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作文450字——550字就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8:26:12
节日习俗作文450字——550字就行
x}n#I4.nc@ w^]\RIV2)Ut9,"Rf֭g$Z&涛wek|M{j?%l#bo?o^w`56ٹ;=9O2~l딛ƙr^9noVӲ.fnRr5W\tson䆶w1ILeu.ǟiqT#VNf5Nwx#4;F)&}o&3k|djoގߛL[ͼy0W}}w70{5mD W"F`Yx vŤ*|9m75'{4rDmmy ;fQ6WkOi:7k1ϝ=.c=ǯ=m| -Z%vƛʿem%>y:LZ48oi5nOGDӑ܋{W!EnOQLĵe@%З}S>ȸI ]M|=2Nɗ57[mLvo~WZaCQ^ou>vWȳ"a#jRΎ7x3] twͱi~yi4(ANp$yJض> `)!g5}%QwsvmoǷ{#\n-U^$'66^Ȥ{`$a6q9c;y?nަMBj?o*Pǿf u8JVQ6܈GIA,z;`MrO,l;8em.SebBH;f4ٵ¨f0AO\*Ak9iJؗg'`oA5/NyPYt^A9Cyi*>} HCwNrL#]t>7*YWwI| ,JODVN89~Uv>d8]TU2^aK)wu}lFlӦ_ƹ/B +gM{yCSull5.:[e jvUYv lض}I*mrrW 'vm*O W >\an eW[_9qj\D}`;2dV.   R[3GFv5TAv0IL  }tW?~׷.-R%VaPf^3G~CNuEW-S8sk"FûJ9 I9zYeG綖΋M#)bp <,W<*`oNLޥS]nېavZ'&x 8W8(t_!-h@3ԃ^`']O uy<3n$"Wr$thBqW_w f(bBKx5۵A4wq3xC 2JMI EU#*>cI!~3<.v,ϱlj{qMVωb, YL{Vή)5cd[*PU'~M`͛ɰNu 5ʩwH"D,` x*3T+w&è`k(ni0q}NrA+IZHb! 5XMmj_8Ʃt|#Jr` U"ǿ寢Tu{Q^WE!@$T@ Gvj cd Re&7Kأ|,@x5cѯZV=0Y^:)W@vؙ ȐmLs3j5$']o9,,ʵXk$IQiٟR;U"`k\tu& {QF <`/nޢ,Mخড় SQ(ѷ--n%Xnj (65 H9a6\NW.> 93>GO}_Y@#5H-?=9OlzDgR#ʒ*#,Z+9eirg+U &~A eҊ،0Gt q%H„^irMEBxL[ BՀJs ~lF3Ę%"DO5[d\Qj%%RQC"*b_7t5ϴb_ʜrbX5Nx$*ϙlm3~;*T'_y<4@LmnIkߺZ;/B`A8GFD C]Ӑ ~K@\a#ڗ'ā}AtODO|u/}yIP4\=~2i'^4 _ *?~^(ظ8JWoI|%j,-3h{3UsN9`Vb@<̼`yW%P 35s٭hXMEM4.H9x&]1ف3{j.lgyN?,[LQs:/Ur$}-81ʶ|_qᎁjUU8Pb01)DgIB儫y A殦ψuV<شti%aN`PFD6 j^WO0WO^%Lko!K7 1N3jL@p;0@Cԑ0:O)]4ޟ ꁶG%O m)jx!c ~PEڵ6RȝLp ֮̈́hVZI"$Adu@Q.ް`Y0-yA)A蹝#x53YC3{߉r+?2qց^3Ļ&=JeHipѫW)y0|2j̋{Ny%xXSQ%_t41%e9u0fuTfVr{3EPj9UD+)qx5lE~6J<\M<)/zID`Oy~ynC!& 9L\yXMrTgHսgEMܞ1 xw/?hSm66C@ )kab3a/iWʼnсš%w&M/dGkiJ1eߠҴ:9 ,3!yYs g?լmO5{n{k^[3晼ULf~"e e$~cs2ӗS2\"lm\' YLG0x29NصwaNA-Vm"/e=h Կ:c᜾Wfm?&*3Lw5 n4&˃;xE$ T 冦ͽC9ǯ.y8gdզwl}.BW/&1g .yÆ$gqS4D5/1xPWNCHVM^O[W-'A&m^)G_U; {/00t*oqE 26]P&9+!M? 6YbT3"wڅķL Pm=-]vn:9%HgeЪg@SB:* [6pbb_*&*I`$:6 J)3GEIÖj'pw㒁}{Z=eK>hlEĞ͐(sS.|R跷6K[fN 3"TRY9ݚ5^8OŜ56%Ǘks\b/ 8]ŷ)aw/66qxGFc)Y%H|%0gHN(=,E F]?;t [gn1MD%.13XS')&&R KϑAL'NBD$I'@[ } Fb[vAq^&cض$U[8`ڝDD(6@z;杛MtO ?Q0" 9MܞOx邛j@Z8:N p $JAw4e*On#X21lRk lx2Mr<fk} `2}CkeyObؽ1g=%P;h H uXd*4SX o^[H!j1\2&=P*EnML$M?:EF (&1/j~*uUfkVkLAđeX +6Z0` jrN+jOݨ% S~ƿp,FXAK ܌hb]ޛ١{i$S-p DݦW 24̫p`3?zMIMS5A%Jt5t`xXId0Hg</bpi/N;W3YXpLocz1/UadP&ir<[ )@*F8=>7̪X0KOi%zZ#^V;j9ܼ8)4(P O1wp-kA!HFI%^I,zfh0-+[߁EᢽK'`op*Uij⤊{!