对棱镜垂涎三尺,表示愿意卖给他,还故意要了一个高价。牛顿立即欣喜地把它买了下来,管家老太太知道了这件事,生气地说:“咳,你这个笨蛋,你只要照玻璃的重量折一个价就行了!”
3.喜欢养猫
传说牛顿在盖房子时,坚持要留大小两个猫洞,好让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足为据。不过牛顿喜欢养猫倒是真的。由于牛顿终身未婚,猫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但猫也给他惹了不小的麻烦,1692年牛顿母亲去世使他极其痛苦。一天早晨,他为了平静一下,到桥大学礼拜堂做礼拜时,忘了熄灭蜡烛,可能是猫闯的祸,蜡烛翻倒后,把摆在桌上的光学、化学手稿和其他论文化为灰烬。
4.终身未婚之迷
牛顿少年时代在一首诗里表白自己的远大抱负:
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
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场空虚;
可是现在我愉快地欢迎顶荆棘冠冕,
尽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
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
它充满幸福,永恒无边。
可以说,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富的激情、富有理想的诗人,但牛顿是一个追求用科学中的光线谱来解释他的理想的特殊类型的诗人。他让他的思想展翅飞翔,以整个宇宙作为藩篱。在他的整个心田里,填满了自然、宇宙。也许这是他终身未娶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牛顿并没有完全与爱情绝缘。他一生中甚至有过两次恋爱。牛顿23岁正在剑桥大学求学时,由于剑桥发生了瘟疫,学校放假。牛顿回到乡下,住在舅父家里。在那里,他一次爱上了美丽、聪明、好学、富有思想的表妹。表妹也很喜欢这个学识渊博、卓见非凡的大学生。他们常常一起散步。牛顿喜欢即兴发表长篇讲话,他的讲话内容又多是他正在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表妹虽听不懂,但她还是耐心地听,似乎觉得很有趣。牛顿在心里想:“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子,对于我所讲的觉得这样有味,我一定很不错。当然,她的脑筋一定也很好,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如果能得到她的帮助,解决我的许多困难问题,与我共同工作,那该多好啊!”
但是牛顿生性腼腆,并未及时向表妹表白心中的爱情。等他回到剑桥大学后,又聚集会神地沉浸到科学研究中去了。他早已忘记了远方的乡村还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等着他。他对个人生活一直不予重视,而她的表妹却误以为牛顿对她冷淡,便择夫另嫁了。牛顿因醉心于科学研究而耽误了一次爱情的大好时机。
牛顿实在太忙了,他连做梦想是宇宙、世界。他往往领带不结,鞋带不系好,马裤也不扣好,就走进大学餐厅。尽管如此,牛顿毕竟是个年轻人,还有一颗浪漫的心。有一次,“青春迫不及待的激情”,催使他向一位年轻姑娘求婚。他轻轻地握着她的手,含情脉脉地看着这位美人。正在这紧要关头,他的心思忽地溜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的头脑中只剩下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象做梦似的,下意识地抓住情人的一个手指,把它当成是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姑娘痛得大叫一声,他才清醒过来。面对吃惊的姑娘,他连忙象只绵羊似的柔声道歉:“啊,亲爱的,饶恕我吧!我知道,我是不行了。看来,我是该打一辈子光棍!”
姑娘饶恕了牛顿,却无法理解他,爱情又成了泡影。科学上许多新的问题不断扑向牛顿的脑海,他整个热情都集中到了科学事业上。此后那种“青春的热情”再也没有涌现《多彩的旋律》
5、名言
(1)“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2)“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6、牛顿学说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
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牛顿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明亡之前一年到清雍正5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发表的时间相当于康熙25年。从牛顿《原理》发表的1687年到1840年的150余年间,牛顿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几乎没有介绍到中国。《原理》一书的基本内容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在中国传播。
牛顿学说对中国的影响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的椭圆轨道、牛顿的万有引力三者相继传入中国,它们和中土奉为圭臬的“天动地静”、“天圆地方”、“阴阳相感”的传统有天壤之别。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人的巨大反响。
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决不只是影响了学术界,唤醒了人们对于科学真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也为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1898年)提供了一种舆论准备。这个运动的主将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都无例外地从牛顿学说中寻找维新变法的根据,尤其是牛顿在科学上革故图新的精神鼓舞了清代一切希望变革社会的有志之士。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