`giQ?!?$Da{Ob(E+jebTrRgH0&qZGyTĀz^VYK?46% {\9&'5o^$37*xWGo>ǯwm;čf1Ƅj;jk`9tNa34$`Si6r" !Q;RZtjG4ށ`lsMNf-ʸ=ee"dX}GQwP*Ŕ)Wxu2l,=qKݡOCIo* d6F5[VAcvKYռ/2myB)xې4")4f<1 Mo+ ƴI{WE,"NzI.aoB/Sl3z=_jK/*a0pxmCgk]0,m&=2;~T4+YHnb_vOv2xsdRooA)Rʗ51пLYhwd7xV L%-i啛fBuw甦i*y2~b}0RVA< ޅ&Yu@s1 UM+2 ^$cZv=!XӻƺNF/&TKq tdeyL6xLLEpS䘷`p y V@FbV=F#e PI+3 `D[Qݪ{}ǜ b7ӴW_0@'yh P-1zbA69C Ū "B[+0&{A(y ɊM=DvnVe$#8T1䎦jWĢ{s t@lB㨗)9όf5yE~ a[KO{#AH@z48,o*^.e͝-ǧ5wQ|Nw50"$ZຢqjDt%*T!2اM7*V/* hJnr+DA \VRr=8qU ׷G$XpuJUܺ:ضc*t ~&cl?8/+5 9$杺OAi^!@̕ 2>JWGo;_fE01UH}TBѬi"2 䪚ʄԳ@g8XJ )Zf,,YV@VJ;69,$#7a4ovx# dUm'i*tu[-`jh,/Ne4L&Gk{93 "ao+}HY|Q7Z,$*T)bUGH(f#_{HR*ΩRnKS&vT})ZB-D6VӴ_*c*Xt S/eǰU*?̰Lir` 6$ sEnWKc)&M=!owlôrnctp_䂈XLɑ74:u8O)v<;`S욖۷c[7#DM;/3N׎d]`?-+9wE@U%iT@rr!X$&E$Ծrӈ(*gRk_C Jt(KrΛҌgI{QlmAJ7Zef(2@ו`'6fs1ZMwHU8ˀͱl!^AK]εqص_O@1Sf=tp 4k9r<5;%q,bh;'Bct1ıCi4Y;o]m?HB{Xqe *8_Γ:{v,vkoK!c1Uctc6uS%MsX$4@qtSoD| _1,@,-e߿^ nNR{<@"-DzhR:y_ 3sϮ0 ќ Us.yL 'zl iS30YnM׼pS ~hM[[y[%iRt//)ĉp+70$%}~|='v%!7z2 <]ffԴU;-dsPL AմXrbޠO 5&7;ߠ҂4m_D${qȱֳz r!)S_Mʖd"p">01*%772,,A<{X9gJL!j%:-9M)PHNe5BcrxJ- KN4}2"eDhY?s;|`(O)ሺ]rVxnf2W,/Q/5P9kƀմN"m_5ܯICO"K5oÎe^v59jjiuJ>/RV6FQXo$k.ځBMvm^Um*B瀡mI `IJakT2P!z_R^xR0XR>'':6D;SDkS|FPýh,O`Zؗ$F ^5v%Oq"(Ly҉}W;Īb~`۴=F.&9]"Gty7pEӤuABuV,xڸnh~ߺNh^G,uLvDvR"Cx#;?T ນF_ig翥]=x$Z_H|;۩RIاG߉;f-E~b'UK+~xsE^{E19~-&d&Y&~EE5Vфlx-y mr1J}"O}ŵƋkvşܗnzZG_~ #aN"3ދgvRn~c`GR'cі3*G*@W6gf{ϒ ]|٢[oҨ}M[%HVZt]#ERذ1_n(qΠicx׶1.q#7Z7 捲okߨ8|&jP8c|~sp7t$9 ?{/?7:8Jt\3zE>v׽BE;:5ԒvNW }fv?WYb8$)!r՚ &DYPPH4it畭9Wٓ/tTE'tap%z@3~o[{#R* hCkMtM67XϾa[X I\,uC7uA+<-^7A2^OvoMoEJt̺g|C=mTMV5/WzzOf6H,i7W|'O!@VNS2%o`oJYTP^uRqffr=v~2(h*C͙m6x%#}.tNޤs6YeʨI I=)/geZ"Ľ ї5X @u Ygg=9ի-2e} KWغQ,krap3I+k~ֆ*Y@ٴM_Whk29Mcś'(#jdL}:nM55{B[|;xSDr <Ecw23MuQ5blqTLb^:ھbԃP9 ?z2[4nF> } Hs"D,~FLI=N4 W{3\1x959&a3NF[I7yYԋ (VgC;:3eZajޤ;C7o7I|S-!>/ߺd= >4 $i͔.lb*Cut~#vYJJ RAh]8`ipB!Mらu> cKYS ݸӢk.&qOzMp$ٹYM!jUѽ+t)i:5tTg_^7o3n+gIsX߃߉qLLLLLLL {ʃ>5R^:n~nkl n#RZ‹ S>z C`ϙNٕcm$$<w5`ۦAIWpC%^p:N+ýbaV#w^LZ+O;v^ʿr}lqW]9蚏F7ҺHϴxKٚzFA ؐ T4wY-z,%Jy0XB#Aw%z'KP0QkdC^wBNhR˹)w&ݴ-XӒ]%Phm9ꦻb"(D:[h! w9^=I;t`xtvr.!?=?}weȂ[ jqYpg~e>\lˠ5@]P 7hEސT|

节日习俗作文450字——550字就行
节日习俗作文
450字——550字就行

节日习俗作文450字——550字就行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佛.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祸,家家忙着祭灶.这天晚上,供上关东糖、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口)等,由家长主祭上香行礼,而后连将灶神连龛带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点火焚化,谓之送祭.这天晚上,鞭炮齐鸣,北京人说是过小年 除夕是全中国的狂欢夜,一切的辞旧迎新、祈福迎祥都在这一夜.全家团团围坐举行家宴,互相祝福尽享天伦,称之为围炉.饭后,小孩会把芝麻秸撒在庭子里,人行其上,称之踩岁.老北京有守岁至午夜时分,鸣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辈要给长辈叩首拜年,讨要压岁钱,全家再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说是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北京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加上丰富多彩文艺节目,喜庆气氛更加浓郁.1994年,北京禁放烟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区的几个定点地方去看喜庆的新年烟花,但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在尝试以越来越新鲜的方式来渡过这中国人的新年.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第一篇
蒙古族新年 蒙古族的新年在农历正月,过年时大家穿新衣,互相拜贺、献哈达、送礼品。 那达慕大会 蒙古语“那达慕”有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一种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内容有摔跤、赛马、歌唱、舞蹈等。内蒙古自治区、盟、旗都举行那达慕大会,一年一次。 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庆祝,又称“浴佛节”。 雪顿节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六月三十日吃酸奶子,又称“藏戏节”。 藏历新年 藏...

全部展开

第一篇
蒙古族新年 蒙古族的新年在农历正月,过年时大家穿新衣,互相拜贺、献哈达、送礼品。 那达慕大会 蒙古语“那达慕”有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一种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内容有摔跤、赛马、歌唱、舞蹈等。内蒙古自治区、盟、旗都举行那达慕大会,一年一次。 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庆祝,又称“浴佛节”。 雪顿节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六月三十日吃酸奶子,又称“藏戏节”。 藏历新年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西藏绝大部分地区是一月一日(藏历与农历大致相同)开始过年。藏历年节一般三天至五天。 望果节 西藏人民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从八月一日起举行,为期不等,庆祝活动内容有赛马、演藏戏、歌舞、物资交流等。 达玛节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六月十四日左右举行赛马、赛牛和骑射。 赶秋 苗族传统节日,每逢农历立秋之日,庆贺一年来五谷丰登。 苗族新年 苗族的新年,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丑日,苗语叫“冷酿廖”。 四月八 (1)贵阳市附近各县苗族重要节日之一。传说这个节日起源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青年着盛装,群集贵阳市喷水池旁,纵情歌唱、凭吊、追念历史传说中民族英雄亚努。解放后,成为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聚会。(2)布依族的节日之一。各地称呼不一,有“牛王节”、“牧童节”或“开秧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吃“牛王粑”或糯米饭,并都休息一天,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庆年节 每年农历十月,是彝族人民的年节。彝族人民在年节中,饮酒、歌唱、互相拜年,祝贺这个节日。 火把节 彝族、白族等的最大节日,广泛流行于云南及四川部分地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一至三天的晚间,男女老幼点燃火把,察看田苗,并饮酒欢聚,尽情歌舞(亦称星回节)。 歌墟(哥婆节) 是壮族人民盛大的歌舞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日举行。 过端 水族盛大节日。水语叫“借端”,意为过年。水历以农历九月为岁首,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各地按习惯顺序先后举行,互相来往庆祝。1959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民把节日定在农历九月的同一个亥日,并举行传统的赛马及群众性的文娱活动。 开斋节(德尔节、肉孜节) 是宗教节日。即伊斯兰教封斋月满后开斋的日子。回族又称过小年。每年九月(伊斯兰教历,下同)戒斋(即封斋),十月初开斋。凡是戒斋的人,每天从黎明到日落,戒除一切饮食,期满二十日,寻看新月,见月即行开斋(如不见月则封满三十日),次日为开斋日,恢复正常饮食。新疆各族穆斯林称开斋节为肉孜节。 圣纪节 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回族、维吾尔族都叫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他的诞生和逝世均在回历的三月。 达努节 又叫“浪提球”。在农历五月二十九举行,是瑶族人民最大的节日。意思是庆祝胜利和丰收。 三月街 也叫“观音市”。白族地区的重大市集和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云南和邻省各族人民汇集大理(地名),交流物资,举行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解放后,成为各族人民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艺术交流和民族团结庆贺的集会。 哈尼族新年 哈尼族新年有二:一为六月,一为十月。六月的新年也叫祭秋房或祭田节。 傣历新年 傣族度新年是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农历三月的清明节前后。傣历在过年时,由于有一次盛大的活动—泼水,所以也叫“泼水节”。 三月三 是海南黎族中关孚系黎胞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黎族人民举行盛会,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丰收。这一天,又是青年男女寻找自己情侣的欢乐日子。 古尔邦(库尔班)节 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10个民族的宗教节日。每年从开斋节那日起,后推70天,即为“古尔邦”节。回族幽称过大年。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也都把“古尔邦”节作为他们的新年。不过,维吾尔族不称“古尔邦”节,而叫“库尔班”。 萨噶达瓦节 西藏喇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圆寂的节日和藏族僧俗人民预祝丰收的日子。在每年藏历四月十五举行,已流传了一千多年。 大年节 农历十二月六日普米族传统节日。举行打靶、赛马、荡秋千、对唱山歌、跳锅庄舞。 大十五节 十二月十四日普米族节日。上山露营、篝火晚会。 老人节 十二月十五日哈尼族传统节日。敬酒、跳舞唱歌。 陀螺节 十二月二十八日壮族节日。比赛打陀螺。 舞春牛 十二月二十八日侗族节日,表演农事舞蹈。 过赶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土家族传统节日。聚集一起吃年饭、跳摆手舞。 盍什节 一月间,僳僳族对歌、射弩赛、跳舞。 卡雀哇 独龙族节日。宴饮、剽牛祭、歌舞。 特毛且 基诺族节日。剽牛、备耕打刀、敲牛皮鼓、跳芦笙舞。 春节 农历一月一日,满、白、布依、壮等族传统节日。拜年、贴春联、贴福字、耍社火等。 扩塔 拉祜族节日。祭礼、敬神、歌舞。 新春灯会 纳西族节日。举行灯会竞赛。 畲族节 畲族节日。


第二篇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春节: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一种说法是: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颇为显要。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 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故名。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这是从道教借来的说法。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这位汉文帝是大将周勃勘平“诸吕之乱”即位称帝的,而那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且确定这天为元宵节。不过,和这两位汉室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汉室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则敕令元宵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

收起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

全部展开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着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收起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 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佛。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祸,家家忙着祭灶。这天晚上,供...

全部展开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 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佛。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祸,家家忙着祭灶。这天晚上,供上关东糖、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口)等,由家长主祭上香行礼,而后连将灶神连龛带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点火焚化,谓之送祭。这天晚上,鞭炮齐鸣,北京人说是过小年 除夕是全中国的狂欢夜,一切的辞旧迎新、祈福迎祥都在这一夜。全家团团围坐举行家宴,互相祝福尽享天伦,称之为围炉。饭后,小孩会把芝麻秸撒在庭子里,人行其上,称之踩岁。老北京有守岁至午夜时分,鸣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辈要给长辈叩首拜年,讨要压岁钱,全家再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说是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北京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加上丰富多彩文艺节目,喜庆气氛更加浓郁。1994年,北京禁放烟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区的几个定点地方去看喜庆的新年烟花,但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在尝试以越来越新鲜的方式来渡过这中国人的新年。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评论|已赞15

收起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全部展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终于,扣人心弦的比赛开始了,人们拿起碗,拉开了嗓子,“咕噜咕噜”地喝着。开始,人们不分上下,时间长了,许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赛,在一旁给别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强壮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胜利,人们一起开心的为他祝福。
比赛好了以后,江嘎尔、香巴、觉木隆这后期新派蓝面具四大团体,轮流在罗布林卡戏台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传统剧目整本戏,有《迥布顿月顿珠》、《诺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玛文巴》等。人们一边吃酸奶,一边看戏,真是不亦乐乎。
藏族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一直在慢慢的盛开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一直吸引着我们····

收起

不知道!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 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佛。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祸,家家忙着祭灶。这天晚上,供...

全部展开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 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佛。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祸,家家忙着祭灶。这天晚上,供上关东糖、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口)等,由家长主祭上香行礼,而后连将灶神连龛带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点火焚化,谓之送祭。这天晚上,鞭炮齐鸣,北京人说是过小年 除夕是全中国的狂欢夜,一切的辞旧迎新、祈福迎祥都在这一夜。全家团团围坐举行家宴,互相祝福尽享天伦,称之为围炉。饭后,小孩会把芝麻秸撒在庭子里,人行其上,称之踩岁。老北京有守岁至午夜时分,鸣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辈要给长辈叩首拜年,讨要压岁钱,全家再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说是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北京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加上丰富多彩文艺节目,喜庆气氛更加浓郁。1994年,北京禁放烟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区的几个定点地方去看喜庆的新年烟花,但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在尝试以越来越新鲜的方式来渡过这中国人的新年。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收起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春节的 习惯,大抵是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我国古代人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 ,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春节又叫"过年",俗称"年","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到了农历腊...

全部展开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春节的 习惯,大抵是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我国古代人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 ,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春节又叫"过年",俗称"年","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到了农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 春节便来到了。按照我国农历,俗称年初一,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初一前有祭祖、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到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 "发财"、"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新女 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日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舞 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收起